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感想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07 08:26: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听课感想

抓住主线

体会情感

3月24日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授课,收获很多。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闫江涛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武艳艳老师的《莲叶青青》。

闫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武艳艳老师的《莲叶青青》在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抓重点词句理解祖母对荷叶的无比喜爱,和祖母关心他人,心地善良的高尚品质。

武老师以莲花的诗句作为本节课开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引起学生极大地兴趣和疑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诗人以莲为题赋诗呢?指导书写方面武老师也讲得很生动:莲,草字头要写的宽一点扁一点,因为草字头要为莲遮风挡雨呢!学习课文中武老师抓住两条主线:种莲、送莲,学生根据这一点并联系重点语句深入的理解课文。“祖母对莲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学生自由朗读2—4自然段找出答案并找出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祖母种莲很下功夫,学生自由谈体会品味句子,练习读,读出吃惊的味道来。“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联系实际老师问:“平时奶奶是怎样对待你的?”学生们跃跃欲试争相谈论奶奶对自已的爱。接下来学习5-7自然段,近一步体会祖母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能力渐渐增强了。另外,学生还在课外收集了有关荷叶的知识,知道了荷叶的用途。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外知识也丰富了。教学时,我武老师让学生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创新又要积累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2篇:听课感想

听课感想

张晓芳

经过一个月的锤炼和研磨,在我们的期待中,四位老师紧紧围绕“三环四步”的教学模式给我们展示了四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自从学校实施“三环四步”教学模式以后,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今天的课堂更是呈现了新模式的独特魅力。

郭丽敏老师的《守株待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能紧扣“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让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在生字的书写指导上,郭老师更是独具匠心,先学后教,让学生充分观察,做到胸有成竹以后再指导书写,再到最后的检测,水到渠成,不留痕迹。

二、郭老师比较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理解课文题目这一环节的时候,老师告诉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先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来,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相信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会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三、郭老师在课堂上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本文为寓言故事,郭老师没有把时间浪费在带领孩子理解寓意上,而是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自己去感悟,然后把时间放在了讲故事上,这点很妙,台上孩子们能做到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对课文必是了然于胸。董艳红老师执教的是《她是我的朋友》,整节课紧扣“三环四步”的模式,亮点很多。

一、课堂上老师惜字如金,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

会说的,老师不说;学生不会说的,老师适当加以点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运用自如、高效。课堂上的几次小组合作,学生们都积极、有序地参与,充分体现了合作的力量,没有流于形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以小组的形式来展示,汇报的应该是小组合作的结晶,而不能仍然是自己的见解,应该适当给小组合作以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

三、备课比较充分。可以看出,课前老师和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老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了然于胸,所以在学生对献血知识出现错误叙述的时候,董老师能及时地指出并更正,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

四、检测比较灵活。课堂结束,董老师以“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样一个巧妙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检测,学生有从学习方法上来说的,也有从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说的,非常精彩。

张莉老师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的课堂自有一番魅力,每次听她的课都能深深地沉醉其中。

一、课堂主线比较明确。课堂伊始,张老师以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充分地阅读、感悟,学生有了充分的读书时间,才有了课堂上发言时的妙语连珠。

二、小组合作运用比较得心应手。从张老师的课堂上看,小组合作运用已经相当成熟,学生能真正从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进步,达到组内、班内的知识共享。

三、能学以致用,课堂检测比较巧妙。学习了方法就是为了运用,课堂的最后,张老师选取了校园中学生都很熟悉的一个画面:樱桃树,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你写樱桃节,你会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对本文中由景到人的写法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

邵老师讲的是《引号的作用》,听邵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在她如讲故事般的娓娓道来中,已经受到了知识的洗礼,完成了知识的积淀。

一、教学有梯度,层层深入。邵老师以一段与学生的对话引入,不断变换形式,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对话不仅可以有不同的描述形式,又复习了引号的基本作用——引用。

二、注重检测。课堂检测很及时,教授了新知识就马上检测,既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增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如“抄写比赛”,看似一个简单的小环节,但是作用却不容忽视,训练了学生手眼结合的能力,很多学生都是眼高手低,这些标点符号学生都认识,但是在平时的运用中,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书写,这样一个抄写比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

四位老师的授课风格迥异,但一样的是精彩纷呈、独具匠心。她们都能熟练地运用“三环四步”的课堂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听她们的课,也更加坚定了我使用新模式的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钻研和改进自己的课堂,让“三环四步”的课堂模式真正为我所用,让自己的课堂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第3篇:听课感想

听课感想

袁中梅

今天上午,我们全体工作室成员冒着大雨赶往平桥区二小听王振会和余锐老师的优质课,听后,两位老师自然灵动的课堂和扎扎实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受益匪浅。由于本人现教高年级,就余老师执教的《船长》一课与大家交流分享:

《船长.》是一篇略读课文,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了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余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船长进行心灵的对话,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有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听课感想

思想的洗礼

姓名:邓春容

年龄22 电话***

感 受

在2011年8月23日,我有幸的能听到著名演讲大师王洪庆老师的演讲,从最初的“不懂礼仪,寸步难行……..”到最后的“赢在健康,快乐人生……..”这短短的2个小时之内使我受益颇多。

当一位84岁老者彬彬有礼的站在台上,激情澎湃的讲着用50年的时间总结感悟出来的人生道理,突然让我觉得人生有太多的不可思议,可这些不可思议中又存在很多必然的因素,因为他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体 会

“不懂礼仪,寸步难行”这绝对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一步。演讲期间的一些礼仪互动,让我明白了实际做出来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得把想到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按照写下来的去做,把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因为讲礼仪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听课感想

记扎兰屯师范学校听课感想

财电教研室

杨晓飞 我校于2012年11月8日组织当日没课教师前往扎兰屯师范学校听2节观摩课。这次听课的经历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特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第一节观摩课,听的是11级幼师6班的语文课,授课教师是陈静老师。给我留下第一印象的不是老师的讲述,而是上课前学生们齐声的大合唱,同学们的声音洪亮,表现大方,让大家都融入其中,可以为接下来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做好提前准备。这节课老师讲的是《西安这座城》。教师通过西安的几幅标志性建筑的图片来导入新课,再随后的主要内容讲解中,陈老师并没有像通常讲解那样“满堂灌”,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老师是引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避免了课堂死寂沉沉,老师一边在口若悬河地讲而学生却在呆如木鸡地听的现象。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听课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课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