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诗歌鉴赏-抚梦图
诗歌鉴赏-抚梦图
《抚梦图》
朴贤
《抚梦图》
光阴棒打着梦
七彩的水泡
那穿越时光间的每一寸美妙
我指着我的心
让阳光晒晒
空气中波光四射
那穿越时光间的每一寸美妙
梦人生动可爱的
拨捋着梦 飞舞着
梦中那般晶莹
用童眸吹着牵牛花儿
浮萍点亮着童话的星子
竟这般打开了窗儿
除了珍惜
我不知道梦中何时醒来
青山依旧
是否人间已换
带上点点穿越
带上点点陶醉
拂风让白杨叶的清馨
打在脸上
走在那条老路上
我们相互打典着
乡韵间 我们是梦人
当时光穿越
昂扬一段风流
梦影献给了
路边的一朵小花儿
奈何克勤曰
少年一段风流事
只许佳人独自知
和余在镜中赶牛吹箫
不妨在路边
献你一朵小花儿
《漫兴》
老生无曲
我将手心放在手背上
望一撮柳絮
于睑前的空气飘过
我站着不动 你也不动
光阴嘻嘻地笑着
三两白花花的阳光
掂量着建筑
光芒刺着我童年的眸
回忆起因为一场梦
我窜了个巷子
我把梦搁下
用鼻子嗅嗅造物
在那年留下的气息
嗅嗅树底下
我提上裤子
骑上那辆破摩托
在远郊 癫狂柳絮
轻薄桃花
醉客逐水流波
《尘 红色的晶莹》
潭面有一层生的绿
所以潭面那么澈
红尘有背着的梦
我把它一搁
却那么的醉
像一杯酒
像明月
像艳阳下
往日的荫姿
伊在半梦半醒间
抛下的眸
让我有点儿醉
揉揉眼眸的昏花
和烈日的骚痒
望见你走在那年的街道上
那般标致
我像一个牧人
望着水面不相识的倒影
让阳光清澈的瞅着我
像箭一样的东西
透明的不再是岁月
在暮韵着色前
一只翠鸟应声擦掠
驻足梦间 迎刃而上的
不是梦的本身
尘 红色的晶莹
《青葙花儿开放》
我双瞳孔的望着田野的麦苗
你姗姗的自远方走来
穿过那片树行
南瓜挂在篱栅上好大
阳光像喝醉了一样
紧撑在地皮上
两朵牵牛花标致性的.
耷拉着头
树荫儿嗡嗡地唱着歌儿
蜂儿小心翼翼的舞蹈
我被一朵青葙花依在画板上
恬淡地撂给了岁月
让风儿来回的吹
柳纱姗姗地舞
我像那只隐在草丛的鸣虫
轻歌的
敲打着季节的背
致此我悄悄地
滑入不惑的年轮
这年的燕子 往复的巡掠
第2篇:司空图经典诗歌鉴赏
司空图经典诗歌鉴赏
生平简介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所撰《诗品》一书 ,对后代严羽 、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有《司空表圣文集》(即 《一鸣集》)。又有《司 空表圣诗集》,系后人所辑。
退居漫题七首(其一、其三)
司空图
其一
花缺伤难缀,
莺喧奈细听。
惜春春已晚,
珍重草青青。
其三
燕语曾来客,
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
看着又新春。
司空图诗鉴赏
这两首五绝是司空图《 退居漫题七首 》中的第一、三两首 。诗题既名曰“退居”,当然是指归隐后 的作品。司空图曾亲身经历黄巢农民起义的骚乱,目睹农民军占领长安,深感唐王朝国势衰危,于是跑到家乡中条山王官谷 ,过起“身外都无事,山中久避喧”那种表面闲散而内心并不平静的林泉生活。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春光迟暮的感叹,但忧虑和孤独中并不使人感到消沉。
先看第一首。前两句对仗极其工稳 。抒写伤春,不是笼统点明惆怅的情怀 , 也不是泛泛描绘春意阑珊,而是先从表现春光已晚的典型景色着笔 : 一是花,二是莺。落红满地,花瓣残缺,这固然是春光消失的象征。然而诗人偏偏把“花缺”的客观图景,和有感于“花缺”的心情融合起来,从而深化一层,表明目睹了这一幅图景的诗人,所感到的实已无法将残花重新弥补的悲伤。与此相类,黄莺巧啭中透露出哀怨萧瑟的声音,往往成为历来诗人抒写抑郁特别是春怨的标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流莺》)。司空图在这里却别开蹊径:既不像金昌绪用怨愤之情抱怨它啼叫时惊人好梦,更不像李商隐因为怕引起自己伤春的情绪而不忍去聆听。相反地,因为自己退居深谷 ,长期度着“疏钟泛泬寥”的岁月, 心境寂寞孤独之极,所以喧闹的莺声反而使他感到亲切,情不自禁地侧耳谛听。而参差巧啭的莺声又恰似吐露着“ 花缺伤难缀 ”的愁情,这更引起诗人的共鸣,而把黄莺引为寂寞生活中的同调了 。“奈细听” 相当于“耐细听”。它表示三层意思:乐意听 ;别有 会心地去听 ;听后深切领会到彼此同感的伤春之情。 因此这“惜春”之“春 ”,就不仅仅指王官谷大自然的春天,也是自伤诗人自己韶华已逝的春天,同时还暗喻着唐王朝繁华事散的春天,涵蕴相当丰富。
