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今天,我们学的《星星变奏曲》就是一首高贵的诗。现在就请同学们初读这首诗。
二、作者简介及朦胧诗的解说
三、学习新课
(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2、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3、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三)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
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四、归纳本诗的主题
五.体验与反思: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理解课文内容。
王权
第2篇: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九集镇龙门初级中学 李 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从感知两节诗中选取的意象,作者渲染的意境和想要表现的主题出发,进而学习鉴赏现代诗歌:解读朦胧诗的意象、感受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给定意象,让学生按照意象特点,渲染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从中把握现代诗歌(朦胧诗)的写作要领,为学生初步学写诗歌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普通的生活中体味美好,在平凡事物中发现诗意,激发学生追求希望与光明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从感知两节诗中选取的意象,作者渲染的意境和想要表现的主题出发,进而学习鉴赏现代诗歌:解读朦胧诗的意象、感受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难点:
给定意象,让学生按照意象特点,渲染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研讨探究法
四、教学步骤 ——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与主题展开诗歌教学
(一)导语设计:
(展示多媒体图片:静谧的夜晚,女孩遥望满天繁星)
师:遥望满天繁星,你一定会心生遐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共同感受星空的绚烂多彩。
(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仔细聆听、感受)
师: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吗?它是音乐家莫扎特的作品:《小星星变奏曲》 下面再让我们来欣赏一幅画——
(多媒体展示画作;教师简短描绘,学生观察、感受)
师:在这幅画中,绚烂夜空,星星闪烁,迷人的景象令人神往。它是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星空》
(多媒体展示课题:《星星变奏曲》江河;朦胧诗 诗歌的意象、意境与主题)
师:与刚才两种艺术形式截然不同,《星星变奏曲》是一篇文学作品,是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现星星这个物象的。星星变成了诗人情意的寄托物;在诗中,它被称作诗歌的意象。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解读朦胧诗的意象、感受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本节课学习内容:解读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二)诵读感悟:
(多媒体展示朗读要求:1注意节奏、重音 2体会诗中情意)
师:诗歌是需要多读的,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来进行配乐朗读。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特别要求同学们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在朗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诗中的情意。
(教师、男女生分部分进行朗读,多媒体播放配乐,显示滚动字幕,师生朗读)师:同学们读得特别投入,那种诗意人生的浪漫,对自由精神的追寻深深感染了我。和上节课相比,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学生从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自评,教师予以肯定)
(三)解读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主题:
(多媒体显示字幕:解读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师:在朗读完课文之后,让我们来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学习把握诗歌的主题。这首诗一共有两节,请大家思考这两节诗中,作者分别描绘了哪些物象?各自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作者的情感态度又是怎样的?
(多媒体显示字幕: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物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学生再读诗歌,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勾画、思考、总结。)
师:考虑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物象(景物)呢? 生:第一节诗中描绘的物象有:星星、诗、蜜蜂、晚上、湖、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第二节诗中描绘的物象有:苦难的诗、颤抖的星、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在讲述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补充;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能不能发现作者选择这些景物,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带给我们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生:第一节诗中描绘的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充满温馨的、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第二节诗描绘的景物是充满苦难而凄凉的。
师生共同总结:第一节诗歌氛围:温馨、浪漫、美好、自由;第二节诗歌氛围:凄苦、寒冷、孤寂、压抑。
师:那么,面对截然不同的景物和氛围,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生:第一节诗中温馨、浪漫、美好、自由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第二节诗中那种凄苦、寒冷代表着黑暗,是作者所厌恶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再次读诗歌,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师:诗中出现得最多的物象是哪一个?
生齐答:星星。
师:星星除点缀夜空之外,有没有象征意义?
生:象征光明。(补充:无限黑暗里的有限光明)
师:那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答:对美好理想的热烈向往,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否定。
师:对!这就是本诗的主题。
师:很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提到的诗中描绘的物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诗中渲染的氛围就是诗歌的意境;而且诗中描绘的意象,渲染的意境,是和诗歌的主题相统一的。
(多媒体展示字幕:
意象:在朦胧诗中,作者一般不直接表现思想感情,而借助一些物象来间接表现。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客观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想象空间。诗歌塑造的意象、渲染的意境是为诗歌表达的主题服务的。)
师指明:一首好诗=意象+意境+主题 是三者的完美结合(四)拓展延伸
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快乐,同时也有痛苦,有期盼,有追求„„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仿照本诗的句式,模仿诗歌的语言,大声说出你心中的期盼。
借用诗歌中的主要句式“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模仿诗歌语言,表达心中的各种祈盼。
示例:如果我的家人能快乐,谁还需要去搞笑,谁还会四处奔忙寻找遥远的妙方,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幅画,孩子像天使般快乐地在花丛中,走来走去。
(五)教师小结
师:世界是不完美的,完美的世界从来也没有出现过,正视现实的不完美,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怀着希望去生活,学会在自己陷入黑暗的痛苦时,有勇气给自己的星星点灯。
第3篇: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 :
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第4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星星变奏曲》教案1
一、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
第5篇:星星变奏曲 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歌中物象的象征意义。
2、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字词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1、导入:由学生朗读顾城的《一 代 人》ppt(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愿望。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这是一首朦胧诗。(ppt介绍朦胧诗的知识点:朦胧诗介绍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
第6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一、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二、整体感知:
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
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一):
光明与美好的意境 对比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追求和憧憬 厌弃和憎恶
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
第7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多篇)
星星变奏曲
三伏潭二中王芳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后期以舒婷、顾城
第8篇: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
江河1980年在《上海文学》第五期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星星变奏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3、仿照诗歌结构,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