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影响的探讨论文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影响的探讨论文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和责任, 但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通过什么检验,职业技能大赛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师、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几乎各类高职院校都积极地参加技能大赛,其在社会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本文以广东省会计专业为例,探讨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1 职业技能大赛发展现状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 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考量之一, 同时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目前,我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参与了各类技能大赛,以会计专业为例,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可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协作委员会与全国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财务决策大赛、广东省团委与科技厅及教育厅联合主办的“用友新道杯”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等。参赛院校和学生众多,影响力较强。
见表1,可以看出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院校和选手众多,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非凡的影响力。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促进了会计人才的培养。本文着重从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课程建设和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探讨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2 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影响
培养专业对口的技术性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专业技能大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体现,体现了进入工作岗位前的能力状态,通过技能大赛可以了解企业真正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基于此,当前各高校都以此为指导目标来设计专业和发展专业。近年来,广东省各高校会计类专业,纷纷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证助学”的思想来发展专业,采用大赛中新的理念来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 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影响
技能大赛是以工作过程展开的,其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是工作内容要求的体现。以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为例,比赛项目不只包含财务链项目,还包含供应链项目。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诸多院校更侧重于财务链的教学,忽视了供应链模块的教学,但技能大赛对供应链模块的要求不低于财务链的要求。因此,众多院校着手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将供应链模块纳入到常规教学中。同时,教材建设是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教材对于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技能大赛的备赛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教材建设通常滞后于专业发展3~5 年,甚至有的教材更新周期更长,不能适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技能大赛的带动下,教材建设的周期会缩短,近年来几乎每一次技能大赛的结束,都会促进一批优秀教材的诞生。
4 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录取的学生由于分数低,而成为大家公认的.低能儿。技能大赛的举办,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有了展现自己的平台,社会也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进而高职学生的形象得到大大改善,改变了大家公认的低能儿印象。从而使得教师的育人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和工作,加强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投入。
随着技能大赛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教师在大赛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指导教师不仅要认真选拔和组织选手参加比赛,还要在备赛过程中悉心指导选手参赛。而技能大赛对专业的要求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因此指导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为此,一些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积极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技能大赛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一些机构和学者提出应举办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现如今,某些比赛已有专门的教师技能大赛,例如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比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比赛的成熟及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师技能大赛举办,这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来讲,的确是一个良好的举措。
此外每次大赛后,都有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出现。例如,围绕技能大赛撰写的各类科研论文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促进了技能大赛的发展。
5 职业技能大赛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影响
全国性的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基本上都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并附加部分基础性的题目,通常以1~2 个企业品牌为平台,这些品牌的水平通常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平台的使用与实际工作模式非常相似。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依托学校资源,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具体的工作岗位。但现实的情况是有些实训基地形同虚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技能大赛的激烈化促进了参赛院校改善原有的实训条件,建立先进的实训基地,这些基地或单独建立、或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促使实训条件充分利用。建立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不仅有助于参赛选手获得好的成绩,在校生获得优良的实训条件,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可以利用实训场地和设备,为行业企业提供培训、考证等技术培训服务。
6 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培养的影响
备赛过程中,不仅选手们的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掘,而且职业素质所需的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应变能力等也得以充分锻炼。会计技能中的各个赛项由4~5人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都有团队评分,有的赛项还要求团队成员间要充分合作。比赛过程中,也可能有突发状况,这就要求选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因此,一次优异的比赛成绩必然要求选手的专业技能娴熟、团队成员配合默契、创新精神及应变能力等得以充分发挥。
技能大赛所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融入了国内外先进的培养理念,参加比赛的学生本身就是经过选拔出来的,理论知识丰富、各项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再经过强化训练,各项知识和能力又得以充分发挥。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随着比赛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比赛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调查显示,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寻找工作的机会,要远远大于没有参加比赛或参赛而没有获奖的学生。因此,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 职业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教改革,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比赛的日益完善,这种影响必定会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
第2篇:高职语文教育职业技能培养探讨论文