“花缺”句以沉着见长 ,是深稳之笔 。“莺喧”句以委婉见长,是渟蓄之笔。尽管二者各有不同,但这两种各具审美特征的暮春景物——作为图画美的残花和作为音乐美的莺啼,却都统一到诗人伤春之感的浑然天成的意境之中,画龙点睛地表达他为“家山牢落”而百感丛生的深刻感受。
也许因为头两句情绪太伤神了吧,后两句作一转折,诗情稍稍振起 ,仿佛诗人于无可奈何中的自遣、 自我安慰和自励 。“惜春春已晚”总结了以上残花和啼莺 的情境,表示春天行将别去 ,虽欲“惜春”,势已无 从。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凄然欲绝。无可奈何花落去 ,尚有野草色青青。要珍重啊 !这一结句,是突破重重绝望萌发的希望,使全诗的意境突然增添了亮丽,表明诗人身处乱世、仍能自葆高洁的情怀。后来朱全忠的部下柳璨一度矫诏要他入朝参预政事,他有意装成年老昏愦,误堕朝笏,终获诏许还山,不为裹胁。诗的情调是感伤的,但其风骨却是挺拔的。诗人因不得已而无所作为,但却又有点不甘于无所作为。
后一首写的还是春暮之感 。开头两句也是对仗,别具一格。第一首前两句对仗一暗一明交相辉映,后一首却是利用两度时间来互为对衬。春燕归来,梁上作栖,呢喃细语,转眼都成往事 。你看,“曾”字用 得多么传神 !春光烂漫 ,一阵阵催着百花开放,然而 ,这正是催着百花与春光同逝 ,终于与赏花人分别。花开是催,花谢是催。暮春催去了残花,而花谢则更带去春光 。这里的“欲别”是说花正在被催走, 亦即欲别而未别之时。这该是多么使人难堪啊!一边是回忆曾经带来过春天的燕子,一边却又悬想着即将来临的与春天的别离。这样一种时间的互衬,把春光渲染得来去匆匆,使人深感惋惜与忧心。
同前一首一样,这里“莫愁”一折,也有着峰回路转 、洒落挺拔的情趣,使人看到希望和信心。“莫 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这可以说是司空图诗论中 “生气远出,不着死灰”(《诗品》)的实例。
这两首小诗始终无颓萎之气 ,能使读者翛然远 瞩,寄期望于前程,为迎接新的春天而更相信青春必能永葆。从司空图的大部分诗歌看来,他的情调经常倾向于消沉和抑郁,但也有一部分作品表现为“不堪寂寞对衰翁”的磊落之气;而这两首诗恰可以说是两种心情交织而亮色较为显著的典型。表面看来,这两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情调互不相同,然而从诗人感情变幻起伏的汇归来说,却又完全统一。惟其春暮,所以分外惜春,而惜春的最终目的却是期待“ 新春 ”的降临。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
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
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
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
不必门多长者车。
司空图诗鉴赏
司空图的诗歌多是山林遣兴、 闲吟自适的作品, 但其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悲慨之作。这首《归王官次年作 》,正是兼有二者特点的作品,它既表现 了司空图归隐后的与世无争 、放浪山水之情 ,同时也曲折地流露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苦闷,体现出“韵外之致 ”和“ 味外之旨 ”,印证了自己的诗歌 理论。
诗题点明了两点 :一是作诗的地点 ,“ 王官” 即王官谷 , 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二是作诗的时间 ,司空图弃官“归王官 ”是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次年”即光启四年(888),故诗题一作《光启四年春戊申 》,司空图 五十二岁。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出作者故居在兵燹之后的受到严重毁弃:“乱后烧残数架书 。”“乱”是指战乱,即 黄巢农民军与唐王朝军队的战争。此次战争从875 年 开始,到884 年结束,山西南部永济一带和陕西关中 地区都是主战场。作者回归故乡时战争虽已平息,但旧居经过火烧 ,已洗劫一空 ,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乱”字已令人悚目惊心,一个“烧”字更 使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恐怖情景 ,不禁为之震栗 。