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导学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2 21:46: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学习重点:

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 酿()()宛转()黄晕()应和()()

蓑衣()抖擞()()笼罩()朗润()烘托()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酝酿:

宛转:

欣欣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五、美读课文,品味探究:

要求:1.把你以为好的的词语推荐出来

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听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3.用“我觉得《春》像一首。”来概括你读了《春》后的感受。

2.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我推荐:

3.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学生发言)

示例: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

六、作业:

以《我心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二、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欣赏结构美,展开联想,体会文境美。

三、品读赏析课文

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1.欣赏结构美:(构建画面,拟好标题,配好音乐)

A.读(1—1),展开想象,构建画面,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

B.读(2—7)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C.再读(8——9)同学诵读,构建画面,取好题目

2、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

①请你标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写角度

②请你标出本文段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指出到底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3、在课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比喻原句:

赏析:

拟人原句:

赏析:

排比:

赏析:

四、主题探讨,感受大家谈。

1.介绍写作背景:

2.同学谈。

3.教师总结:

五、总结全文:

第2篇:《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学习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3.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预习区】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最初以诗出名,长诗有《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二.时代背景: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是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他出身于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在北大读书时,生活十分贫苦。其间参加过“五四”运动并结识了共产党人邓中夏,但他此时只在“荒郊”中彷徨,未能走上革命道路。在清华任教时,他曾和学生游行,亲历了“三•一八”惨案,写了《执政府前大屠杀记》一文进行控诉。

三.相关知识:他写作《背影》等散文,“意在表现自己”,展示“人生的一角”,开展对人生的批评。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苦闷中埋头研究古典文学。“九•一八”事变,他思想开始转变,曾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战后期,他拒绝到蒋介石政府中做官。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写诗歌颂闻一多,预言在火的遗烬里必然“爆出个新中国”,他还冒危险参加了李、闻追悼会。1947年他又冒“坐牢”的危险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任意逮捕人民,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了名。他集成一副“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对联勉励自己。此时,他生活清苦,一身重病,但仍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名。临终前嘱咐家属:“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春》的评析资料选录①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基础知识梳理】

一、给重要的字注音:

酝 酿()()宛转()()黄晕()()应和()()

蓑衣()()抖擞()()笼罩()朗润()()烘托()()

二、请同学们用最正确的读书姿势,大声朗读《春》一文,并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朱自清笔下的“春”给你的感觉。

【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一】

整体感知,读一读

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3.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_____两个滚,_____几脚球,_____几趟跑,_____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____在草丛里,像_____,像_____,还________的。

(3)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______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__________筋骨,__________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探究活动二】

研读赏析,品一品

再读课文,注意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一)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风不可捉摸,人是有感觉的,作者怎样传达出他对春风的感受的?

(从嗅觉,触觉,听觉三个角度写春风。先引用诗句,既写出春风的温暖,又写出了春风的柔和。再用一个比喻写出春风的柔情。然后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芳香,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声响。

这一段从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

5、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但是在江南的春天里,这句话却不适用,请问,江南的春雨妙在何处?三个比喻句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第1句先总写江南春雨多。第二句“可别恼”显得亲切而有情趣。然后运用排比,比喻写出春雨的特征: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形象表现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景状。一个“笼”字准确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探究活动三】

质疑问难,说一说

1、文章抓住哪些景物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分别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区】

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学生发言)

示例: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

【作业超市】

以《我心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3篇:《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春天的美。

学习运用圈点批注法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积累好词、好句。

学习细致观察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

本文学习应把诵读放在重要地位,诵读应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在诵读中体会、感受课文的诗情画意。你可以先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跳读关键语句来理清课文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涵咏性诵读,深入作品的意境,细细地涵咏品味、赏析;最后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神韵、风格和美感。

二、课前自测:

1、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①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蓑()衣黄晕()抖擞()()

眨()眼lǎng()润liáo()亮hōn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春》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