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分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8 08:25: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2017韩国高分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2017韩国高分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辩护人》是典型的两段论结构。影片前半段中的宋佑硕就是一个标准的小市民,只关心挣钱。公众利益、政治、思想和游行的学生,这一切在他看来遥远而可笑。而后半段中的他,已经成为了民权领袖,哪怕身陷囹圄,也要为民请愿。

2017韩国高分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篇一】

1、感谢窦文涛,是他在《锵锵三人行》中提到了这部片子《辩护人》。

2、也谢谢凤凰卫视,不记得哪一年了,那一期节目叫《无穷花开“韩”意浓 中韩建交解密》描述了韩国从专制政府向民主进程过渡的历史。也就是从那儿起,我开始相对全面认识了韩国。这个国家有着太多令我们这些野心比天高,人权比纸薄的大国民应该自卑和学习的东西:无论是他们用血泪和勇气换来的民主法制、还是经济、文化、以及对于华夏文化的精华部分的学习与吸收……

那些在网上讥讽韩国人的喷子们,醒醒吧!我们该学会谦卑,学会自知、自省,我们坐在井底,人家在天上飞呢!

3、看完这部电影失眠了,试着去豆瓣找找知音,然而初略的看了下几条热评,基本上都是些真正意义的”影评”,生怕别人看不懂似的,情节一再描述,引经据典,俨然cctv的时事评论员。这是我们一贯的毛病:喜欢点评别人,却很少剖析自己。

4、而看了这部片子,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韩国,不是只有”星星的你”,如果不去拼老祖宗,就现代来看,我们的落后可不止一点点。对于还以”官民”相称、”百姓”自居,自我麻醉,自我安慰,自我意淫,以”大国民”自诩的我们,即使做不到改变什么,是否至少可以学会自省,学会照照镜子呢?当我们还在为”国家”有几颗卫星,几颗核弹,几艘舰船,外交部说了几句硬话,拉下几个贪官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请问你可否像片中主角所问的那样想过”国家”是什么?”国家”又是谁?可知这个所谓的”国家”有什么属于你?土地?房产?民主?公平?自由?法制?权利?安全感? 岂不说实现拥有这一切,它是个什么东西,对你自己意味着什么?恐怕大多数人说不出个所以然。因此动不动搞得好像你是这个”国家”主人似的,是不是有点呵呵呢?

5、关于这部片的情节,尽量不做剧透,惟想说说内心的感受。

前不久看到王石采访说,他在南京房子降价,结果遭到了南京物价局开出的3000万罚单,罪名是”涉嫌垄断市场”。作为一个知名人士,一个商人,他其实已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媒体向我们传递了真相和无奈。 在高房价苦不堪言的今天,我们的很多网友不是去敏锐的抓住他话里的信息去问责南京政府,却在仇他的利,仇他的名,骂他说他是作秀!试想他该有多心寒!

这样的名企、名人尚且只能如此,说明我们社会价值观扭曲的严重性,难怪近年有条件的社会精英纷纷移民。

其次,我也是经商的,政府、社会我都打过很多交道,亲身经历的不公和无奈还有暴力,亲睹强拆,抓上访,去过派出所,法院……大家觉得片子里的事情离我们很远,很气愤,而我以我的亲身经历负责任的说,我们所处的周遭,比起1978年的韩国,恐怕只有过之。而我们法律人权意识的觉醒,恐怕还远远不及1978年的韩国,更不用说1957年《十二怒汉》中的美国! 中国人的麻木与奴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想象!

而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他太天真,天真到就像片子里那些看到报纸就去攻击宋律师的那些民众。而我们也太自私,自私到像未觉醒前一心挣钱的宋律师。

这本是个正义胜利的故事,而且来自于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真实史料改编。而我的心却无法得到鼓舞。毕竟我们的面前,还不仅仅是岩石,我们身处的周遭,是一锅巨大的肉汤,文火焖煮,没有机会破壳孵化,直至变成一颗滴溜熟滚的蛋。

每一个人,从现在起,请勿无视你的权利,亦勿无视他人的苦难与权利。即使不能改变什么,也至少心存是非曲直,因为:

