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03 08:28: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颂读、讨论、赏析相结合【教学设想】:

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美丽多彩,冬天的江南也应该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追随着郁达夫的美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板书)。

二、分析课文(整体阅读)

引:我们大家知道阅读一篇文章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它可以分为这样几步:(板书)

1、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2、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3、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步,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运有了哪些写作方法?(板书)

明确:对比,正面描写,虚实结合,想象(板书)

2、文章中有几组对比,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板书)

①(1、2)北国与江南的冬天——晴暖温和,有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3)江南冬天与秋天明朗的情调

③(3)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

④(4)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温润

⑤(6)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

小结: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优美、闲适、温暖、和煦等主要特征。

三、分析课文(精读)

1、正面描写江南冬景的有哪几小节?分别描写了什么?

明确:第5小节——江南的植被

第7小节——江南的冬雨

第8小节——江南的冬雪

第9小节——旱冬时的江南

引:既然大家已经找出了具体的描写江南冬景的精彩段落,下面我们来完成阅读的第二步,即对这些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

2、分析第5小节

A、指名朗读第5小节

B、找出该节中能概括冬天江南特点的一句话

明确: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该句的依据是什么?(三点即可)

明确:芦花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生命;雪白的桕子挂在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草根总带点绿意。

3、分析第7小节

引:冬天的江南是含蓄而有生气的,冬雨中的江南又是什么样子呢?

A、齐读本节

引:这一节中作者用绘画的方式,借助于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

B、请大家用文中的词句为本段所描绘的画面加个标题

明确:暮雨潇潇江上村微雨寒村

C、这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悠闲以至胸襟洒脱终至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D、再读本节(看时间)

4、分析第8节

引:冬雨中的江南是如此的悠闲,冬雪中的江南一定也不赖吧?

A、师范读

B、简要赏析几首诗

白居易《问刘十九》“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小火炉吐露着红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将来临的时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苍茫的山峰看来是那么的遥远,柴门内的狗不停地叫着,似乎是在欢迎那风雪夜中归来的人。天寒地冻,远山苍茫,显露出一股凄清、寂寥的韵味。在一片寂静中,突听犬吠声声,仿佛是死寂中乍见活泼生机,倍觉亲切、温暖。”

引:。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幻灯片)

C、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好处:这样写别致新巧,不仅为文章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也使作者笔下的雪别有情致与韵味。

小结:作者用吟诗的方式避实就虚地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美丽,没有雨雪的江南冬天,课文中称之为“旱冬”,旱冬时的江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快速浏览回答(晴和,让人快活)

四、总结全文

引:江南的冬天无论有无雨、雪总是充满生机的、闲适的、诱人的,这样的美景引诱得人岂能坐得住,那就去散散步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节。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阅读的第二步也已完成了,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这篇优美的文章是如何构思的。(幻灯片)

北国的冬天——蛰居异境

总写江南的冬景——明朗的情调比较

江南的晚秋——读书、写字人的最惠季节

南国的冬天——春秋的延长

寒郊散步——生气、恩惠

寒村微雨——悠闲、迷人虚实结合江南雪景——美丽

江南旱冬——晴和、快活

结尾——亲身去感受江南的冬景

五、艺术特色

引:整体阅读和精读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步骤,请大家讨论一下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1、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作者选取了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举例:寒郊散步能让人感觉到含蓄的生气,寒村微雨能让人到达死生不问的悠闲境界……这些画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挚爱。情和景是那样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

2、抓住特点,突出特征

写景抓住“细”“清”“真”的特点。“细”即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用“芦花”“红叶”“赭草”来勾画江南冬季的气候温润。“清”即中心明显,情趣鲜明。文章真切地描写出江南冬景的特殊情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即真切、自然,没有虚饰。作者抓住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

3、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虚实结合、想像等

第2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2、理解散文情与景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4、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及清丽明快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

1、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2、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同学们回答完之后,投影诗句。)

江南的春景很美,让人流连忘返,咏叹不已。那么江南的冬景又该是怎么样呢?我们大家都是江南人,你们对江南的冬景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都各自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江南的冬天,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总是那么冷,不太讨喜。可是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冬景却有另外一番可爱之处。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郁达夫先生给我们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吧!

诗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1

《江南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佰之书》

三、作者了解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沉沦》《迷羊》《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散文有集有《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

郁达夫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诗体,1914年开始小说创作。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8年12月至新加坡,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终年49岁。

四、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解题

1.正音(略)

2.文章题目为《江南的冬景》,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是指哪里。

明确:第2段:“大江以南”;第6段:“我们江浙”

第4段通过闽粤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明确的区域界定,指江浙地区,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明确: 可爱、生气、悠闲、诗意、逍遥————一种明朗的情调(第3段)那文章的文眼又是什么呢,就从这几个词里面找找。——明朗

(三)快速阅读课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写了几幅画面?),请同学们试着给它们各取个名。

明确:①第2段:曝背谈天图(可爱)

②第5段:午后冬郊图(生气)

