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30 08:29: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第三只眼睛阅读答案

第三只眼睛阅读答案

①我小的时候,院子里有一位邻居是设计机器的老教授,我经常到他家里去玩。有一次,我在他的房间里看到一棵白色的小松树,那树很小,就像我童年的拳头那么大。那树是用一块乳白色的木头加工而成的,用刀从下面往上削,木皮就自然地弯曲翻卷起来,成为树的枝叶。我非常喜欢。看看房间里没有别人,我就悄悄地把小树带回了自己的家。到了晚上,我开始后悔和害怕起来,想把小树送回去,可是小树已经被我的手弄得黑乎乎的了。第二天上午,教授的大女儿忽然来到我家,我害怕地躲进了卫生间。客人走了,母亲把我叫出来,我知道我要倒霉了。母亲却微笑着递给我两样东西,说是人家送给我的礼物,一只上了弦就可以跳跃的铁皮小鸡,还有一本图画书!客人根本没有和母亲提到我偷人家小松树的事情。我松了一口气,不明白人家为什么送我礼物。直到长大之后才明白教授的用心,我很感动,但这感动迟到了好多年。

②如今想来,他们以这样的宽容和细心关爱一个幼小稚嫩的心灵,这是我的运气。

③我小时候很少能吃到块糖,但我的姐姐很有办法,那会儿她是小学生,我只有五岁。大人们不在的时候,她将家里的白砂糖放到一个大铜勺里在炉火上加热,等糖熔化以后,再将它们倒在一块早已准备好的玻璃上,糖自然地流淌成云彩一样的形状,趁糖还没有完全凝固,她用刀画上小格子,以便一会儿分着吃。那糖是琥珀色的,不但甜,还有一丝很香的糊味儿。有一次她又在做糖,我为了看清楚她的“工艺过程”,就搬了一个小凳子站了上去。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从凳子上翻倒下来,前额磕在凳子角上,流了很多血。至今,我的两眉之间还有一道小疤。这小疤是我馋嘴的纪念,也是我好奇的纪念,但它也是我今天体谅孩子、观察孩子的第三只眼睛。

④今天,当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给孩子们写书的时候,我仍然没有丢掉我童年的记忆,因为那是一种财富。

(摘自《儿童文学》2008年第3期)

1.“今天,当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给孩子们写书的时候,我仍然没有丢掉我童年的记忆”,围绕“童年的记忆”,作者追忆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全文后,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第三只眼睛”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授是怎样看待“我”拿走他的小松树这件事的?请你结合文中的情节试着描述一下教授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说教授“以这样的宽容和细心关爱一个幼小稚嫩的心灵,这是我的运气”,请你说说教授的“宽容”和“细心”具体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详细了描绘了姐姐制糖的过程,有同学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样细致地描绘,你认为呢?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忆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羚羊木雕》,假如那篇文章中的“爸爸”就是张之路,他会如何处理孩子把贵重的'木雕送给好朋友这件事?请你设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我”拿走了邻居老教授的白色小松树后,老教授用另一种方式宽容了“我”;(2)“我”看姐姐制糖时,从凳子上摔下来并留下永久的“纪念”。

2.这里的“第三只眼睛”指的是看待孩子时应该具有的体谅之心、宽容之心、呵护之心。(意对即可)

3.示例: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一定是爱上这棵小松树了!是不是家里的玩具太少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呢?干脆,明天再给他送几样玩具去。

4.教授的“宽容”表现在他发现“我”偷偷拿了他的小松树后,却没有怪罪“我”;他的“细心”表现在他觉察到了“我”缺少玩具、喜欢玩具,特意给“我”送来了玩具。

5.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描绘。强烈的好奇心,才导致“我”摔下来并留下了伤疤。因此,细致地描写姐姐制糖的过程,可以表现“我”对制糖过程观察之细致、记忆之深刻,能体现出“我”的好奇心之强烈。

