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科技局工作计划
科技局工作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局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紧紧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以提高科技对经济的带动能力为目标,从经济建设的需求出发开展科技工作。通过加大应用开发,强化成果转化,加大信息支持,强化政策引导,为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04年的科技工作:1、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工农业生产的科技现状,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为有的放矢的做好科技工作打好基础。我们拟拿出一定的人力和时间,为对区内有色金属压延、电子通信、有机化工、饲料兽药、水果蔬菜、花卉产销等几大主产业的人才结构、技术水平、研发创新能力、关键技术难题、展开摸底调查,对产业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及各项科技优惠政策的利用,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有的放矢地对特色骨干产业的提升指路子,开展技术服务。围绕结构调整的主方向,着眼于现有产业基础,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谋划,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针对现有土地资源、自然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有机地整合各种农业资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我区的邮电器材、电子设备、有机合成等产业,技术水平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和产品申报了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年内将对天星通信器材公司的数学光线架、力圣电子公司的智能u电源、海明化工有限公司的新型合成树脂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组织攻关,并积极准备申报立项,争取各级科技政策和基金的支持。年内争取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一家(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有色金属压延、饲料兽药等产业是我区的传统特色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迫在眉睫。年内我们将重点抓好以鑫源泰螺旋钢管有限公司,福到冶金公司为代表的制造业信息化改造工作,在示范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帮助企业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成果,以此带动我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通过以科技为支撑、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群体的培育,以及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来带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龙头企业,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和壮大我区的`经济实力。
3、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以科技促进民营科技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申报立项,争取各级资金支持,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以提高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培养拳头产品,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积极组织民营科技企业和产品参加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展销活动,帮助企业展示自己的形象和产品,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引进企业急需的项目资金和人才,促进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组织相关科技政策和法规的培训,帮助民营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在科技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政策。
4、加大信息工作的力度,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在03年工作的基础上,再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定期收集整理相关行业和企业人才、技术、融资、产品供求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沧州市科技信息网上网发布,为企业提供一个外联平台。二是利用互联网和国家科技信息数据库系统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定期对有需要的我区企业和社会各界发布。科技信息数据库系统包含工业信息、农业信息、科技成果、企业产品、专利信息、寻医问药等五大内容,容量大、内容丰富、更新快。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欢迎和鼓励我区有关社会各界查询和使用该数据库系统。从而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5、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通过项目、技术和人才的间的合作,提升区内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广交朋友、联络感情、密切关系来建立和完善科技研发的前沿跟踪机制,跟踪和挖掘一手科技研发信息。为我区企业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强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牵线搭桥。
6、深入开展“八到户”和“千百万”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强化科技培训、科技成果推广、科技信息发布等项科技服务工作。通过赶科技大集,专题培训和讲座,具体技术指导等各种形式,将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送到农民手中。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推广以小麦节水、省肥、简化、高产四统一为代表的一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同时,利用联网信息优势,定期发布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年内组织大型活动10余次,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推广实用技术成果5—10项,发布技术信息1000余项。通过我们的服务,要使“八到户”和“百千万”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所抓村、户的经济状况要有较大改善。
在抓好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有关科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培训,重点抓好技术合同法、专利法、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一批法律法规的培训,年内拟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1—2次,以帮助企业提高科技法律意识,用足用好国家的科技法规和政策,使企业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7、坚持不懈的抓好行风建设工作,以行风建设推进和带动各项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创新,进位争先.
第2篇:科技局工作计划
科技局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中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突出海洋科技创新、企业主体地位、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四大重点任务,发挥科技工作引领、支撑、服务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20%,授权量增长27%,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5件。
一、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引领蓝色经济跨越发展
(一)推进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将蓝色硅谷列入国家科技部试点示范。加快海洋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实验室二期工程基本完工、三期工程主体封顶。重点引进建设710所、中乌特种船舶设计院、TSC海洋工程与装备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
(二)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围绕深海油气开发、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项目,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在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设3个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
(三)加快集聚军工科技资源。加强与国防科技管理部门、央企军工集团战略合作,重点引进船舶、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科研机构。支持我市单位参与国防预研和生产配套,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古镇口国家级创新示范园、红岛经济区军民融合装备产业园等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全力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在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大企业研发园,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总部或分部落户青岛。提升现有研发中心建设水平,组织申报建设智能交通等2-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建设20家以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培育计划,新建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基地60家。
(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企业牵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产业链、创新链的上下游对接,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由联盟承担。重点在新能源、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领域,构建5-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择优申报国家级联盟。
(三)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服务,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结合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滚动培育计划。加大科技计划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年度新认定市级创新型企业5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
(四)组织实施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发展重大专项,重点支持重大战略产品的研发、中试、产业化及重大原创性成果的集成应用,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装备、3D打印、高功率LED功能照明产品、海洋生物医药、5兆瓦级风电机组等产业取得突破。
(五)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0项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激光显示、储能电池等4个产业链,形成5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战略产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3-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争创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六)推进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重点建设软件与服务外包、页岩气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各类特色园区。从关键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建立高新技术项目进入园区的绿色通道。
三、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全面推进孵化器建设。全年实现投资60亿元,开工建设170万平米,完成120万平米。全面落实孵化器建设优惠政策,推进中以国际孵化器、海洋生物医药等孵化器建设,重点打造工研院等3个标杆孵化器。加快孵化器招商引智步伐,重点引进100个创业项目入驻。加快橡胶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仪器设备购置,推进海洋设备检测、海洋药物等公共研发平台综合评审工作。
