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愚公移山有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2 08:28: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读《愚公移山》有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读书笔记

读《愚公移山》有感

管理学院031706125汪蔚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老师让我们写一篇相关的理论读物的读后感。为此,我专门到图书馆借了本《毛泽东选集》(第三册)认真地阅读了一遍。选集中精选的那些篇篇精辟的见解无不使我感慨万千。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闭幕式上的讲话《愚公移山》,被愚公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再一次感动。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用了这个典故。他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愚公移山”从此成为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典型用语和口号。解放之后,它又发展成“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愚公移山原本是出自《列子-汤问》中讲的一个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炎黄子孙。然而,今天当我捧起毛泽东的这篇《愚公移山》,读后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赋予了这个寓言故事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愚公移山》是在抗日战争即将夺取最后胜利,中华民族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关头发表的。在这种紧要关头,毛泽东以这种大智若愚的“愚公移山”精神,提出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国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文章发表后,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一鼓作气,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主席在抗战胜利前夕,讲述《愚公移山》,号召人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也是应时制宜,循理而举,堪称借古喻今、古为今用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篇文章,我发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致思实用”思想特色,使毛

泽东哲学具有浓厚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哲学的色彩;继承了中国哲学“体用合一”的精神风格,塑造出极为浓厚的方法论和应用哲学色彩;继承中国哲学“躬行实践”风格,创造出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色彩。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造,并赋予新的内容,使中国文化精神大量地融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使以毛泽东哲学所表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精神。

古人愚公凭着勤劳、勇敢,以一颗虔诚、执着的心感动了上帝移走了太行王屋二山,让他们看到了北山阻隔千年的柔和阳光和一片开阔、温润的沃土;战争年代的革命领袖借用愚公精神,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志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今天,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山”,我们更有必要学习愚公直面困难、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毅力,去克服困难。

毛泽东充分吸纳并改造古代这些思想,他所致力的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可以分为智、情、意三部分。第一,在主体结构、认识结构改造上,毛泽东十分重视哲学的普及。他反复提醒、要求党员、干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思想方法,其目的是改变人生的主观世界,这正是儒家“内圣”思想的体现;第二,在主体观念和情感的改造上,毛泽东把改造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立场观点以及情感态度上升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他十分重视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系统教育,通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观念的灌输,构建起中国人民崭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体系。这种思想不仅超越了儒家文化的藩篱,而且也从根本上否定了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第三,在主体道德意志结构的改造上,他特别强调主观意志的能动作用。毛泽东对愚公移山的精神素来推崇,也体现了中国思想家伦理的意志高于理性智慧的传统思想特色。

我们要学习愚公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愚公的精神是他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敢于面对,而这正是感动我的地方。比如说,英语六级考试是最近压在我头上的一座“大山”,词汇量的积累是最让我头痛的一件事。我想只有在此时发挥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天坚持背诵,才能把这座词汇“大山”渐渐消化。

我们还要学习愚公一家通力协作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的精神。移山一事,并不是愚公一人的功劳。是全家乃至附近村民一起努力的结果。我们平时有些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飘飘然起来把自己看成是无所不能的人,不可或缺的人。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无论任何成绩的取得,这其中虽然离不开某些个人的努力,但更不能离开众人的齐心协力。我们应该在这篇文章中深刻领悟到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则,便会产生个人崇拜主义的心理,导致盲从;落到自己身上,又会产生个人英雄主义的言行,导致冒进。要知道有很多事情是一个人无法做到的。因此,在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应两者并举,携手同进,共创美好未来。比如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威力巨大,波及面广,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了,这就需要各国团结一致,为共同目标努力协作。这同样也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度过难关。可见,愚公移山精神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困难像山一样严峻、坚固,然而我们要敢于向他挑战。相信落下的汗水终会滋润出一片绿荫,而摧毁山峰的人只有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千千万万的愚公。通过愚公精神的学习不仅要看到愚公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也应该领悟到全力合作互相配合得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携手共创质监事业的美好明天。

于2008年11月25日

第2篇: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

四(2)班韩思顗

我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以后,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愚公不服命运的安排,向命运发起挑战,并持之以恒的毅力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个故事里因为愚公家门口有两座山连在一起,对于他家的出行非常不便。所以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决定要把山挖平,修一条平坦的路,家人们都表示赞同。事情传开后,别人笑话愚公,因为他已是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了,怎么可能完成挖山的事呢?,可是愚公却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挖平。”最终,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天神派人搬走了这两座山。