”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柴静《看见》

2017韩国高分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篇二】

作为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一出中字就迫不及待来看了,果然,宋叔的片子真的很赞。韩影的题材一直有惊艳到我,从熔炉到素媛,追击者到恐怖直播,还有直面历史的电影华丽的休假,韩影的制作水平在向一个高的水平发展,反之观国产,打着灯笼都难以找到一部好片,电影院里的各种烂片充斥着荧屏,极度无耻的挑战观众的下限。

影片改编自韩国已故前总统卢武铉的亲身经历,是以灾难漫画著名的漫画作家杨佑硕撰写剧本,并亲自拍摄的导演处女作。影片以1981年韩国第五共和国全斗焕军事独裁政权执政初期的釜山为背景,讲述了平凡税务律师宋佑硕的`为震惊全国的“釜林事件”受害学生进行人权辩护的故事。

背景设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釜山,没学历,没背景的男主宋佑硕凭着一腔热血考上了律师执照,并成立自己的事务所。与宋叔所饰演的其他底层小人物一样,这个角色虽然过的困苦,但却凭着自身的努力渐渐走到今天的生活,虽然生活不如意,但他一直乐观向上,对生活还抱有希望。就如他之前因为贫穷而卖掉他的法律书籍,却在最后一刻赎回,表明了,他是不想放弃自己理想的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就是这样的表现才有了他后来不为了钱而站在人性的立场上为别人做辩护人的事实。

他活的很辛苦,他一步一步的过上现在的日子,买回自己以前盖的房子,教导孩子让孩子认墙上的字:不要放弃。买了快艇,想要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同时,他很现实,与政治有关的高高挂起,闭口不谈,连以前的兄弟来找他辩护,他不肯,说只认钱。但是,他却肯去为小饭馆的儿子辩护,不仅是因为与饭馆的老板娘是旧识,更是因为,他懂得感恩,当年穷困潦倒之时老板娘的一饭之情,滴水恩,涌泉报,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了这个诺言。

为了帮振宇辩护,他夜以继日,没日没夜的翻资料,找证人,但社会和政府的阴暗超出他的想象,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振宇背上的伤触目惊心。甚至有人对他说:从今天起,你的安稳人生就被你踹了。辩护途中他受到各方面的阻挠,官官相护。说到辩护得那几场戏,宋叔的演技太赞,咆哮演技好评。当法律已经沦为政府以权谋私的工具,除了咆哮公堂还能如何。“国家,证人所说的国家到底是什么?大韩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项,大韩民国主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权力都由国民产生,国家即国民。但是证人毫无法律依据,一味强调国家安保,就把国家镇压践踏在了脚下,证人所说的国家只是强制取得政权的一小部分。难道不是吗?你是让善良无罪的国家生病的蛆虫,军事政权肮脏的帮手而已”。一番话,慷慨激昂,一语道破现实政府里的弊病,其实这个场景有让我想到安圣基的断箭,一样的努力辩护,一样的为了正义的一方作战,去强力谴责已经病入膏肓的政府。

一人之力去对抗政府,毕竟是理想,现实里所谓赤色分子还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结尾尤为震撼。宋佑硕眼里闪着泪光,坐在嫌疑人的位子上,身后一直有律师不停的为他站起来,釜山144名律师出席了99名。这是个极有寓意的结尾,虽然他的辩护失败了,但他人生里的辩护却得到了真正的成功。

让我欣赏的不只有宋叔,还有林时完,作为一个爱豆演技能达到这种程度真的很不错了。他把振宇被人殴打凌辱后的惨状很好的饰演了出来,尤其被人殴打后见到母亲害怕的样子,嘴里喃喃自语,那一段实在好评,希望今后多走大荧幕,对演艺事业很有帮助。

这是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宋佑硕的原型其实也就是前任总统卢武铉,对于那段历史,我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欣赏这类人,为了正义奋斗终生,为了自己的信仰,不得不敬佩。就如熔炉里那句被传诵烂的那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最后只想说一句: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2017韩国高分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篇三】

