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抓紧生命之线 放飞安全作文
抓紧生命之线 放飞安全作文
又一个鸟语花香的日子来到,广场上、花丛中、一个个孩子的笑颜映着天真烂漫,手里紧紧抓住那根;控制风筝的线,仰起头看那飞舞的风筝。看着孩子天真的笑颜,那一个个如此鲜活灵动的小生灵,不仅让人想起一个古老的话语“生命”,不要说你不知道生命的意义,生命就埋藏在每一个角落,生生不息,就好象鱼在水中嘻,风在云中游。更是在安全的的那层保护膜中繁衍生息,看广场中的一个紧拉风筝线孩子,小心翼翼拉紧这根,惟恐一不小心,风筝随风远去,是啊!我们的生命不也在我们自己的手掌心,我们紧握我们的生命么,那线即是安全,紧紧扎根于我们的手掌心,我们控制他的去留,因为稍有疏忽,我们的生命也可能如同断了线的风筝远离。
“安全”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记得前几天那几个在北京二环上演生死时速的“勇士”么,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北京环路“杀机四伏”来命名,飙车的肇事者也已经被拦截。他们在交警的帮助下抓紧了那根“线”,没有滑的更远。可是,面对镜头的肇事者的话也让人深思:我每次来都随身准备了1万快钱,等着被抓后罚款…。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规章在某些人眼中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必生祸端。椐统计,每年各类事故人数达到70多完起,死亡人数10万人次,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又有多少家庭为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许妻子远离丈夫的臂膀,也许父亲在也听不到小女儿的呼唤,也许老人要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莫大的悲哀!如此说来,安全的意识有多重,一个家庭的欢笑就有多少,一个残缺的家庭和飙车的一时的畅快,你怎样去选择?所以请抓紧手中的.线来放飞安全.!
“安全”是一根不太听话的丝线,当他被紧紧栓在我们的手腕上,在每个间隙想要悄悄溜走的时候:当我们为每次矿难而扼腕,或者接受了的特种设备事故爆炸的洗礼,我们是否想过,怎样更好的抓住那根绳索,巧妙的驾御以便更好的放飞生命。加强安全防范便是最好的方法,不要等她已经抓不住时再想去抓住她,诗经《小毖》谈及: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与苹蜂,自求辛螫。…告诉我们防患须当小时。2004年4月11日,郑州煤电(集团)公司发生透水事故,12名矿工被困井下4天5夜,由于营救及时,他们摆脱了死神的魔掌。一时间,“好事变坏事”被炒的沸沸扬扬,这件事也成为了煤矿事故援助一个罕见的奇迹。一起违章操作酿成的事故。淹没在一片报喜声中。对于死神的招呼不加理会,而是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加强安全防范,终于酿成了新的惨剧——仅仅半年之后,即2004年10月21日,处于“歌舞升平”之中的矿工们继续冒险,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矿难事故,当郑州集团148条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在第一次发生事故时便加强防范,有了血的教育,被死神亲吻,当那生命之线滑离掌心,我们的生命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时才去反思。
所谓一失足,千古恨!当我们注视着城市大大小小的设备安安静静的运行,当我们可以每天酣睡于梦乡之中时,甚至于当我们平安穿梭于大街小巷时…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的组建是何等的微小而复杂,如果梢疏忽,一切的一切也许转瞬间灰飞烟灭,紧抓安全之线是何等重要,你是否也注意过你手中那紧系生命连接平安之线呢?
抓紧生命之线来放飞安全,就象控制那天空的风筝,飞的美丽而遥远!
第2篇:生命之线
六 生命之线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中插叙、对比的表达效果 2.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 展示一组高山雪景、登山图片 2. 播放一段《垂直极限》影片视频 二. 理清全文梗概,明了插叙的运用 1. 事件?
写了几次? 登山运动
两次 2. 时间?
人物?
第一次:1985年
“我”与西蒙
第二次:1992年
“我”与马尔
3. 重点是写哪一次?另一次是以怎样的写作方式来交待?
