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大变化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7 08:36: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山村大变化_700字

小山村大变化_700字

今天,我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公家玩。我们去买了一箱牛奶和一些其它的礼物就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骑着摩托车,一边看风景,一边兜风,我看见漫山遍野的山茶花,白白的,远远望去,树上就像洒满了白色的雪一样。道路两旁,到处都是一簇簇、一丛丛金黄色的野菊花,清香扑鼻,桔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桔子,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外公的家住在一个很高很高的小山村里,妈妈说:那里以前是一个很落后、很偏辟的小山村,虽然那里山明水秀,可是没有自来水,没有汽车路,小时候妈妈到外公家拜年,都要爬五里多路的山路,才能到外公家。前几年,虽然做了一条机耕路,可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浆,根本不能骑车,有一次我们的摩托车就陷下去了呢!小山村里的房子全是泥土造成的,到处是猪圈、牛圈、还有粪缸,鸡鸭满地走,脏兮兮的,臭死了。村口的祠堂也已经东倒西歪的,简直是不堪入目。

一路上我们说着话,沿着新做的水泥公路,盘山而上,山路弯弯曲曲的,骑着骑着,终于到了村口,我们看见村口竖着一块路牌,上面写着“麻垢”两个字,接着我们看见了一座八角凉亭,上面雕龙画凤的,真好看。亭子的旁边是有许多健身器材,村民们空闲时可以在这里健身。以前东倒西歪的祠堂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漂亮的小洋楼,上面写着:麻垢村综合楼。外公家门前的小溪上架了好几座小石桥,围着雕花栏杆,家家户户门口的小路都变成了水泥路,还新建了许多小楼房,小溪里面的垃圾和塑料袋都已经不见了,每家每户都装上了自来水,小山村的变化可真大啊!

外公一见到我们,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嘴里一直说着小山村的变化,说:“政府的政策真好啊,我们现在可真是过上了好日子了!”

第2篇:小山村为了大地球

小山村为了大地球

——**省**县**镇**村发展纪实

这是一个地处山区的村庄,这是一个外迁而来的村落,这是一个充满特色风情的畲寨,这更是一个低碳王国。

阳春三月,我们驱车来到素有‚华夏翡翠、人类绿舟‛美誉之称的**省**县,慕名走进该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镇**村。这时,村里显得特别安静,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

‚春节前后,是我们‘双抢’的季节,大家都去种植苗木了。‛村民兵连长**告诉我们。

漫步于干净整洁的村路和规划齐整的苗木基地,领略着畲寨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绚丽多彩的美景,那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间,更感受到畲寨蓬勃向上的浓浓春意。村委会大楼正墙上悬挂的‚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村‛等牌匾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国家级的桂冠,正向四方宾朋讲述着**村‚山雀变凤凰‛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低碳产业富畲民

**让人感到春意浓浓,让人心旷神怡,缘于这里的低碳产业—苗木。**村牌楼前的苗木基地,绿波荡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党支部就提出:立足优势,瞄准市场,发展苗木生产,做大做强花卉产业。谈起苗木产业,畲民齐夸村支书**功不可没。为掌握苗木栽培技术,**自费前往浙江黄岩学习苗木培育和嫁接技术。初尝甜头的她,带领村民办起了村办、户办、联户办种苗场21家。这个曾是‚棚里佬,棚里佬,红薯当年糕,辣椒作油炒,火盆是棉袄‛的贫困少数民族村,自此走上了特色产业发展路,成为闻名遐迩的‚苗木花卉村‛。

**带领村干部与村民结成帮扶对子,出资金、传技术,帮助村民搞好苗木生产。几年前,农妇兰某因丈夫长年患病,家庭生活困难。村里组织人员主动帮扶,出工出资出技术,当年她家的10万株苗木一销而空。在村干部连续几年帮扶下,她走上了致富路,不仅买了摩托车、手机,还建了楼房。

现如今担任村委会主任的**也是通过苗木种植致富的受益者之一。谈起自己种植苗木的经历,**深有感触。当年看到同村的畲民从苗木种植中尝到了甜头,他再也坐不住了。可是缺少资金成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第二年春天,**被评为文明信用农户,他马上利用这张‚名片‛从信用社里贷款6万元投入苗木种植,从而驶上了苗木产业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我们畲民人人是低碳‘富翁’。没有想到,种苗木不但可以让生活过得好,还能为世界这个大地球的低碳事业做点贡献。‛天天看新闻了解时事的村民**老人嘴里冒出了现代流行语‚低碳‛。随着苗木种植技术的日趋成熟,土地仅有400亩的**,始终走科技、生态、效益的低碳之路,不断推广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绿色苗木基地、种子种苗基地,培育出红豆杉、杜英、丹桂、含笑等100多个品种,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示范的样板。如今的**畲民,走出了山门,走向了五湖四海,已在浙江、江苏、福建等多个省市建立起了近万亩的‚绿色银行‛,**的‚绿‛产品远销上海、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被中宣部、国家林业总局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据了解,该村苗木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

