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中物理电学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
四、教学仪器
天鹅城堡电路模型 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
例题:设计报警电路
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
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②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③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请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电路图。
六、小结
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七、思考题:
车门未关提醒电路
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该指示灯就会发光,请设计电路图。
第2篇:九年级物理电学课件
九年级物理电学课件
课件是具有共同教学目标的可在计算机上展现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素材的集合。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九年级物理电学课件,快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物理电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理解欧姆定律。
2.学情分析:
(1)欧姆定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电学定律,而初三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基本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欧姆定律是不难的。学生虽然第一次接触简单的电学计算,但有初二的力学计算思维,在对知识的分析理解上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进行电学计算中的规范要求。
(2)学生虽然已经练习了一定的电路识别,在欧姆定律的计算中时常会联系简单串、并联电路及电路故障等知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构建例题,使学生思维随教师的引导而逐步提高。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到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格式要求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计算题的良好的习惯。通过对公式R=U/I的计算,知道可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电阻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电学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难点:
(1)欧姆定律的得出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对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公式的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5.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结论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本节课主要应达到让学生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计算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因此,本节课授课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以上一节的实验结论基础进一步探究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介绍该定律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二是利用欧姆定律做简单计算,并强调解题的规范要求;三是说明欧姆定律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以及运用定律要注意的问题。
6.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讨论法、讲练法、分析归纳法等。
7.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探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来回顾收集的实验数据、图象。(利用多媒体投影上一节的数据记录表和根据数据所得到的图象。)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的数据和图象给我们大家回忆一下实验的结论。
(1)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新课教学
1.欧姆定律
(1)下面请同学根据你们在数学中所学习到的函数知识来确定一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的比例系数是多少?(给学生一点时间找出此种情况下的比例系数。)
(2)指导学生再仔细观察一下,该比例系数与导体的电阻值有什么样的关系?
(3)观察不同实验小组的情况,由学生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且该常数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值大小相等。可以把它们三个的关系写作:R=U/I(教师同时把该式子写到黑板上。)
(4)把R=U/I变形后写成:I=U/R
从式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
(5)在欧姆定律中:
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
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
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2.欧姆定律简单运用
在运用欧姆定律(I=U/R)进行计算的时候,各个量一定要用它们各自的主单位,如果不是安培、伏特、欧姆,则在计算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单位换算统一成主单位。
下面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几个问题。
例题1 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教师说明要求并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3)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跟随老师画出图,标好各个量。
解: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通过灯丝的电流为
答:通过灯丝的电流为0.4A
例题2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阻值。
解: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为∴
答:电阻的阻值为20Ω。
3.欧姆定律各个物理量的关系以及运用定律注意事项
从两道例题可以看出,当在一个用电器上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的两个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
下面再来思考一下,这几个物理量相互之间还有什么关系,以及欧姆定律使用时还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讨论解答的形式完成)
例3.关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B.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D.对同一导体来说,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3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
分析:因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共同影响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因此讨论电流大小的时候不能单一的讨论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选择答案“D”。
例4、某同学认为:“由变形可得”,这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分析: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跟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或电压的大小,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或电流的大小无关。公式R=U/I,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
例5.电路中有甲、乙两个电阻串联,甲的电压为2V,乙的电阻为10Ω。能用“2V除以10Ω”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吗?为什么?
分析:不行。因为欧姆定律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每个用电器上的电流、电压、电阻都只能针对改用电器而不能互相之间混用,否则三个物理量就对应的不对得出的结果也就相应是错误的。所以不能用甲的电压和乙的电阻来求解电流,这两个量并不针对同一用电器。
例6.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当它两端的电压为6V时,它的电阻是多少?能用“6V除以0.2A”来计算电阻吗?为什么?
