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兮流风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5 08:33: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飘飘兮流风散文

飘飘兮流风散文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我站在昔日魏都的刁楼处,与曹植有了美的共感。

“倚高台之曲隅,处幽僻之闲深。望翔云之悠悠,羌朗霁而夕阴(《幽思赋》)”。想当年子建所处正是风云际会的时代,是男儿谁无一腔热血,何况英雄之后、相门贵胄。是故,思美“信有心而在远,重登高以临川”。而我,今日偶遇在这片土地上,遍觅春秋楼、灞陵桥、丞相府、清潩河,却不见那才子的身影,惟闻斯人慷慨悲凉的赋咏:

“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茎(《芙蓉赋》)”。拂膺长思,子建也是那芙蓉,本应艳压天下,“丝条垂珠、丹荣吐绿,焜焜韦华、烂若龙烛”,却被历史的“魔法”戏弄,凋敝在流光中。

曹植,字子建,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时逢乱世,自幼随父转徙于军旅,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消灭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现北中国大体统一,才安定下来。受家庭政治、文学的影响,他天资聪慧,十岁能诵,倾尔作文;出言为论,下笔成章;善书悉乐,文武共长;深得曹操宠爱。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援笔立成”,一挥而就《登台赋》,其中“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正合曹操心愿,欲传嗣于其。但历史的“游戏法则”根深蒂固,他在于其兄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四十一岁抱憾而去。只留了个“陈思王”的名号。

有人说是酒害了子建。

曹植作有《酒赋》,洋洋洒洒:“嘉仪氏之造思,亮兹美之独珍。仰酒旗之景曜,协嘉号于天辰。穆公酣而兴霸,汉祖醉而蛇分。穆生以醴而辞楚,侯赢感爵而轻身”。还历数了酒的益处和危害。但实际生活中,他“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惹得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在父亲心中丢了信仁。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曹植人生步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愁绪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致使曹操后悔当初,不再重用。本来欲“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可惜只樽沦落得“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

其实,在我看来,不是酒的过。曹操也爱酒,当年东征时的《短歌行》有句:“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难道他借酒浇愁总序措?子键酒后失态就成罪过。细想来是子建从他敏锐的观察中已发现父子俩感知的不同。人说曹操是枭雄,但从历史流下的背影看,他的观念还是比较正统的。起码没有明目张胆的作皇帝,只是挟天子令诸侯。而子建则要“建永世业,流金石之功”。但无论如何,曹植成就了建安文学,使中华诗歌史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让李白感叹:“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杜甫仰止:“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我一直钟情子建的《洛神赋》,那是他爱情的挽歌。此赋写于黄初三年(222年),窃以为如果早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恐怕早就被曹操废了接班人的想法。曹植的发妻崔氏,是曹魏尚书崔琰的侄女。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后来因“辞色不逊”而被下狱迫害。崔氏也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归家赐死。可想公公赐死因穿着华丽的儿媳妇,这里面有多诡的政治考量!人说这是曹操为曹丕继位清障的“莫须有”。但当你读了洛神赋,便在无人处为子建弹泪。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人难望友,夫困思恩。子建借洛神寄托对妻子的爱。“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并流露出无限的惆怅:“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埋怨妻子为何当年抛下自己独自去了,使得此刻“人神之道殊”,天人之两隔。

司马迁《报任安书》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幸哉!子建失意,则“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想那“三曹”鼎立、“七子”雄发的时代,正是曹植鼓起了强劲的建安文风。

飘飘兮,云裳;悠悠兮,流风!尽管皇辇逐日,曹麾荫廓的景象已然不存,但“才子八斗”,文赋情深,总觉得沐浴在汉魏美藻的泉汤中。

第2篇:十月流风-优秀散文

十月流风-优秀散文

那个时候,几米说:为什么在我寂寞的时候我的朋友都不在我身边?

——题记

我说,我想离开,没有回应。

我说,我好想自由,依旧没有回应。

我说!我要消失!听到的吱一声!

一直埋在书堆里的他们终于抬起了头,我喜出望外的把整颗心揪出来,然后就听到他们说:小样的别疯了,快考试了还不复习?就你还想离开?还想自由?还想消失?别再制造噪音了,不然哪天被拐跑还帮人家数钱。

然后的然后是我听到自己心低的回声,一圈圈地荡漾出去,寂寞而孤单。

一直以为就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会,总该是有一项特长,譬如写作。只是我都不晓得我原来一直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哀悼自己写出来的文字,白痴的可怜。

十月的天空灰蒙蒙的,让人心里没由来的烦躁。每当走出第一步,闪亮亮的生物会让我想退回自己的黑暗小窝,那里没有阳光的耀眼,我可以安心的躲进去。可是你们把我从里面拉了出来,带我走进了那个明亮的世界,可最后都撒手丢下我。让我一个人流荡。

我开始幻想自己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背着大大的.旅行包,安静地行走在陌生的土地上,看陌生的人,听陌生的语言。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居无定所。然后,也让家人和朋友想想我,有人想念就不会孤单了呢。

可是,只能够想。

别老想些有的没的,现实跟理想总会背道而驰的,不要把什么都想的那么那么简单。

可是,连想都不就更加不可能实现了。

我一直这么认为,为什么一定要说那是幻想?

