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有关文言文清平乐试题及答案
有关文言文清平乐试题及答案
清平乐[注]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8.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
9.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答案:
8.面对花树莺啼的一派春光,作者却触目生愁,(1分)又听到凄怨的笛声,视春景如秋,想要去登楼望远,无奈暮云重叠,(2分)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9.时间已近傍晚,那花枝上的黄莺却啼个不停,以致连落日的霞光都被搅乱了。(2分)“搅乱”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莺儿不仅在啼,而且还在花树间不时飞动。(2分)表面上是说搅乱霞光,实际也搅乱了词人心境,引出了他的重重心事。(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清平乐》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清平乐》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词和相关材料,完成14-16题。(8分)
清平乐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①,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晚唐五代词,以温庭筠、李煜为后世所重,然两家词风不尽相同。如写“离愁”,温亦有《清平乐》词曰:“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②,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③,南浦莺声断肠④。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温飞卿之词,句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注]①砌:台阶。②恣:任凭;任意。③离觞:离杯。指饯别之酒。④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14.在词史上,____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人,其作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1分)
15.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李词画线句。(3分)
16.王国维说温词“句秀”、李词“神秀”,请结合作品就此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
(四)14-16题(8分)14.温庭筠(1分) 15.要点:化抽象为具体,以春草蔓延无际来形容离恨不绝如缕和难以排解,生动、贴切而又曲折多致。(3分) 16.要点:(1)温词语言多有藻饰,如“恣”、“离觞”、“南浦”等;李词则清新自然,如“拂了一身还满”,近乎白描化。(2)温词意象密集而纷乱,以客观描摹离别场景为主,情感内容显得表面化;李词意象鲜明而突出,客观景象如“落梅”、“春草与主观离愁别绪紧密结合,上下呼应,情味深厚隽永。(共4分)
第3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一份好的试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迨②能倍③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 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
C.迨能倍诵乃止/蒙
第4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宋季之乱,其先为同郡仇人倪氏所灭,时文中之父在幼,倪将杀之,而欲其母,其母为徐氏宗祀故,忍辱保徐子得不死。因冒姓倪氏,为娶有室。及母老卒,哭谓其子,始知其为徐氏子。然未能即复其姓,故文中亦以姓倪氏。文中自少传其妇翁针药方术,又善符咒,鞭龙缚鬼,以此名湖间。始为县吏,即弃去。
又为安陆府吏,复弃去。游吴,吴大户患湿腿疾,延文中与疗,针行病除,留为郡吏。时镇南王妃卧病,不可起坐,王府御医皆不能愈,南台侍御史秃鲁以文中名闻,即驰驿就吴郡召之。至则王以礼见,赐坐便殿,道妃所疾苦,延入诊视。王曰:“疾可为乎?”对曰:“臣以针石加于玉体,不痊,其安用臣?”遂请妃举手足,妃谢不能,文中因请诊候,按手合谷、曲池,而针随以入,妃不觉知。少顷
第5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7815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
第6篇:文言文花木兰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花木兰试题及答案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益信。
1.下列对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习骑(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的主旨。此句与《木兰诗》中相似的句子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语段作者对木兰的态度是( )
A.赞扬
B.同情
C.惊奇
D.否定
4.翻译下列句子。
(1)溯黄河,度黑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