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2 21:46: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最后一课》阅读训练及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训练及答案

最后一课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

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

祈____哽____

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10.“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采用第三人称写这篇小说比第一人称写更好些,也有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作品中为什么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还是独特之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五.1.一是营造与往常不同的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展开蓄势;二是结构上有一种呼应美;三是升华小说主题。 2.一是贯穿故事情节,二是深化小说主题。 3.从小弗郎士的视角叙述,主要是通过对他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现他内心的巨大悲痛、愤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从纵向看,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连接故事中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

六.1.qí gěng 2.高潮和结局 3.最后一课的结束。 4.普鲁士占领了法国。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6.内心悲愤。 7.被他的爱国精神打动,对老师的热爱崇敬。 8.语言、动作、神态 表现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9.暗含最后一课已经结束。 10.用手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热爱祖国,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七.1. 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用第一人称真实自然,而第三人称无此效果。 2. 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读者只能从衣着、语言、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第2篇:最后一课阅读训练及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训练及答案

(1)1914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2)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的校长办公室里,老校长怀着异常沉痛的心情,主持着紧急而简短的校务会议。他噙着眼泪,用颤抖的声音向到会的教室宣布:据来自报社的说,今天早上日本兵占领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日本兵正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开进租界。老校长低沉的语调抑不住心头的愤懑,课照常进行,但是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所大学关闭。校长室里一片沉寂,教师们个个神色黯然。文学院院长,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更是紧蹙浓眉,他的眼里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芒,忧愤,悲切,伤痛,仇恨复杂而难以言喻。

(3)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本,鸦雀无声地准备(liacute;ng)听郑先生的讲课。郑振铎神情肃穆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地抽(yegrave;)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停课。

(4)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一堂课,他讲的格外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wugrave;),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用功起来。

(5)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隆隆的车鸣声从远处清晰地传来,车轮沉重地滚动着,仿佛碾压在暨南大学所有师生的心头,令人沉闷得喘不过气。不一会儿,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卡车慢慢地逼近了校门。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xiāo)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

(6)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决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即站了起来,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伤感,没有悲哀,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7)从此,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使命。郑振铎在暨大所上的最后一课也成了他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但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却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许许多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1根据文中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

2为什么要准确地记录1941年12月8日上午10点30分这些时间?

3他噙着眼泪,用颤抖的声音向到会的教师宣布一句中噙颤抖表现了校长怎样的心情?找出文中对郑振铎先生类似的描写,说说好在哪里。

4第(5)段中没有直接写日本兵,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入侵者的?

5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中的坚决统一指的是什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二)1.聆、咽、鹜、嚣

2.历史性的时刻,要准确地回忆,表明这些惨痛的历史,我们是无法忘记的。

3.略

4..通过太阳旗来表现日本入侵者的嚣焰。

5.指的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坚强意志。从对校长,郑振铎先生和学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第3篇:《最后一课》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最后一课》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最后一课阅读训练题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训练题答案

《最后一课》训练题

(一)阅读“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答题

1、“这可怜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把字帖想象成国旗表达了什么感情?反复将“法兰西”和“阿尔萨斯”连在一起出现有什么含义?

3、赏析划线句“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案:1、表现了喊麦尔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珍视,也表现了小弗朗士同情老师最后一课的良苦用心。“可怜”一词表现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爱国之情;法兰西是祖国,阿尔萨斯是家乡,阿尔萨斯永远属于祖国,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和家乡。

这句话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最后一课阅读及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及答案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啊。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是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最后一课阅读答案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最后一课阅读及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及答案

都德《最后一课》的阅读理解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哽住( ) 诧异( ) 惩罚( ) 督学( )

祈祷( ) 郝叟( ) 气氛( ) 干脆( )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散 帖 宁 强

三、在括号中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⑵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四、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飘扬。

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A.比喻拟人 反问 B.比喻比喻 反问 C.拟人拟人 设问 D.拟人比喻 设问

五、阅读下面两段描写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最后一课》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后一课》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