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600字
这个寒假,我们八年级三班团支部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的讨论。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我们分成三路分别在燕山立交桥由北向南方向,燕子山路和文化东路十字路口处,燕文东路和文化东路十字路口处“埋伏”起来,分别计算时间,人数和所占百分比。
结果使我们大吃一惊,在短短几分钟里,燕山立交桥由北向南方向有13人闯红灯,占15%;燕子山路和文化东路十字路口处有18人,占13%;燕文东路和文化东路十字路口处有10人,占35%。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想不到国民的素质竟是如此之差。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太傻了,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急需提高。
第2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600字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600字
中国总有一些人喜欢闯红灯,而不喜欢闯红灯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在我的`学校里,老师们一再要求,无论是有多急多赶时间的事,也不能闯红灯,要遵守交通规则,可他们总是不听,真拿他们没办法。
有一次,妈妈送我去上补习班时,她送好我后还得去上班,她非常赶时间,眉头都皱了起来。到一个红绿灯时,不巧,她没赶上绿灯,绿灯直接从她眼前消失,妈妈只好在那儿安安静静地等待着。突然,一道影子划过,那是妈妈旁边的那辆摩托车,摩托车上的男人见马路两边一个人也没有,便“嗖”地一声闯了红灯。摩托车的车尾排出一阵味道,这种味道不好受。绿灯了,妈妈把我送到对面,并嘱咐我认真学习,说完,妈妈走了,她离去的背影慢慢从我眼前消失。
还有一次是我去上学的时候,那个红灯还剩几十秒,我想旁边的车辆应该会等红灯过去了再过吧,没有想到,我猜错了。刚开始,有一位帅气的小伙子,看他急急忙忙的样子,想必一定有着急的事,一来到红灯前,先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人,完全没有人的时候,他便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开走了。有一位妇女见他闯了红灯,盲目从众,也跟着闯了过去。可是在我们旁边有一个红绿灯,恰好是绿灯,旁边的行人便开了过去,那位妇女并没有看左右两边,她俩几乎同时开车。到了马路中间时,她们都快要撞在一起了,还好不是太严重,只是碰了一下,开到马路对面时,妇女下了车,对那人说了一句“对不起”,那人说:“没关系,你以后只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就行了。”
我们中国人要牢记,不能有侥幸心理,浑水摸鱼,要遵守交通规则。
老师点评:挖掘生活中的小现象,表现大主题,以闯红灯的生活案例,告诫人们,牢记安全。
第3篇: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
“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共鸣,成为热议话题。“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发达国家,红灯、绿灯是行人“Go”和“Stop”的命令,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同是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大凡到过西方的中国人,无不对西方世界中行人过马路的那种自觉意识,不见绿灯绝不横穿马路,即便是视野所及内无一辆汽车,而赞不绝口。行人如此,司机更是如此。
我看过一篇文章,今年八月底,记着随凤凰网十大名博考察澳大利亚。从悉尼驱车前往首都堪培拉
第4篇: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昨日,一条关于过马路的微博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在央视等媒体报道后,再次引爆网络发酵。
新华网长春10月17日电(记者 何悦)“中国式过马路”火了,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被前所未有地狠狠地调侃了一把,有关“中国式陋习”的讨论仍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中国式过马路”之所以能形成新闻效应,关键就在“中国式”三个字,虽然读来诙谐,但如此的“中国式”多少有些以偏概全。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确实是现实存在的顽疾,暴露了国人在遵守规则方面的不足。可国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时也是一种无奈。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往往也使行人按照规则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给闯红灯现象贴上“中国式”的标签,可以
第5篇: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
2012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样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是屡见不鲜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公民开创了这种“中国式”的过马路法呢?
在我看来,原因其一是中国民众的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不够高。看见别人在闯红灯,不但没有及时制止,反而跟随着一起闯红灯。还有一些民众,因为自己有一些重要事情,就争分夺秒,
第6篇: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从我抵制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是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更是一种警示,它折射出人们的法治意识淡薄,公民素质偏低,还有政府的管理不当。
造成“中国式过马路”这现状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法不责众。因为这样,人们便认为只要人多,管理就不好处罚,便随波逐流的跟着过。其二:人们的法制意识淡薄,公民素质偏低。人们没有把交通规则记在心上,没有认识到这样的过马路的方式是极其危险的,易引发交通事故。其三,政府制度和管理不当。一段长长的马路,只有短短的二十几秒,是显然不够的,因此人们便提前的过马路:还有管理者不及时惩治违反交通规则的人,便会让这种现象泛滥开来。
要杜绝中国式过马路,首先,管理者不仅要完善相关制度,如加长过马路的时间,建立一些奖励的制
第7篇: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您这样过过马路吗?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大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及交通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在时政很普遍,现在 幼儿园针对这一现象,发起调查,从而了解“中国式过马路”的几种普遍方式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更好的让孩子、家长意识到“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全民遵守交通规则。
调查内容如下:
1.您有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情况吗?
A.经常这样做 B.偶尔忙的时候会这样做 C.从来没有这样做
2.“车走着不能过,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就算是红灯也没影响交通规则啊”,您有过这样的想法吗?
A.非常同意 B
第8篇:中国式过马路
新疆乌鲁木齐4月1日起开罚“中国式过马路”行人
一次处罚5-50元 被罚行人由交警部门培训教育一天,参加至少一天现场协勤
“不好好走道,就要罚款了!”从2014年4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对行人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对车辆的违法行为进行严管重罚。根据违法行为不同,罚款金额从5元-50元,被处罚的行人或驾驶人员由交警部门负责组织一天的培训教育,参加至少一天的现场协勤。
13种“不老实”行人都将被处罚
3月10日,记者从“文明交通出行”活动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开展此次活动是为了提高乌鲁木齐广大群众文明乘车意识、文明出行意识明显增强,杜绝和减少“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行为。
从4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乌鲁木齐所有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
第9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传得沸沸扬扬,直到去年寒假前我都不这么认为,中国式过马路作文。但是在寒假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这一想法。那天我和几个同学去凤凰书城去看书,因为离家只有大概两公里远,所以我们选择步行去。出发时虽然只在三点,但是天空上乌云密布,好似五六点一般,一看便知就要下雨了。由于出门太过匆忙,忘带了雨伞,但我们并不在意。走了大概半个小时,这就到达凤凰书城,小学六年级作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看了约一个小时的书,我们便开始往回走。刚出大门,我便感觉有些不对劲,这下才发现天空中已经飘起了小雨,雨虽然不大,但十分钟,二十分钟后就难说了,于是,我们连走带跑地往家里赶。走到约四分之一的路程时,一个红绿灯拦在了我们面前,还有五十多秒,这对于我们这帮要赶在雨下大之前回家的人来说实
第10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In china, we often see the phenomenon(现象)that a group of people cro the road together regardle of(无视)the signal is red or green.It’s very dangerous.There may be different reasons for different people to do this, but safety is the first.So what should we do?
On the one hand, we must realize that obeying the traffic rules is not only the law but also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