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徽州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7 08:36: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梦里徽州散文

梦里徽州散文

东晋的陶渊明,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理想王国——桃花源,引得后人辗转难眠,费尽心思要去走一遭,看一看世外桃源的真面目。可惜,他们怎么也寻找不到,徒然作诗感喟。其实,桃花源就在偏僻闭塞的徽州山里,整日攀附权贵、醉心功名的人,游走于通都大邑,又怎能注意到乡间才子、草下明珠呢?理想王国里有桃花源,桃花源却在徽州,这其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难道徽州就是梦寐以求的理想王国吗?粗俗的我无法理解。我只知道,在徽州,不仅山明水秀,烟云之间还遍布精美的古祠堂、古书院和古牌坊。那些古建筑巧夺天工地生长在青山间、绿水旁,像一首首诗,似一幅幅画,山水人文的完美结合达到了极至,人与自然的和谐,看来莫过于此。

祠堂、书院之多,可以用“云集”一词形容,这也是徽州古村落与江南古镇的显著区别之一。在著名的周庄,好象就没有祠堂书院。沈万三家族,挣了盆满钵盈,除了给后人留下了深宅大院,没听说他们捐款办书院,也没听说他家子孙文字出身……贾而好儒,可能并不是天下商人的共识,但它是徽州人习惯了的一条康庄坦途,在这条道路上,徽州人矢志不移,世代不改初衷,一直走到了今天。

对于一个宗族而言,祠堂可以增强自己的凝聚力,既能团结族众,同心协力抵御外侮,又可以和衷共济,戮力同心共谋发展。徽州的祠堂中,数罗东舒祠最为典型,它位于歙县呈坎村,享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誉。游人不晓得罗东舒是何许人也,但是参观时能感觉到他的本事肯定不小,罗氏子孙分明把罗东舒当作孔子一般祭祀!我说祠堂搞的像孔庙,导游讲它号称“民间故宫”哩,辉煌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祠堂的规模,代表了宗族的势力、实力和荣耀,人们往往通过它们了解一个村落、一个宗族,祠堂就是村落的窗户,是眼睛。我想,呈坎村的眼睛,就是罗东舒祠了。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这是徽州人科举至上的真实反映。四书五经里面有金钱美女、功名富贵,比做生意来得容易,还少的`日晒雨淋,人生在世,除了追求这些,还有什么呢?于是,书院一座一座建立起来,成为徽州独特的文化景观。历史上,徽州人不单单建造了众多的书院,还通过书院培育了一大批人才,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为徽州赢来了“东南邹鲁”的美名。徽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三大显学之一,显然与这里文风鼎盛、底蕴深厚的环境分不开。一路游玩,有两座书院给我印象较深。一个是雄村的竹山书院,记得那里有一副对联:“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另一个是东麓书院,相传,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曾经来这里访问故人,就住在书院里头。原本普通的院落,因为名人的游踪,加上导游解说词的煽情,逐渐的就异样、神秘了,于是,游人的印象就深刻了。

徽州不仅祠堂、书院出众,牌坊更是一绝,这里牌坊数量大、样式多、级别高,使徽州被称为“牌坊博物馆”。不要说其他地方,单单鲍村的牌坊群,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了。一溜七座巨型牌坊,呈一种弧型立于村头,像人间的巷子,更像天上的街市,忠、孝、节、义被它们演绎的淋漓尽致。有人说,批评人,应该用电话;褒扬人,应该用公文。当我往返于牌坊之间的时候,我想,徽州的牌坊,就是封建统治阶级旌表功德的公文啊!

我不止一次游历徽州,每一次都为徽州陶醉。现在,我对徽州的推崇已经无以复加了——滇藏山川,带有仙气,“多智而近妖”,让人有遥不可即的感叹;江南水乡,过于阴柔,而且沾染铜臭……都不似徽州,有山的风骨、水的灵秀、梦的境界,它既不是神,也不是妖,它是吸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崇高却可亲可近,质朴却超凡脱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岂止是汤显祖的叹息,这分明是我的内心写照。

第2篇:雨季徽州优美散文

总听人说游江南最佳的时节是梅雨季,至于缘由我也说不上来,兴许是这段时期的江南显出了自己的本性吧。处于梅雨季的江南总会在雨中延出自己独有的优柔。

徽州在江南,却有别于江南。

徽州有着江南的梅雨,沿袭了江南的优柔,并且负载了更多让人感触的东西。徽州民居在雨停后会散出那种让人闻后不禁想起往事的气味,它们侵入每个人思想中最为敏感的部位然后将他们同化。不过如今徽州变了,那种有别于江南的气味也淡化了。没有了青瓦长檐,这徽州已算不的是古人所描述的那种辽远深长的画了。即便如今仍有几处零星保有原味。

兴许是缘吧,正对我卧室窗前的便是那零星中的一点,一排有屋檐,有久未翻过的瓦片的老房。

平日里我并不爱对着窗外看,即便是到了梅雨季也很少会看。因为他们虽是瓦房,并且看上去有些年岁了,可是却多出了很多的不必要:不必要的新院墙,不必要的新柴房,不必要的电线杆。也缺少了很多,少了门前的流水,少了青石路面,少了木雕石刻。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种徽州独有的气味并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消逝。

