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民政工作总结
民政工作总结
2010年,我镇民政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便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全县“惠民政策落实年活动”,以档案规范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不断促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气候干旱少雨,是一个集干旱山区、高扬程灌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经济发展不平衡,现有贫困人口1912户、7764人、占总人口的32.8%。
二、城乡社会救助工作
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施保,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补助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城市低保对象38户、71人,发放保障资金95637元,发放物价补贴55820元。农村低保对象806户2833人,占总人口的12.1%,共发放保障金2459880元,并发放物价补贴补贴141650元;五保户98户137人,共发放供养资金209600元,发放物价补贴资金13700元。困难群众医疗救助82人,救助金305886元。重点优抚对象40人,发放抚恤金141550元,物价补贴4000元,优抚对象医疗救助金33300元;临时救助12户,救助金32000元; 1
现役军人优待金24人82464元;残疾人危房改造10户,救助资金65000元,优抚对象危房改造1户,救助资金8000元。冬令救助636户2769人,资金19.12万元,面粉11.8万斤;春荒救助350户1510人,救助面粉12.78万斤;临时救助789户3543人,资金9.39万元,面粉24万斤。全年共发放资金393.5万元,面粉48.58万斤。所有社会救助资金发放严格按照“一册明、一折统”及时足额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
三、严格程序,优质服务
1、广泛开展民政政策宣传工作。今年4月以来,通过书写固定标语,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村级民政信息员培训班,入户宣传讲解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各项民政政策,让更多群众了解掌握相关民政政策,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作永久性国策碑2块、固定墙头标语36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使民政政策宣传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提高了群众政策知晓率,提升了镇村两级民政工作人员民政政策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2、加大社会救助公示力度。每个村都安装了1.5m*0.9m的社会救助公示栏,认真落实“三榜公示”制度。
3、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规。严格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业务部门要求,规范操作,严格程序,健全机制。一是各村成立了30人组成的村民主评议小组人员库,每个组成立了15-20人的组民主评议小组,镇上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包片领导、包村干部组成的镇民主评议小组。二是严格申报程序,要求受救助对象首先个人提出书面申请,村级至少两名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核实情况,提交民主评议小组评议,交由村两委会初申并张榜公示;7天后上报镇政府进行审核、公示后上报县民政部门审批。在县民政部门审批后,以镇政府文件下发各村,进行张榜公示和政务网上公示。通过严格落实“三榜”公示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政救助的公开、公平、公正。
4、加大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宣传力度。今年医疗救助没有病种、起伏线的限制,我镇医疗救助比2009年增加了两倍,全年医疗救助资金估计5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100多户困难家庭看病贵的问题。
四、档案规范管理
1、数字民政录入。按照民政部门业务工作要求,及时维护数字民政信息,完善数据库。
2、乡、村两级档案管理。一是镇民政所设立档案专柜,共分五类:一是数字民政类;二是城乡低保类;三是上报审批类;四是日常其他类。档案资料分门别类、整洁美观。二是村级档案,这是民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它包括组织机构、申报材料、下发文件、五项记录、台帐。每年村统一配备6个社会救助档案盒,达到了档案管理体现民政工作水平,档
案建设促进了民政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分类明细,方便使用管理。
3、台帐。今年,我们结合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每个村的贫困人口按贫困程度进行倒排序,建立了贫困人口台帐,按要求完成了贫困人口系统的录入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1、喜泉镇贫困面较大,低保对象较多,还存在一定的“人情保”、“关系保”、“半户保”等现象
2、我镇地域广,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基础条件薄弱,群众思想观念滞后,自我发展意识差,社会救助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在低保对象审核中加严把村、组民主评议关、严格落实“三榜公示”制度,确保社会救助公正、公平、透明。二是强化村级社会救助员服务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三是坚定信心,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喜泉民政所2010年12月5日
第2篇:民政工作总结
2012年**镇社会事务工作总结
