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镜子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以下是我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
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但父母应该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力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失败,而应该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成功。正因为这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游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注意这一点。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第2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央视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讲述了几个家庭在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纪录片不仅讲述所谓“问题”孩子的困惑,同时也涉及家长教育问题的困惑,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持证上岗,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家庭教育在当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一切的社会问题无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根源于完全失败的家庭教育。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形成共识?现状就是多数家长还是延用老方法老观点去教育孩子,以主人的态度去命令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却茫然不觉在教育孩子上却越走越远。回过头来又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没有从家长自身找原因,说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听话,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太糟影响了孩子等,这就无药可救!缺乏有效沟通使亲子关系越走越远。思想的深度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思想的复杂是无关年龄的。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却总认为孩子就只是孩子,思想简单不成熟,甚至幼稚,所以总是忽视孩子的思想,认为小孩也想不到什么,但是成长阶段是一个塑造性格的时期,尤为关键又十分敏感,外界的一件小事就可能引发蝴蝶效影响孩子一生。我们家长很多时候只是注重关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却很少有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很少有走进孩子心灵深处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更不愿对父母吐露心声,以致隔阂和摩擦越来越多,关系会越走越远。
-1-从教育家长开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家庭教育,从教育家长开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的文章提到,“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长,不要光说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一个“问题”的孩子就有一个“问题”的家庭。而且我们家长有很多不太懂教育。尤其独生子女家长,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他有资格生孩子,但是没有资格教育孩子。”当下,我们很多家长都是天生的控制狂,不容许孩子有一点偏差,要求孩子在他规划好的道路上前行:读书、中考、高考、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然后仿佛就圆满了,可这只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想法,不是孩子想要的生活,《镜子》中心理老师也作了分析。我们认为的正路,却与思想跳越异想天开的孩子的思维有极大的矛盾,于是开始了冷战,吵架,甚至离家出走,使两代人变得水火不融,其实缺少的是及时的有效沟通与理解。作为父母要多和其他家长交流探讨教育方法,多参加一些子女教育类的培训班或讲座,结合自身实际改变教育方法。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动,放下父母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要一味强求孩子按照自己计划好的路去走,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困惑,给他们谈理想谈未来,在尊重孩子的前题下,适当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树立正确的理想。同时也让孩子打开心扉,把父母当成朋友畅谈自己的困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教育孩子从教育家长开始,只有家长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做到“持证上岗”,才能教育出一个合格的孩子。
第3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4月19日到21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天网》栏目播出了一部3集纪录片,片名为《镜子》,主题是反映孩子教育问题的。下面是语文网整理的镜子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1:
最近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12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带入训练营的事情,让人感受颇多。笔者并非心理专家、也非教育相关职业,所以本文仅仅是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以下内容为业余观点。
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
第4篇: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
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卢钊凯、范永东执导的纪录电影《镜子》在提名的200多部纪录片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还参加了一系列进校园活动,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长等话题瞬间引发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热烈讨论。
纪录电影《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第5篇:2017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2017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镜子》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下是由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观后感,打击一起来看看吧。
《镜子》观后感1: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会造成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入围影片《镜子》昨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映典礼暨交流会。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该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经过《天网》栏目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与制作完成。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
第6篇: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纪录片只是一种形式和一个载体,它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成为折射现实问题的那面“镜子”。下面是镜子观后感,快来围观吧。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一】
超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工作,从拍摄到制作又前后历时两年之久,按照总导演、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的话说,纪录片《镜子》的创作过程始终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我们真实展现这群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通过看片子,认识到这个问题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有更多的人了解它、思考它,或者做一点点事情,这就是我们创作这部片子的初衷。如果说这个片子讲的是家明的故事、张钊的故事,某种程度讲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整个创作过程当中也是我们完成自我蜕变的过程,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我们都在努力完成足够克制的表达。用内容去表达,这个过
第7篇:最新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最新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yuwenm小编整理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一】
《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
第8篇: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锦集15篇)由网友 “豆鲸溪” 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篇1: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会造成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入围影片《镜子》昨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映典礼暨交流会。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该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经过《天网》栏目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与制作完成。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