第二次
插叙
4. 插入要使得语言前后连贯、流畅,应有必要的什么句子?在文中找出过渡句:
“蓦地,我的思绪回到了那场挥之不去的噩梦中„„”
“而今,命运似乎又一次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三. 进行比较,分析人物形象 1. 同桌讨论:两次登山运动的异同 显示表格
次序 同 异 合作伙伴 对同伴的态度 行为 结果 第一次遭遇险情 生死考验 西蒙 砍断绳索 栽入冰隙 第二次 马尔 救助、劝慰 最终得救 2. 小组讨论:马尔的形象
要求:找出文中具体词、句来体会真正的英雄(高尚的人格)——团结助人的精神
3. 明确插叙的作用? 形成对比,突出
四. 把握主旨,归纳总结 1. 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表层——物质之线:联结登山人身体的绳索
深层——精神之线:登山人生死与共、关怀互助的精神 ; 登山人挑战生命极限的韧性精神 2. 找出全文的总括句
“那常人难以经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3. 朗读第10、14、15节 之后,总结:患难见真情 五.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同桌交流: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到处都有着这样的生命之线。
从生活、阅读材料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如:东方绿舟“勇敢者道路”活动中的经历、感受
2.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面对逆境,战胜逆境”的名言资料(1)上台投影
(2)背诵
(3)贴于墙上 六.
结尾:情感升华,作业布置
1.听、唱歌曲——周华健的《朋友》
2.作业(二选一): 1).课外查找、阅读以“面对逆境”为主题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300字左右)2).现实生活中,你或周围的人处于逆境时,你们是怎样面对的?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附录:
板书设计
命之线 乔.辛普森
表层——物质之线
含义
互助精神
深层——精神之线
韧生性精神
第3篇:生命之线
生命之线
格致初级中学执教人:徐婕11.27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之线”的双重含义,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精神
2.了解插叙、对比等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之线的两层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插叙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登山运动的影片《垂直极限》(让学生初步体会登山运动是一项需要坚韧耐力和顽强毅力的运动)今天学习根据作者的真实经历叙写的文章《生命之线》。
二、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述了怎样一次经历?(请用一两句话简要概述,注意六要素)1992年,在登山途中,我们被摔落三次在同伴马尔的帮助下最终获救。2文中仅仅记叙了这一次经历,还有没有其他的经历?
1985年,“我”和 西蒙在爬坡时遇到暴风雪,西蒙割断了联结我们的绳索,“我”因此跌入40米的冰隙里。
3这两次经历重点写了哪
第4篇:《生命之线》教案
教学设计: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理解“绳索”、“生命线”、“生命之线”分别在文中的含义,掌握线索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作者对生死与共精神的赞美和对勇于探险的执着追求
教学重点:
理解“绳索”、“生命线”、“生命之线”分别在文中的含义,掌握线索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死与共的同伴精神的赞美和对勇于挑战探险精神的执着追求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出示带有绳索的登山图片,登山绳索的作用:不至走失,相互关照
2、今天学习的课文《生命之线》,记录了一次真实的登山遇险记。请同学自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围绕绳索经历了怎样的事件?
(2) 题目“生命之线”中的“线”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3) 绳索、生命线、生命之线的含义一样吗?
