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少林情缘散文
少林情缘散文
少林情缘
走进蒿山少林,说来是有一定缘分的,前几日刚刚又看了一遍电影《少林寺》,再一次领略了少林寺武功的博大精深。后出差途经哈尔滨时,先后被两个和尚认定我有佛缘,跟在我后面走出很远的路程要为我指点迷津,而我唯恐被僧人度入佛门而吓得落荒而逃。因为我感觉自己的红尘因果还没缘尽,还不敢接受僧人的点化。
去湖北襄阳开会,没有买到直达的火车票,在郑州中转时,正巧有一天的空闲时间。在火车上与人闲聊时,我决定采纳热心人的建议,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去蒿山少林走一遭,既可以验证自己是否真的有佛缘,也借这次难得的机会一睹名山古寺的风光。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5公里处,东依郑州,西临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并称为中华五岳。被称为中岳的蒿山峻峰奇异,山峦起伏,最高峰1491.7米。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位于嵩山少室山下,是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汽车沿着郑少洛高速公路行驶,道路两侧的山峦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忽而钻出浓雾矗立在眼前,忽而又躲入雾中不见了身影。还未走进蒿山,就让我们对蒿山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也许正是这些渺小的、宏大的,神秘的和公开的东西,才让我们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令世人瞩目的文化遗迹,形成了中华河山深厚的积淀!
汽车很快便驶入了登封市,道路两侧有许多武馆和武术学校。导游介绍,开办武术学校已经成为登封市的一项特色产业,目前各类武术校馆已达80多所,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武林部落”。
少林寺的游人络绎不绝。我们走下汽车,视野范围内,车辆成排,游人如织。寺庙的钟声穿透浓雾,绕过山峦,传入耳中;空气中飘荡一种特殊的香火气味,似乎在提示我,此时,我已经站在了少林寺的`门前。
走近举世闻名的少林寺,感觉这个有中国佛教禅宗发祥地之誉的寺院丝毫谈不上气势恢弘,视觉上远没有电影《少林寺》的场面宏大壮观。
寺庙正门的匾额“少林寺”三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书。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少林寺。经过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上香的人很多,看他们虔诚地跪拜、上香,内心有些动容。我如他们一样虔诚,心里装满了对佛祖的敬畏,心灵和目光随着脚步经过每一尊佛像,默默祈求着内心的宁静,生活的淡然……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阁,这里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方丈室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宿于此。
立雪亭在方丈室后,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供奉着达摩祖师的铜坐像,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个字为清亁隆皇帝御笔亲题,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
转过立雪亭,后面是“西方圣人”殿。导游介绍,这里就是传说中少林武僧习武之地,地上有48个地坑,据说是少林武僧练功留下的,也是电影《少林寺》中和尚们练功时双脚跺得震地响的地方。此时,几队游人同时聚在了这里,而几名导游也各不相让的向自己的游客机械般地叙说着解说词,让我感到这处佛门净地的喧嚣杂乱,也感到导游们为已为利的心胸与佛家做人之道的不符。
殿旁高大笔直的柏树引得许多游人驻足品评。少林寺现在的寺院基本是1978年以后新建和复建的,历史上的真迹只有少量的石碑和几扇旧门了,真正的少林记忆,其实只有这几棵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存活下来的古树,只有它们目睹和见证了少林寺的风光和沉痛。
千佛殿又名毗卢阁,殿中供奉着毗卢遮那(即法身佛)的佛像,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
少林寺还有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高僧菩提达摩。相传达摩是天竺(古印度)国的一个王子,其师般若多罗是古印度佛传第二十七祖。达摩得法后,远渡重洋来到广州,后到嵩山,在少林寺后山五乳峰山洞内面壁九年,创立了中国佛教禅宗。后人尊称达摩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也被称为禅宗祖庭。达摩面壁九年的山洞现在称为“达摩洞”,据说里面还有达摩面壁参禅九年而留在石壁上的影子。可惜这个景点被导游略去了。我和众游客一起,只是跟在导游后面行走,很多地方看完之后就不知所言为何了,更有许多景点被导游忽略了。
走出少林寺的山门向西行数百米,就是著名的少林寺塔林。
塔林位于少林寺的西山脚下,这里是国内现存的最大最多的塔群,共有塔林230余座。
塔林是名副其实的古迹,久经风雨的石塔已经显得很破旧。塔的层次一般为一至七级,最高可达15米。因为建筑年代不同,古塔有着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造型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圆形、柱形、锥体、瓶体、喇叭体等。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表其功德。所以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不同,都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修养、造诣、学问、地位和威望等。
