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4 08:34: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历史典故之周处除“三害”

历史典故之周处除“三害”

人物传记

《晋书·周处传》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人物典故

公元三世纪中叶,义兴阳羡(今宜兴市)传颂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

周处父亲死亡,母亲过于溺爱他,年少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民谣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这位“少孤,不修细行,州里患之”的七尺少年,被乡民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阳羡城“三害”。后来,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那里,他自知为人所厌,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归正,认认真真拜师学文练武,这一来城内“三害”皆除。

周处除“三害”后,发愤图强,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终于才兼文武,得到朝廷的重用,历任东吴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他为官清正,不畏权贵,因而受到权臣的排挤。西晋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世说记载

作品内容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yé)?”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今语对释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终于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被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以求指点)。(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远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词语注解

1、凶强:凶暴强悍。

2、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3、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或说指鼍(tuó)鳄一类的动物。

4、为乡里所患:意谓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为,表示被动的结构助词,解释为“被”。患,认为……是祸害。后文的“患”是担心的意思。

5、并:一起,指蛟与虎两者。

6、谓:称

7、为:是

8、三横:三害。横,祸害。

9、尤剧:更厉害。

10、或说(shuì):有人劝说。或,有人。说,劝说。

第2篇: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

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

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新平太守、广汉太守、御史中丞。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相信你们有兴趣!

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

西晋时期,除了像王恺、石崇一类穷奢极侈的豪门官员外,还有一批士族官员,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胡乱吹牛,尽说些脱离实际的荒诞无稽的怪话。这种谈话叫作“清谈”。这种人,往往名气很大,地位很高。这也可见当时风气的腐败了。

但是在官员中,也有比较正直肯干实事的人。像西晋初年的周处就是这样的人。他担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的时候,当地原来的官吏腐败,积下来的案件,有三十年没有处理的.。周处一到任,就把积案都认真处理完了。后来调到京城做御史中丞,不管皇亲国戚,凡是违法的,他都能大胆揭发。

周处原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年青的时候,长得个子高,力气比一般小伙子大。他的父亲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没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荡,不肯读书;而且脾气强悍,动不动就拔拳打人,甚至动刀使枪义兴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

义兴邻近的南山有一只白额猛虎,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制服不了它。

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出没无常。义兴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联系起来,称为义兴“三害”。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痛的还是周处。

有一次,周处在外面走,看见人们都闷闷不乐。他找了一个老年人问:“今年年成挺不错,为什么大伙那样愁眉苦脸呢?”

老人没好气地回答:“三害还没有除掉,怎样高兴得起来!”

周处第一次听到“三害”这个名称,就问:“你指的是什么三害。”

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吗?”

周处吃了一惊。他想,原来乡间百姓都把他当作虎、蛟一般的大害了。他沉吟了一会,说:“这样吧,既然大家都为‘三害’苦恼,我把它们除掉。”

过了一天,周处果然带着弓箭,背着利剑,进山找虎去了。到了密林深处,只听见一阵虎啸,从远处窜出了一只白额猛虎。周处闪在一边,躲在大树背面,拈弓搭箭,“嗖”的一下,射中猛虎前额,结果了它的性命。

周处下山告诉村里的人,有几个猎户上山把死虎扛下山来。大家都挺高兴地向周处祝贺,周处说:“别忙,还有长桥的蛟呢。”

又过了一天,周处换了紧身衣,带了弓箭刀剑跳进水里去找蛟去了。那条蛟隐藏在水深处,发现有人下水,想跳上来咬。周处早就准备好了,在蛟身上猛刺一刀。那蛟受了重伤,就往江的下游逃窜。

周处一见蛟没有死,紧紧在后面钉住,蛟往上浮,他就往水面游;蛟往下沉,他就往水底钻。这样一会儿沉,一会儿浮,一直追踪到几十里以外。

三天三夜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这下子周处和蛟一定两败俱伤,都死在河底里了。本来,大家以为周处能杀死猛虎、大蛟,已经不错了;这回“三害”都死,大家喜出望外。街头巷尾,一提起这件事,都是喜气洋洋,互相庆贺。

没想到到了第四天,周处竟安然无恙地回家来了。人们大为惊奇。原来大蛟受伤以后,被周处一路追击,最后流血过多,动弹不得,终于被周处杀死。

周处回到家里,知道他离家三天后,人们以为他死去,都挺高兴。这件事使他认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被人们痛恨到什么程度了。

他痛下决心,离开家乡到吴郡找老师学习。那时候吴郡有两个很有名望的人,一个叫陆机,一个叫陆云。周处去找他们,陆机出门去了,只有陆云在家。

周处见到陆云,把自己决心改过的想法诚恳地向陆云谈了。他说:“我后悔自己觉悟得太晚,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现在想干一番事业,只怕太晚了。”

陆云勉励他说:“别灰心,您有这样决心,前途还大有希望呢。一个人只怕没有坚定的志气,不怕没有出息。”

打那以后,周处一面跟陆机、陆云学习,刻苦读书;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他的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大家的称赞。过了一年,州郡的官府都征召他出来做官。到了东吴被晋朝灭掉以后,他就成为晋朝的大臣。

第3篇: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

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

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新平太守、广汉太守、御史中丞。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相信你们有兴趣!

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

西晋时期,除了像王恺、石崇一类穷奢极侈的豪门官员外,还有一批士族官员,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胡乱吹牛,尽说些脱离实际的荒诞无稽的怪话。这种谈话叫作“清谈”。这种人,往往名气很大,地位很高。这也可见当时风气的腐败了。

但是在官员中,也有比较正直肯干实事的人。像西晋初年的周处就是这样的人。他担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的时候,当地原来的官吏腐败,积下来的案件,有三十年没有处理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周处除三害的典故故事

周处除三害的典故故事

导语:关于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你了解么?除的是哪三害呢?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人物简介

周处(236—297年[1] ),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人物故事

周处除三害的典故故事:迷途知返的周处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毒已》)这段话的意思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极不寻常的景象,总是在那道途艰险而又僻远因而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气的人是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