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9 08:23: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教师运用“说话”去实现.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说话”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脑子一直出现了这样几个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

尊重: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激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期待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期望,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

耐心:

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思却老是出现反复或者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学生散失信心。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我们在面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虽然《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读完了,但是我觉得我还没有读完,里面鲜明的案例,还有那些深刻的道理,不得不让我一辈子去读,去体会,也让我不得不一次次的问自己,该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2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开学在即,焦虑每天在心底发酵,《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白天还好,一到该睡觉时,它便浸透我的睡眠,让我辗转反侧,噩梦连连。松弛的时间长了,对明天便觉得了把握,每日都在奋斗,才会觉得踏实,安心。

《蜗居》已经热过好久了,我才刚看完,剧中多个人物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

电视剧是有结局的,是有个中心要表达的,人物性格在不断的冲突中得以展现。而我们的现实生活,却很难发现主题,关系总是错综复杂,不到最后,你永远看不到结局。

好长时间以来,我丢了自己,迷茫,困惑,无助,厌倦了生活,每天都挣扎着安慰自己,挣扎着寻找活下去的动力。剧中海萍也曾对马克有过类似感觉的倾诉:每天都很恐惧,怕周围的压力有一天会把自己吞噬,怕自己在这人潮拥挤的城市中青春渐渐消逝,却留不下任何痕迹。因为这世界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存在与否。

我们活着的意义何在?只为了住个大房子,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只为了结婚生子,儿女绕膝享受天伦?若果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生活要求如此简单就好了。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年轻人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人生渴望列成一张明细表,其中包括健康、英俊、爱情、智慧、才能、权势、名誉、财富……他列好清单后,得意的交给一位聪明睿智的长者过目。那位老人说,这张清单棒极了,内容汇集得很齐全,顺序也安排的很合理,可是年轻人,你似乎漏掉了最重要的一项。如果没有这一项,那所得的种种就都会成为可拍的痛苦。老人拿起一只红笔掠过表单,把年轻人的所有青春美梦一笔勾销。然后在表单上写了几个字——心灵的宁静。

对一个有自己的思想,不再蒙昧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内心的安宁、物质生活再丰富,心灵也是一片沙漠,干渴,焦灼,迷茫。

对于一个想把老师这个职业做好的人来说,如何找到心灵的宁静,不是看排名,不是看各种荣誉,不是看工资多少,最重要的是找到如何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的方法。这本《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能提供给我们好多力量。

有的人认为:“生活真是艰难,伤害和侮辱比比皆是,我们在学校里让孩子尝尝受侮辱的滋味儿,也可以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做个准备。”确实,人生充满了挫折和竞争,为了出人头地,人们往往互相推搡、欺诈和攻击。然而,我们想让孩子为这样的人生最好准备吗?不。与此相反,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你死我活的竞争并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学校不应该成为残酷现实的复制品,而应该成为美好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是的,有时候我们该停下来想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肖川老师的答案比较接近我们的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在《小王子》中,狐狸告诉小王子爱的真理:“你为你的玫瑰花花费了时间,才使你的玫瑰花变得那么重要。”这个道理符合一切与爱有关的经历。同样是一把青菜,如果是买的,你对它的重视程度会随着价格变化而变化。但如果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你的珍惜程度就不会因价格变化而变化了,读后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因为你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关系,有一段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总是如此。老师和一群学生的接触,如果只是上课、批作业这样例行公事、程序化的泛泛接触,即使教这群学生三年、六年,他们毕业时也不会有一个学生对你产生特别留恋的感情。想想我们的教过的学生吧,毕业后哪些学生联系过我们?哪些学生会一辈子记得我们?记不记得我们,和老师感情深不深与学习成绩无关,却与我们之间接触得多少和深浅有关。