然而,虽经战争的洗劫,但这毕竟是诗人的故乡,所以第二句紧接着来了一个转折:“峰前犹自恋吾。”表现了对故乡的执着的挚爱 。 作此诗时诗人已经归隐一年 ,对故居作了重建和整修 ,所以已经有“庐”可“恋”。这一句使我们想到陶渊明《 读山海经 》诗: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恋吾庐”,显然是从陶诗中点化出 。此时,他 和陶渊明有共同的心境,即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他又比陶渊明多了一种愤慨 ,因为多年来战火纷飞 ,本来极好的旧居竟遭毁坏,想到天下多事 ,个人多难,不禁悲从中来。“犹 自”二字,充满着人世沧桑的伤怀感。这两句突兀而起,曲折婉转而又包蕴不尽,起了提挈一篇、笼罩全诗的作用。
接着,诗人表达了归隐后的心情 :“忘机渐喜逢 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前一句表现了归隐后在旧 居中屏绝尘嚣 、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 ”,就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由于深居山中,不问政事,来往人又少,所以用不着机心了,诗人对此是很高兴的。从这句诗的潜台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归隐前在翻云覆雨的政治斗争中 ,是用尽了心机的, 那斗争的激烈、处境的险峻、诗人内心的憎恶,已经不言而喻。而这,正是作者急流勇退,归隐的真正原因。于是,他对自己的过去作了深入的反思:我对镜自照,看到如此衰老,感到过去是徒然高兴地在等待鹤书的到来了 。“鹤疏”即鹤书,书体名,也叫“鹤 头书”,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这是沉痛的忏悔,说自己过去不应当躁于进取 ,出去做官 ,如今回来了,也就永远再不出去做官了(以后虽经曲折,他确实没有再出山做官 )。这一联非常婉曲地表明了终老 山林之志 ,也深刻地暗示了“恋吾庐”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要逃离无谓的斗争,遁迹深山。
第三联掉换笔锋 ,以精心结撰的诗句,另开新境,描写了“庐”中的美景,令人爽心悦目。“孤屿 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这两句是“互文”, 出句与对句互相交织 ,意思是 :在初晴的中午,有着小岛的池塘里涨满了春水,小小花圃中鲜花盛开,更加富有韵味。两句诗精炼而又形象生动 ,而且从“午晴初”三字中,可以推知上午还在下雨,那油油的春雨飘飘洒洒,涨满春池,滋润着花朵(当然也滋润着作者的心 ),中午雨霁云开,融和的阳光照在春 池的碧波上,照在带着雨珠的花朵上,一切显得更加清新明媚、生机盎然,这真是无限美好的时刻啊!同时 ,“ 孤屿 ”与“小栏”互相映带 ,从“孤”字、“小”字和“满”字、“韵”字中 ,隐约透出作者在 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两句包蕴深厚,而且语言十分精美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体现出作者高度的技巧 ,堪称佳句。清人吴乔在《 围炉诗话 》中说: “司空图佳句,大有高致,又甚细密。”正是指此。
当作者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留连不已时,情不自禁地在最后一联中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 “酣歌自适逃名久 ,不必门多长者车(音居)。”“逃 名”是用《汉书·逸民传》中法真的故事:东汉人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 就,遁形远世 ,世人谓之逃名 。“不必门多长者 车”,又化用了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句:“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文选》李善注陶诗说:“《汉书》 曰:张负随陈平至其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门外多长者车辙。《韩诗外传》:楚狂接舆妻曰:门外车辙何其深 。”“长者车”,指达官贵人之车,意与陶诗 略同。作者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和陶渊明那样做逃迹的隐士,在山林中尽情高歌,决不做陈平那样的人去与达官贵人交往,徒费心机。这里的“长者 ”,显然是对“忘机渐喜逢人少” 中的“人”的具体解释。原来 ,诗人所反复表示的, 就是要与扰攘争夺的晚唐政治绝缘,深隐故居,啸傲山林,来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第3篇:经典诗歌鉴赏――梦
