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社区讨论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7 08:33: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社区讨论论文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社区讨论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其起居的主要场所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能提供居住的场所,而且能够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希望建立生态社区和寻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介绍我国生态城市社区的研究现状,以及生态城市社区的设计规划。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社区规划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社区是一个以居民全面发展为主体,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保障,以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为手段,以生产充分满足社区人口所需要的社会产品为目标,实现社区复合系统良性循环的过程。社区可持续发展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更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其对象是当地居民和他们的意愿;后者的内容更为广泛,覆盖了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舒适、健康、文明、高效益、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和谐共处,其最终目标是建设生态型社区。这里的生态社区的“生态”不是简单的生态学含义而是广义的概念,包含“环境生态化,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生态社区是“具有适当的地域范围与人口规模,具备共同的生态文化意识,是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和经济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

一、我国城市生态社区研究现状

进人21世纪,我国的人类居住地与生态社区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如1994年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人类社区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体民众参加,建成规划布局合理和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及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目前,对于生态社区建设,国家主管当局已提出“应把注重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住宅的'质量放到(社区)规划的首位”的要求,表明了对社区生态质量的重视。我国学者近年来也开始注重生态社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生态社区的功能、建设内容以及指标体系、标准的研究。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也相应出台了一些规范和标准,用以指导生态社区的建设。

二、生态社区建设的理论支持

西方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已发展出了许多分支,如景观生态学、应用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等,而其中每一方面的成果都补充以至改变着生态社区的理论,可归结如下:

(1)景观生态学是生态社区最表相的基础,为生态社区建设提出最为基本的外在要求。

(2)人类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是生态社区的核心,前者为生态社区的发展进行定位,后者则为之提供建设方法和准则。

(3)生态伦理学从本质上阐明了“生态”的内涵,从人的道德层面上明确了生态社区的必要性,并且强调了它的价值,以至当生态与经济发生冲突时,成为衡量生态与经济之间冲突的尺度和扬弃标准。

以上生态学的各分支学科,成为支持生态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它要求不能把生态社区建设片面地理解为“美观社区建设”或“绿化社区建设”等。生态社区的建设需要建立系统而全面、合理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使社区的建设在各方面充分体现其基本内涵以及优越性。

三、生态社区的设计规划

(一)绿地系统的设计

绿地系统是社区内唯一具有负反馈功能的生态系统,绿化的功能在生态社区的建设中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对社区绿地系统的建设往往偏重于景观上的美化,而忽略了绿地系统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社区布局的生态作用。同时在绿地系统建设中只满足于追求绿化覆盖率,绿化质量不高,采用的植被往往过于单一。研究表明复合的绿地生态系统其生态效益远高于一个单一的草坪。一个生态稳定的绿地系统,其结构和功能要高度统一和谐,不仅外部形式符合美学规律,内部和整体结构更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学特性。因此生态社区应采用“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复合绿地系统,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二)环境生态系统设计

生态城市社区要求增加辅助能源系统,对于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要求与建筑设计相协调,管道安装与给水系统配套,同时做好防雷与防雨处理;利用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技术等要与地区电网并网;将地热用于户室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生态城市社区要求水环境系统中使用节水器具,全部污水处理率和排放率达标,建立中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生态城市社区要求室外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禁止使用破坏臭氧层产品,室内具有自然通风和机械换气设备;室内的声环境小于35~40dB。生态城市社区要求室外公共照明采用绿色照明,使用发光指示牌和立体照明设备;室内采用自然采光和节能光源;采用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生态城市社区室外绿地采用具有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实现节约用地、节约资源综合环境保护。废弃物处理按照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分类处理。

(三)节约能源的设计

节能设计已开始普遍应用,尽管节能设计和节能设施可能是要多花钱,增加投资,但从长效来看,还是比较可取的。绿色住宅注重使用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表面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高效节能玻璃等新型节能建材,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采用外墙遮阴和屋顶隔热措施,控制建筑对热量的吸收,与自然通风降温手段配合,减少空调费用;采用能源及资源的分户计量收费体制,减少能源使用中的大锅饭现象。

(四)废物处理设计

生态社区应具备内部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的基本处理措施,或是能够将废物在就近进行处理,以达到废物在社区内部或最小范围内的转移和消化。例如可以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和加强污水处理,就地回用。

参考文献:

[1]高吉喜、田美荣,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J],中国发展,2007,12.

[2]谢守红,杨红霞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探讨,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2004,04.

[3]王新军、郑晓兴,生态杜区的规划建设理念,上海建设科技[J],2005,5期.

[4]谢游,城市生态社区规划设计理念探讨,建筑科学[J],2008,03.

[5]杨芸,祝龙彪,建设生态社区的若干思考,重庆环境科学,1999,10.

第2篇:如何构思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社区论文

如何构思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社区论文

内容摘要:

基于一个有关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案例,论文旨在探究一个现在流行的话题,“什么是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分析独特的区域文化,通过尊重地方文化特征和吸收地区文化特性,对当地一些自然和城市基本元素的保存和结合、区别和独立,以便创造一个和谐而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同时,论文强调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和详细的城市设计里,一定要大力综合地方自然和人文要素、地方精神和民间文化,并且应用到实践中去,最终达到塑造一个多样化城市景观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看来,这就是生态城市规划和健康城市设计的一些措施,如此我们就可以部分地保证社会的发展走在一条能够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现在,当我们面临一个城市规划或者城市设计时,我们经常不得不遇到一个棘手但是很普遍的话题,那就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可持续”这个单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意思,我们必须搞清楚“生态和可持续”在不同的情形和不同的条件下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的含义。