那个曾和父亲关系僵化,一度对家庭生活失望的女孩一定不会忘记你;那个家里困难,眼镜跌碎了一上课就得先拼接镜片才能看清黑板的男孩不会忘记你;那个因家远过节无法回家的女孩不会忘记你……是的,你确定他们不会忘记你,你也确定你不会忘记他们,因为在他们的故事里,你你也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真情,那一段岁月里,有我们共同的回忆。除了有意栽下的花朵,还有那一片无心插下的柳林:怀孕时教过的一个班,虽然只教了一个半月,但是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休产假前孩子们跟我告别,送您给我一个大大的许愿瓶,瓶中装满了他们的祝福,每一句都是那么真诚感人:

“老师,还记得那天晚自习时您问我热吗,我说不热啊,然后你就说明天再穿厚点,明天要降温。老师,您知道吗,我当时就惊呆了,因为从小到大,会对我说这样的话的,只有妈妈,而在有了弟弟之后,这样温暖的话语便很少听到了。所以老师,因为你的话,我开心了一晚上!”“亲爱的老师,开学两个月,您教了我们一个月,每天都挺着大肚子,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您就像我们的朋友,还记得那次阅读课吗?您拿起我的小本子来,问这是不是安七炫,我当时很惊叹,因为我没有想到,一个老师可以这样平易近人。”“老师,您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师,每当您跟我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亲切地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我感觉你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家人。”……

珍藏着一张张卡片,就像珍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我对生活失望对工作沮丧的时候,它们像一针针强心剂,让我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境,它们又像阵阵清风一捧捧清泉,吹去缭绕在身边的种种诱惑织成的迷雾,洗去失望弥漫成的伤痛。有人说,一两重的真诚胜过一吨重的聪明,的确如此,没有哪种理论比这样记忆,这样的纸条更能带给我力量和勇气。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用鲜活生动的场景短剧告诉了我们做一个让学生接受的老师的方法,再来回顾一下。

虽然当老师只是一种职业,但老师首先关注的永远是人本身。

在任何时候,老师的基本原则都应该是扮演帮助学生的脚色。

鼓励不仅仅是老师在大学里学的一门课程,而且是运用到实际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过程。我们所有的教育都起源于爱。……爱需要通过很多方式来表现——温暖、关心、安慰、同情、温柔、艺术技巧等。

最佳师表的老师总是对孩子就事论事,最差师表的老师却总是攻击孩子的品行。

评述孩子的行为时,多使用“我”开头的句子。“你”字开头的句子,最好是在帮助孩子、回答孩子抱怨和提问的时候使用。

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孩子的家人牵扯进来。

“为什么”一次曾经是用来表示询问的,但它的原始意义却早已丧失殆尽了。有预览用,现在它成了批评的引导词。对孩子来说,“为什么”意味着不同意、不赞赏、不愉快,令人回想起过去被责备的情形。

对孩子而言,学习如果不包含感情的成分,就永远难以成功。无论何时,老师一旦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一味诉诸逻辑的推理和解释,孩子的学习就会停滞不前。

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一旦老师放弃使用评价性的陈词滥调(比如“好”“了不起”“太棒了”“好极了”等等)就会立刻学会更加生动积极地表示感激和肯定的语言。

第3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我们当老师的都希望能够成为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可是,让人喜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千差万别,“盼”着上某老师的课,“怕”上某老师的课或“烦”上某老师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怎样修炼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今天,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之后,给我启发很大,而且感触很深。那生动而幽默的对话,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现在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磁涧小学 张爱菊

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必须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二、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想得很远,说得太大。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恰当的交流

在父母和老师中间普遍流行的所谓“正常”语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挥、嘲讽奚落、训诫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都足以让孩子发疯,逐渐变得冷漠、粗俗和丧失人性。健康的成长来自于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通过恰当的交流,这种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

表扬的艺术

表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我们当老师的都希望能够成为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可是,让人喜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千差万别,“盼”着上某老师的课,“怕”上某老师的课或“烦”上某老师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怎样修炼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今天,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之后,给我启发很大,而且感触很深。那生动而幽默的对话,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最佳师表

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

恰当的交流

在父母和老师中间普遍流行的所谓“正常”语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挥、嘲讽奚落、训诫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都足以让孩子发疯,逐渐变得冷漠、粗俗和丧失人性。健康的成长来自于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通过恰当的交流,这种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表扬的艺术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