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阅读了学校推荐的由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撰写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这本书描述了21世纪课堂革命的全球图景,并以大量日本中小学的案例报告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
佐藤学教授指出,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目的都是上好课。然而,学校的责任就是在于上好课吗?教师的责任就在上好课吗?不是的,学校的目的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为民主主义社会作好准备。倘若一年之后,这人课堂哪怕有一个儿童的学习权没有得到保障,就会出现厌学的儿童,那么,这所学校就不能说是尽了责任,教师也不能说是尽了责任的。这段话听起真的很苛刻,但扪心自问,细细思考,又确实是字字珠玑,因为,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啊,以往有太多的时候,我们以学生有差异是正常的必然的,从而给我们的不负责任找到最冠冕堂皇的理论支持。
书中还指出: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实现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是的,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以往有太多的时候,我们以学生有差异是正常的必然的为由,从而给我们的不负责任找借口。现在想想真不是那样。学习共同体正是包容了每一个人的差异性和参与性的共同体。回想自己的课堂,一次小组课上,一位刚入学的孩子,由于他还不会说、还不懂听,当时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他,剥夺了他的学习权、挑战学习的机会。如何才能真正的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这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亲近孩子和接纳孩子。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资料来丰富课堂,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可见,创建学习共同体,决不单单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深层次的是教育观念的改变,这个观念就是要真正的对学生负责,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真正的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真正保障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并能看到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痕迹。
第2篇: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1
假期阅读完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了解到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对我很是震撼。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书中的诸多观点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通过佐藤学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事,幸子与高志相互学习的情景,让自己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钦佩这位老师能够如此机智地为孩子们创设这样一个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一帮一”不同。过往自己在教学上会比较关注优生,而忽略差生。即使课堂上有分组教学,往往也是流于形式,正确的说法是不懂得如何让他们共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这一段,给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求救伙伴的能力,以此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合作学习”为今后我们的聋儿融入正常社会,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提供了条件。
书中还指出: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实现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是的,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以往有太多的时候,我们以学生有差异是正常的必然的为由,从而给我们的“不负责任”找借口。现在想想真不是那样。学习共同体正是包容了每一个人的差异性和参与性的共同体。回想自己的课堂,一次小组课上,一位刚入学的孩子,由于他还不会说、还不懂听,当时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他,剥夺了他的学习权、挑战学习的机会。如何才能真正的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这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亲近孩子和接纳孩子。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资料来丰富课堂,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文章中还讲到:什么样的课堂能够称为“精彩的课堂”?“精彩”并不是指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指每一个儿童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形成了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管弦乐般地交响,尤其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真诚地面对教材与儿童。这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着迷的课堂啊!我们过往的`课堂都是以老师板书授课、学生倾听回答为主。即便是准备充足的公开课,也更像是一场“表演”,看似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训练出来的。佐藤学先生的“精彩的课堂”,我也好想尝试一下。
最后,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建学习共同体。而这本书,真的很值得我们细心品味……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2
关于怎样组建小组,如何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佐滕学先生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他指出的一些教师存在的误区,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的建议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应当怎样组织小组
小组以男女生混合的四人小组为宜,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组成同性别的小组,因为男女生混编有利于激活合作性思维;二是人数不宜多也不宜少,多了往往有人会成为“客人”;少了则难以出现见解多样的交流。
二、何时实施小组学习
教师首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学习的合作化”,比如互相交流、核对答案、帮助学困生等。二是“冲刺与挑战”,这是小组学习的最佳境界。也就是说,小组学习的核心意义在于“为了冲刺与挑战的合作学习”。比如当教学过程中只有几个学生举手,多数学生浮现出困惑的时候,就应当马上组织“合作学习”,这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佐滕学先生认为,“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冲刺与挑战的学习”。“合作学习”往往可以实现学生奇迹般的高水准的学习。有些问题在课堂中只有半数多一点的学生理解,但实施了“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作出解答。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能否抓住时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致力于“冲刺与挑战”,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何时结束小组合作学习
遵循的原则是:小组学习应当随“学习”的发生而发生,随“学习”的结束而结束。比如,预定实施5分钟的小组学习,倘若“学习”仍在进行,可以延长到15分钟。反之,预定实施15分钟的小组学习,倘若“学习”不能形成,那就应当5分钟打住。
四、教师应当做什么
教师必须进行的工作有两个。一是关照不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必须让学生一个不漏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之中;二是关照难以展开讨论的小组,推进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但教师不必事事躬亲,包办代替。
教师容易出现错误的做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断的提示、引导、强调,干扰小组的正常讨论;二是单独帮助那些不能参与小组学习的学生,个别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佐滕学先生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做的是,让那些不能参与的学生同小组里的学生沟通起来,而不是分别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第3篇: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是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所著的一本优秀的教育学著作。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这本书,受益良多。本书展示了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以大量日本中小学的实例报告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和最重要途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似乎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中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作为新入职的一名年轻教师,“创建学校共同体”的合作学习方法对我的教学理念有很大影响,我通过总结和反思,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1.教师要明确学习是基于合作的“冲刺和挑战”
本书第一章就为我们展示了合作学习的
第4篇: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中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我通过总结和反思,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1.教师要明确学习是基于合作的“冲刺和挑战”
本书第一章就为我们展示了合作学习的奇妙风景:沉默寡言的高志和学力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分在了一个小组。高志不善沟通显得非常焦虑,而幸子则是连名词动词都未搞清。但是为了能给高志提供帮助,幸子不断询问别人,把所有内容理解并记录了下来。这种弱者间的互相帮助,即互惠又感人。通过合作,幸子一举改变学力落后的事实,而高志也在帮助幸子的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了学习和沟通中。两人在挑战了学习中的困境,并战胜了困境。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指导学力能
第5篇: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一)
假期阅读完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了解到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对我很是震撼。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书中的诸多观点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通过佐藤学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事,幸子与高志相互学习的情景,让自己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钦佩这位老师能够如此机智地为孩子们创设这样一个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一帮一”不同。过往自己在教学上会比较关注优生,而忽略差生。即使课堂上有分组教学,往往也是流于形式,正确的说法
第6篇:《学校的挑战》的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的读后感
现代社会以强调经济为核心要务的一系列发展风起云涌,作为社会基础重要组成要素的教育自然也面临着更深刻的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课堂也在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叶澜教授就曾经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培训期间有幸拜读了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本书展示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自己,更为关注和有感于“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挑战性学习”的意义
第7篇:《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昌乐外国语学校 王小健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本书展示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自己,更为关注和有感于“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挑战性学习”的意义,决心努力增强自身素养,通过实践反思迅速跟上课改步伐。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感受。
一、“合作学习”给我带来的启示
“合作学习”这个词,可以说大家耳熟能详,平时使用频率很高。可是当我阅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后,佐藤学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事,让我既感动又钦佩,才发现这里的“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的认识有很大不同。“课堂里沉默寡言的高志与英语学力极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偶然相
第8篇:《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1
《学校的挑战》这本书我刚拿到的时候并不知道所谓的“挑战”是什么。读下来才知道指的是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从传统的课堂改变成“合作课堂”,学校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学生和老师都需要共同面对。
书中收录了许多学校的挑战过程,不过感觉是篇幅有限,书中收录了十几家学校的改革,每间学校也只能写一到两页,多则三到四页,其实我觉得每间学校的改革过程都是一本书。这本书里我了解到大部分学校的挑战过程:学校要改革——遇到困难——学校的解决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