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3 08:11: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观后感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观后感

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有一片横跨欧亚两洲的大陆,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为那片大陆养育了一批天性热爱自由、强悍好战的民族,他们就是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俄罗斯民族,而那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就是他们的国土——俄罗斯。怀着对俄罗斯这个强大国家的兴趣,我选修了《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程,从中全方面的了解了俄罗斯的社会文化,学习到了许多不一样的文化知识,感受了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从中启发了我很多。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而俄罗斯人起源于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属欧罗巴人种,他们是一个马背上的热情豪放、热爱战斗的民族。

说起对俄罗斯最初的认识,我想就是来源于的小学初中的课外读物了。托尔斯泰的《复活》、契诃夫的《变色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童年》等等,那时候读着这个民族生活的点点滴滴,似懂非懂的捕捉某个小小人物的内心独白,总是在不经意间拨动自己的心弦,激起或复杂或苦涩的泪水。俄罗斯的文学不同于欧洲许多的童话故事,结局总是美好的,它还原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文学家笔下的人物或批判或讽刺或幽默,千姿百态、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他们的内心想法。这对于俄罗斯是一笔无比重要的财富。与悠悠几千年的中国文学相比,俄苏文学的历史只有八百多年,但这个民族的文学,尤其是十九世纪的文学造就出的一批震惊世界文坛的大师,他们的盖世杰作更是世界文化宝库的无价瑰宝。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除了文学文化,还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俄罗斯的军事了。作为一个可以排进世界前三的军事强国,俄罗斯强大的武装力量有力地护卫了这片广袤的土地。最有名的就是苏联时期,军事实力特别强大,是二战后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国一争高下的国家。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军队继承了苏军的70%军事力量,从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围绕重振昔日大国的目标,不

断进行军事改革。尤其是去年以来,俄罗斯接连发出重振军队雄风的强有力信号,俄军建设也得到了实质性发展。军事力量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世界和平、人民安康、国家发展的必要前提。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得俄罗斯固若金汤,其他国家也因此不敢侵犯一分一毫。同样对于中国,封建时代军事力量的弱小导致的国家命运走向衰败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弱肉强食,所以只有牢记祖先的教训,借鉴俄罗斯等军事大国的经验,努力发展军事力量,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外人不敢侵犯,这同时也是每个中国人应当肩负的责任。

俄罗斯发达的工业,虔诚的宗教信仰,豪爽热情的人文气息,独特的美食,漂亮的姑娘和帅气的小伙,无边无际美丽醉人的土地,传奇的历史等等同样也使得这个国家闻名世界。各国游客都争相来了了解这样了不起的一个民族和国家。

除了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外,俄罗斯社会文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民族心理积淀来看,俄罗斯文化中的村社制、专制体制、群体主义、顺从、善、神秘主义、有神论等因子已经沉淀到俄罗斯人心灵深处,形成这个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俄罗斯人身上罪孽意识重,他们注重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忏悔。这种原罪感与苦难意识融合,形成俄罗斯文化的深沉、厚重。自然环境、异族侵略和国内的政治体制对俄罗斯人的多年磨合,化为这个民族的心灵重负。

通过对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的学习,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一个强大又存在矛盾的国家,那里的土地吸引着我,衷心的希望有一天能够到俄罗斯去,切身感受那里的环境,和那里的人们做朋友。

第2篇: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建设工程学部土木工程学号:201351054姓名:马天鸿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给我的启示

文学与艺术与建筑

一直以来都对俄罗斯的文学艺术很感兴趣,这也成了我选择这门课的初衷。从呀呀学语时就知道有高尔基这个俄国的大文豪。小时候妈妈给我教高尔基名字的全称,老是记不住,后来慢慢的接触到他的作品,了解他的童年,他的大学。再后来又读到更多的俄罗斯的作家的著作,看过了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啃完了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俄罗斯的文学几乎成了我了解俄罗斯最主要的途径。在这门课中,在老师带着我们对俄罗斯的一次次漫游之后,结合俄罗斯的社会环境,我对俄罗斯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俄罗斯文学无疑是俄罗斯人民完美的和清晰的创作天才表达,而不仅仅是居于庙堂之高的象牙塔式的文学,无论是高尔基,托尔斯泰还是普希金,尽管他们的作品形式不同但都是来源于生活,都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的,都是当时社会普遍道德和文化价值的表现。按照俄罗斯著名哲学家的观点, 文学也是俄罗斯哲学的体现。在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出现之前,俄罗斯也有过文学上的薄弱期。直到18世纪在俄罗斯几乎还没有世俗的的文学作品出现。那时只有一些古俄罗斯的历史传记,而这些作品的作者却无从知晓。对于这些作品我之前根本不了解,在上了这门可之后才知道俄罗斯文学的繁荣与从彼得大帝开始之后人们接受到西方新的思想意识和当时依然落后的农奴制之间的矛盾不无关系。在 18世纪 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与作家.他们中间有瓦西

里·特里季亚可夫、米海伊尔·罗曼诺索夫、作家剧作家亚力山大·苏马洛科夫。那时主要的文学创作艺术形式是古典主义、散文。在后来就出现了我们今天都十分熟悉的反映了俄罗斯社会与民众意识的作品。像我们都读过的《死魂灵》,这些作品都对我有很大的触动,读起来也很容易理解。

再说说歌剧,我本身对歌剧的兴趣并不大,也不是很了解,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了解到在今天这个流行音乐肆掠全球的大形势下,俄罗斯人休闲的方式依然是去歌剧院听歌剧(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足以看出歌剧本身巨大的魅力的。总之,歌剧是俄罗斯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提及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歌剧就不得不说。

