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古诗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2 21:46: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虞美人古诗赏析

虞美人古诗赏析

虞美人是诗人李煜的文学作品,是南塘时期的以为著名诗人,也曾留下了许多的诗歌作品,一直传承至今。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虞美人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虞美人赏析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 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棗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棗“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扩展阅读:词牌沿革

此调为唐代教坊曲,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前后段结句为七三句式,与五代顾复六首相同。《词谱》列七体,当以李煜此体为宋人通用者。《碧鸡漫志》云:“《虞美人》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元高拭词注“南吕调”。《乐府雅词》名“虞美人令”。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张炎词赋柳儿,因名“忆柳曲”。王行词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

关于“虞美人”名称的来源,有多种可能。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项羽之姬妾,常随侍军中。汉兵围项羽于垓下,羽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虞姬以歌和之。又草名,别称丽春花、锦被花,花有红、紫、白等色;传说此花闻《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动。王灼《碧鸡漫志》卷四:“《虞美人》,《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唐时,非也。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作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起舞。……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转入黄钟宫。”

此调以七字句和五字句为主,配以一个九字句为结,凡四换韵,仄韵与平韵相间,每句用韵,因而音节明快响亮,气势奔放,以悲歌慷慨为基本特色。黄大舆《赋虞美人草》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时魂魄、未消磨。”辛弃疾对此题材亦赋云:“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苏轼用以为友人赠别亦流露悲慨之情:“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蒋捷抒写整个一生的感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雨滴、到天明。”五代与宋代词人亦多有以此调抒写儿女之情者,如北宋何桌词:“分香帕子揉蓝腻。欲去殷勤惠。重来直待牡丹时。只恐花知知后、故开迟。别来看尽闲桃李。日目阑干倚。催花无计问东凤。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此调适用之题材较广,但仍以抒情为主。

第2篇:虞美人古诗翻译赏析

虞美人古诗翻译赏析

相信大家对虞美人这篇古诗一点都不陌生吧,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以下是“虞美人古诗翻译赏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创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第3篇: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

《虞美人》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前言】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创作年代:北宋。文学体裁:词。作者:周邦彦。这首词,感人处于情感的朴实沉挚,与之相应,词人并未使用他所娴熟的一些技巧。他只是以直笔将两个有情人临别前夕的绵绵话别一往平铺,既朴实,又深沉,别具一种极厚重的感人力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古诗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古诗赏析

古诗带拼音版

yú měi rén ·chūn huā qiū yuè hé shí le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lǐ yù

李煜

chūn huā qiū yuè hé shí le ?wǎng shì zhī duō shǎo 。xiǎo lóu zuó yè yòu dōng fēng ,gù guó bú kān huí shǒu yuè míng zhōng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iāo lán yù qì yīng yóu zài ,zhī shì zhū yán gǎi 。wèn jūn néng yǒu jǐ duō chóu ?qià sì yī jiāng chūn shuǐ xiàng dōng li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纳兰容若》之赏析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这是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词作《虞美人》之三。纳兰性德的诗词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一生淡泊名利,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又令人感到淡淡的忧伤,此词被归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一类,是为怀念其心中挚爱所作,有一类说法是为其早亡妻子卢氏所作,又有一类说法是为其少年时期思慕爱恋的女子所作。

纳兰性德对爱人的思念,让旁人唏嘘不已,无数的女人幻想着自己是那个被如此思念的 人该有多么幸福。

“银床淅沥青梧老”中“银床”旧指井栏,也指轱辘架。“淅沥”是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古诗虞美人 秦观

古诗虞美人 秦观((精选8篇))由网友 “renq” 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古诗虞美人 秦观,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古诗虞美人 秦观

古诗虞美人 秦观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过片写春光易逝,花期短暂,融入了词人伤春怨别的情感。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①,不是凡花数②。乱山深处水萦回③,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④。为君沉醉又何妨⑤,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

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创作背景】

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虞美人古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虞美人古诗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