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优秀读书笔记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30 08:32: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介绍:迟子建 女,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迟子建作品精华》三卷。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2008年本书与《秦腔》《暗算》《湖光山色》同获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内容简介:《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和百年沧桑: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追逐驯鹿喜欢的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备尝艰辛,人口式微。除了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这个民族也经历了日寇的铁蹄和“*”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但是他们在命运面前虽万般无奈,却仍殊死抗争,显示了弱小部落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名句及精彩片段摘录: “雨季一到,森林中常常电闪雷鸣的。尼都萨满说雷神共有两个,它们一公一母,掌管着人间的阴晴。在他的神衣上,既有圆环铁片的太阳神和月牙形的月亮神,也有像树杈一样的雷神。他跳神的时候,那

些形形色色的铁片碰撞到一起,发出“嚓嚓”的响声,我想那一定是雷神在说话,因为太阳和月亮是不发音的。”

读后感: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题材与视角都比较独特,它关注的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与群体,当然这一点并不能当作获奖的充分理由,除此之外,它最大的特点是反映了这个民族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进行抗争和抵抗的现实。这与当今世界文学的主题也是非常吻合的。

该部小说在《收获》杂志上登载以来,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热切关注,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描述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

笔者用第一人称、倒叙的笔法,以时间为主线,从主人公出生开始,一直讲述到今日,她已经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整部作品像蔚蓝的天空漂着几朵白云、像静静流动的小溪没有太大的波澜,却那么引人入胜,轻轻的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亲历鄂温克的一直部族近百年的生存变迁。

在这本书中,作者全方位展现了世代在白桦林与茫茫雪原间繁衍生息的鄂温克部落中的男男女女,他们的恩怨情仇、生老病死。这些生来漂泊的游牧者在书中挥洒着最接近人类本原的人性,胸中漾动的是火般炽烈的情感。长久游牧生活带来的漂泊无依反而激发了人与人之间更强烈的彼此依赖,他们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有着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价值观,也有着现代人早已迷失的真诚。部落里跳神的萨满、冰天雪地间人与自然的对抗、生命的世代轮回……使整部作品笼罩在浓厚的魔幻色彩里。

通观全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迟子建为书中众多人物“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生”,伴随着的便是结局迥异的“死”。在这部书中,有太多的死亡。每一个鲜活生命的消亡,都会让人有生生的痛楚,然而,当你看到那些很小就死去的孩子,被装在白口袋里,扔在向阳的山坡上,痛楚就会转化成温暖。他们一边是枕着泥土的芳香,一边是沐着和暖的阳光,所以他们的亲人,自然的接受着生死命运。

这个世界上,最诗意最动人的,总是那些最朴实最简单的活法。这些不掺杂太多社会因素的生死,固然或曲折或惨烈,伴随生死的某个故事段落或许令人欣喜若狂或扼腕叹息,但这一切放在整本书里,放在“我”九十年的漫长生命记忆中,就仿佛自然界的寒来暑往,显得如此顺理成章,甚至波澜不兴,完全湮没在时光中,镶嵌在迟子建的笔触起落间……

石晛

第2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从“右岸”拾起我们丢失的——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一班杜慧

一个古老民族的歌唱,一种原生态生活的重现,一次灵魂的洗涤„„这是《额尔古纳河右岸》。

整本书用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口吻叙述,讲着她眼中的这个古老民族的,不疾不徐,可字字句句洋溢着爱的甘甜,篇篇章章烙印着心的敬仰。这本书可以说还是一本新作,也许还算不上是历史选择后留下的经典之作,但是我相信这部诉说着一个弱小民族的血泪史的故事经得起岁月的打磨和传唱,经得起代代人的阅读和思考。在我看来,时间并不是衡量经典的唯一尺度。

额尔古纳河右岸生活着一个原始的民族,他们有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坚忍精神,他们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

民族符号——驯鹿

民族的符号就如一个民族的DNA。鄂温克人把驯鹿看做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与驯鹿同在。

驯鹿自己寻找食物、寻找水源,不需要人过多的照应;不仅如此,它们浑身是宝,皮毛、茸角、鹿筋、鹿鞭、鹿心血、鹿胎、鹿奶„„这些它们都交付给了鄂温克人,无怨无悔。而鄂温克人是用更多的尊敬和关爱来回馈驯鹿无私的赠予。

