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上海市各区一模作文题目
上海市各区2014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
每天,我们吸入与呼出,进门与出门,阅读与表达„„“入”与“出”成为生命的常态。
请以“入与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题解:写作关系型话题作文,最要注意的是找到两个概念可以构成某种关系的情境,只有在一个共有情境下才能讨论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是基于此,命题者才会给你一些提示,告诉我们可以将这里的‚入与出‛理解成‚吸入与呼出,进门与出门,阅读与表达‛等等。当然,这些提示语,只是个‚提示语‛而已,当我们明白其作用后,就可以不去管它了。有的同学说,我不理解杨绛的那番话,我说没关系,那不过是展示‚入与出‛的一种状况而已。需要我们做的却是,确定一个写作方向,然后思考其关系。两者的关系当然可以有多种,提示语提示的似乎都是对立的关系,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在两者之间寻求统一。例如,入世与出世,儒家与道家,当然是两个差别很大的价值观,但是,许多传统文人‚外儒内道‛,就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所谓‚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即是如此。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一天,伊索在郊外散步,遇到一个人问他:“先生!请问从这里到城里要走多长时间?”“往前走!”伊索头也不回地说。问路者有点发蒙,他又问了一次。伊索还是说:“往前走!”问路者走到伊索面前:“先生,你怎么总开玩笑?”“朋友,我没有和你开玩笑”,伊索认真地说,“我指引了方向,却没有看到你步行的速度,怎能回答你所需要的时间?”
题解:这个材料强调了‚方向‛与‚步行的速度‛之间的关系。速度虽然可快可慢,但是,从问路者的问话中可见,材料还是强调‚加快‛的,因为人家问的是多长时间可以到城里。达到目的地的意图比较明显。所以,这个材料在大量提倡‚慢下来‛的作文里倒是有些另类。当然,实际上谈的还是成功的话题。不过针对的是那些空有理想不见行动的‚君子‛——因为‚没有看到你步行的速度‛,即没有动身。所以,强调‚行动力‛是这个材料的重心。也许对金山这样的郊区来说,重要的还不是‚慢下来‛,而是什么时候‚到城里‛ ——赶上市区。奋力前行吧!——一笑。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当经济被GDP(国内生产总值)框定,节目被收视率绑架,教育被高考指挥,成功被金钱标识,人们不禁要问:“一把尺子可以衡量一切吗?”
题解: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后这句话:‚一把尺子可以衡量一切吗?‛从质问的语气上看,命题者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这句话可以思辨的地方有‚一把‛、‚尺子‛、‚衡量‛、‚一切‛。首先要理解的是‚尺子‛和‚一切‛。‚一切‛包括哪些?除了形式之外,还应该包括‚内涵‛、‚过程‛等,而说话者强调的恰是后者。‚尺子‛是什么?衡量标准。所以,这句话否定的是在实施评价时对事物内涵、过程的忽视。如果事物的内涵涉及到人的因素,这样看,材料否定的就是对‚人‛的忽视;倡导的是人本、人文。而从材料看,这把尺子更多的是数字,所以,还有对多元价值观的倡导,这就是对‚一把‛的否定。至于你介入的领域是‚经济‛、‚文艺‛、‚教育‛、‚成功‛,还是其它什么,那就根据你自己的积累与思考了。
根据下面材料写作
有一首名为《让你飞》的歌曲,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你和我断了一切/没有理由去埋怨/就因为我深深爱你/爱的瞬间/对我就算是永远”。“瞬间”与“永远”原本似乎是矛盾对立的,在这里却并非如此。
请以《瞬间与永远》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题解:这里是‚材料+提示语+话题‛的作文形式。材料展示了‚瞬间‛与‚永远‛两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即‚爱的瞬间/对我就算是永远‛。两者在‚爱‛这一个点上构成了‚统一‛,即提示语所说的:‚瞬间‛与‚永远‛原本似乎是矛盾对立的,在这里却并非如此。那么,两者是怎样构成统一的呢?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则‚瞬间‛的记忆永存,一则‚瞬间‛的影响永在。我们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思辨就可以了。当然,既然是话题作文,我们完全可以不管材料,从其它角度去思考‚瞬间‛与‚永远‛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写出更新颖有趣的文章来。其实,‚瞬间‛与‚永远‛是两个时间概念,时间的长短当然是相对的。物理时间可以是相对的,‚永远‛也是‚瞬间‛,‚瞬间‛也是‚永远‛;心理时间更是如此。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70分)
父亲带儿子爬山,到达山顶后,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儿子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