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计划重要之年,一年来,我们在镇党委的领导和县民政局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结合我镇实际,有序地开展了社会事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工作成绩
一)城乡低保:一是严格按照程序,对我镇城乡低保对象进行调整。城乡低保工作是关系到我镇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每年度均组织各村对已纳入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排查调整,把好入保质量关,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要及时退保,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2012年全镇调整73户267人、取消52户140人、新增106户251人。二是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提标。按照全县提标要求,全面落实低保优惠政策,健全低保台账,坚持按月(或季度)和社会化发放,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年初组织指导各村开展低保核查,抽调18位干部抓好入户核查,查缺补漏,完善提标填报表格;年度确定农低保对象1802户4863人,年度应发放资金401.0332万元,实际发放资金379.3735万元(12月20日止),因计生、社保等暂停发21.6597万元;同时取消调整城镇低保对象8户12人,新增4户10人,及时由银行兑现全年城低保金20.3万元。
二)救灾救济:一是据实抓好灾情上报。及时上报部分水灾和三合村火灾灾情,向上级争取并发放救灾资金2批4.27万元(因灾建房款2.8万元)、大米900斤、油45斤、棉衣被17件,缓解了部分灾民实际困难。二是认真做好缺粮调查。组织各村开展冬春缺粮、低保缺粮调查,坚持“个人申请、村委评议、报镇审核、分管领导签字”原则,实行发放对象公开、标准公开、数量公开、政策公开,张榜公布,认真造册登记,建立了缺粮户档案,及时分三批兑现了低保缺粮249户710人26580公斤,今冬明春缺粮373户1229人36000公斤,预计将在明年春季兑现完毕。三是大力宣传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指导病人及家属完善报批手续,积极向上级争取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约50万元,缓解了因病返贫群
众的困难。
三)核报孤儿和五保供养对象:经组织18个村重新核查,全年纳入五保供养的有86户90人,孤儿4户4人,年度发放供养资金7.36万元、孤儿生活费6.8万元。
四)优抚优待:一是建立完善了优抚对象信息采集档案,开展好“八一”、“春节”的慰问活动,足额发放各种优抚对象补助款,发放全年优抚金(包括三属、伤残、复员军人、带病回乡、参战人员定补等42.8876万元;二是积极开展农村退伍兵统计,上报60岁以上能享受老年生活补助的47人,全年兑现退伍兵生活补助3.096万元;三是兑现义务兵家属3.638万元、精简退职人员2.4万元。
五)村民自治(村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领导小组和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理财小组;按期督促各村进行村务公开,实行一事一议,规范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长效机制。经督查统计,全年全镇村务公开180期,其中财务公开40期,民政救助款物发放公开100期,其他40期。
六)老龄及敬老院管理:一是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随时掌握五保供养对象情况,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发放五保供养金。二是以村为单位建立60岁以上的老人(2450人)花名册档案,逐年及时登记上报。三是加强对敬老院的管理。接收符合供养条件、素质好、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入院,并与村民委员会签定供养、安葬合同。敬老院的管理工作运行正常。
七)残联:圆满完成本镇残联换届工作,健全了残联班子和办事机构,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3户,发放资金1.8万元。
八)其他工作:一是认真抓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对能够解决的及时答复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尽力掌握优抚、低保对象的思想动态,把矛盾消化在基层。二是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统一到县进行婚姻登记。三是尽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包村和危房改造、消防等其他工作。
二、工作措施
1、服从工作大局和工作安排,坚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实行“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的工作措施,抓好工作的落实。
3、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村组造册上报,镇按农户“一册通”由信用社代发民政资金,原则上不经手现金,接受纪委和财政的监督和资金划拨,防止截留、挤占、私分、挪用公款等行为。
4、所有社会事务都是根据上级要求和以镇政府文件形式将资金指标分解到各村,由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联席会议分配落实到户的,并张榜公示后兑现的。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1、社会事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经费紧缺,下村指导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2、社会事务办人员都有兼职,加上驻村包村工作比较频繁,业务工作兼顾不够。
3、低保核查调整工作量大,且表册填写比较繁琐(一户表40-50分钟),填报数据不够精确,年度“一户一档”和微机录入任务重,监督检查困难。