经典诗歌鉴赏――梦(精选10篇)由网友 “自闭辣妹佟湘玉”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经典诗歌鉴赏――梦,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经典诗歌鉴赏-梦
角鼓声声,千帐灯
丝路敦煌梦
反手拨弦,琵琶怨
自在弹飞天
马蹄声碎,雁去不归
西凉踏破,城下戟摧
隋唐宋元,魏晋南北
古道森森白骨,
唯见荒冢累累
流年沧桑的哀鸣
痛彻骨髓的伤悲
强盗掳走的每一卷经文里
都隐藏着佛心中滴落的泪水
山河碎,将士泪
此生愿被征袍,
不教家国劫灰
鸣沙山上,胡风激扬
黑云压千山
月牙泉畔,驼铃悠扬
沙洲舞霓裳
凌波影随
是谁在千佛洞内外飞舞
挑灯照月
谁肯与今生在佛旁涅槃
当所有的时光都成为手中滑落的流沙
当所有的生命都幻化成佛前盛开的莲花
我独自守候在菩提树下
伴随着钟鼓齐鸣的梵音
把我的灵魂镌刻进你的每一笔色彩
用我的十指轻轻触摸你风动的裙裾
看汉云卷起秦霞
孤烟射
第4篇:经典诗歌鉴赏-梦
经典诗歌鉴赏-梦
经典诗歌鉴赏-梦1
梦中飘飞的身体
栖止于醒来的一瞬
烟花般喷涌的诗句
了无影踪
那种酣畅淋漓的好心情
仿佛暴风雨过后
宁静安详的傍晚或黎明
有时候
留着深深的痛
清醒于午夜或凌晨
泪水浸湿紧闭的双眼
心绪在黑暗中久久难平
最怕整夜纠结于某个情景
天亮后依然觉得好累
似乎始终挣扎在苦思冥想中
跑的.时候双腿无法迈动
急的时候困难重重
耽于某个甜甜的幻想
即使醒来
也要为沉眠编造些继续的可能
偶尔从死寂中艰难地苏醒
如重生般胆怯曾经的旅程
一些深藏的细节或情景
一再浮现
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
原来是在梦中
而有时也会在日光下惊醒
眼前的一切
曾出现在从前的梦中
经典诗歌鉴赏-梦2
角鼓声声,千帐灯
丝路敦煌梦
反手拨弦,琵琶怨
自在弹飞天
马蹄声碎,雁去不归
西凉踏破,城下戟摧
隋唐宋元,魏晋南北
古道森森白骨,
唯见荒冢累累
流年沧桑的哀鸣
痛彻骨髓的伤悲
强盗
第5篇:诗歌鉴赏《梦 自由》
诗歌鉴赏《梦 自由》
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梦
那么我祈祷自由
祈祷欢乐
曾几何时
我们梦中自由
我们梦中飞奔
我们大力的.吼着失去童真的歌谣
我们都为了梦中的梦想
奋斗过?努力过
甚至愤怒过
但最后还是笑了
傻傻一笑
笑去了满身伤痕
跑掉
则为了逃避
傻傻一笑
笑走满身牢锁
笑来一声悲吼
笑来一生自由
梦中的自由
挣脱不了世俗的枷锁
但释放了心中的期盼
心中的一声长叹
梦……
醒来又是现实
我们创造奇迹
有人问:奇迹是什么?
我则说:奇迹就是睁开眼
也看不到的事实
让我们创造事实
创造奇迹
梦……
自由……
第6篇:梦李白诗歌鉴赏
梦李白诗歌鉴赏
《梦李白·其二》 作者: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浆、船。 2、斯人:指李白。
【韵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 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 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 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多么险恶, 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 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 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 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评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