分析:R=U/I=4V/0.2A=20Ω。
不能。首先,因为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不会随电压、电流等等非导体自身原因发生变化,因此在第一状态中就能够求解电阻。其次,通过导体的电流受到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电阻的影响,所以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一旦发生变化则通过它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当电压由4V变为6V时,电流就已经不是0.2A了。
4.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立条件:I与U和R的关系是有条件的,不能只单一的讨论电流和其中之一的关系。
(2)同一性:定律中的“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是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三者要一一对应,在解题时习惯把同一导体的各个物理量角标用同一数字表示,如“R1、U1、I1”。
(3)同时性: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会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所以公式I=U/R中的三个物理量是对同一时间而言。
5.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且能够利用欧姆定律对这三个量进行适当的计算。同时,定律在使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它针对的是同一个用电器在同一个确定状态下,一旦用电器的状态或者针对的对象不统一则不能使用定律来计算。
我们再来回看例题2,在本题中我们通过利用欧姆定律求解了电阻R的阻值,因此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来测量出该电阻的大小,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量电阻,在下一节我们会学习到。
6.板书设计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在欧姆定律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
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
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3)公式I=U/R表示的物理意义: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R=U/I表示的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等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三、教学反思
1.在得出欧姆定律表达式I=U/R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取得的实验数据,要求各小组利用多次的实验数据求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发现该比值是一个常数,然后把该比值与导体的电阻大小进行比较,发现导体的电阻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普遍规律。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较容易一些。
2.对于公式I=U/R和R=U/I来说,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学生通常会把公式R=U/I理解成: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的电流成反比。这是受公式I=U/R的引导而形成错误的知识迁移。
3.在指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时,要注意该定律的成立条件、同一性和同时性等特点。
第3篇:初三物理电学课件
初三物理电学的课件应该怎么设计?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物理电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物理电学课件
1一、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年来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实验探究的考查,考查方式、内容呈现多样化且臻于合理、科学。经分析可知这些探究题能联系基础知识点,不随意拔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但突出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设计方案、数据处理、分析论证和科学表达能力,增加了评价功能。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变通、运用,故探究题也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失分点之一,所以初三二模复习进行探究题型的专题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探究专题复习时间一般
第4篇:初三物理电学课件
初三物理电学课件
初三物理电学的课件应该怎么设计?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物理电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物理电学课件1
一、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年来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实验探究的考查,考查方式、内容呈现多样化且臻于合理、科学。经分析可知这些探究题能联系基础知识点,不随意拔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但突出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设计方案、数据处理、分析论证和科学表达能力,增加了评价功能。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变通、运用,故探究题也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失分点之一,所以初三二模复习进行探究题型的专题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探究
第5篇: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反思1
在我的学生学习电学之前,我已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电学的学习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缺乏学好的信心。于是,我常常静下心来思考:“怎样让我的学生在刚刚学习电学的时候,就对电学的学习能够扬起充满信心风帆,去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一切困难?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学生学习电学的第一个综合的探究实验“串联和并联”中,就认真思考,精心设计的几个课堂的活动,让学生在整个探究串联和并联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并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体会到电学的学习既简单
第6篇: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反思
电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今天我就电学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一、教学
如何识别串并联电路,如何判断电流表测量哪部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和规律,在刚刚学完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好像还比较明白,但是当都学完后,在遇到具体的问题要用这些规律去解决的时候,结果发现学生是一塌糊涂,对于直来直去的单纯的计算题,学生大部分都会,但是对于一些定量分析的问题,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规律和公式进行分析。现在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接受能力我感觉是大不如从前了。其实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也不能急于赶课,要停下来,拿出一些时间,进行比较系统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最起码让学生对这些规律和公式在大脑中有一个系统地认识,通过
第7篇:初中物理电学学习方法
哈尔滨天材教育
初中物理电学学习方法
分析这几年的物理中考试题,电学占整个试题的30%左右,而电学对初中生来说是最难的,这不仅对正在学的初二学生是这样,甚至还影响到即将升入初二的初一学生。作为老师,我们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传送学习方法。下面就初中物理电学浅谈一些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一、理解性记忆公式、定律。
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是理科,只要会做就行,但不知会做的前提是记忆公式、定律。当学生刚刚接触电学觉得简单,一旦到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及综合运用时,对公式、定律就不知如何运用。当然,首先是公式、定律的记忆。怎样把公式、定律长时间记住?就是理解记忆。比如,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怎样理解欧姆定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有电流,一定有电压,电压影响电流,所以
第8篇:初中物理电学试题
初中物理电学试题
简答与计算 (15+9+6 共30分)
21.某电饭锅,内部电路图如右下图所示。R1是加热电阻,阻值为48.4Ω;R2是限流电阻,阻值为484Ω。煮饭时,接通电源(220V 50Hz)、闭合手动开关Sl,电饭锅处在加热状态。当锅内食物温度达到103℃时,开关S1会自动断开,断开后若无外力作用则不会自动闭合。S2是一个自动温控开关,当锅内食物温度达到80℃时会自动断开,温度低于70℃时会自动闭合。问:
(1)若接通电源后没有闭合开关S1,那么电饭锅能将饭煮熟吗?为什么?(3分)
(2)在加热情况下,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3分)
(3)在保温下哪个电热丝发热功率大?为什么?(3分)
(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为20℃、质量为2.5kg的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3分)
(5)若电饭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