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精选《口语交际习作七》课件教案
精选《口语交际习作七》课件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七》课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趣
1.我们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以及故事中接触了很多文学人物,说说哪些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人物的故事。
二、试说故事
1.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轻声地说说他的故事。
2.请三位同学来说故事。
3.课堂评议:有没有把故事说明白?
在学生的评议中随机归纳:(1)说话是不是大声响亮;(2)故事的事不是有头有尾;(3)故事的经过交待是不是清楚。
三、再说故事
1.根据上面讨论的标准,再次自由练习说故事。
2.把故事说给同桌听,互相评议,提出改进的意见,反复练习。
四、讲好故事
1.听故事录音,想想哪些地方说得比自己好。
2.课堂交流。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随机归纳:
(1)语言要口语化。口语化是故事语言的特点,因为口语化的语言接近于生活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众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理解。
(2)掌握好语气和语调。讲故事的人要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述不同的内容、描绘不同的情态时,都要运用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加以区别。如果不是这样,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吸引不住人。
(3)处理好语速和节奏。讲故事,要快慢适度。太慢,听的人不耐烦;太快,听的人把握不了故事内容。要节奏鲜明,让人听起来清晰、连贯、悦耳。
(4)富有感染力。运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姿态、动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气氛渲染出来。
3.练习把自己的故事讲的形象生动,吸引听众。
4.举行讲故事比赛,由全班学生进行评判。
第2篇:《口语交际_习作七》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初步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2、品读例文《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次习作要求,结合本组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能自拟题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结合本组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2、指导学生围绕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难点:
1、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语言精练,感情真挚。
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做到语言精练,感情真挚。课前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搜集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文章和书籍。
3、准备两篇优秀的范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情景体验,引起话题。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只有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锐意进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绵延不息,繁荣昌盛。现在让我们来回顾历史。(展示收集的历史资料)/ 5
师:(师语言渲染氛围)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中国近代的一幕幕。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风雨坎坷,沧海桑田,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
师:看了这些资料,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畅谈我们心中的感慨。
二、倾听示范,发现方法。
师:同学们,祖**亲身上的伤痕和悲痛我们不能忘怀,但不忘历史并不等于铭记仇恨。我们应该做的是为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付出自己一份力量,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处于少年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用事例进行说明)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慨万千,老师也想演讲,要以演讲来表达我的感受。
(师配乐演讲:当我们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欢呼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曾受过的种种耻辱。
圆明园曾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1860年10月6日这一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园内奇珍异宝抢劫一空后并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圆明园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领土。1895年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算一下,日本竟强占台湾整整50年。在这50年中,日本侵略者不但践踏了台湾的大好河山,而且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化教育,不准他们学习中国文字,不准讲中国话。
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这段噩梦般的历史。我们要做热爱祖国、不忘国耻的中国人!)
师:听了我的演讲,你总结出哪些演讲的技巧呢?(学生回答、补充)/ 5
师:你的收获真多!相信给大家也带来了很大启发。下面我们就分组来试一试。
三、提纲挈领,交流演讲。
师:请你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先列一个提纲,再组织语言,完成演讲稿。(学生自行列出提纲,小组内试着讲讲,互相评议,互相启发,开启思路,完善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刚才巡视和参与你们的活动,我发现你们当中不乏演讲高手,提纲列得条理清楚,谁愿意把你的提纲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汇报交流)
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演讲,再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汇报表演。(学生结合提纲完善演讲稿,并在小组内进行试讲。)
四、演讲展示,师生评价。
师:几名代表我们选好了,请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并用你手中的评价卡片做出你的评价。(事先为每名同学准备一颗星。)
学生做汇报演讲。
师:(随机投影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图片资料)看了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愿它永远地存留在我们的脑中,让它时刻激励着我们一代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师:根据你的评价表,请你把自己的星送给你认为今天演讲最精彩的一位代表,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纷纷送出星并说明理由。)
师:时过境迁,现在沉睡的雄狮早已觉醒,我们大步走在世界的前列,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北京奥运展示着你自信的风采,神舟十号倾听着你甜美的鼾声,青藏铁路延伸着你的智慧,南海舰队护卫着你蓝色的版图。金融危机袭来,你从容应对,所担负起的责任让西方强国都无地自容。同学们,未来要靠我们。让我们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吧!
第二课时(习作)
一、回顾课文,引入习作。
1、导言: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专题的课文。在学习中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其中哪篇文章或哪本书籍给你的感触最深/ 5
呢?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和感受吧!
2、请三四位同学交流读课文后的体会。
3、小结:像这样,写读了文章或书籍的体会、感想的文章,就是读后感。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
(板书:读后感)
二、结合例文,总结写法。
师讲解:“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才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复述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可以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有一位同学感慨万千,写下了一篇读后感《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出示例文)(1)学习拟题。
①仔细观察范文的题目和我们平时的作文题目有什么不同。②总结拟题方法:
直接以文章题目进行拟题。例如:读《××××》有感、读《××××》后的感想、《××××》读后感。
以感动点为正题,以“读《××××》有感”等为副题。例如: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③练习拟题:如果让你就自己喜欢的文章写读后感,你会怎样拟题呢?(2)如何写好主体部分?
(3)注意联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
师讲解: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套话。
(4)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5
师讲解: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令自己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名句,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2、归纳写法。
(1)开门见山写出读某书或文章的总体感受。
(2)简明扼要地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介绍文章的主要观点。(3)着重写出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4)联系身边事例,引用资料,深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5)总结全文。
三、理清思路,激情写作。
1、过渡:同学们,本组的几篇课文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前,你们搜集的有关中华民族受尽欺凌的资料和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爱国爱人民的故事带来了吗?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可以选择课文,也可以选择自己搜集的材料。我们可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想写哪篇文章的读后感。
2、交流写作内容,相机指导。
3、自由选题,练习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阅读自己的读后感,进行修改。
2、组内交流读后感,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评价、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5
第3篇:《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第4篇:《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
第5篇:《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
第6篇:口语交际·习作七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二、.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
(1)老师讲一个
第7篇:口语交际习作七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七 课型:口语交际习作 主备人:实验小学 李东音 总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写读后感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在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评估设计
1.目标1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检查、讲评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学生会写读后感。并通过本次训练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2.目标2在通过课堂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能通顺、流利交流,培养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
提高阅读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
学习
第8篇:口语交际习作七
故事会”的形式出现。讲述故事前要对讲述者和听众提出要求: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可以先分组活动,然后在全班举行“人物故事会”,评选出“故事大王”。故事会中,要体现双向互动,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可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请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为例,谈谈作者是怎样根据人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描写的?可以创设情境现场练写。首先,教师(学生)模拟表演一个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情境(或者播放课前录制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情境),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人物有什么特点?要突出这一特点可运用哪些写人的方法。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