在鄂温克人的眼中,驯鹿是神赐予的:“没有它们,就没有我们。„„看不到它们的眼睛,就像白天看不到太阳,夜晚看不到星星一样,会让人在心底发出叹息的。”

为了保护驯鹿,鄂温克人甚至附上生命的代价也绝不感到一丝丝可惜。老达西为了解救围困在狼群的中三只驯鹿仔,只靠一把猎刀和狼搏斗,被小狼咬断了腿。要知道,健全的双腿对靠狩猎为生的鄂温克族来说,尤其是一个鄂温克男人

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断了腿就基本成了附庸,不能再为部族猎获食物。纵使

这样,达西还是不顾一切的解救驯鹿仔。

达西的行为让我想到父母。在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父母总是不自觉地把自

己当做神一样,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认为自己强大到可以挑战人体极限。无私,拼尽全力,不计后果。孩子的一点点危险在他们的眼中被放大了千百倍,而自己的安全却被缩小到连用电子显微镜都看不到。这种放大和缩小让父母成为最勇猛的斗士,最高大的英雄。你敢说你没有见过真正的猛士吗?

割鹿茸的时候,驯鹿会疼得四蹄捣来捣去,骨锯上沾染了鲜血。有些鄂温克

女人不忍看到这残忍的一幕,她们见不得骨锯上的鲜血,好像那血是从她们体内

流出来的似的。

这也正像父母,看到子女受苦就像刀绞一样的心痛。十指连心,何况自己的骨肉呢?善良的鄂温克人把驯鹿当做神一样敬畏,把驯鹿当做孩子一样宝贝。驯

鹿的痛就像是自己的痛一样,连着皮带着肉,生疼生疼的。

他们和它们在几百年的生活中建立了血肉联系,一个民族和一个物种就是如

此和谐地共生着。鄂温克和驯鹿亲吻着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这一片土地和这一条河

流,把土地、河流都一并融入了血液。这一片森林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这一片水

域源源不断地清澈着: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变迁,参与着他们的每次灾难与庆生。

神灵敬仰——萨满

古老民族的神灵亦是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在那一支支激情的舞蹈里,在那一曲曲激越的神歌中,我被折服。那是鄂温

克人和天神对话的方式。萨满的舞蹈可以让一个生命代替另一个生命的归去。鄂

温克人信仰、膜拜萨满,或许你会说这是种多么愚昧无知的行为。可是,在他们的眼里萨满就是神灵的附身,萨满可以保护族人远离疾病,让他们的灵魂完整。

当我看到妮浩为了挽救生命一次又一次跳神,纵使她知道这样会让她的孩子替那

位病入膏肓的孩子走向另一个世界,她还是那样坚定着每一个舞步。她含泪说:

“我不会看着自己的孩子受罪而不管的。”其实,她嘴中的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的孩子,就是这样无私的一位女萨满。

我无心思虑萨满的功力是真是假,我完全沉浸在那一次次跳神中„„太过神

圣!

他们也信奉各种神:山神、火神、水神„„其实,这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他们从来不会破坏一颗树、污染一条河。在他们的眼中,这些都是神灵的赐予,要好好的保存。

有许多人都会说落后的鄂温克族,因为他们保留着太多的原始遗俗。可就是

这样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一直坚持着信仰、尊重自然。

而今,太多太多的现代人高速的生活状态让他们失去了信仰。没有信仰才是

最可怕的,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没有信仰做任何事都不会有道德底限。官场贪官层出不穷,商界

诚信难寻,学术界研究成果造假不断„„信仰的丢失让社会陷入恐慌。

掠夺式开发,目的就是榨干地球的每一份资源,留下了千疮百孔的自然。我们一直伸出手对地球说:“把你的都给我!”让我想到那句戏谑的话:你的都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太多的人完全把自然做为了我们的奴隶,恣意妄为。玛雅文

明的消失扑朔离奇,可我们又怎能知道我们是不是也会如此悄无声息地与地球彻

底告别?当真正的“2012”到来,我们一定后悔我们曾对这个美丽的星球如此不

仁不义。

是鄂温克人太原始,还是我们太现代?

用一首鄂温克某个氏族祭熊的歌来结束吧。

熊祖母啊,你倒下了,就美美地睡吧!

