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难忘四月牡丹情散文随笔
难忘四月牡丹情散文随笔
四月的洛阳,以牡丹为背景的大舞台上,来自四海九州的花痴循序登场,他们或吟诗述怀,或放歌抒情,对牡丹的爱,随着灵魂飞扬,释放在春的花海。
20年前,也是牡丹盛开的四月,我认识了一位叫丹的本地姑娘,我们一见钟情,很快进入热恋阶段。
正好那时,牡丹花会开幕,我便斗胆邀请丹一起到洛阳王城公园看花。
我和丹看花的日子,天气特别晴朗,游客熙熙攘攘,各种牡丹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手牵这位叫丹的少女徜徉在牡丹王国,赏国色品天香,心情无比激动。
当我们来到牡丹仙子雕塑前时,一位照相师傅走过来问是否拍照。丹说五块钱太贵,不拍!我说必须拍!于是,在照相师傅的指导下,我和丹选好景致,在牡丹的陪伴下,留下了爱情的见证。
照完相,见不远处,有一美女在作画,我们凑近去看。谁知,那一看,把丹看到了美女画笔下的宣纸上,美女还为我们画了一张牡丹图。
那年四月,我真的很感激牡丹。因为牡丹,我和丹情定终身,牡丹,成了我和丹的大媒人。
一年后,我和丹结了婚。那年月,我们乡下还没有拍婚纱照的,因此,在我们的.婚房里,就把我们俩的合影、画像、牡丹图,都挂了起来。
后来,搬进城第三年,在四月牡丹花开时,我们到洛阳重新补拍了婚纱照,就把最初的合影取下来藏了起来。而丹的画像和那张牡丹图,被我挪进书房里,至今还挂着,我常常如读牡丹诗一样读着。
转眼数年过去,洛阳四月的牡丹越开越旺,面积越开越大,品种越开越多。我听说,牡丹文化节,给洛阳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牡丹,年年给洛阳说着大媒。
又到牡丹花开时,我对丹说:今年咱们全家老少都去看吧!丹笑得很灿烂。
那年牡丹送我情,我爱四月洛阳花。
第2篇:四月素描散文随笔
四月素描散文随笔
我是个慢热的人,直到今天,才写写四月里的那些事。
四月,像小孩子的脸,阴晴多变。一高兴,让人们穿上半袖衫、蕾丝裙;瞬间变脸,又让人们穿上卫衣、小棉袄。屋里停了暖,更是冷的手脚冰凉,什么都不想做,天气的多变,让这个诗意的春天多了一些冷和无奈,也让人们多了一些谈资和笑料。
四月里,等各种花儿开,追逐着花儿的影子、拍摄、写字,似乎很忙。就像两位姐姐说的:花儿看见我们都烦了。可见,追逐着花开花谢的时光,更有比我情深之人。
等待拍一次梨花,一直被搁置。阴天不能拍,冷天不能拍,刮风天不能拍,后来晴天也不拍。直到花儿已落尽,直到都可以看到小小的梨藏在郁郁葱葱的树叶之间。从此,不再提及此事。
榆叶梅、桃花、杏花、丁香,带着各自的清香款款而来,从容地开,街上、公园里随处可见,久违的春暖花开的.景象,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的感觉。正当花儿们开的高兴的时候,遇到了持续降温,反复降温,以及那场措手不及的鹅毛大雪,所有的花儿瞬间被覆盖,定格。就这样挣扎着,打着蔫儿,将落未落,想开却不能开,很久都没能苏醒过来。
眼看就到了四月的尽头,春天的尽头,带着些许的冷伤、委屈、遗憾。此时又将迎来一场场大风,便吹着进了五月里。冷暖参半的初夏,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让我们共同期待五月里的繁花,五月里的惊喜吧!
第3篇:四月素描散文随笔
四月素描散文随笔(合集12篇)由网友 “Celia”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四月素描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四月素描散文随笔
四月素描散文随笔
我是个慢热的人,直到今天,才写写四月里的那些事。
四月,像小孩子的脸,阴晴多变。一高兴,让人们穿上半袖衫、蕾丝裙;瞬间变脸,又让人们穿上卫衣、小棉袄。屋里停了暖,更是冷的手脚冰凉,什么都不想做,天气的多变,让这个诗意的'春天多了一些冷和无奈,也让人们多了一些谈资和笑料。
四月里,等各种花儿开,追逐着花儿的影子、拍摄、写字,似乎很忙。就像两位姐姐说的:花儿看见我们都烦了。可见,追逐着花开花谢的时光,更有比我情深之人。
等待拍一次梨花,一直被搁置。阴天不能拍,冷天不能拍,刮风天不能拍,后来晴天也不拍。直到花儿已落尽,直到都可以看到小小的
第4篇:庭院牡丹香散文随笔
庭院牡丹香散文随笔
每到莺歌燕舞的时节,洛阳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牡丹仙子”一展芳容,满城人为之倾倒,为之疯狂。
我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成年累月坚守在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上,年年与牡丹无缘。每每我们邀请父亲和我们一起外出赏牡丹时,他就会说,我去看牡丹了,那些来看病的人咋办?