请你根据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题解:这个材料让我想到另一则关于渔夫与富翁的故事。富翁说:‚成了富翁就能象我一样,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渔夫问富翁:‚你看我现在在干吗?‛反思的是‚爬上来做什么?‛‚爬上来‛,‚登高‛可以指‚发展‛、‚进步‛、‚奋斗‛、‚成功‛等等。既然‚美‛(可以指‚幸福‛)就在山脚下,为什么还要奋力往上爬?这就涉及到对‚发展‛、‚进步‛、‚奋斗‛、‚成功‛等意义的思考了。当然,作为父亲,完全可以这样回答儿子:第一,如果不是爬上山,不会发现山脚下的美,登高可以有助于我们体会人生更多的意义;第二,除了山脚下的美,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美,所谓登高望远;第三,向上本身就是目的,享受过程。这个材料的出现是有现实背景的:为什么怀旧风这么盛行?山脚下,出发地有什么‚美‛?‚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没有信用卡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作文
史蒂夫·乔布斯,1955生,中途辍学,1976年与史蒂夫·沃兹一起创立苹果公司,1978年与自己的女友分手,并拒绝承认非婚生女儿,1985年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离开苹果公司。1997年乔布斯又回到苹果公司,带领苹果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的产品,2010年5月,苹果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2014年8月,苹果超越美孚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同月乔布斯因胰腺癌离开公司,10月去世。
比尔·盖茨,1955生,中途辍学,1976年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1994年与其雇员梅琳达结婚相伴至今,1995年以129亿美元第一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首富位置,以后连续13年获得这一称号。2008年,比尔·盖茨放弃微软公司的所有职务,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用于慈善事业。2014年11月,因其对疟疾疫苗的投资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入选福布斯2014权力人物榜第五位,他是这个榜单上排名最靠前的企业家。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题解:材料展示了两段人生,因为是同龄人,同国人,命题者比较的意图很明显。无外乎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些同学们应该都清楚,问题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其实很简单,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做人,做事而已。当然,‚人‛是在‚事‛中显现的;做人影响做事。这样就获得了两个比较的视角。就做事来说,共同点是:特立独行(辍学),创新(开发产品),创业(创立公司)。不同点是:前者几经坎坷,后者平稳顺利。就做人来说,前者处理人际关系,包括对待自我,都紧张、吃力;后者与妻子、朋友,乃至陌生人(投资疟疾疫苗对人类做出贡献)和睦,和谐,充满温情与善意。学生们只要从这若干个点中任选一个作为立意的角度就可以了。可以依据普世的价值观给出评价,也可以独出己见,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一天,上帝给某人一个任务,叫他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慢吞吞地让他烦恼不已,但同时让他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语,看到了满天星斗;他恍然发觉自己错了!——不是上帝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而是上帝叫蜗牛牵着他去散步。
题解:这个材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慢下来可以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语‛,意即‚慢‛的意义;另一层意思是‚谁牵着谁‛——‚上帝叫蜗牛牵着他‛,给他一些启示。其实这种‚牵‛都是互相的,双向的,管理也好,教育也罢无不如此。如果取第一层含义,还需要对‚慢‛做剖析,不仅是指速度放慢,还包括放大过程,以时间换空间。这就涉及到人生的目的了,问题是:你觉得‚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语,看到了满天星斗‛有意义吗?到底是只寻求一个什么结果,还是享受其过程?当然,也没有这么绝对,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似乎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果取第二层含义,就需要提醒自己对自己‚牵着‛的对象保持一份敬畏,颠倒一下视角,或许获得人生另一视境。作文
有这样一首写才女变主妇的小诗: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
对于这一变化,有人非常痛心,认为一位清高优雅的女子,最后一头扎进厨房成为世俗之人,如同白天鹅落地化作家鸭,真是人生的悲剧。
但也有人说,从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女变为踏踏实实的主妇,这一变化值得肯定!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透露个人信息。
题解:一位妻子当然最好是‚出得了厅堂,进得了厨房‛,所以,还是一分为三的好。才女有才女的‚清高优雅‛,但失之于‚不食人间烟火‛;主妇固然‚踏踏实实‛,但是也未免失去‚白天鹅‛的空灵,炫目。其中的矛盾纠结,就是贾宝玉面对林黛玉、薛宝钗时的矛盾纠结。两全其美当然是最理想的了:既过好平常的日子,做好工作,尽好责任,又有飞扬的才情,浪漫的情趣。但是,这样的好事情自然不会多,如果一定要在两者之间做个选择,那么,我想,处于贾宝玉的年龄当然最恨女孩子嫁人了——衣食无忧的时代我们似应更多些‚清高优雅‛;处于贾母的年龄恐怕就倾向于薛宝钗了——除了吃饱,穿暖,其它什么都是浮云。当然,同学们都知道,命题者肯定不是要我们选择女朋友,这个‚女子‛不妨看作我们人人青年时期都会有的理想、信仰、激情、浪漫等。那么,‚主妇‛是不是就是等待我们的未来的命运?扩而大之,是不是也可以说,近30余年,我们国家也是‚一头扎进厨房‛了呢? 作文