吃你的肉的,是那些黑色乌鸦。

我们把你的眼睛,虔诚地放在树间,就像摆放一盏神灯!

第3篇: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合上书,充满坚韧、温暖和爱的故事如同燃烧的火把,在大自然辽阔的天地间释放着光和热,用那无限的能量,给人以安定的勇气去生活、去奋斗、去坦然面对这原本平凡的世界。静下心来聆听茫茫林海中生灵的呼吸,安下心来静静体会纯白雪原上天空的宁静,自然与人依旧密不可分。

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时,正是备战考研期间,每天都有大量的单词、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课知识需要记忆,偶然抽空阅读了这本让作者迟子建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著作,不禁觉得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和多姿多彩。

文章描写了我国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和百年的生息繁衍。他们自数百年前从贝加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狩猎。他们有大爱、大痛,有在命运面前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1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单是这开头,已经深深的吸引了我。捧起书本的那一刻,便再也放不下了。我读书很慢,有时搞不清人物关系还要再翻回来。每天抽点时间与这里的山林对话,享受那片刻的安宁,是件极美的事情。

这本书是茅盾文学奖第七届获奖作品。前些天无意间看到董宇辉的直播,听到他对这本书的介绍,便心生向往,迫不及待买了一本。很喜欢迟子建老师的文笔,那亲切的山川河流,那善良勇敢的鄂温克人,那神秘又悲哀的萨满……总能拨动我的心弦,不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1

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小说之后,很想在豆瓣上写个书评,因为作者的文笔太强,读的过程中一直被代入,所以太多的情感一直积压在心中,说不出口又难以消散,只能在读完部分的间歇,停下来整理一下思绪和心绪,待稍作平复,再重新翻阅。

书中让我印象颇深的人物有主人公的姑姑依芙琳,她算是个悲剧人物,她在出嫁之后才得知她的丈夫坤德早已有了心爱的女人,而他不敢大胆追爱,选择屈服,她也因此生下了儿子金得,但她从此怨恨他的丈夫。不得不说,文中的依芙琳是个倔强而真性情的女人,她无法接受一个不爱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篇1: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迟子建的矛盾文学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它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关于鄂温克少数民族的游牧史诗般的作品。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支流,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额尔古纳河左岸划归俄罗斯。鄂温克少数民族就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大兴安岭之中。

鄂温克部落生活在叫希楞柱的房屋里,晚上透过尖顶的小孔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像是挂在希楞柱顶上的油灯。到了深夜,有时会听见主人公父母弄出风一样的响声,不久她的弟弟就将生了。黄昏时,他们在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喝着酒,跳着舞。狩猎时,运气好的话,会捕获一头黑熊,取回熊胆,给病弱的补身子。他们放养驯鹿,用鹿茸和兽皮去交换他们需要的子弹和食盐。随着季节的变换,他们骑在驯鹿背上搬家,在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篇1:《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近日向友人借阅《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利用通宵一气呵成将其阅尽,心灵中顿有清泠荡涤之感觉!

书中借用一位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之妻,90余岁的老妇人之口来陈述一个原生态的民族的近代发展史。对于鄂温克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发展历史而又非常原始的民族,他们面对那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的冲击,彷徨着、踯躅着。何去何从?这是他们要思考的。但是,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现代文明”创造者与体验者们或者说环保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们要反思的。

阅读文中对于那兴安岭的动人风景的描述,“光明就在河流旁的岩石画上,在那一颗连着一颗的树木上,在花朵的露珠上,在希楞柱尖顶的星光上,在驯鹿的绮角上。”很清凉,也很撩人。在现今的时代,这样的风景也只能在书中来领略了。

愿天地与我们同在!

篇2:《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通用12篇)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通用12篇)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 篇1

这个学期第一本看完的书是《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的作者是迟子建。

内容主要是描述了关于鄂温克人的家族的故事,好像描写这种一个家族,一个区域的这样的小说比较容易获奖来着,就像《尘埃落定》一样,它是描写了土司的这样的一个故事,写得也是非常好。它是以一个女人的口吻来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所经历的故事。他们居住在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他们的那种房子叫做“希楞柱”,并且驯鹿在他们那里是十分神圣的动物。

首先,我觉得他们与大自然的相处是十分和谐的,作为游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额尔古纳河右岸》优秀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额尔古纳河右岸》优秀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