在《辩护人》这部韩国电影里,没有长腿的欧巴,只有大脸的大叔。宋康昊这个在《密阳》《汉江怪物》和《杀人回忆》中都有过出色表现的中年男人,这一次扮演了一个律师。影片开始之初,导演告诉观众“这是一部基于真实人物改编的影片,但内容有所虚构。”实际上,那个“真实人物”就是韩国前总统卢武铉。

故事发生在韩国的1980年代,那段向民主转型的艰难而充满希望的日子,有太多可说的故事,人们的努力和失败,勇敢与胆怯,这进程中每一个微小生命的经历都可以被讲述得惊心动魄。宋康昊扮演的男主角宋佑硕辞去了法官的职位,决定在釜山开一家律所,努力赚钱。他看到了不动产登记这个领域中的油水。他印制了名片到处散发,却被那些标榜自己是社会精英的律师同行所不屑。但是,他真的赚到了第一桶金。让自己的老婆孩子从一个水压不稳、房顶跑着老鼠的房子里搬了出来。然后,他又把业务拓展到税务领域,继续扩大生意。这就是他想要的人生,有尊严的收入和稳定的家庭生活。除此之外,再无野心。这和他的出身有关,多年前,他还在建筑工地打工,儿子出生时,他甚至无力负担医院的费用。他刻苦自修法律,终于改变了命运。钱,对他来说是证明自己的捷径。

《辩护人》是典型的两段论结构。影片前半段中的宋佑硕就是一个标准的小市民,只关心挣钱。公众利益、政治、思想和游行的学生,这一切在他看来遥远而可笑。而后半段中的他,已经成为了民权领袖,哪怕身陷囹圄,也要为民请愿。而促使他改变的,是一件小事。他穷困时,欠了一家餐馆的钱,多年后,他重回那家餐厅,向老板娘道歉并且成为母子般的关系。而老板娘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因为参加读书会而被当局认定是“赤色分子”,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其秘密拘押,刑讯逼供。原本一直认为学生们是在胡闹的宋佑硕感到了事态的荒唐,他放弃了可以挣钱的税务案子,接管了这个民权案件。由此逐渐看清了强权政治以爱国之名背后的真相,以及争取民主的必要。

这是那种极其容易把主角圣人化的影片,但《辩护人》的优秀之处在于,用一个最边缘的角色和一件最不经意的小事把整个故事的走向做了对折,这让主人公宋佑硕的心态转变显得润滑而通情理。电影没有赋予宋佑硕“上帝人格”,也没有让他具备舍生取义的精神。宋佑硕始终是在维护自身的利益或者与自己亲近的相关人士的利益,而客观上,他做的努力推动了普遍意义上的公民权利。虽然,这部影片后半段中的法庭戏有着不可避免的模式化,但是与秘密警察的当庭对峙,以及在特殊背景下,人们通过法律限制权力的努力仍显得动人心魄。

韩国电影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惊喜。除了洪尚秀的文艺范儿,不提李沧东和朴赞郁的力度,也抛开金基德那一类探索极端人性的实验,单就主流电影而言,韩国也已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紧扣社会现实、认真反思历史,对人性弱点不遮蔽,对历史的污点不掩饰,这足以成就了近年来的韩国电影。无论《断箭》《熔炉》还是《柏林》,他们都沿着历史或现实,给出了一个漂亮的故事。如果说,韩剧是一个与现实无关的、造梦的封闭循环,有着自洽的逻辑,那么韩国电影则在更加切近现实的领地内打造了另一种可能性。韩国的影与视在截然不同的方向上同样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相比于韩国电影愈发清晰的前进路径,中国电影却显得让人难以评价。这部反映韩国民主转型的《辩护人》成为了韩国历史上第9部观影人数破千万的本土电影,就在它上映后的第二天,中国也上映了一部票房数亿的新片,叫做《私人订制》。

第2篇: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能够正视历史,正视错误,正视恐惧的民族,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也同样值得尊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篇一】

这次要讲的是电影《辩护人》,影片以1981年韩国第五共和国全斗焕军事独裁政权执政初期的釜山为背景,讲述了平凡税务律师宋佑硕(宋康昊饰)的为震惊全国的“釜林事件”受害学生进行人权辩护的故事。提醒一下,这次的影评的剧透比较多。