4、低保工作与计生、扶贫、社保等工作协调衔接不够,有些工作至今没有落实好。比如对暂停发放的违反计生和未交社保户低保资金(21.6597万元)要尽快处理好,以利于迎检和审计。
2012年12月21日
第3篇:民政工作总结
2016年民政工作总结
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支持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凝聚党心、为民服务”为宗旨,以“兜底线、促和谐、求创新”为工作主线,深化改革,狠抓落实,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效能,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兜底线,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1、坚持兜底保障,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低保、低收入标准分别提高到629元、943元,全年发放低保金5011万元,人均补助水平增幅超30%。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落实孤儿保障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提高到14643元/年,增幅10%,供养资金达1572万元。发放高龄老人津贴1700多万元
第4篇:民政工作总结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促进和谐社区发展
为贯彻落实市区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构建和谐”的指示精神,在乡党委、乡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XXXX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三六九”社区工作规范,建立了解决民生问题的“五一五”工作模式,探索了志愿者服务体系的“三二一”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XXX镇特色的工作格局。现将民政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三六九”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
社区居委会换届后,为了进一步明确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社区居委会居民自治的功能,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指导下,我镇率先
第5篇:民政工作总结
2012年民政工作总结
1.低保申请:共有四人申请低保(孙静、边
云飞、陶艳茹、刘大捷);
2.低保待遇调整申请:共有四人提出申请
(杨丽梅、庞文平、边艳茹、及丽丽);
3.临时救助:三人(段凤珍、单汝芬、韩大
忙);
4.大病医疗救助:四人(崔玉良、陆凤仙、曹玉波、庞秀珍);
5.低保核查:共核查低保家庭户209户,查
出问题户27户。
第6篇:民政工作总结
荆山街道2011年上半年民政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我街道民政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区民政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为工作宗旨,以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为己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民政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现将上一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低保工作
街道严格按照芜湖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实施细则》,从严审批,规范运作。一是在工作方法上以入户调查为主,全面实行透明管理,阳光作业;二是将低保政策、保障标准、保障金额、发放程序、发放时间等向困难群体保障对象公开;三是将申请保障的人员名单、确定的保障对象的情况、补助标准等在居委会张榜公布;四是鼓励劳动自救,救穷不救懒,力求公正、公平、不徇私情;五是在调查认定
第7篇:民政工作总结
古城镇2010年工作总结
一、民政工作:
落实了全镇479户1797人的农村低保和28户42人的城镇低保工作,全年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617300元;对全镇特重残疾人中的3户办理了危房改造,已全部验收合格并入住,现正在安排2011年度3户对象;全年发放各类定补对象23人100914元;发放第二批安居工程补助款19户76000元;对二本以上31名学生捐助1000元/人和四大名著一套/人;发放五保户补助115020元;发放白内障复明手术对象补助款1599.8元;发放农村贫困患者大病救助款15900元;临时救济7600元;残疾人之家得到县残联的达标验收;对全镇五保户的自然减员情况按时上报,并核准取消待遇1人,新增五保户正在上报核查中;对古城敬老院的院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节假日定期组织慰问;督促检查镇
第8篇:民政工作总结
2011年沫阳镇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2011至今,我办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基层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进千家万户。现将我镇民政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低保及五保供养工作
1、我镇2011年1月开始,在全镇实施了农村低保工作,我们按照政策规定,严格申请审批程序,共确定农村低保1110户3177人,并于2011年4月顺利完成我镇1110户3177人的低保调整审核及上报工作。
2、2011年5月进行了全镇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摸底调查统计工作,严格按照“三个环节,十个步骤”的审核审批程序,确保粮食救助全过程公开、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让救助对象吃上放心粮。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