6.示例:因为张之路有着体谅孩子、观察孩子的“第三只眼睛”,我想,他一定能用体谅之心来看待孩子,会以宽容之心来原谅孩子的过失,并且耐心地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类似的事情。

第2篇:《第三只眼睛》阅读答案

《第三只眼睛》阅读答案

第三只眼睛

①我小的时候,院子里有一位邻居是设计机器的老教授,我经常到他家里去玩。有一次,我在他的房间里看到一棵白色的小松树,那树很小,就像我童年的拳头那么大。那树是用一块乳白色的木头加工而成的,用刀从下面往上削,木皮就自然地弯曲翻卷起来,成为树的枝叶。我非常喜欢。看看房间里没有别人,我就悄悄地把小树带回了自己的家。到了晚上,我开始后悔和害怕起来,想把小树送回去,可是小树已经被我的手弄得黑乎乎的了。第二天上午,教授的大女儿忽然来到我家,我害怕地躲进了卫生间。客人走了,母亲把我叫出来,我知道我要倒霉了。母亲却微笑着递给我两样东西,说是人家送给我的礼物,一只上了弦就可以跳跃的铁皮小鸡,还有一本图画书!客人根本没有和母亲提到我偷人家小松树的.事情。我松了一口气,不明白人家为什么送我礼物。直到长大之后才明白教授的用心,我很感动,但这感动迟到了好多年。

②如今想来,他们以这样的宽容和细心关爱一个幼小稚嫩的心灵,这是我的运气。

③我小时候很少能吃到块糖,但我的姐姐很有办法,那会儿她是小学生,我只有五岁。大人们不在的时候,她将家里的白砂糖放到一个大铜勺里在炉火上加热,等糖熔化以后,再将它们倒在一块早已准备好的玻璃上,糖自然地流淌成云彩一样的形状,趁糖还没有完全凝固,她用刀画上小格子,以便一会儿分着吃。那糖是琥珀色的,不但甜,还有一丝很香的糊味儿。有一次她又在做糖,我为了看清楚她的“工艺过程”,就搬了一个小凳子站了上去。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从凳子上翻倒下来,前额磕在凳子角上,流了很多血。至今,我的两眉之间还有一道小疤。这小疤是我馋嘴的纪念,也是我好奇的纪念,但它也是我今天体谅孩子、观察孩子的第三只眼睛。

④今天,当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给孩子们写书的时候,我仍然没有丢掉我童年的记忆,因为那是一种财富。

(摘自《儿童文学》2008年第3期)

1.“今天,当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给孩子们写书的时候,我仍然没有丢掉我童年的记忆”,围绕“童年的记忆”,作者追忆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全文后,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第三只眼睛”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授是怎样看待“我”拿走他的小松树这件事的?请你结合文中的情节试着描述一下教授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说教授“以这样的宽容和细心关爱一个幼小稚嫩的心灵,这是我的运气”,请你说说教授的“宽容”和“细心”具体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详细了描绘了姐姐制糖的过程,有同学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样细致地描绘,你认为呢?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忆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羚羊木雕》,假如那篇文章中的“爸爸”就是张之路,他会如何处理孩子把贵重的木雕送给好朋友这件事?请你设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1)“我”拿走了邻居老教授的白色小松树后,老教授用另一种方式宽容了“我”;(2)“我”看姐姐制糖时,从凳子上摔下来并留下永久的“纪念”。

2.这里的“第三只眼睛”指的是看待孩子时应该具有的体谅之心、宽容之心、呵护之心。(意对即可)

3.示例: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一定是爱上这棵小松树了!是不是家里的玩具太少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呢?干脆,明天再给他送几样玩具去。

4.教授的“宽容”表现在他发现“我”偷偷拿了他的小松树后,却没有怪罪“我”;他的“细心”表现在他觉察到了“我”缺少玩具、喜欢玩具,特意给“我”送来了玩具。

5.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描绘。强烈的好奇心,才导致“我”摔下来并留下了伤疤。因此,细致地描写姐姐制糖的过程,可以表现“我”对制糖过程观察之细致、记忆之深刻,能体现出“我”的好奇心之强烈。

