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育时评:春季高考 有人欢喜有人忧
继2000年之后,今年2月13日至15日,北京、内蒙古、安徽等地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二次春季高考。这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喜事。一方面,可以增加一次与命运搏击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开烦躁酷热的7月,进行一次环境较为宽松的求学竞争。
应考学生:崭露热情
春季高考招生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迈出的一大步,今年参与的试点省、自治区、市又增加了天津、内蒙古2个,达到5个。与去年的冷冷清清相比,今年的春季高考有所升温。北京地区的高考落榜生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春季高考。报名者突破3000人,而去年报名总量只有1200人。今年北京本科招生数量成倍增长,从去年的102名飞跃到今年的512名,增加了4倍有余。北京农学院以160人的本科招生总量位居榜首。而且,录取本科专业的高校也从去年的3所上升到今年的8所,多为适合落榜生的中档高校。专业面也比去年拓宽了,一些热门专业如会计学、金融学、自动化等进入了春季考生的视野。
对考生来说,春季高考又增加了一次机会。许多外地考生是为了能够到北京上学而参加这次考试的。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的考生赵永彪说,在秋季招生考试中,即使是北京的二流学校,他们这些来自旗县的考生也难以考入;而这次,是他们实现到北京上学梦想的绝好机会。如果失败了,至少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再加一把劲,到了7月还可以再考。因为,今年春季高考允许考生在同一批次选报4所学校并参加多种录取机会(也就是说考生可以同时拿到几个录取通知书),未被录取或录取未报到的考生也可以报名参加秋季高考。
高校师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关于春季高考的是是非非、冷冷热热从去年开始一直是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不过人们了解的大多是考生、家长与高招办的各种看法,而对于春季高考的主角---各招生院校的态度却无从知晓。那么,各春季高考招生院校及其老师、同学又是怎么看待春季高考的呢?笔者近日就此走访了北京高校的部分教师和同学。
作为教育界的决策者,对春季高考普遍表示肯定,认为这样打破了以往一年考一次、以一卷定终身的制度,在教育界必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国家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每年一次的高考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毕竟对考生有点不近情理,特别是对落榜再复习的考生来说,需要再花一年的时间重新准备,就不合适了。其实,落榜的考生就能力和水平而言,不完全低下,有时往往就是考场发挥的问题。
春季高考的试点和推行,可以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带来了福音;二是对传统的高教体制发出了挑战;三会促使高校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去适应这种转变。长远来看,对人才的发现和选拔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特别欢迎春季高考,特别是希望能尽早在全国实施。
高校里的教师对春季高考却似乎没那么乐观,尽管总体上来讲,对这项制度改革是拥护的,但还是带有忧虑。
众所周知,1999年是全国高校大扩招的第一年。在一片“高校扩招拉动教育消费”的舆论氛围中,一些高校盲目扩大招生,学生人数是增加了许多,规模和效益都有了提高,但教学质量同比却在下降。一方面,教学一线的教师没有明显地感受到学校得到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班级无限制地膨胀,客观上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高校之间进行扩招竞赛,又使一些非重点高校的生源质量有了明显的下降。
扩招的势头尚未过去,又来一次春季高考,教师的心态可能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当然,教师也非超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子女。从内心来讲,还是希望能改变一下传统的高考招生模式,不过,是否就一定是选择春季高考,教师们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从总体上来讲,应该是给青年人越来越宽松的竞争环境。
有意思的是,高校在校学生对春季高考几乎发出一致的反对之声。目前,在校的大学生都是经过十多年苦读,最后才迈进大学门槛的。他们经历的是每年一度的高考,这其中也不乏有复习多年才走进象牙塔的老“复习生”。现在又实行春季高考,在他们看来,也许就不是同等条件下的公平竞争。他们说,如果早点实施,现在在读的许多同学,可能已经毕业后参加工作了。
