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4 08:34: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及答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解释加点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朝服衣冠,窥镜。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9、能谤讥于市朝。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二、翻译下列句子。

1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3、徐公何能及君也?

1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1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选择题:

18、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孰与徐公美

B.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19、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为不如

B.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闻寡人之耳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2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四、回答下列问题。

2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2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2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24、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讽:讽谏。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服:穿戴。窥:照。

4、复:又一次。

5、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面刺:当面指责。

9、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间进:偶然进谏。

11、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12、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13、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14、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15、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6、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17、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18、D

19、B

20、C

21、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2、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23、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24、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第2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及答案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2.课文内容理解填空。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______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________及其结果。

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4.本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__________,以富国强民;本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说服齐王。

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6.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7.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8.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9.“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现在用来形容。

10.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11.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1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4.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15.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16.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7.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18.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19.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20.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________

答案(仅供参考)

1.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2.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 3.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4.广开言路(纳谏);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5.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6.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7.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8.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9.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10.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11.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1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13.(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14.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1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6.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17.(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8.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19.(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

(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20.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又如: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

第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巩固练习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皆朝于齐()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

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3分)

皆以美于徐公()

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

齐王纳谏

()朝服衣冠()()孰视之

()

何能及君()

私我()客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期年之后()

闻寡人之耳者

()

王之蔽甚矣()

皆朝于齐()旦日

()

与徐公孰美()

窥镜

()

时时而间进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三、通假字

1、孰视之

四、解释下列词语

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

(3)私我也

(4)王之蔽甚矣

(5)闻寡人之耳者

(6)吾妻之美我者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

今义:

(2)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知识点:

出处:《战国策〃齐策》; 体例:国别体;全书共12策; 又名《国策》、《事语》、《短书》、《长书》、《修书》等;

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作者:西汉;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经学家、目录学家。

本学期学了《唐雎不辱使命》。※※※【补充史书体例】: 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编年体:《左转》、《资治通鉴》 纪传体:《史记》及后来的二十四史。

二、实词积累

(1)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纳:接受。(3)修:长,这里指身高。(4)昳丽:光艳美丽。(5)服:穿戴。(6)窥:照。(7)孰:谁,哪个。(8)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9)私:偏爱。(10)孰:谁。(11)美(我者):以……为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战国策注释》。《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例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出自《战国策》的成语: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

二、解词

1、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2、纳:接纳

3、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4、修:长,这里指身高

5、昳丽:光艳美丽。

6、朝:早晨

7、服:穿戴。

8、窥镜:照镜子。

9、孰:谁

10、孰与:和„„相比„„,哪一个„„

11、及:赶得上

12、旦日:明日

13、孰视:仔细看

14、孰:通“熟”,仔细

15、弗如:不如

16、寝:睡觉,躺着休息

17、美我:认为我美。

18、者:„„的原因

19、私:偏爱。20、诚:确实

21、方: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