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顺阳歌》刘禹锡鉴赏
《顺阳歌》刘禹锡鉴赏
《顺阳歌》作品介绍
《顺阳歌》的作者是刘禹锡,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54卷第3首。
《顺阳歌》原文
顺阳歌
作者:唐·刘禹锡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
野水啮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
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顺阳歌》注释
①顺阳:今河南省方城县。《资治通鉴》卷二四0胡三省注:“方城县,本汉堵阳县,后汉改为顺阳,隋改为方城县,唐属唐州。《九域志》:在州北一百六十里。”
②啮:咬,侵蚀。
③镂:蛀蚀。宫:原作“官”。”
④天宝:玄宗年号(742-756)。
⑤胡马西南骛:谓安史之乱爆发。鹜:马急驰。
⑥鲁将军:谓鲁炅。天宝十五载正月,鲁炅拜上洛太守,充南阳节度使,以兵五万屯叶县北、滍水之南。叛将武令珣、毕思琛来攻,炅坚守不战。叛军于营西顺风点火烧烟,营内不安,士卒争出,炅与中使薛道遁走,余众尽殁。见《旧唐书·鲁炅传》。《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至德元载(756)五月,丁巳,炅众溃,走保南阳。”《考异》日:“《玄宗实录》云:‘炅携百姓数千人奔顺阳川。’”
《顺阳歌》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顺阳歌》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354_3順陽歌劉禹錫
朝辭官軍驿,前望順陽路。
野水齧荒墳,秋蟲镂宮樹。
曾聞天寶末,胡馬西南骛。
城守魯將軍,拔城從此去。
第2篇:刘禹锡《乌衣巷》鉴赏
刘禹锡《乌衣巷》鉴赏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诗鉴赏:
东晋遭五胡之乱,迁都金陵(今南京),王、谢等豪族世家,执掌朝政,不思奋发图强,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竞逐豪奢,享乐腐化。他们在乌衣巷建造起富丽堂皇的宅第,日夜笙歌漫舞不绝,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全是衣冠楚楚、雍容华贵的贵族子弟,门庭极盛,显赫一时。附近的朱雀桥,车水马龙,一派豪华气象。但那已成过去了。现在呢?景象已面目全非。诗人来游时,朱雀桥边已长满了野草,野草丛中,开着几点零星的闲花;乌衣巷口只剩下夕阳残照,昔日的华厦高楼已荡然无存,在断墙残垣的废墟上,早已建起了普通老百姓的住宅,以至当年在王、谢堂前做窠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去栖息了。
真是富贵风流,倾刻成空,只落得一片荒凉破败景象。诗人睹物伤怀,不禁发出了深沉的感慨。
但诗人写作这首诗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中实寄寓着很深沉的借古鉴今的讽刺意味。中唐之世,也和东晋一样,朝廷昏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执政者却苟且偷安,不思振作图强,国势日非,志在革新的诗人,怎能不万分悲愤,他写作《乌衣巷》一诗,实暗示着他对李唐王朝的命运的担忧,对当时执政者如王、谢大世族一类的人物的讽刺和诅咒。
此诗寄寓含蓄,纯借小景点出。开篇两句只就眼前野草、夕阳两种景物进行描写,这两种景物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尽管着墨不多,却把乌衣巷荒凉、没落的情景刻划得栩栩如生,使人不胜兴亡之感。三、四两句,以旧时王谢与寻常百姓对比,通过燕子改换门庭,写出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这两句用笔巧妙,形象动人,又饱含哲理,因此,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第3篇:刘禹锡《陋室铭》鉴赏
刘禹锡《陋室铭》鉴赏
导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
第4篇:刘禹锡浪淘沙鉴赏
刘禹锡浪淘沙鉴赏
刘禹锡浪淘沙鉴赏1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滔滔黄河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天仙佳侣之家做客。下面是浪淘沙刘禹锡鉴赏,欢迎参考阅读!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样子。浪淘:波浪淘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