对待老师的冷眼我可以不在乎,对待同学的冷漠我可以不在乎,可是你们的离开我真的很在乎啊!既然带我出来,就不要丢下我,看着你们的背影我好寂寞……

我知道我是任性的小孩,只有被宠坏的孩子才会那么任性,可没有人宠的孩子依旧可以任性。

我喜欢勉强自己,那种辛苦那种痛楚可以让我知道自己是存在的。如果是存在的,就不要让自己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我好像办不到啊……

在孩子的世界里看着身边的孩子不断长大,走到另一个世界,然后,哀伤。哭泣。

十月了,你们有没有看到,天空,起风了……

第3篇:灵性彭山古韵流风散文

灵性彭山古韵流风散文

武陵一脉,牵澧水穿山越岭而来,于洞庭西滨,澧阳南鄙,遽然崛起。耸屹龙虎胜形,横卧万顷平畴,俯瞰呎尺州治,眺望十里城头山,招来千般气象,凝聚八面风光,披阅古今变迁,生出无限意境,此乃初之“虎山”,后为“彭山”者也。

古往今来,彭山之引人者,如刘梦得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彭山有仙,亦有龙也,故而秀色璀璨,性灵焕然。

若道其仙,不能不念“彭思王”也。是王也,唐高祖李渊之十二子。初封为“荆”,旋即改“彭”,以冠服奢僣免,迁澧州刺史。然思过而改,又功于吏治,体恤黎庶,朝野德之。及至猝殁,高宗祭悼待灵,痛彻心骨。民亦追恩,峰顶筑庙,四时祭焉。由是山则更以“彭”名,庙则称号曰“思”。其“彭”与“思”也,蕴涵何知?或曰反思,元则折节易行,不以皇室之胄倨也;或曰忧思,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秋叶飘飘散文

秋叶飘飘散文

看到秋叶飘飘总会让人产生莫名的感伤。有一种年华流逝伤流景的浅愁。

而今天却不同,我为眼前的景色惊撼了。

秋日的朝阳显得格外的温存,天空也显得格外的明朗。室外,无一丝风。朝窗外的操场望去,老杨树身着淡黄色衣裙,显着更加的光彩博发。只见那棵老杨树,它是那样的宁静而温文尔雅,它该有多么会打扮自己啊!它给自己穿上了黄色的绣花鞋。

眼前的景色,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美。

枝头的黄叶无风自落,飘飘悠悠,多像翩翩起舞的黄色蝴蝶啊。一片一片的黄叶旋落枝头,看去是何等的悠闲。好似在向人们诉说不久前的美丽及光彩照人的葱绿。我想像着那绿色,曾经是多么的醉人心魂。而今老杨树依然不减生命的.绿色。它以一种怡然的姿态,呈现给人们的是又一种妩媚和妖娆。我好喜欢那一点不含杂质的黄黄的色调。

我依着窗遐想着,这时孩子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杏花飘飘散文

杏花飘飘散文

叶城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沿,气候比较干燥长年不下雨。但处于昆仑山脚下,享受着茫茫雪山源源不断溶化流淌的雪域清水。虽说地处大漠边沿,但由于來自昆仑天上之水,千百年无私不间断滋润着这片绿洲,这里早已是一片生机勃勃人们生活安然祥和,一个世外桃源美景。

这里的瓜果由于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加上沙漠性干燥气候含糖量高特别甜。但由于六七十年代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尽管夏秋瓜果满街飘香,果农也大多自产自销自用卖不上价钱。街上杏摊子边一坐你就吃吧,吃完数一下杏核告诉摊主多少个,其实摊主也不认真看也就是一毛钱的事。

当然我们军人有纪律,注意军人形象可不敢在街上乱吃东西。有一次李会计带我去县东郊一家果农家,果农尼牙孜大叔很热情。看样子李会计也不是第一次来。他女儿阿依古丽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哎呀李解放军好象很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油香飘飘散文

油香飘飘散文

在家乡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四两油,过一夏

又搽头,又抹车(车读作叉,水车)

过个端午还不算

又被老鼠舔去一大半

说的是农民吃油之节俭。

那时农民都是靠在田头地尾栽点油菜,待到来年收点菜籽,拿去换点油。如指望有着再多的油,那就得等到麦收后,栽上油菜,过了年,油菜开了花,结了籽,才看到希望。

之所以说才看到希望,是因为油菜结籽,再到收了籽,还有一个过程,有时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如若收菜籽时,遇上连绵淫雨,菜籽长在地里或是堆在场上,就会糜烂变质,也就会欢喜一场空。

于是,又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

稻上场,麦进仓

黄豆要扛在肩膀上

菜籽换成油

还怕跌跟头

可见农民吃油是多么艰难。

可是我又想,这菜籽换成油,怎么就又怕跌跟头的呢?换油人再怎么急性子,总不该下雨天去换油吧?

其实是因为换油人的心理不平衡。

辛辛苦苦守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飘飘兮流风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飘飘兮流风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