低碳宜居引潮流

‚太阳能热水器是个好东西,一次投资,长期使用,政府还补贴13%,太划算了。‛指着自家房顶上的太阳能,畲民**非常高兴,‚以前村民都是砍柴或用煤炭烧水洗澡,灰尘多还很慢,现在好了,在地里干完活,一按开关就可以舒服地洗个热水澡。‛他说,全村117户农民95%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尽情享受到了阳光照耀的幸福。

低碳宜居的根源在于超前的环保理念和发展理念。**村一贯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几十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改善人居环境。**等四个村小组接力赛似的搞起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改厕、改厨、改圈‛三改工程,建立了垃圾收运处理的长效机制,每天都有保洁员按时打扫公共场所和运送处理垃圾。畲民家家户户注重低碳细节,以‚家居绿化、太阳能、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牲畜圈养等‛为生活时尚,你追我赶,屋檐下看不到杂物成堆,水沟里闻不到臭味。

文明之花绽山村

进入**村,映入眼帘是优美的环境。红玉兰、黄栀子、香樟、雪松簇拥着村口的大牌楼。沿着12米宽的水泥路往村中行走,只见两旁一幢幢新楼整齐排列,村中道路干净整洁。村口楼房外墙上,一组组粗犷豪迈的彩绘,展示着畲民勤劳、团结、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村文明之花的风采,不仅展现在它的环境美上,更表现在村民的精神风貌上。

畲民移居40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乱纪案件,没有出现一例违反计划生育现象,邻里团结,家家婆媳关系和睦,着实令人感叹。

该村始终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构建文明和谐村庄的关键来抓。村里成立了‚十星文明户‛和‚五好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在全村开展挂牌争星活动。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村里成立了武术表演队、青年山歌队、老年人协会,定期开展活动。此外,村里投入20多万元,建起了村民阅览室、娱乐室和党员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立了助学制度,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鼓励村组干部参加农函大学习和各级技术培

训,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如今,该村村民学文化、学技术蔚然成风。

山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以勤劳善举为内容。每逢佳节喜庆之日,畲民们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前不久,《春耕曲》、《红花歌》等10余首山歌被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畲族民间歌曲集》。优秀的畲族传统文化起到了较好净化心灵的作用。

村里延续和弘扬畲族尊长敬老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村干部向每位年龄达60岁的老人登门拜年,送上水果和100元慰问金。年辈小的畲民拎上猪肉,上门为60岁以上的老人祝福。畲民历来互帮互助,遇红白喜事,大家都来帮忙。

辛勤耕耘,结下丰硕果实。2005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该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称号;2006年3月和2008年3月,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一届、第二届‚**省文明村庄‛称号;2009年,又获‚全国文明村镇‛殊荣。

团结之花促和谐

**村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村‛称号,2004年再次获得这一殊荣誉。2005年5月26日,**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在与周边邻村的相处中,该村教育畲民讲团结、讲大局、讲风格、讲互助,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的祥和局面。

2007年4月,**村**家因电线着火房屋被烧。火情就是命令,**村村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火场救火。之后,畲民们又纷纷为**送米、送油、送钱。**盖新房,畲民们前来帮工。

**畲族村小组与**畲族村小组之间,横亘着**自然村。两个畲族村小组修建水泥路时,畲民讲风格,出钱出力将路修通。畲民讲风格的善举,又促使相邻的自然村互帮互助,乐善好施。

畲民们先富不忘带后富,向邻村村民无偿提供苗木栽培技术,并在种苗价格上提供优惠,在苗木销售上提供帮助。据介绍,附近的茂林村、长源村在**村的带动下,苗木生产成了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对于今后村里未来产业发展的规划,村主任**指着村里正在兴建的生态农庄介绍说:‚现在人的生活观念不同了,如今,乡村游、田园游、生态游日渐红火,将成为人们向往低碳生活的新坐标,农村发展前景同样广阔,所以我们鼓励村民将资金投到苗木种植和农家乐开发中来。‛据介绍,村里组织专门的民族专家对畲族文化进行搜集整理,下一步将整理和完善畲族歌舞、饮食、武术、宗教等,着力建设畲族特色文化馆,展现畲族人民发展的成果,展示畲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还将拟建民族特色宾馆,开发畲族文化表演观赏、新建湖水娱乐、**鸳鸯湖、**森林公园、民族特色纪念品开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等等。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和谐,**村让人羡慕。愿**村低碳之花越开越艳丽。

第3篇:祖国变化大

祖国变化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九二三年,旧中国的男装服饰只有中山装和长袍,女装也只是有旗袍;而中山装和长袍的颜色也只有三种:白色、灰色和黑色,显得十分单调。看看现在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衣服的款式和颜色多得你会看不过来,那真是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不,有传统的中山装、端庄的西服,还有漂亮的休闲服;现在的人们每次出门,都不知道穿哪件衣服好,只好左挑右挑……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还没有方便出行的交通工具,出门只有靠自己的两条腿行走,一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那就得花上几天几夜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既费体力又浪费时间;看看现在的交通工具,那真是多姿多彩:天上飞的有飞机,半空中奔驰的有轻轨列车,地下行走的有长长的地铁,公路上还奔跑着各式各样的电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山村大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山村大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