故事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就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和毅力,不然也只能半途而废,再美的梦也无法实现。一个人的梦想是必须通过自己双手的努力创造,才能美梦成真。

回想当年我羡慕别人拉琴,吵着也要学。妈妈就告诉我说,学琴这条路很长,很枯燥,许多人都坚持不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你只要保证能坚持到底,我同意让你学。你永远要记得——是你要学,不是我要你学。妈妈的这句话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我想,妈妈要求的也是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跟愚公的精神是不谋而合。在今后的学习上,我就要像愚公一样,迎难而上,绝不退缩,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3篇: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

以前读过《毛泽东选集》后,其中对《愚公移山》这一篇章 印象颇深,今天我再仔细赏读这篇文章时,感觉受益匪浅!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毛泽东引用“愚公移山”这个典故。他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从此“愚公移山”成为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典型用语和口号。解放之后,它又发展成“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愚公精神集中而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党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愚公很愚,而且愚的不可理喻。他不但用自己剩下的光阴去挖“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还要叫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去挖。但是,只要我们深入理解就不难发觉,在那远古时代,被人认为可笑的“愚公精神”却是当今社会走向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任何人都应该具有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奥数题时,做了许久都没有做出来。过了一会儿,我越做心理越烦,只好扔下那道题不管了。后来,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知道了只要坚持不懈,以“愚公精神”来对付这些呲牙咧嘴的“拦路虎”,最后达到成功之路,获得的是成功后的喜悦;而如果在困难面前低头,面对一个个“拦路虎”,望而生畏,那么将会一事无成。我想:如果我像愚公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我肯定能把那道题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愚公移山》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愚公移山》有感1

我国古时候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家。他家南面有一座太行山和一座王屋山,这两座山挡住了出路。愚公一家人下定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说干就干,就连邻居家的妇女小孩都来帮忙。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儿对愚公讥讽的说:“唉!你这个人真是太愚蠢了!这两座山这样高,就凭你们父子数人怎么能挖掉?简直是白费力气!”愚公答道:“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两座山虽然很高,但他们不会再增高了,我们挖一点就少一点,每天不停的挖下去,又怎么会挖不完呢?”愚公及其子孙毫不动摇,继续挖山不停。愚公移山的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一老头为了使大伙儿行路方便,不顾邻居的嘲笑,带领着儿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搬石头移山,最终移走了家门的两座大山的故事。愚公移山的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在我们深处困难的时候,我们便会用与共的精神来鼓励自己坚持到底。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用了这个典故,并赋予了这个语言故事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他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这个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愚公移山”从此成为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典型用语和口号。解放之后,它又发展成“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是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啊!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平坦,上面布满了青石和荆棘,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被摔跤·受伤。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困难抗争。

今天观看了《愚公移山》使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老翁,名叫愚公,他的家门前有两座高山,出入十分不方便。有一天愚公提出:“不如我们全家一起把两座山移开吧!”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第二天,愚公全家开始动工,邻居们见了,也动员了全家男女老少来帮忙。有一个人见了,不禁嘲讽道“:真是太异想天开了,两座高山怎么可能移开呢?”但愚公仍然不放弃,天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于是他把愚公门前两座山给移走了。

看了《愚公移山》,我不禁佩服愚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于困难抗争的毅力。古今中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读愚公移山有感

坚定信念

终有回报

——读《愚公移山》有感

假期我读了《愚公移山》这则成语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名叫愚公的老翁,他家门前有两座高山,出入十分不方便。有一天愚公提出:“不如我们全家一起把两座山移开吧!”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第二天,愚公全家开始动工,有一个人见了,不禁嘲讽道:“真是太异想天开了,单凭你们这些人的力量怎么可能移动两座高山呢?”愚公说:“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我们每天挖一点,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把它移走的。”后来天神被愚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于是派人把愚公门前两座山给移走了。

虽然这是个神话故事,但我还是被愚公的这种精神所鼓舞。以前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会产生退缩的想法。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遇到困难要不畏惧,要勇于面对,更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另外我还懂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读愚公移山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愚公移山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