“可持续”,最被人熟悉和了解的描述,就是以一种理智的方式对待自然和人文的环境,它不但能够确保我们自己一个平衡、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保证我们今后的子孙后代同样一个正常、健康和完整的生活环境。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够仅仅考虑我们目前的短期利益,而且还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能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自然、人文环境。在那个环境条件下,我们的后代能够拥有永远与我们同样生活质量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甚至能够有比以前更好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首先就是要有按照自然界的规律,以一种合作友好的姿态去对待环境。以这种理性的工作方式,我们人类就必须尊敬地对待大自然,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我们既可以从大自然的完美生态循环系统中学到许多知识,而且还可以应用在将来的规划设计中。这并不意味着因为大自然的伟大,我们完全不能够去接触和触摸它,反而,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只是严格要求我们不能够试图去做一些伤害大自然和谐存在规律的事情罢了。

去追求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粗暴地采取一切不合理的行动简单地对待环境。人类现在有许多恶心的行为必须停止。假如我们发现人类这样一些行为对环境是非常破坏性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得不认真地消除和坚决地扔掉它。我们经常能够作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动和举止,在多数情况下,这样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对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应地,它便带来相关的城市空间往往伴随着大量环境质量的恶化、下降和损失。

可持续发展往往带来发展和保护两个方面的经常性对立和矛盾。在城市空间的创造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问题与矛盾,比如如何保证城市经济的有效系统性,同时又要坚持保护自然、人文景观的环境质量,并且以此作为带有积极意义的地域空间可识别性的重要部分。

在做一些有关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以及城市发展的项目中,我们必须严格思考城市发展的这样一个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过程。在坚持尊重当地自然和地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找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性和环境质量的最合理的方法。比如,在山城重庆的一个新城规划项目里,我们发现,这个正在被发展为新城的区域,现在是一个典型的山地自然人文景观场地。在现状地形地貌上,有许多稻田、蔬菜用地和有许多翠竹和绿树围绕的小山村,一条河流在旧城和新城自由地流淌。现存的景观格局非常好,包括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是场地周边围绕的山地地形特征。因此,在思考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必须付出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去尊重和关注这样一些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富含地方性的自然人文景观特征,然后进一步应用于在今后的新城规划和具体设计中。这里,我们有三个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去探索和追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城规划与设计。

1、保留一系列的自然原生的景观要素

把自然的基本元素与城市的基本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城市形态的这些一些现状部分,应该保留但是相应的城市功能可以发生调整变化。今后新城的居民将来可以使用这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它们应该是今后新城公共空间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当然它会与开发、建设前的现状发生变化,带来相应的区别与不同。比如这样的自然人文基本元素和城市元素,它们不同的比例、尺度,不同的方位、定位,不同的功能与位置等,所有的一切都应该能够帮助去为整个新城创造一个合理的、有理由、有因果关系和城市可识别性的生态可持续性的健康城市发展景观。

2、规划一系列开放的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和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以此区别独立开自然与城市这样一些基本元素之间的特征。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这两个系统应该用一个明显而强烈的缓冲地段区别开来,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这两个不同主题的城市设计要素和系统之间,应该是非常容易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的。自然景观区域,公共开放的城市空间区域,应该象其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项目一样有相应的具体功能以及有机地生存和存在的理由,尽管不同的项目、城市空间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也许是不同的。

城市各部分的功能在具体项目设计中通常都应该拥有一样的城市地位,但是应该按照它们不同的空间特征而设置不同的设计要素和不同的空间层次。用自然元素的不同位置和处理手法,我们在城市组织结构中便能够创造多样性的城市层次空间,这包括道路交通系统、私人和公共空间系统和城市的其它重要要点的塑造。如果我们能够联系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的自然、人文景观要素,以此为相关重要的设计依据,来设置不同层次和空间下的城市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的高度等,这样原理塑造出来的城市,本身便具有当地地方特征的多样性的城市空间,它本身就是一个健康、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所必须具有的要素。

3、吸收独特的地区文化,塑造一个谐调的多样性城市层次空间

在详细考察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材料和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在具体的城市设计中,就应该尊重这些当地的地方材料和色彩等。例如,当地的红砂石、青灰色民居小坡屋顶、白色竹编墙等。我们应该能够从当地的地方民居、古老旧城、老街中吸收、提取这样的城市细节,作为我们将来的设计母题,然后转换运用到新城的规划设计上。确实,有许多木材、石头、竹子等材料和类似的城市基本元素,以及它们的饰面装饰形式包含了许多传统的当地自然人文文化格局、技术。它们会给规划以及城市设计带来强烈的地方文化特征,从而为城市带来应该具有的城市可识别性。

总之,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如此类似有关地方人文精神的思考,以及尊重当地地方的自然人文景观元素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我们多一些精力来关心和尊重居住在那里的当地地方居民和他们的人文生存环境,在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中,保护、保存当地地方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保留在新兴城市的周围,并且使之成为将来城市发展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这样,我们便为我们今后的城市以及城市里的当地居民,提供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质,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奠定了相当的基础。然后,这些措施就能够支持我们的城市和规划设计,去为我们的当地居民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永久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创造一个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将来,各种生物都能够和谐有序地生长在一个谐调的生存环境里。

这,按我的看法,也许就是生态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发展的一部分。

第3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本质本质本质本质及路径选择及路径选择及路径选择及路径选择

摘要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表明,人口的转移和集中只是城市化的表现形式;经济活动的集聚是城市化的主要内容;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则是城市化的实质与核心。面对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市场和政府的职能作用。而且,在城市化的道路选择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城市“量”的扩张而且要强调城市“质”的提升,我国多年来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的城市化模式所造成的小城镇“有城无市”现象以及耕地资源的粗放使用、环境问题恶化等问题应引起理论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城市化

本质

小城镇

道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社区讨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社区讨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