二、 理解情景危急
1、自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梳理文章层
第5篇:《生命之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2.学习勇于挑战极限,特别是在困境中与同伴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登山运动的热爱与执着;
4.学习插叙。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用白描刻画人物的方法。
2、掌握“生命之线”的内在含义。
三、教学难点:
1、学习用白描刻画人物的方法。
2、掌握“生命之线”的内在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假如你和你的同伴都是登山爱好者。有一天,你们共同征服了一座险峰之后在即将下山之时,你的同伴不慎跌下陡坡,摔断右腿。你们彼此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系在腰间的绳索。下面是万丈深渊,而向上又无法攀爬,你用绳索拉住同伴,并与他在暴风雪中一起下降。但不幸的是同伴又坠入一个冰缝中动弹不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悬系两人生命的绳子不堪重负,随时都有同时跌下山谷的危险,况且严寒已快
第6篇:生命之线读后感
生命之线读后感(共14篇)由网友 “雪莉杨雪莉玫”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之线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生命之线读后感
故事讲述是乔辛普森和马尔达夫在冰山上遇到磨难而互相帮助给予一精一神暖流事件。
我认为人一生中生命仅仅拥有一次即使你遇到再大磨难你也要提醒“挺过去”!在磨难中你可以感觉到朋友对你支持对你一爱一给予你一精一神力量和勇气助你走下去当作者满脸血肉模糊生命快要划上句号时他奄奄一息而马尔给予他帮助使他发生了奇迹从而他对登山运动更加热一爱一没错“那常人难以忍受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情感”。
人生命仅此一次而你又能有几次令你永生难忘最美丽情感这根生命之线是牵系他们心绳索让去珍惜吧珍惜生命珍惜最真挚情感。
篇2:生命之线读后感
故事讲述的是乔辛普森和马
第7篇:生命之线读后感
生命之线读后感
(一)故事讲述的是乔辛普森和马尔达夫在冰山上遇到磨难而互相帮助,给予精神暖流的事件。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生命仅仅拥有一次,即使你遇到再大的磨难,你也要提醒自己“挺过去”!因为在磨难中你可以感觉到朋友对你的支持,对你的爱,给予你精神的力量和勇气,助你走下去。当作者满脸血肉模糊,生命快要划上句号时,他奄奄一息,而马尔给予他的帮助,使他发生了奇迹,从而他对登山运动更加热爱。没错,“那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人的生命仅此一次,而你又能有几次令你永生难忘的最美丽的情感。这根生命之线是牵系他们心的绳索。让我们去珍惜吧,珍惜生命,珍惜最真挚的情感。
生命之线读后感
(二)今天,易老师讲了一篇课文——生命之线。他讲了登山运动员坚强的毅力
第8篇:生命之线读后感
生命之线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之线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命之线读后感1
故事讲述的是乔辛普森和马尔达夫在冰山上遇到磨难而互相帮助,给予精神暖流的事件。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生命仅仅拥有一次,即使你遇到再大的磨难,你也要提醒自己“挺过去”!因为在磨难中你可以感觉到朋友对你的支持,对你的爱,给予你精神的力量和勇气,助你走下去。当作者满脸血肉模糊,生命快要划上句号时,他奄奄一息,而马尔给予他的帮助,使他发生了奇迹,从而他对登山运动更加热爱。没错,“那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人的生命仅此一次,而你又能有几次令你永生难忘的最美丽的情感。这根
第9篇:生命之线读后感五篇
生命之线读后感五篇
【篇一:《生命的林子》读后感】
树会赶上自己的。这句话中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存优汰劣的生存原理。远的不谈,就说一下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学校中最有名的长跑运动员了,不管哪一次学校比赛,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最近在镇越野赛中成绩却不够理想。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学校在镇上是低等的,还是教师不特级?不,完全不是,原因在于在赛前我远离了学校这一群体,停止了个人的“发展”。
我认为自己在学校长跑中成绩是最好的,认为他们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一次在训练中傲视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个人完全不能远离集体除非你认为自己就是群体自己永远超过集体。
竞争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间存在,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篇二:
第10篇:生命之线小学生读后感
篇1:
故事讲述的是乔辛普森和马尔达夫在冰山上遇到磨难而互相帮助,给予精神暖流的事件。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生命仅仅拥有一次,即使你遇到再大的磨难,你也要提醒自己“挺过去”!因为在磨难中你可以感觉到朋友对你的支持,对你的爱,给予你精神的力量和勇气,助你走下去。当作者满脸血肉模糊,生命快要划上句号时,他奄奄一息,而马尔给予他的帮助,使他发生了奇迹,从而他对登山运动更加热爱。没错,“那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人的生命仅此一次,而你又能有几次令你永生难忘的最美丽的情感。这根生命之线是牵系他们心的绳索。让我们去珍惜吧,珍惜生命,珍惜最真挚的情感。
篇2:
今天,易老师讲了一篇课文——生命之线。他讲了登山运动员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我真的恨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