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4 08:35: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望岳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六版块第一课 《望岳》教学设计

镇赉县坦途镇第一小学

王弘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能说说我们这一板块的题目吗?

(把黄河泰山做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种象征)2.叙述板块题目,明确本诗所写的就是泰山。(体会泰山是一处名胜,更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三、师生共同赏析研读古诗 1.(1)教师朗诵《望岳》

(2)全体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朗读

(4)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

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1)巡视。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诗句释义: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品悟诗句,赏析。设问:

诗题为《望岳》,但全诗却不写一个“望”字?(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

全诗视望,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顶所见)

4.引导学生思考:

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一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壮美山川的热爱,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四、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思维拓展(作业)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六、板书

远望

近望

望岳

凝望

愿望

惊叹、赞美、陶醉、豪迈

第2篇:《望岳》教案

渠县第三中学

一、教学目标:

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二、教学重点: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教学难点: 诗中哲理的理解

四、基础知识: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字音、字形;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诗仙” 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第3篇:望岳教案

《望岳》是杜甫早期作品,诗中透出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春望》与《石壕吏》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年间的作品,《春望》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石壕吏》则体现了对叛军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叛胜利的渴望,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又对统治者爪牙的残暴进行了含蓄的揭露。

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的创作。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篇幅长短不拘,每句字数不等,但四言、五言、七言较常见,也有杂言的。古诗押韵较宽,可以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古体诗不讲对仗,而且不求工整,不避重字。

律诗的格律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有如下规定:⑴限字句。律诗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⑵定韵脚。双句必须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望岳》教案

2013年度县级公开课

《望岳》教案

秘如飞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诗人有关情况。

2、通过朗读,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3、合作探究,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想去哪里旅游呢?(生答)今天,我们就跟着杜甫足不出户的去泰山旅游一番!

二、认定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学生根据预习,展示结果。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学生展示朗读,其他学生点评。(3)全体学生齐读。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望岳 教案

《望岳》 教案

导入:

中国有五大名山,名曰“五岳”。“岳”就是高山的意思。他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何泰山被成为“五岳之首”呢?一个和泰山本身巍峨秀美之景色有关,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孔子曾经赞美过泰山,他说自己“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被称为“至圣”,孔子对古代士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孔圣人说了这样的话,当时的士大夫、文人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必然是对泰山充满好奇的,一定想去看看泰山究竟是怎样的,登上泰山小天下的感觉又是什么。杜甫这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不例外。

现在就请大家找找这首《望岳》哪一句表达了杜甫对泰山好奇神往,以及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泰山是怎样一座山的心情呢? “岱宗夫如何?”

“岱”是古代对泰山的别称。“宗”为宗主、领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望岳教案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望岳教案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品味音韵美。

2.品读古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3.赏读古诗,感悟诗人的博大胸怀。教学方法

1.朗读古诗,品味音韵美。2.品读古诗,体味哲理性。

3.赏读古诗,感悟诗人的博大胸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作者简介

《望岳》的作者是 唐代诗人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 ”之称。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望岳》教案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正确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2、朗读、背诵全诗,学习使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3、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2、介绍泰山: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它位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望岳》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岳》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