再则,高校的扩大招生,给许多家在农村的学生造成了新的心理压力。由于专业调整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扩大招生的势头,在一些高校,扩大招生的生源就只能在原来专业的基础上重复编班,造成同系、同专业的学生大规模增加,而目前又恰恰是招生市场红火,人才市场疲软,不少学生由于专业设置的原因没法进行就业。春季高考带来的二次招生,势必是更大规模的专业重复招生,这样就会使本来就不景气的人才市场增添变数,而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目前在校的大学生。
赞成也罢,反对也罢,春季高考毕竟已在试点,看来这是大势所趋。作为高校,首先要在调整专业结构上下功夫,“厚基础、宽专业、复合型”应该成为总的目标,逐步淡化专业的概念,强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逐步改变高考不易、就业更难的局面。同时,要主动积极地向社会推介自己的学生。学校可以从课程设置入手,培养和传授学生面向人才市场的方法。要知道,毕业生就业情况,其实也是一所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标志。
学生家长:须兴利除弊
由于是试点,肯定会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但实行这一变革的必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家住北京市崇文区花市的学生家长育林说:“即使一年只考一次,我也赞成把考试时间移至春季。”盛夏酷暑的“高烤”对考生及其家长的身心健康无异于一次“摧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在以夏季高考为主的基础上试行春季高考,至少给一部分学生提供了宽松一些的竞争环境,增加了一次机会,对夏季高考大军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在采访学生家长时,许多学生家长谈到,高校扩招能力、扩招后的教学质量及就业竞争加剧等等
实际问题也须做具体分析并把它提到日程上来,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在试点工作中,有关部门应当注意归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研讨对策,促使春季高考这一变革措施收到利大于弊的实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春季高考这项变革一定会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张闻天)
《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2篇:有人欢喜有人忧的体育课小学作文
有人欢喜有人忧的体育课小学作文
又是一节体育课。这不,科学课刚一下课,大家就一窝蜂一样冲出了教室奔向操场。
下了课,我们整齐地排好队,体育老师挺着个大肚子, 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今天跑三圈,邵艺扬带队。跑步,走!”我想每天都跑600米,烦都烦死了,说实话我们班女孩都不喜欢。想着,看见了罗江山,罗江山 因为脚不方便,不能跑步了。每天只能静静地坐在石板上看着,我还有点羡慕他。刚刚才送走了跑步,现在又来了我讨厌的后滚翻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班的`女 生像气球抽掉绳子摊在地上。只有在我前面的黄彧莹大叫一声:“噢!太棒了!”大家一个接一个都翻过去了,轮到她了,她不慌不忙地坐到垫子上,一幅胸有成竹 的样子,两手一伸放在垫子上,身子一弓轻轻的一滚,就像一个小刺猬缩成一团了。最后,她高兴地站起,手向上一举表示好了。轮到我了,我咬紧牙关,战战兢兢 把手放在垫子上。一凡,呀!卡在脖子了,我又缩了回去。
你看这就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体育课!
第3篇:有人说
有人说,生活是一种享受;有人说,生活是一种无奈,其实;生活有享受也有无奈。生活就象一枚青果,你含在嘴里慢慢品,细细嚼,便有诸多滋味在你舌尖蔓延,也甜,也酸,也苦,也涩……
第4篇:有人说
有人说,蝴蝶飞不过沧海。可你告诉我,那是因为她不知道海的那边有等待。于是我相信有彼岸,彼岸有花开,花开在梦想的土壤上,但我需要飞越一片海。
年轻的我们总是满怀着希望,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看阳光照进来,在书上拼出梦想的图案。那时以为梦想很近,只需振动翅膀,努力飞行,像古时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盼一朝为臣,足矣!那时以为时间很多,青春很长,我们尚年幼,大声地笑,欢快地说,当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好像,我们只是留恋了一朵花开的时间。
面对悬崖,谁不惊悚?面对淤泥,谁不厌恶?面对冬天,谁不打颤?
苍鹰住在悬崖上,那是它历练的场所;荷花出于淤泥中,那是它生长的沃土;梅花开在冬天里,那是它芬芳的时刻。
换个角度,因为有了悬崖,苍鹰飞得更高,因为有了淤泥,莲花变得更艳,因为有了冬天,梅花开得更香。
无论是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