由宋康昊饰演的宋佑硕只有高中学历,终于通过司法考试,当上了一名税务律师,但他也没有显示出远大的志向,只是想赚点小钱,养家糊口,过着普通人的日子,镜头转到七年前,其实,他在当搬砖工人时已经立志靠这个来改变人生,同时他也在这时在饭店大婶那里欠下一笔人情债,这里是一个伏笔。

之后,在饭店中和记者同学的争论中,虽然他表面上嘴硬,但是心里也有了动摇,他开始知道自己需要精神追求,饭店大婶的儿子朴镇宇因为所在的釜山读书联合会,和一起国安法案件有牵连,被指控为赤色分子而遭到逮捕,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他有了钱之后竟然开始打算自购帆船去参加奥运,这里也暗示了他开始有了精神追求。起初,他只是因为报大婶的恩情而对母子俩感到同情,对大婶的上门乞求也并不是无动于衷,然而他的心理还是不太想趟这个浑水的,这说明这个时候他还是一个生意人。

触动他做出转变的是,前去探视的他亲眼看到大婶的儿子已经遍体鳞伤,他开始转变,这个时候电影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如此冗长的铺垫和细腻的描写,都是为了让他的形象变化更为真实,和检方的对峙中,他从一个初次担任辩护律师时的锐气,到后来渐渐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这也可以看出导演的个人风格。挑战国家权威的人注定不会有好的下场,即使他请到了关键的人证去作证,他依然没办法战胜强大的国家机器,检方人证依然有办法坐在那边正襟危坐地信口雌黄。

在这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为民请命的斗士,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电影最后描写了百名律师为宋律师辩护的场景,这个场景是如此的平静和严肃,甚至让我感到了震撼,也给了还在揪着心的观众一丝希望,“正义有时候会迟到,但正义永远不会不到。”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他最后还是胜利了。

个人觉得有几个片段很精彩,一是大婶的儿子引用村上春树的话,“即使石头再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是活的生命,岩石最终会成为粉末,而鸡蛋会孵化,越过岩石。”这里讲了鸡蛋和石头,一个是生命,一个不是,由于大婶的儿子一直在仔细在听两人争论,他暗喻的应该是,国家是石头,国民是鸡蛋。当时国家滥用法律镇压宣扬社会主义的民众,石头很硬,可以敲破鸡蛋,但鸡蛋是有生命的。即使被打击,这些思想仍然是有活力的,同时也是合法的和普遍认同的,这些人不也是在为国家的发展做努力吗?他们是合法的,只有滥用法律的人会得到惩罚。

二是车正英警官收到命令,要“搞出点名堂”时,他引用了自己父亲的话“如果警察开始抓捕犯人的话,那么国家也就快保不住了,警察的存在不是为了抓捕犯人,而是为了预防犯罪才存在的。”带着轻蔑的口气讲完,在提到父亲的牺牲的时候,心情没有半点起伏,甚至略带笑意,令人发指,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绝对完成命令的机器,配不上当一个警察,也称不上是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

三是电影最后百名律师逐个起立,为宋律师辩护的场景,这应该可以说体现了律师们都义不容辞的选择坚守着法律的公正,也是出于律师的良心。平静而又震撼,这份正义的力量仿佛在这个时候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喷薄而出,不需要语言来表达。

本片的主人公的性格很有意思,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宋律师的形象是里面最为饱满的,单从用几年时间发奋考过律师考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正如他的书和刻的“绝对不要放弃”这几个字,恰恰这也是他受人尊重的一种人格魅力;其次,他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为了七年前的人情债,他牺牲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业,熟读各种有关国安法的书籍,还要背负舆论给他的压力,或者说是他作为一个律师的自我修养。他有着律师的一些特征,例如,富有正义感,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法律意识强,不允许别人对法律有半点误解。他从典型的小市民转变,成为了捍卫法律的'权威,挑战国家机器的斗士,这份勇气同样值得尊重。

我认为这部影片,在人物刻画上是相当成功的,导演使用了很多有大胆的想法,例如通过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对准宋律师,既有真实性,又有一定的视觉张力。为了照顾人物形象变化的合理性,导演也牺牲了观者的感受,用一个小时来进行必要的铺垫,但我实际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点,这大概就是一部好电影的魅力吧。

