第1篇:刘禹锡/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刘禹锡/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刘禹锡/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该书的作者以充满感情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诗中图画。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刘禹锡》选取了刘禹锡二十八首代表作品,内容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
中国古代经典诗篇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刘禹锡》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以使读者了解古典诗词的体裁形式特征,体味其韵律之美。所选作品都是历史诗苑中的名仲奇葩,情高意真,风格多样,反复吟颂,能受到浓郁的艺术熏陶。 本册为《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之《刘禹锡》。
【图书目录】
诗人简介
秋风引
秋词(其一)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平蔡州(其一)
竹枝词(其一)
……
【图书内容】
诗人简介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4]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平蔡州三首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汉家飞将下天来,
马箠一挥门洞开。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相公从容来镇抚,
常侍郊迎负文弩。四人归业闾里间,小儿跳浪健儿舞。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忆旧事,
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四夷闻风失匕箸,
天子受贺登高楼。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间,夜行不锁穆陵关。策勋礼毕天下泰,
猛士按剑看恒山。
各位小伙伴们,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刘禹锡的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第2篇:读《乡土情结》,赏古典诗词
读《乡土情结》,赏古典诗词
在文章第一部分,作者以王维的《杂诗》引出全文,通过寒梅开花没有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部分,通过对人物、事物及景物的描写,刻画出童年的烙印,写出思乡情绪的久远和难解。第三部分,对年少离家的几种情形与结局分类描写,写出乡土梦永远追随着他们。第四部分,写新时代的乡土情绪,升华主题。
作品全文贯穿古典诗文,叙古写今,通篇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史料和典故,构成了《乡土情结》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十余次引用古诗文,烘托渲染情境、意境,不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感富有诗意,也体现了作者古文素养。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取自《渡桑乾》(又名《旅次朔方》)作者刘皂。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前二句写久客并州的感触。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所积累起来的乡愁,对一个异乡客居的人来说,是煎熬得够难受的,“归心日夜忆咸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后二句接着写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岭外音书断,经冬覆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取自《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的坏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取自《长干行》,作者崔颢。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取自《游子吟》,作者 孟郊。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取自《菩萨蛮》作者韦庄。韦庄当时是在中原战乱时来到江南的,江南气象生平,美景如画,自然跟中原相去甚远,使从中原来的人不愿意回去,中原沸乱,因为韦庄的潜台词其实是:即便是想回家,却实在是有家难回啊!
第3篇:古典诗词鉴赏《陋室铭》刘禹锡
古典诗词鉴赏《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彭城刘梦得,诗之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他有写时事之作,如《平齐行》、《城西行》、
第4篇: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
1.《杂诗》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2.《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3.《赠别江客》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湘中有岑穴,君去挂帆过。
露细蒹葭广,潮回岛屿多。
汀洲延夕照,枫叶坠寒波。
应使同渔者,生涯许钓歌。
4.《菩萨蛮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张嵫
风流不把花为主,
多情管定烟和雨。
潇洒绿衣长,
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
似索题诗句。
莫凭小阑干,
月明生夜寒。
5.《赠韦清将军》
年代: 唐 作者: 顾况
身执金吾主禁兵,腰间宝剑重横行。
接舆亦是狂歌者,更就将军乞一声。
6.《送李郎尉武康》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潘郎腰绶
第5篇:读《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有感
读《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中可以说是随看随忘,但看的过程很开心,很享受,好像回到大学课堂,老师讲的开心,兴致勃勃随心引发,而我们像跟着春游的学生一样,老师看见什么就说点什么,满心愉悦,而我们也听得很满足。
“说陶渊明的诗真好”好像所有的大师点评的时候都会讲陶诗好,有内容有诗情,贴近生活;而李白是文采太高,但不切合实际,随意学不得;杜甫则是能吃苦很有力,有同理心,又有诗心,所以能写出好的诗句;而李商隐的文字很好,有观照,所以也能写出好诗,但格局相对还是太小了……这是大师的观点,但我还个人是喜欢李白,感觉他的人生在他
第6篇: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鉴赏古典诗词首先进行语言分析 ,准确解释词义、深切体悟含蕴、恰当分析修辞、综合考察用典 !
01.《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