当雨水冲刷过房顶上的瓦片时带走瓦片上的尘灰冲击地面的泥土,然后合着地上的尘土一起流动,雨停后地面上的积水带着尘埃渐渐随着风过而幻散,幻散成那种徽州民居独有的气味,这时我会将窗打开一个拳般大小的缝隙,我知道只有如此气味才能算的上是涌进,因为回忆本也如此,总将往事从一个触点放出,让人沉浸在往事的乐趣之后平添几许忧愁。那些往日道不出对错的事,此时仅为回忆,他们只让你记起却不做任何停留。

那些伟大的建筑见证了朝代的更替,历史长河曾经的流向和千万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可那毕竟是离人远去的,已不能让人有太多的感触了。而江南的雨后,每一缕被拂下的尘灰都是不久前风从离乡的徽州人那带来的,那地上的尘土,是不久前归家的人踏在地上留下的,而这江南的雨不是一次将尘灰尘土冲尽,而是将他们一层层揭开,就如同将往事装订,再一页页翻开一般,你无需担心它冲刷得太快,使你错过了那些你不愿意记起却又无法忘却的事。

江南的雨,缠着人的心,让你的思绪杂乱,徽州独有的气味带着所有的往事,令你不堪回首,只愿用嗅觉来品味,品味自己老去时的那一天,再回到这里走一次青石路,然后将一张老藤椅挪到老房的厅堂里,躺在上面望着天井等待佛家所说的归一。

第3篇:雨季徽州优美散文

雨季徽州优美散文

总听人说游江南最佳的时节是梅雨季,至于缘由我也说不上来,兴许是这段时期的江南显出了自己的本性吧。处于梅雨季的江南总会在雨中延出自己独有的优柔。

徽州在江南,却有别于江南。

徽州有着江南的梅雨,沿袭了江南的优柔,并且负载了更多让人感触的东西。徽州民居在雨停后会散出那种让人闻后不禁想起往事的气味,它们侵入每个人思想中最为敏感的部位然后将他们同化。不过如今徽州变了,那种有别于江南的气味也淡化了。没有了青瓦长檐,这徽州已算不的是古人所描述的那种辽远深长的画了。即便如今仍有几处零星保有原味。

兴许是缘吧,正对我卧室窗前的便是那零星中的一点,一排有屋檐,有久未翻过的瓦片的老房。

平日里我并不爱对着窗外看,即便是到了梅雨季也很少会看。因为他们虽是瓦房,并且看上去有些年岁了,可是却多出了很多的不必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梦里秋天散文

梦里秋天散文

秋天是金色的。

金色的山,金色的树;还有金色的风雨和云雾。

清晨空气很好,初升的太阳金灿灿的,把层层叠叠的高楼染成了金色。一抹朝霞像金色丝巾般地把太阳牵出地平线。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走出家门,迎面便是一口清凉的风,断定今天准是个金光灿烂的好日子。熟料没多时,不知从哪里冒出了几山黑云,把太阳团团围住,刹那间太阳便像一个金色的黑洞,被带金边的黑色外围慢慢吞噬。

一阵风过来,金色的叶片从街边一直落到校园,和奶奶故事里《芝麻开门》的引路花生壳极其相似。校园里那颗高大的、开满粉紫色花的马蹄树,在瑟瑟的秋风中颤抖。紫色的花儿和金色的树叶,成为了季节脱掉的亵衣,簌簌下落,掷满地面,然后,化为妖艳的彩蝶,在秋风的携带下,漫空飞舞!

此番场景,虽然没有《红楼梦》里‘黛玉葬花’的那种此番归去的凄凉,但悲天悯人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梦里小巷散文

梦里小巷散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在梦里,丝丝缕缕牵扯不断的是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故乡,难以忘记的地方还是故乡。

故乡的小巷,我的小巷。

两个人,手拉手,就可触摸到小巷两边的墙壁。站在这头,看见那头,是小巷的长度。

小巷深处有一眼水井。清晨,辘轳开始“吱呦”、“吱呦”地响,新的一天开始了。清凉的井水打上来,挑上担子,“吱呀”、“吱呀”,一路走来,溅出水花,小巷的土路上就多出两行花朵。从巷头到巷尾,一路盛开。两人孩子,一左一右,踩着花朵走路,是常玩的游戏。如果水桶里放上两截木棍,水就不会太漾,花朵也会若隐若现,不太好玩了。

小巷的两侧布满青苔。墙角处,墙上,都有绿绒绒的青苔。看蚂蚁爬行。怀疑蚂蚁是否真把那薄薄的青苔当成树林,穿越。沈复《童稚记趣》中“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相信每一个在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梦里唐诗散文

梦里唐诗散文

一夜的雨,我枕着唐诗,飘飞在古典的诗行里,走进了长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悠悠古韵,晨露晶莹,我一袭古典与清雅,顺风而行,飘至大唐古都。

晨风妩媚,抚摸飘逸的花儿,我系一对轻盈的翅膀,翩跹霓裳的舞步,带来亘古的温柔;跳动的诗韵,圆我曾经的幻梦。

怀揣憧憬,驻足岁月的古塔,听见远古的风儿,我依稀看到了梦里的长安,啊,尘封千年的长安,它带着梦一样的`典雅,带着诗仙墨迹的余香。长风里,我凝望历史,聆听古塔青铜古钟,抖落一片晨霞缤纷的梦。

长安的河畔,晨光辉映,风中飘来平平仄仄的古韵,纷纷扬扬落满了堤岸。那青楼里飘出的旋律,可是忧伤的弦歌?载着伤春怨别的诗句,千古绝唱,大唐的一切,在梦与醒的诗行里徘徊、吟唱。

夜半的风,送来孤寂的冷月,带起忧郁的光波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梦里徽州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梦里徽州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