游走塔林就像是品读一部浓缩的少林寺历史,蕴藏着很多佛学知识。穿行在灵塔间仿佛可以和高僧们对话,聆听他们讲述少林千百年来的碌碌风尘。
走出塔林,下一个行程是上嵩山。
我们乘坐缆车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到达了山顶,走出缆车站就是一个观景台。从早上开始就一直雾茫茫的天气,能见度比较差,放眼望去,眼前是白雾茫茫,看不到任何景色。我们沿着山边的栈道跟着前面的游人漫漫前行,一路欣赏着飘飞的云雾,想象着笼罩在云雾中风景迷人的秀丽山峰。随着云雾的飘动,视野中忽而露出一处山顶,忽而露出半壁山崖,忽而又是茫茫白雾。这样的天气,即使再美丽的景色也都深藏在了浓浓的云雾之中了。同行的游客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脚步,思想中有了打道下山的想法。登上蒿山就是想看一下名山的深奥,怎奈此次出行不逢天时地利,满世界的云雾遮挡住了我们欣赏大好河山的视野,满怀兴致上山而来的我与众游客,只能带着遗憾等待下次有机会再上嵩山了。
坐在下山的缆车上,雾在山中飘,山在雾中游,缆车时而在云海上穿行,时而钻入云雾中博击。“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扬的《牧羊曲》在蒿山间飘荡。坐在缆车上,听着这首抒展情怀的歌曲,尽管没能一览蒿山的风貌,但这座名山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曲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在心怀了。
大巴车渐渐地远离了少林寺,一路的青山绿水在游走的浓雾中盘旋而来,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山路弯弯曲曲时而上时而下。虽然蒿山的许多景点我没能走到看到,但毕竟只是一次没有任何准备的匆匆旅行,能够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来到名刹古寺也算是行程中的一件幸事了,而那些山川的壮丽与古老的传说都已经深藏在我的心里了……
第2篇:禅意少林的散文
禅意少林的散文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满山飘……
一曲《牧羊曲》,一首禅意悠悠的诗情韵律,一幅妙美空灵的桃源景致……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
满心虔诚,喊醒静谧的少室山吧,撞响清亮悠扬的晨钟。“咚……咚……咚……”这是神秘的钟声、经久不息的钟声、法力无边的钟声、波浪般回荡的钟声。世上所有的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世界。钟身上梵文随着声声叩击,向四周散去。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是来自圣地的世外之音,即使是那微微的余音也能颤醒人们的心。声声梵音向红尘,又惊起,多少回头人?
是佛本来要归于尘,还是佛尘挡不住这个世界咄咄逼人的喧嚣?山门开了,再也不能关上,佛与尘原来只隔着一个心门。轻轻一迈,佛的理想,还是尘世的渴望,都豁然开朗……
古老的`山门,刻着“少林”。少林,出家人的家,有缘人的家。凡心净土,门里门外。门里,青灯梵音,门外,万丈红尘。佛走出来了,欢欢喜喜;众生跨进来了,熙熙攘攘……天意使然,情缘使然,禅意使然……
香客,双掌合十,武僧,抱拳相迎。禅武同源,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十八般武艺,悟得佛法清心。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紧贴在庙宇的大门;古老的松柏像忠诚的少林武僧,威严神圣而不可冒进。“尽形寿,不淫欲,汝今能持否?”苦海无边,学海无涯。塔下众僧成佛否?站桩踏陷的青砖最了然。悟性、悟觉、悟空,心甘情愿。历史记录的是匡扶正义,络绎不绝是禅意悠然,冬练寒九,夏练三伏,意念顿生,神功自成,豪气在胸,风雨一肩挑,阿弥陀佛缭绕于心……
立雪亭,仰望乾隆爷御笔“雪印心珠”,想起了断臂的神光。“心气浮躁,怎能入佛。要我真传,除非天降红雪”,达摩话音未落。一心拜师的神光,或许要表示虔诚与决心,或许是顿悟了祖师的暗示,挥起了戒刀。只听“咔嚓”一声,神光左臂落地,鲜血飞溅,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挥舞袈裟,漫天飞雪披上红装,整个世界白里透红!诚心可鉴!心如止水、无间有道。神光真的放下了,放下了尘世,放下了云烟,放下了空欲色,放下了生命的载体……故事也许残忍,但唯有心无挂碍,方能成就大愿。勿生恨,勿生怨,达摩点化了神光浮躁的心,自此便有少林二祖“慧可”的法号……汉字“僧”,人与曾的合体,“佛”,人与弗的组合,活人至多当个僧人,人死了,没有了,自然也就成佛了。
拜访达摩去,那是一条寂寞的路,散散淡淡地,撒在山野的寂寥中。达摩洞。石洞幽邃,苔痕蒙茸。正是在这里,达摩面壁十年图破壁。三千六百个日夜过去,时间物化了影像,清晰地留在石壁上。那是身影,也是心影。人入定,即心入定。心入定,外界的纷繁和喧嚣,统统化为空寂虚无,人就实现了大自在,没了空间感,没了时间感,只有默默的绵绵的永恒感。红尘何存?声色何存?这是我等无法想象的高妙境界,要达到,需要智慧,需要毅力,还需要什么?我不得而知。达摩去了,曾有人见他遗失的一只草鞋。达摩洞还在,禅境犹在。
造一座七级浮屠,不如救人一命。塔林,千年沉默不语。也许建造塔林,并非那些得道高僧的本意。托体同山阿,早已是灵魂的天堂。到塔林转转,安慰那些圆寂的灵魂。这些塔,是少林寺僧的灵魂居所,每一座塔下,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字,有一个僧人。僧人的生前身后名,在这里与青砖与岁月一起寂寞地风化着。一峰一景、一石一屑,一草一木,一僧一塔,皆是坐卧起行的风度和魅力,是藏巧敛锋的朴拙浑厚,是生命之舟的风生水起和高山仰止。古刹的钟声依然不老,尘心若土慕名而来,多少兴衰事,只求俗欲人伦。
禅是寂寞的,热闹处无禅。禅,自达摩祖师的腋下,如一粒种子,在嵩洛扎根。迎佛到家或送佛到西,是嵩门待月的虚妄。在菩提树下,捻燃一柱清香,敲几声木鱼,袅袅梵音,寥寥青烟,氤氲迷离的眼眸:禅啊!难言!难懂!岂是我等凡尘俗子能够洞明分毫?遗忘了自己,甚至迷失了来时的路……
第3篇:火车情缘散文
火车情缘散文
许多年后,和别人再一次谈论起火车时,我还是会按耐不住内心莫名的激动。
似乎火车就要来了。嗯,是已经来了。我感觉唇齿碰触语言的速度,越来越像车轮在撞击铁轨。制动闸,几乎失控了,火星飞溅起来。
倾听者的目光,变了。之后,表情也变了。
他们的诧异,我懂!