③第7段:农村冬雨图(迷人)

④第8段:江南雪景图(美丽)

⑤第9段:旱冬闲步图(逍遥)

四、品味赏析

你最喜欢哪幅画?每一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回答的同学先朗读段落,再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第一组:午后东郊图

1、所选意象: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点绿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意象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蕴含生机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的,有红的,有赭色的,还有带点绿意的。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亮丽起来,泛出生气。

第二组:寒村微雨图

1、所选意象:长桥、乌蓬小船、细雨、灯晕。

2、意象特点:淡雅朦胧。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作者借助想象的力量,浓淡适宜的点染,绘出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组:江南雪景图

1、所选意象: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意象特点:高雅、宁静。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作者巧借诗句,避实就虚,写出了江南冬天的雪趣,营造一种审美的意境和情境。

五、方法点拨

1、我们都学过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了吧?大家还记得老舍是怎么写济南的雪景的吗?(投影文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那么大家看,《江南的冬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在描写雪景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济南的冬天》写的是实实在在的雪景,是进行的直接描写。《江南的冬景》没有描写具体的雪景,是间接描写,也是一种虚写。

(2)那么这种虚写体现在哪里,从文章中找出来。

明确:是引用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出了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乡村。”(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让人流连忘返。)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出了雪夜里,那种夜深人静后的温暖。)“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出了雪后冬晨的惊喜——早梅的绽放)

(3)这样写江南的雪景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有诗情画意的感觉,这样,就做到了通过简省洗练语句传达丰富的意象这一目的。这就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好处。

什么是“避实就虚”呢,避实就虚:

所以,今后同学们如果遇到写景的作文,不妨借鉴一下这种写法,来增强自己作文的诗情画意美。

(4)课文为什么要提到北方的冬天?这是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它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两三个月

蛰居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②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江南的冬景: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 着衣:不得不 至

多 绝对

③和北方的夏夜比较:明朗

④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散步呢?当然

是晴和的冬日。

B从文中第9小节也可以找到答案,其作用是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所以说,运用比较的手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手法。

(5)郁达夫散文特点小结:

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是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6)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化用或者仿造古典诗句,使语言更典雅。

3.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4.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5.行文节奏要和所写的意境相合。

六、课堂小结

江南的冬景让我们回味不已。当我们回头梳理这节课时,我们有许多需要汲取的知识。

1、文史知识、基础语音知识的等,我们要巩固落实;

2、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江南冬景,文中妙手偶得的诗句是我们积累的号素材;

3、娴熟的比较手法的运用,更能够突出江南冬景的美和神韵。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注意学习和借鉴,提高写作技能。

4、对于散文的阅读,我们首先要立足文本,然后进行品读欣赏,感受作者在行文中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

板书设计:

北国的冬景曝背谈天图(可爱)↓午后冬郊图(生气)江南的冬景—→寒村微雨图(迷人)↑江南雪景图(美丽)闽粤的冬景旱冬闲步图(逍遥)

第3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思路:抓住“走进自然,欣赏自然”来分析本文既扣模块内涵又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文章内容。课文(1~4)段有很多东西分析起来太占用时间或容易被忽略,抓住第(10)段“走进自然”倒着分析就会轻松许多;课文(5~9)段是重点赏析语段,学生能感受到“优美”以备和《西地平线上》的“壮美”作对比,就算是成功吧。

教学目标:1通过研习>一文,学生能够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

2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自留人。”大自然始终向人类敞开着爱与美的情怀。无论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还是,日出云霞,月涌江流,都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中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那“杏花春雨江南”般的优美,“骏马西风冀北”的壮美,古往今来,让多少人陶醉。今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基调,能够概括出文中直接写江南冬景的5幅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学会从语言特色、写作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郁达夫的写作心境,提高欣赏大自然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

概括并赏析5幅图景从而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郁达夫的写作心境,提高欣赏大自然审美品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验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基调,能够概括出5幅画面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一、前准备

1、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思考“文本研习”中第1、3、4、小题。

2、学生思考《学习与评价》上“谛听天籁”板块中“归纳•整理”和“思考•感悟”

1、3小题。对照【积累运用】中的习题预习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专题内涵解析

1、专题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专题组成元素: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

3、第一版块“谛听天籁”——对自然纯美的注视;

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由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第三版块“湖山沉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煮茗

蛰居

曝背

亘古

摩登

闽粤

皮袍

ódēng

ǐnuè

pípá煊羊肉

赭色

绿林豪客

丰腴

远阜

冬霖

乌篷

fēngú

uǎnfù

dōnglín

ūpéng乌桕

恣意

谛听

正月

喧哗

月晕

晕头转向

(zhēng)

xuānhuá

槎桠

剥花生

剥削

搁下

搁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毛泽东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吧。

(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作者介绍;解题 1.正音

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jiā)

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搁不住(gé)2.介绍作者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短篇小说《沉沦》、《春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颂读、讨论、赏析相结合

【教学设想】:

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 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 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我们江南自古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江南的冬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南的冬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