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02 08:31: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性格经历上密不可分的。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他从小生活富足,虽然以后家境慢慢衰落的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少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他的性格,在加上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他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惊世骇俗。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诗名,也是他诗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揉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跟有深度。

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很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那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我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里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因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现在这里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眼生出了许多的美感。如他的诗歌《海韵》五节,每节的基本格式都是单行加两行退格的形式,并且单行的词句大致相同,只有小的改动,但就是这小的改动却使诗歌内蕴,一唱三和,回味悠长。

徐志摩对音节的处理,也是“煞费苦心”经营而成的,说徐志摩是一个天才诗人,这一点也不假,但是他无疑也是勤奋的,我们来看他的那首《沙扬娜拉一首》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本是首长诗歌一共18小节,收在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里,再版时,仅剩下最后一个小节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小段,“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意思。但经徐志摩放在诗歌中,也便清脆有形、掷地有声也赋有了诗意。这首诗歌也很好的反映了徐徐志摩的诗歌的大概格律面貌。从格式上看整首诗歌倾斜而下给人一种气势,其中又有波折,再看用韵,他也深的古典诗词的要领,“柔”、“羞”、“愁”韵脚的和谐,且压平声韵。徐志摩小时候就能写骈体文,从中也可以看出起功力。

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新式主要有一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如他的诗歌《石虎胡同七号》、《康桥再会吧》、《云游》等。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这两格。例如他的诗歌《去吧》、《为了寻一颗明星》、《再别康桥》等。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偶然》等。第四是没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如《沙扬娜拉》及《在哀克刹脱教堂前》的第一节,均是这种情况,至于其它的诗体也都是这几种形式的变体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这些形式,在徐诗中均与很哈的运用,它与诗歌的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拿徐的诗看有些诗歌透出的美感是用视觉就可以感觉到的,等你用心体会过了,你会发现,他的诗歌就是位才色俱佳的奇女子。并且徐志摩一直在不停的寻求创新,为不同的内容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他的十四行诗歌,和一些散文诗体都是这种尝试,他认为每种诗体都有其适合的表达内容。所以他不段的尝试也不断的创新,特别的在格律方面在新诗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仑美奂的。

意境指的主要是在抒情性作品中显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而闻一多所讲的绘画美也该是包含在其中的。意境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是一种形象,然后将形象生华到一种所谓的意境了,我们来看徐志摩的这首《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第2篇:徐志摩诗歌特点

徐志摩诗歌特点

徐志摩是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阶段中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对徐志摩的认识最初便是那场人间四月天的吟唱,之后就是在专业课上面对他的学习了。这是一个骨子里执着于自己信仰的诗人,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浪漫主义的个性主义的人生观。这个人生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人形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这就是徐志摩的“康桥信仰”的主要内容了: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为他的信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诗歌过分抨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加上与陆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在上世纪的文学史里根本没有这位浪漫诗人的一席之地。

他的诗歌既有追求时的兴奋狂喜与忧郁烦恼,也有既得后的失落与沮丧悲观。。他的诗作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书”。将自己的理想融入自然之中。

虽然徐志摩的康桥理想与社会主义社会格格不入,但他的抒情诗歌还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如《翡冷翠的一夜》,全诗模拟一个弱女子的口吻,铺叙了她与爱人别离前夕复杂变幻的情感思绪。基于这样一种氛围,全诗采用了平白的近乎喃喃自语的口语写成,摒除杂念,虔诚的用心读来,就仿佛听到了一种声音在向我们抱怨,向我们倾诉,抱怨爱人的别离,倾诉她的哀伤。那宁在爱中死的誓言,表露了她对爱情的执著;那死后不上天堂,不入地狱,只愿变一个萤火的爱情宣言,令人震撼;只愿天空不生云,只因天上有她的爱人——那颗不灭的大星。这是一个何其贞烈的弱女子!这是一个何其动人的故事!这是一段何其哀怨的告白!相信她的爱人听过这段独白,亦当放弃远行或携她同行。而这无疑是徐志摩口语表达的魅力与妙处,她亲切真实,如在目前!又如《再别康桥》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总的说来,徐志摩的诗歌艺术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雪花的快乐》中作者以雪花自比,那洁白飞扬的雪花,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得心声。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这也是新格律诗派,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完美契合。三、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的诗歌一般都很整齐,但从细节上又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四、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因为诗人丰富的现象力,我们总是能从诗中看到一些明媚的风景画。而这些风景画并不是凌驾于诗歌本身之上的,它们与诗歌融合为一体。徐志摩驾驭文字的功底便可见一般了。

这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才子,单凭诗歌方面的造诣就可立足于诗坛百年。若不是天妒英才,我们肯定还会读到更多他的作品。

第3篇: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读徐志摩的诗歌,也能够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古往今来诗歌早已成了一种艺术,但能使其富有音乐美着实需要扎实而深厚的文字及学识功底。

徐志摩于1897年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青年时曾在国内外众多知名学府就读,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这就促使他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对诗歌给予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发挥,为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月社的发起人及成员之一,他在早期深受闻一多等人的创作影响,大体遵循了格律的体式进行创作,但是徐志摩并没有囿于格律的束缚。他热切追求“爱”、“自由”和“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徐志摩诗歌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徐志摩在诗歌中真挚地抒发着性灵,追求着个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徐志摩是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阶段中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对徐志摩的认识最初便是那场人间四月天的吟唱,之后就是在专业课上面对他的学习了。这是一个骨子里执着于自己信仰的诗人,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浪漫主义的个性主义的人生观。这个人生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人形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这就是徐志摩的“康桥信仰”的主要内容了: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为他的信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诗歌过分抨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加上与陆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在上世纪的文学史里根本没有这位浪漫诗人的一席之地。

他的诗歌既有追求时的兴奋狂喜与忧郁烦恼,也有既得后的失落与沮丧悲观。。他的诗作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徐志摩的诗歌特点,欢迎阅读。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②韵律和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简述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简述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李商隐都不陌生,亦学过了很多李商隐的诗歌,那么你知道李商隐的诗歌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简述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希望有所帮助!

李商隐的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议。元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其《论诗三十首(其十二)》这样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而我认为,李商隐的诗歌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心灵化了的意象

中国诗文历来讲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物与志、情与景通过什么来整合在一起呢?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要通过一定的意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可以说,没有一首真正的咏物、咏史、咏怀的诗是不表现作者的心灵和人格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