在这门课中,了解最多的恐怕就是俄罗斯的建筑与它那优美的风景了。老师说过,在俄罗斯拍的每张照片都像是一张明信片。确实,透过一幅幅图片,俄罗斯建筑的美妙绝伦和华丽的内饰都让我们惊叹不已。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圣彼得堡建筑。圣彼得堡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巴洛克式风格的俄罗斯城市,是彼得大帝时期,由德国 法国 意大利设计师设计 建设的,巴洛克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磅礴、高

建设工程学部土木工程学号:201351054姓名:马天鸿

耸雄伟、布局对称、装饰富丽堂皇。虽然在上圣彼得堡那一课之前,就有一些比较充分的了解,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对圣彼得堡的介绍,但是上课以后还是不由自主冒出一堆感慨,建筑风格很吸引我的眼球,你不用走到旅游景点,也不用站在地标性建筑物旁,就能感觉到浓厚巴洛克式艺术建筑风格。在这门课中我也首次听到了“哥特式”建筑这个新名词,参观了几个著名的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尤其琥珀宫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此外,俄罗斯名人墓园也非常的吸引我,在哪里是几乎是所有俄罗斯名流的身后所在地,墓碑的造型各异,但无不反映了主人生前的性格与成就。还有托尔斯泰、普希金的故居,让人不禁想象他们当时生活的场景„„

总之,这门课给我带来了许多以前不曾接触过的知识。也让我对俄罗斯有了新的认识,对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让我们眼中不再是那个大概念的俄罗斯,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俄罗斯,在这门课中获益颇深。

第3篇:德国社会与文化

论文题目:德国啤酒

学校:江苏大学 班级:环境工程1302 学号:310903050 姓名:徐鹏

目录

摘要........................................................1 1.简介.....................................................2 2.制作过程.................................................2 3.啤酒基本分类.............................................2 3.1 基本种类............................................3 3.2 几种代表性的啤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社会与法观后感

社会与法观后感

《马桶里的小孩》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又是哪个小孩失足掉马桶里了,实际上根本不是的,这小主人公今年才2岁,而杀害他的是一个年仅18岁的小姑娘„„

那个小姑娘是青海人,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常常被评为三好生,可是,她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家,父母长期在北京打工,小姑娘已经10年没有看见她的爸爸妈妈了,后来,她的父母在北京开了家水果铺,好不容易有了些积蓄,随后就接小姑娘来北京,准备给他报个重点高中,让她继续上学,将来考上名牌大学„„

可是接到北京来后,不知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学习成绩异常优秀的她不愿意上学,硬是不肯上,起初她怕别人问她什么的就不敢出门,后来开始在小区里散步,有一天„„

那天,她在小区里碰见了豆豆(被杀的小孩),2岁的活泼可爱的豆豆立刻让那个小姑娘喜欢的不得了,于是小区里就可以经常看到她在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印度社会与文化论文

瓦尔那统治下的印度女人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生活在种姓制度下的印度女人的历史与现状,不仅是对普通印度女性的真实面目做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提高对印度妇女的重视;并且也是在探寻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培养包容性,积极摒除偏见,创造和谐社会。研究方法:首先,主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有关专家论文,借鉴他们的观点,深化对印度女性的认识;其次,浏览互联网上网民的评论,以扩宽自己的思维,做到与时俱进,批判性地吸收有关论述;再次,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已形成对印度社会一个比较感性生动的认识;最后,利用比较分析的方式,对印度女人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

研究结论:印度妇女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印度女性终会得到充分地解放。

关键词:种姓;社会;女人;权益;变革

目录

1.女人的创造

2.总体特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美国社会与文化(材料)

美国社会与文化同性婚姻

美国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同样这种观念也适用于同性恋者们。没有人能干涉同性恋者们婚姻的意愿。为此,我就说说美国的同性婚姻。

美国同性婚姻运动于1970年代开始成形,自2004年以来,美国共有16个州在法律上认可同性婚姻。

支持同性婚姻的人通常认为,法定的婚姻及其权利不应该对同性伴侣关闭,这种拒绝同性婚姻的做法损害了其作为美国公民的权利。

此外,在美国,支持同性婚姻的人认为,同性恋者不能结婚使得他们不能享受超过1,049项权利和权益以及大量的各州法律和私有权益(例如家庭成员关系,折扣等等)。他们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美国社会与文化教学大纲[推荐]

Bruce Plourdepuluowen@gmail.com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1960s”China-Canada Program Cheng Gong Campus 311 Zhongshan BuildingForeign Teacher’s Office, Room 3211Individual conferences by appointment

Course Description

In this course, we will focus o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decade of the 1960s.This decade, following the “Greatest Generation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一、引言 英国,一个历经千年沧海桑田、风起云涌的古老国度,一个见证了人类蹒 跚学步、茁壮成长的沧桑智者,一个坚毅不屈、站在大西洋上翘首观世界、看 未来的猛士。他走过邪风冷雨,带着他那份沉甸甸的回忆,带着他那份独有的 气质与底蕴,正一刻不停歇地朝着更辉煌的明天前行。蓦然回首,那一长串深 深浅浅的历史脚印中,每一步都述说着一段不一样的却都一样惊心动魄的历史 岁月,或伤感悲痛,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省······ 轻掸灰尘,打开那幅已微微泛黄的厚重历史画卷,“大英帝国”“日不落帝 国”“维多利亚时代”在光芒闪烁,诉说着英国在 19 世纪的灿烂辉煌。19 世纪 的英国,经济上、国土上、文化上、政治上,都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从一个小 小的岛国一步步壮大,成为领土遍及世界各洲,影响世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