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分析解答有关倍数的三步应用题.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树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2.全班同学根据线段图提问题.
先编题,再列式.
(1)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有排球多少个?
20×3=60(个)
(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
20×3-20=40(个)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排球共有多少个?
20×3+20=80(个)
编题后把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订正板演题时要说出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把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即“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把问题改成“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像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树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读题,理解题意.读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年级栽56棵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栽?棵10棵
(3)学生独立思考,试算.
(4)集体讨论、互相交流,说思路.
教师提出要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根据题里给的条件能直接算出来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叙述自己的思路.
(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三、四年级栽多少棵.三年级栽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四年级栽树棵数没直接告诉,所以先求四年级栽多少棵,算式为56×2=112(棵),再求三、四年级的总数,算式为56+112=168(棵).因为五年级栽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所以最后用总数减去10棵:168-10=158(棵))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如果题中五年级栽树的条件改为“五年级栽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多10棵”,怎样求五年级栽的棵数?
(用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加10棵,168+10=178(棵).)
(5)求三、四年级栽树的总数还有别的比较简便的方法吗?
提示:从倍数关系上考虑,谁是1倍数?三、四年级的总数是几倍数?怎样求三、四年级的总数?
(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栽的2倍,三年级栽的是1倍数,四年级栽的是2倍数,三、四年级栽的总数是 2+1=3倍数:56×(2+1)=168(棵),然后再加上10棵,就是五年级栽的棵数:168+10=178(棵).)
小结
解答应用题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是基础,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采用什么方法分析要因题而异,由于解题思路的不同,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解题步骤也不一样,因此要灵活运用.
(三)巩固反馈
1先画图,再解答.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2.看图解答.
3.条件有变化、先讨论、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订正时可以明确,题目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这句问话本身数量关系不明显,因此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的关系找出新的数量,直到所求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五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三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的有关倍数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的,两步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改变其问题,就是三步应用题.本节课仍以思路教学为重点,通过画线段图,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画线段图虽不作教学要求,但它比文字叙述的题要具体的多,在分析数量关系中,恰当地运用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因此无论是复习、新课、练习都十分重视画图、看图分析的训练.
2.重视学生叙述思维过程的练习.应用题不但要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因此解答应用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口述出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手段.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和变化.把复习题改变条件可使两步题变成三步题,条件变化了,解题方法也变了,让学生在分析不同的数量关系中,掌握解题思路,达到举一返三的目的.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先基本、后变化、先易后难,把说思路、画线段图贯穿于全课中.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达到熟悉数量关系,掌握不同的思路,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二)
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简便算法:
56×(2+1)=168(棵)
168-10=158(棵)
练习.看图解答
(1)小强集邮多少张?
45×5-20
=225-20
=205(张)
(2)两人共集邮多少张?
45+205=250(张)
答:两人共集邮250张.
第2篇:《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分析解答有关倍数的三步应用题、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树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2、全班同学根据线段图提问题、
先编题,再列式、
(1)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有排球多少个?
20x3=60(个)
(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
20x3—20=40(个)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排球共有多少个?
20x3+20=80(个)
编题后把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订正板演题时要说出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把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即“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把问题改成“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像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树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读题,理解题意、读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年级栽56棵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栽棵10棵
(3)学生独立思考,试算、
(4)集体讨论、互相交流,说思路、
教师提出要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根据题里给的条件能直接算出来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叙述自己的思路、
(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三、四年级栽多少棵、三年级栽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四年级栽树棵数没直接告诉,所以先求四年级栽多少棵,算式为56x2=112(棵),再求三、四年级的总数,算式为56+112=168(棵)、因为五年级栽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所以最后用总数减去10棵:168—10=158(棵)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x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如果题中五年级栽树的'条件改为“五年级栽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多10棵”,怎样求五年级栽的棵数?
(用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加10棵,168+10=178(棵)、)
(5)求三、四年级栽树的总数还有别的比较简便的方法吗?
提示:从倍数关系上考虑,谁是1倍数?三、四年级的总数是几倍数?怎样求三、四年级的总数?
(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栽的2倍,三年级栽的是1倍数,四年级栽的是2倍数,三、四年级栽的总数是 2+1=3倍数:56x(2+1)=168(棵),然后再加上10棵,就是五年级栽的棵数:168+10=178(棵)、)
小结
解答应用题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是基础,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采用什么方法分析要因题而异,由于解题思路的不同,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解题步骤也不一样,因此要灵活运用、
(三)巩固反馈
1先画图,再解答、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2、看图解答、
3、条件有变化、先讨论、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订正时可以明确,题目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这句问话本身数量关系不明显,因此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的关系找出新的数量,直到所求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五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三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的有关倍数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的,两步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改变其问题,就是三步应用题、本节课仍以思路教学为重点,通过画线段图,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画线段图虽不作教学要求,但它比文字叙述的题要具体的多,在分析数量关系中,恰当地运用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因此无论是复习、新课、练习都十分重视画图、看图分析的训练、
2、重视学生叙述思维过程的练习、应用题不但要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因此解答应用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口述出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手段、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和变化、把复习题改变条件可使两步题变成三步题,条件变化了,解题方法也变了,让学生在分析不同的数量关系中,掌握解题思路,达到举一返三的目的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先基本、后变化、先易后难,把说思路、画线段图贯穿于全课中、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达到熟悉数量关系,掌握不同的思路,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x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简便算法:
56x(2+1)=168(棵)
168—10=158(棵)
练习、看图解答
(1)小强集邮多少张?
45x5—20
=225—20
=205(张)
(2)两人共集邮多少张?
45+205=250(张)
答:两人共集邮250张、
第3篇: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5一46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一4题。
教学目的 :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学会分析解答一般三步计算应用题,能正确列式解答;
3.初步掌握用倒推的方法检验应用题,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应用题,在以前学习应用题的基础上研究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准备
1.投影出示:一个服装厂计划做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
2.复合投影: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提问:请你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要求还剩多少套,先求什么?怎样列式?
3.复合投影,如果再告诉你“剩下的要3天做完”,你
第4篇:“三步计算应用题(三)”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课本应用题例3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与简单归一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同学们参加建校劳动,王刚4次搬砖20块。照这样计算,7次搬砖多少块?
教师出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每次搬砖的块数x搬
第5篇:“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
第6篇:“三步计算应用题(二)”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课本应用题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⑴某毛纺厂有男职工25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
A.女职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几人?
(B、C两问要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⑵养鸡场有公鸡120只,
第7篇:“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与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 过程 :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排多少行?
2、小红和小芳同住一个院子。她们从家里出发,小芳每分钟走70米,
第8篇:小学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⑴某毛纺厂有男职工25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
A.女职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几人?
(B、C两问要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⑵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32只,A.有母鸡多少只?
B.公鸡、母鸡共有多少只?
(让学生试试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二、创设问题情景
每年的六一节前怡园小学生都要向山区同学捐书,今年大队部对三、四、五年级捐书情况统计如下:
三年级说:我班捐书36本。
四年级想了想说:我班捐书的本数是三年级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