高职语文教育职业技能培养探讨论文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这反映出高职院校教育的缺陷。当前,“无业可就”以及“有业不就”的现象都存在,这足以反映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社会的需求存在错误的认识,而其设置的课程也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体现在高职语文教学当中,就需要教师树立起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观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的改革进程,突出语文的实用性,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帮助学生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找到好工作。下面本文就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并将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但是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步入到社会,需要和人进行交际,每时每刻都会用到语文知识。因此,在当前就业高压之下,教师一定要加强语文基础学科的教学,并要重点突出语文的实用性。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从阅读、写作以及表达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要向职业岗位所需的方向倾斜,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及培养,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进一步突出语文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各项文字事务,并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这些能力,学生就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求职的需求。因此,语文教学工作必须要和其专业相连接。不同专业对于语文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一定要在完成语文基本教学的基础上,兼顾专业的要求,并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及学习的要求,找准和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并且和职业能力培养相连接的教学突破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真正地实现语文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完美融合。例如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掌握了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前提下,重点去挖掘教材当中的职业元素,找到和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围绕专业构建语文教学模块,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在就业压力之下,高职院语文教学工作就需要以专业为出发点构建语文教学模块,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根据职业特点和社会对于该职业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并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作为目标,精选课程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框架,形成具有语文特色的职业化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第二,实行校企合作。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提升综合水平。一方面,学校需要拓展师资队伍,吸收专业教师人才,如写作、播音主持等专业的教师加入到语文教学当中,让他们更多地给学生讲授工作之后的各种情况和经验,同时也可以从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当中聘请教师,这样能够更好地丰富教师队伍人才,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学习到语文知识,并能够增强对职业性的认识,进而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
三、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就业压力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当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专业入手,以职业到位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在专业设置上要能够充分地体现出科学性和可行性。如在专业设置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职业素质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以及职业拓展课程。所谓职业基础课程,即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而职业核心课,则涉及到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等课程,让学生通过专业化的学习掌握各种职业节能。拓展课程则包括演讲与口才等方面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于语文各项能力的掌握程度。高职院校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实践课程必不可少。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尽快找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探索出一条最适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实现。目前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考核方面,主要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这种评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职业技能,针对这一问题,则需要逐步地构建起开放性和信息化的评价体系,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提升语文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因为语文教学工作肩负着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重任,因此为了满足职业需求,必须要结合职业特点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实践性的考核,对学生掌握情况做出判断,指出其对基础知识和置业节能方面掌握的不足之处。
四、加强对学生职业思想的培养
在高职语文教学当中,要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并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人文教育,加强对学生职业思想的培养。可以说,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尽管在就业压力之下,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十分关键,但是不能够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挖掘出教材当中和职业素质教育相关的因素,并通过形象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精神,这是社会对于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当前就业压力下,要提升职业技能多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环节。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是分组讨论的方法,落实对学生职业思想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合作精神,更好地推动这一教育工作的开展。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求通过教师的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节能,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可以说,高职语文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当前就业高压之下,高职语文教学工作如何培养职业技能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教育工作当中在这方面的缺陷,使学生的职业节能水平有明显提升。
作者:张薇 单位:徐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蔡虹.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2]王双庆.浅谈就业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10).
[3]罗玉红.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名言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4]李俊杰.浅谈就业压力下的高职学校职业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4).
[5]王莹.就业高压下的高职语文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J].北方文学旬刊,2012,(5).
第3篇: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曹庆旭/王贵生/吴文勇
【专题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专 题 号】G
53【复印期号】2012年03期
【原文出处】《职教论坛》(南昌)2011年23期第22~23,26页
【英文标题】Influence of Vocational Competency Competition on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简介】曹庆旭(1969-),女,辽宁省辽阳市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内容提要】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培
养选拔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对职业教育近些年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果的检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引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这种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代表了职业教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