其实,我们也明白,父亲何尝不想一睹那国色天香的.牡丹呢?我们兄妹几人就私下商议,想在家里养牡丹,让父亲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甲天下”的牡丹。
于是,那年一开春,我们就从园艺园买回一盆牡丹。那株牡丹有一尺多高,叶子绿油油的,煞是喜人。父亲看似不动声色,却悄悄地从花卉市场购回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大花盆,并小心翼翼地把牡丹栽在大花盆里。从那以后,父亲一有空闲就开始侍弄那株牡丹。他还从网上查阅了牡丹的生长习性,悉心地呵护着那株嫩苗。
牡丹在父
第5篇:牛情散文随笔
牛情散文随笔
我亲戚家的一头黄牛在生下小黄牛不到半个月就生病死了,留下小牛整天凄惨地叫着。我看那小牛挺可怜的,就央求母亲把它买了下来。
小牛实在太小了,走路都不太稳当,没过几天就瘦得不成样子。虽然我和母亲每天都冲牛奶给他喝,但毕竟太小,只能维系着它的生命。
我家屋后有一片草地,每天我都会把小牛牵到那儿,试图让它学会吃草。然而小牛似乎并不领我的情,它要么躲在树下休息,要么就是对着我叫个不停,仿佛有太多的凄楚和忧伤。
夏天蚊蝇猖獗,是传染病最盛时期。可怜的小牛由于身子虚弱、抵抗力不强,还未退化的脐带受到感染,脓液肿胀得让它已站不起来。他整天躺在那个临时搭起的小庵棚里,恓惶而惨然地叫着。
母亲说,干脆让它自生自灭吧!我听得出母亲言语中的无奈。我哀求母亲再试试。母亲看了下我,又望了望病魔缠身的小牛,叹了口气,算
第6篇:牧场情散文随笔
牧场情散文随笔
几十年前的一个初夏,我被派到牧场去牧牛。我乘着小木船前往牧场。一路上我坐在船梢把双脚放在水里,非常的凉快。船在行驶,漾起微波向后退去。河两岸翠绿的芦苇在微风中摇动,美丽的黄鹂在芦苇丛中鸣叫。近水的荷花有粉红的,有洁白的,有的已开,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艳丽。
到了牧场,我迅速地跳上岸,一眼望去,无边无垠的牧草像绿色的大地毯,小鸟们在空中飞翔,野兔们在草丛中蹦跳,牛羊在低头吃草,蓝天,白云,飞鸟,牧草,牛羊映衬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牧场的东北角靠近河边的地方有一个用牧草盖的棚子,草棚的墙是用黑土垒起来的,毛竹的梁柱,向日葵杆和芦竹做的椽子。草棚的.最里边是两张竹床南北向对面放着,粗糙的麻布蚊帐是用芦竹做的帐杆,卷起来放在床的边上。一只小木箱
第7篇:情阙也散文随笔
情阙也散文随笔
月如钟,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情如花,一朝一夕,不生不灭。
“月,阙也。”本是一部千年前文学专书的解释。古人将情与月相联,情月相漆,月阙十五方可圆,情阙何人知其缘。
“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这是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的一段话。无论是与直子还是和绿子,渡边都付出了灵魂深处的情,看似满溢的心脏再容不下过多的灌注,但这两份不纯粹的爱情必然是有瑕疵的,任谁都无法原谅。
诗人叶芝为他深爱的女人写过一首热烈真挚的爱情诗篇,“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的人是你的爱人。然而在我看来,这句话歌颂亲情再好不过。在长辈的护佑下我们的翅膀变得越发强健,你慢慢读着我们追梦的眼神,渐渐松开了我们的脚链,我们毫不犹豫地展翅高飞,我们
第8篇:情系收音机散文随笔
情系收音机散文随笔
与收音机结缘已有几十年了。这些年来它与我如影相随,已然成了我生活中的“伴侣”,对我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若有几天不听,心里会空空落落的提不起精神,好像缺失了什么似的。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喜爱上了这个小盒子。最初的爱好大概缘于听广播吧,上小学时村里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广播小喇叭,虽然只能播放一个武进台,但对我来说已是莫大的享受了。一得空闲就痴痴地守在光光的喇叭之下,专注地竖起耳,傻傻地咧开嘴……
讲究的人家会将喇叭安置在精致的小木盒子里,那样声音听起来会饱满柔和些,那大概就是音箱的前身吧。那时最喜欢听的是点歌栏目,那简直是晚餐后的水果甜点,边听还边哼哼。“武记者巡游记”也是喜欢的栏目,现在想来,那也是带着耳朵去旅行的最初形式吧。
随后小喇叭渐渐的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半导体收音机。到初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