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4 08:31: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ersity)简称“西电”或“西军电”,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教育部,工信部共建,是1959年中央确定的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牵头建设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56所获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之一,我国最早的2所国防工业重点军校之一(哈军工、西军电并称),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中国雷达、信息论、密码学、电子对抗、微波天线等学科的发源地。

学校电子信息特色鲜明、优势显著,为民族电子工业的创建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邮电领域唯一的“2011计划”牵头高校,先后入选首批2所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首批5所科技部拨付专项经费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首批9所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创始成员[1-2] 。

学校坐落于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历经中央军委工程学校、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等历史时期。[1]

建校80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万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军,成长起了17位两院院士(其中恢复高考以来毕业生中有9位当选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沿革

1931年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

1949年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改建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

1952年大连工学院电讯系、西南通信学校工程系并入,升格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

1960年解放军通信兵学院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

1966年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更名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1988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西安市(副省级)三方签署共建西电协议。

2004年,教育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签署共建西电协议。

2008年,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三方签署共建西电协议,教育部积极支持学校整合国防特色优势平台,国防科工委积极支持学校承建国防科技国家实验室。[1]

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继续共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为全国仅有的两所连续三轮入选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的重点院校之一。[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史紧紧相连在一起的,被誉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红色的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战争年代,她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长征途中,处处都留下了她创办现代工程教育的足迹;和平时期,她打破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首创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许多学科和专业,撑起了新中国电子工业的脊梁,在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史上谱写了绚丽篇章。[5]

建校八十余年来,学校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1959年中央批准的首批20所全国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毛泽东曾先后两次为学校亲笔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术研究

科研成就

学校“十五计划”以来先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获中国级科技奖励12项。

学校在密码学方面创立了“肖—梅西定理”,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ATM交换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第一个相控阵雷达系统,第一台雷达干扰机,第一套电磁孤立子实验系统,第一炉单晶锗以及中国解放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

国防科研

西电在国防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震动世界的标志性成果,例如被誉为“杀手锏武器”的新体制雷达、用于空警2000等预警机的 “空时二维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深空探测和主力战舰火控雷达的大型天线与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等。

百篇优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至2013年共诞生了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获奖论文(另有11篇获提名奖),在国内电子信息类大学中稳居榜首,集中反映了西电出色的人才培养质量。

2012年7月1日数据显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学(Engineering)和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标志着该校这两个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据ESI统计,该校工程学学科近十年发表SCI论文总数为2033篇,总被引次数为6365次,篇均频次3.13;计算机科学学科近十年发表SCI论文数总为788篇,总被引次数为1090次,篇均频次1.38。在ESI评价的所有22个学科中,该校近十年共发表SCI论文4621篇,篇均被引频次2.62。这些数据反映出西电科大工学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建设成效显著,为该校进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

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电工程与自动控制、微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密码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有创见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刊物或数据库固定收录。

第2篇:电子科技大学校徽

“ target=”_blank“>” style=“border:1px solid #000” align=“center” alt=“电子科技大学校徽”>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www.daodoc.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电子科技大学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第3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建大”,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卓越计划”及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1956年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学校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建筑、土木、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简称西冶。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9月设立研究生院。

截至2016年5月,雁塔校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开 题 报 告

项目名称:投影屏激光定位系统

项目负责人:赖贵雄

项目组成员:夏 冰艾忻然

指导教师:牛海军

所在院系:计算机学院

填报日期:2010年6月1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一、《项目开题报告》要按顺序逐项填写,空缺项要填“无”。要求一律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项目开题报告》中栏目“1至8”由学生填写,栏目“9”由教师填写,栏目“10”由学院负责人填写。

三、《项目开题报告》由所在学院审查、签署意见后,一式三份(均为原件),报送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项目名称投影屏激光定位系统项目类型

(划“√”)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其它√

1、项目来源及选题依据

目前投影仪多媒体演示在会议及授课方面广泛使用,现有的投影仪激光笔虽然能控制鼠标的移动,但操作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