史蒂夫·乔布斯(1955-2014),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在苹果公司数十年的起落与复兴中,他以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被誉为“改变世界的大才”。他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乔布斯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题解:这里有个逻辑链:成就一番伟业——热爱自己的事业——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跟随自己的内心。最后落脚到‚跟随自己的内心‛,所以,材料的核心是‚跟随自己的内心‛。那么,怎么理解‚跟随自己的内心‛这句话?‚自己的内心‛指的是什么?‚跟随‛又是怎样的状态?这就是本材料可供思辨的地方。从材料里看,‚自己的内心‛应该指兴趣、爱好、特长。如果延展开去,还可以指理想、信仰、情有独钟之处等等。‚跟随‛应该指忠于,这包括执着,专注,义无反顾等等内容。这样就可以找到较多的写作角度。当然,人的内心也并非自己就可以当了家的。所以,在写作时,不妨反思一下社会政治、文化风俗等所能给予的自由度。袁隆平大学毕业将去农村,他妈妈对他说,孩子,你要准备吃苦啊。袁隆平说我不怕,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请以“生活需要有把‘小提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题解:命题前有一段提示语,让我们知道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农村‚吃苦‛的生活。当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命题,我们还可以完全不去理睬提示语中的材料及材料里的情境。这样,‚生活‛就可以有至少两层内涵:一是特指枯燥、单调的,缺乏精神活动的农村生活;一是世俗的,每个人都深陷其中的日常生活。‚生活‛内涵确定了,与之相应的‚需要有把‘小提琴’‛的‚小提琴‛的内涵也就确定了:什么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小提琴‛。如果取‚生活‛的第一层含义,‚小提琴‛可以是文学艺术、业余爱好等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取第二层含义,‚小提琴‛可以是高尚的追求,高远的理想等。确定了内涵后,再思考‚为什么需要‛就可以了。
第2篇:2021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年级一模时间汇总
2021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年级一模时间汇总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下面是小编分享的2021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年级一模时间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上海中考一模考试时间安排表
一模考的难度有多大?
一般情况下,一模考的难度比中考难上15%左右。所以各位同学们在一模成绩出来后,如果分数不是特别理想的话也不用特别紧张,毕竟一模考只是中考前的'第一次练手,同学们要做的就是吸取错误经验,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练习。
同时,一模成绩可以说是各大名校的敲门砖,每个学校会有一定的推优名额,一般通过平时成绩以及几次大考成绩来进行挑选,那么像一模考这么重要的考试自然占有很大的分数比重了!
第3篇:2021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年级一模时间安排
2021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年级一模时间安排
许多家长和学生不重视初三一模,觉得这不过是一场简单的期末测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年级一模时间安排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2021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年级一模时间安排
一模考的难度系数有多大?
一般状况下,一模考的难度系数比初中升高中难上15%上下。因此诸位同学们在一模成绩出去后,假如成绩并不是尤其理想化得话也无需尤其焦虑不安,终究一模考仅仅中临考的第一次练习,同学们要做的便是汲取不正确工作经验,寻找自身的'薄弱点开展目的性训练。
另外,一模成绩能够说成各种名牌大学的必备品,每一个院校会出现一定的推优配额,一般通过平常成绩及其几回考试成绩来开展选择,那麼像一模考那么关键的考試当然占据非常大的成绩比例了!
第4篇:上海市届高三各区一模作文题
上海市2013届高三各区一模作文题
1.金山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任命白岩松为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说:“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
2012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其他科学奖项相比,文学奖没有那么多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2.松江
阅读莫言在今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讲述的故事,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