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掌声》小学语文说课稿
《掌声》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小学语文课文《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第2篇: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
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呈现出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经验感受等并不相同,而阅读教学又因为充满了人文色彩,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时又能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他们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语文的特点出发。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换一句话说,就是从文本出发,这就包括对字词句篇的揣摩和体悟,去感知文本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学习既有一个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的问题,也有一个打好人文底子的问题,这二者是统一的,是血肉相连的。语文的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美丽!怎样感知,当然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知,除此以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吗?语言感知具体表现在阅读过程之中,而且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不断在预设中生成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矫饰与做作,必须是真实的。语文课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人文情怀的留念,更应该是语言魅力的回味,又是隽永的。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对话中精神与语言的整体共提,并能让学生久久回味。
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设计思路
中年段的阅读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把低年级的词句教学予以巩固和运用,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段、篇的教学,让学生对布局谋篇有初步的认识。在操作模式的四个环节中,以读为主线:粗读感知课文内容;细读感悟文本情感;再读拓展文本外延。让学生在个性飞扬的读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切切关爱之情,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谛,从而深深地陶醉于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母语,努力学好母语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导入课题。由于老师初来乍到,并不熟悉同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和学生沟通、交流,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师生氛围,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在不知不觉中把第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二、阅读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留下的问题。学生围绕着情境中的问题来读书,就会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
2、细读感悟,感受文章真情。阅读教学忌讳对文本语言过多的分析,支离破碎的讲解,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在这个环节中,仍然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之中,与人物同欢笑、共悲戚。
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应该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抓住“文静、默默、一角”感悟。)
(2)、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感悟“立刻、低”)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犹豫、慢吞吞、红红的”体会英子的内心活动)
其次,始终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中,并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鼓掌时从英子同学的角度来换位思考;放学后从英子的角度来体验……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爱。这样既加深了对人物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的发展。
第三,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训练。训练是达成语文学习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一切学习都离不开训练,没有哪一种能力和素养能离开训练而自动达成。训练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对训练的误解和训练不当。叶老曾经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可见,要读好书,写好作文就必须通过训练。现在语文新课标里所说的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东西哪一个能够离开训练呢?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方法的探究,情感的熏陶,都应该通过一定的语文实践和训练去实现,否则就是空谈,而空谈对语文学习只有害处。一节语文课上完后,如果连语言都没有发展,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当学生的情感已经是蓄势待发,这时就应该在语言形式上予以指导。如介绍英子后来的生活时,要求用上一组排比句,对学生来说就不是很困难了。
三、结束全文
在《天使的吻痕》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能送给他们一句话吗?让孩子们在自己创作的警句中再次审视人性的真善美,让人性与语言的魅力永远荡涤学生的心灵。
第3篇: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掌声》出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本单元共包含四篇文章,围绕“美好品质”这一主题编排。《掌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体会到掌声带给别人的力量,激发学生养成在生活中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二、说学情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阅读,乐
第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掌声》,首先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从新课标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等因素来谈《掌声》的设计构思,从主观愿望、客观效果来谈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
第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掌声》出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本单元共包含四篇文章,围绕“美好品质”这一主题编排。《掌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体会到掌声带给别人的力量,激发学生养成在生活中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二、说学情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着极为浓
第6篇: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说课稿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说课稿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呈现出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经验感受等并不相同,而阅读教学又因为充满了人文色彩,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时又能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他们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语文的特点出发。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换一句话说,就是从文本出发,这就包括对字词句篇的揣摩和体悟,去感知文本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学习既有一个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的问题,也有一个打好人文底子的问题,这二者是统一的,是血肉相连的。语文的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美丽!怎样感知,当然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知,除此以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吗?语言感知具体表现在阅读过程之中,而且这个过
第7篇:小学语文掌声的说课稿
小学语文掌声的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9《掌声》这篇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不仅包含了字词句篇的掌握和揣摩,也包括了感知与理解文本所蕴藏的人文精神。这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应该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中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感知丰富多彩的祖国语言文字。从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互动与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人文情感。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生动地叙述了身患残疾的小女孩英子有一次不得不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中上台讲演讲,但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从忧郁自卑走向开朗乐观的一个感人故事。课文以小英从自卑到乐观的情感变化以及同学们的掌声两条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信任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