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数学王国的国王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国王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你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师:在数学王国里,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指导看书。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师:拿起一个长方体实物,让学生也拿起一个与之相同形状的实物,猜一猜,它的名字叫什么?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拿的物体,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汇报:长长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面,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
(3)师小结:通过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我们知道了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象老师这样自己说一说。
(4)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的?请说一说。
(5)师:(出示正方体、圆柱和球)你知道国王给这些物体起什么名字吗?自己找到这些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生:总结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6个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圆圆的,可以任意滚动。
(6)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哪些物品是圆柱、哪些物品是球?请说一说。
3、看一看,正确辨认
(1)师: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拿出圆柱和球,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2)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学生辨认、说出物体名称。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师:刚才我们认识的那些物体,如果它们跑到书上或报刊上,你们还认识吗?
2、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再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课件出示各种物体不同的几何图形。(课堂活动第一题)让学生分一分并连线。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数图形
师:同学们学得真棒,数学王国的国王很高兴,他请我们到他的宫殿去游玩,不过,我们要答对问题才能进去。课件出示用几何体拼出的宫殿大门。
生:数出各种物体的数量,汇报。
2、摸一摸、说一说(课堂活动第一题)
师:你们答得真好,国王奖你们一个奇妙的口袋,里面装着各种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拿出装着各种物体的布袋)
生:小组活动:生1拿着装有各种形状物体的袋子,生2捂着生3的眼睛,生3摸出一个物体,让生4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3、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五、总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第2篇:认识物体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1、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2、下图中有哪些图形?
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
圆柱有()个,球有()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
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4、总结
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第3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 :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
第4篇: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58页例1例2,59页--60页课堂活动1、2、3,练习七1、3
教学目的: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和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3、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分类
4、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请小朋友把课前准备的各种盒子拿出来,前面我们学习了分类,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形状分,..........今天,我们再来分一分,好吗?你可以自己分,也可以同桌,还可以小组分
二、探索
1、教学例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教具
问:能将这些物体分成两堆吗?
学生上台分
(2)讨论:他门是按什麽形状分的?
(3)你知道他们是什麽形状?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4)老师画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
(5)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带的里面有没有
第5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操作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并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难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组织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谈话引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机器猫和八宝箱
师:同学们,今天机器猫来到我们一(4)班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看一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吧!哇
第6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六、认识物体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物体分类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
第7篇:6.1物体分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
第8篇:观察物体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