怎么会不奇怪呢?一个平时看起来很安静的人,怎么一说起火车,就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身子无意识地前倾,动作幅度变大,语速变快,表情开始夸张,眼睛闪闪发亮。
在我不停说话的时候,我被一股强大的激情控制了。好像一说到火车,火车就真的带着蓬勃升腾的雾气来到眼前,然后,迅速地进入身体。
在关于火车的话题中,我似乎也拥有了火车的速度,火车的心跳和火车的呼吸。我喜欢这种改变。或者说,我喜欢我性格中最激烈的部分,在谈论火车时,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尽情表现出来。
畅快,而
第4篇:列车情缘散文
列车情缘散文
很久以来,一直隐隐渴望一种旅途中的爱情。说不清为什么,只是感觉这样的爱情才够浪漫才像爱情,一如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风景因为未知而充满了神秘和诱惑。
然而,命运弄人,我却一直没遇到这种爱情,只是遇到了三段似乎带了一些爱情色彩的情缘而已。可能真的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吧”,那三段情缘便带了鲜明的象征意义,刻进了我的脑海,其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那一年过了春节,我又像往常那样,开始匆匆地往外赶。在县城小站,意外结识了一高一矮两个去安阳某家酒店打工的女孩。彼时,家里已经帮我盖了新房,已是老大不小的我,在农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风俗的影响之下,不仅有了婚姻的向往和信心,而且那向往和信心好像突然就变得热切和坚定了。
那个高个儿女孩长得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她穿了一件橘红色的夹克,一条浅蓝
第5篇:千古情缘散文
千古情缘散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正会神地吟诵着《声声慢》,忽然帘子一掀,随着一股幽香走进一个人来。只见她身穿豆绿撒花袄,外罩五彩刻丝大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如此的清丽和婉约,却又是那般的端庄贞静。玉洁冰清的样子,分明是一帧工笔仕女图。
我忙起身边让座边问道:“请问先辈是何方神仙?”她笑着言道:“吾乃易安居士,山东人也,说起来咱俩还是同乡呢。常听你吟我的诗词,便想过来见见。”
闻后我不由大惊,慌忙道:“久仰先辈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能得一见,真是三生有幸了!小女子不懂诗词,只是对先辈所写的东西情有独钟。故逢闲暇无人之时,便喜欢放声吟诵,谁知让先辈见笑了。若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先辈见谅呢。”易安居士和善地摆摆手。
我忙将新购置的细瓷茶具,洗刷干净。杯中放入上好的毛尖,双手献上。她轻轻
第6篇:故土情缘散文
故土情缘散文
二十多年前,有一群穿着吊裆裤,半截鞋,臭味相投的“二杆子”。抱着一个“皮果果”(篮球),到处招摇撞骗。尽管当时大家都囊中羞涩,但心中溢满的真诚和激情,确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被乃胜姐送了一个美名“烂盐菜”。
岁月的年轮,将当年的二杆子已经全部载入了不惑之年。咋们现在鬓角已泛起了白发,眼袋差不多和眼睛一样大了,皮肤不再是那样的光滑和红润。球场上,少有几个还能健步如飞,挥洒自如。随着光阴的洗礼,我们也不再孤傲而固执,变得理智而随和。在我们一天天成熟长大的同时,内心深处也隐隐觉得遗憾,甚至失落。因为昨日的单纯开始变得复杂,豪放也开始拘谨,真诚渗透着迁就。很少再有酒酣胸膛尚开张,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妄不羁的场面了,大家都整日拖着疲惫的身躯,透支着自己还残留的一点智慧和体力,看似堂而皇之的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