6.示例:因为张之路有着体谅孩子、观察孩子的“第三只眼睛”,我想,他一定能用体谅之心来看待孩子,会以宽容之心来原谅孩子的过失,并且耐心地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类似的事情。

第3篇:《第三只眼睛》350字读后感

《第三只眼睛》350字读后感

今天,我读《第三只眼睛》的故事时。心里想:每个人都只有两只眼睛,怎么会有三只眼睛呢?难道是二郎神化身,想到这里我迫不及待的往下看。

文中主人公“我”的爸爸生病了,靠着"我“卖鸡蛋赚钱给爸爸抓药吃,看到这儿我很同情文中的父子,也为文中的小主人公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而感动。一天一个胖女士来买鸡蛋,拿出十元钱叫我别找零钱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以为遇见了好心人。当“我”去抓药时护士惊讶的发现那十元钱是假钱,我很气愤,对“我”很同情。“我”一口气跑到大街上,想等那个胖女士把鸡蛋拿回来,心想她是故意把假钱给我的.吗?不!应该不是!

当“我”山穷水尽时看见了一丝希望——把假钱换掉。“我”用那十元假钱到一个盲人老奶奶那里去买了一元钱的鱼钩,看到这里我很生气,本来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却要去伤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寻找第三只眼睛作文

寻找第三只眼睛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寻找第三只眼睛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着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有不少的疑惑吧,那让我为你解开你的疑惑吧。

当你的眼睛暂时失去了作用时,你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就可以成为你的“第三只眼睛”,有人也是如此的,他们靠着他们的“第三只眼睛”生活着。

今天下午,刘老师带领我们在餐厅里举行了2个环节。刚开始我们所有人坐在了座位上,让后声音从每个角落里爬进你的耳朵里,声音如机器公作时发出的声音。“啪”的一声盖住了所有的声音,那些机器也嘎然而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第三只眼睛五年级作文

第三只眼睛五年级作文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游戏。

一开始,老师问:“你们认为第三只眼睛在哪?”有的同学认为是额头上,有的同学认为是手里,有的同学认为是……而我认为是心里,老师又说:“那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首先,老师拿来了一个绿色的袋子,并请石陈杰上来。我很好奇,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啊?我正想着,老师就请石陈杰闭上眼睛,打开了绿色的袋子,让他摸,石陈杰似乎摸到了一个东西,是什么啊?老师轻轻地问。他又把手伸进去摸了一次,可它却猜成了圆珠笔,于是,他再摸,结果,他猜对了,是支钢笔。老师再让他摸摸看,还有什么,是铅笔,石成杰说。老师说为什么,因为这支笔带有橡皮的,还有尖尖的笔头。第一次实验,让我们知道了第三只眼睛是长在手里的。

接着,老师又拿来了两个纸杯,是盖着的,里面装着东西。老师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啊!用不着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用第三只眼睛看我

用第三只眼睛看我(转)

在作文书里面看到一篇自己感觉很新颖的文章,把它转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小时候老师告诉我,“我”字应该这样写。长大后,我重新认识“我”字——这七种笔画构成的“我”,每一笔都是我真实的写照。

——题记

风吹。草动。

风扬起发丝,亦牵动我脑海中杂乱的思维,猛然醒来,有一丝伤感,有一丝顿悟。走过一段泥泞的路,经过一些混乱的日子,虽不能像鲁迅一样自嘲,但至少也应该自省了吧。

撇 :“我”的第一笔是“撇”,表现了我的性格特点——倾斜。

面对生活,我总有太多抉择。面对抉择,我总有太多犹豫。犹豫总是使我辗转反侧,徘徊不定,徘徊中躁动不安的心难免会动摇,无法理智地面对一切,感情用事使我心中的天平一度倾斜。

心倾斜了,路迷失了。重心和方向也偏移了,执拗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第三只眼睛》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只眼睛》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