(二)推进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国家试点,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全面开展公共研发平台大型仪器设备融资租赁。设立科技金融超市,为1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投资机构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强化区(市)科技金融工作联动,年内与4-5家区(市)合作共建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为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科技信贷支持。
(三)加快技术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青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市技术转移中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年度培育5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交易总额达到60亿元。
(四)提高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拓展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建立科技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大型入网仪器设备达到2200台(套),科技文献数据量突破8000万篇。推进大型仪器共享协作和专家咨询服务,享受大型仪器补助的企业与科研机构达200家。
四、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培育,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根据我市“青岛英才211计划”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总体部署,制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实施方案和细则,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加快人才及团队引进步伐。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产业等领域,引进10个创新团队和6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二)加快引进建设高端研发机构。重点引进建设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发基地、中国兵器集团特种化工研究院、中国家电研究院华北分院等国家级研发机构,以及正大生物研究院、以色列创新园等外资研发机构。筹建中美生物催化实验室、中德智能配电设备等研发机构,推进北美技术研发中心、澳新研发中心等海外研发机构建设。
(三)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以色列、俄罗斯、芬兰、德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引进农业滴灌设备等关键技术20项以上,建设海洋气候环境效应、动物用保健品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中德橡胶材料及装备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
五、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一)促进发明专利产出与产业化。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行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组织50家以上企业开展发明专利申请“清零”行动。支持企业构建“专利池”和推进专利标准化,构建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对实施成效显着的专利产业化项目、专利权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给予资助。
(二)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引进知名品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化、集聚化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六、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提高科技惠民水平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大沽河流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实施现代种业专项,建立农业种子资源平台,培育新品种5-8个。发展高端智能农业装备,推动农村与农业信息化发展,(二)提高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建设黄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重点加强临床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预警、溯源等技术支撑和保障,开发饮用水净化技术、生活垃圾处理及环境综合治理科技示范,提高疾病防治、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科技支撑能力。
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技管理行政效能
(一)建立科技宏观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对接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发展目标,争取更多上级支持。加强区市创新联动,集聚优势资源,培育区市特色科技工作。统筹协调驻我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资源,推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调整科技投入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公共创新载体建设、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加大对贷款贴息的比重。加强对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科技评价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重点鼓励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加强对优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
(四)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智库”的战略合作,启动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战略合作研究基地”,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开展前沿技术跟踪、技术路线图研究,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配置产业创新链、集聚全球创新资源、遴选科技重大专项、引进创新人才等提供发展路径与决策参考。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电子监察信息系统。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作风建设,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培养清廉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科技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第3篇:科技局工作计划
区科技局二○○九年工作计划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关键之年。为此,我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
区委、政府的发展思路,抓住云南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机遇,以实施科技项目、开发特色产品、培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宣传力度,不断拓宽科技服务领域,努力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按照区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改革
第4篇:工作计划(科技局)
2007年,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紧紧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以提高科技对经济的带动能力为目标,从经济建设的需求出发开展科技工作。通过加大应用开发,强化成果转化,加大信息支持,强化政策引导,为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04年的科技工作:
1、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工农业生产的科技现
状,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为有的放矢的做好科技工作打好基础。我们拟拿出一定的人力和时间,为对区内有色金属压延、电子通信、有机化工、饲料兽药、水果蔬菜、花卉产销等几大主产业的人才结构、技术水平、研发创新能力、关键技术难题、展开摸底调查,对产业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及各项科技优惠政策的利用,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有的放矢地对特色骨干产业的提升指路子,开展技术服务。围绕结构调整的主
第5篇:科技局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宝鸡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2012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提高科技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根据《2012年宝鸡市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宝政办发„2012‟46号)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把推进依法行政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密切结合起来,为我市“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根据本单位的职能和决策事项的性质、重要程度及影响,对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
第6篇:科技局部门工作计划
科技局部门工作计划
科技局部门工作计划
(一)力争2010年完成经济开发区批准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申报工作,并作好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提升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抓住省建设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以提高装备性能和完善服务为立足点,以技术引进和研发为手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力度,以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广汉高铁产业园为载体,促进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优秀经营团队积聚。
(三)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以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等静压各项同性石墨、化工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树脂、保温节能装饰板、复合材料芳纶纸蜂窝、高性能工业用铝型材等。确保黄铭锂电的纳米磷酸铁锂产业化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促进无污染
第7篇:县科技局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发展思路,以实施科技项目、开发特色产品、培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宣传力度,不断拓宽科技服务领域,努力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为确保二OO九年各
项工作顺利开展,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加强科技宣传、培训普及力度,组织专门队伍,深入各乡镇、村大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新技术、新产品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努力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多方筹资,积极引进新工艺、新设备,立足本县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精心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第8篇:科技局工作计划5篇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雨落”为你整理了“科技局工作计划5篇”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科技局工作计划 篇1
一、按照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的要求,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
支撑发展是科技工作的第一使命,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主题,落实激励政策、推进产业升级、扶持企业创新、引导科技资源向主导、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聚,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创新工程步伐。一是力争在烟草、矿电、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组织实施10~15项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组织实施3~5项节能减排重点示范工程和重点节能新产品开发项目,加快节能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