整个电影在细节方面处理得很好,欠大婶的人情债为他性格的变化埋下了,这无疑是本片最大的伏笔,一开始出现外卖小哥,到之后成为他获得人证的突破口,一开始讲的建筑工人为他后来买下的房子和刻上的字埋了伏笔,和宋律师争论的记者同学给他后来对案件的审判埋下了伏笔,尖酸刻薄的釜山律师们也给后来的辩护中的转变埋了伏笔,一开始审判中没有做到无罪推定等等。难得的是,本片的各种小人物,都为剧情的推动和人物形象的丰满有作用。

从对被告做无罪推断,到作为证据的自白违法,不能也不应该作为证据来使用,国安法案件依法可以先逮捕后发逮捕令,“和国家由国民组成,所有的权利都由国民产生”“仅以自述是无法定罪的”一字一句都有凭有据,任何辩驳都来得苍白。通过法律条文和宋律师直白的讲述,使本片的审判不会特别的晦涩难懂,同时导演也没有重人物轻法律来自己挖坑自己跳,这也是本片严谨的一面。

我认为这部片的不仅好在它塑造了主人公敢于捍卫法律和公正的伟大的形象,人物刻画也恰如其分,而且法律的规定也有目共睹,法律是公正的,国家机器不是输给一个普通的律师,而是主人公所坚持的法律的权威,他们害怕真相,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看完这部影片,我既感受到了电影的震撼,也体会到了法律的魅力。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愚见,如有错漏,还请指出。

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篇二】

韩国电影《辩护人》盛极一时。在韩国,上映70天,累计观影人次达11367698名,位列韩国电影史上第八。传入中国,激起泪奔如潮,完全湮没了语言、族群与国界的隔阂。我看此片,几度落泪。时至午夜,天地俱寂,远方与希望,隐藏在巨大而静默的黑暗之中。触景生情,随手写道:

“如果你是法律人,一定要去看《辩护人》,不论你是律师,是法官,是检察官,是警察,是最普通的法务人员,你会在电影当中找到自己,并在现实当中找到方向。如果你不是法律人,希望你去看《辩护人》,不论你是父亲,是母亲,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当你的身边出现了宋佑硕式的律师,请理解他,支持他,善待他。”

电影的主角宋佑硕律师,原型是韩国第16任总统、后来跳崖自杀身亡的卢武铉。因此片中的每一幕,都浓缩了韩国民主转型的血泪史。韩国人为之涕泗横流,缘于电影触痛了他们的历史伤口。中国人哭什么?

国家的转型与公民的转型,两者相互成就,最好同步发生。最起码,公民的转型不能迟于国家的转型,公民无法崛起,国家便无法彻底翻身。宋佑硕从商务律师转型为政治领袖,正对应韩国在1980年代的天翻地覆。《辩护人》的主题,即以宋佑硕的转型,呈现韩国的转型,以宋佑硕的精神历程,呈现韩国民主化的崎岖血路。

宋佑硕从逃避政治,两耳不闻民主的呐喊,到纵身跳入政治之河,中流击水,历史背景是1981年的“釜林事件”。如电影所示,这是一起冤案,出自全斗焕军事独裁政府的捏造。釜山地区的大学生及大学出身的活动家共22名青年,被指传阅危险书籍,并在戒严的情况之下进行非法聚会,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等,遭到拘留处理。片中的朴镇宇,即这22名青年之一。

这大抵便是我们常言的“敏感案件”,律师一般都不愿接手,唯恐引火烧身。宋佑硕代理此案,担任朴镇宇的律师,第一个原因是为了报答当年朴镇宇的母亲对他的一饭之恩,他虽犬儒,却非无情,朴镇宇被捕之后,朴母绝望的哀求令他肝肠寸断,寝食难安;第二个原因在于,对此案介入愈深,他愈发意识到,这个国家的政治何其专横,法律何其沉沦,此前他似乎不知(到底是不能知,还是不想知呢)政治犯,不知非法拘禁,不知刑讯逼供,不知此案的审判形同走过场……

如果第一个原因,可以归结为报恩,第二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义愤,那么第三个原因,不妨归结为责任与义务。宋佑硕接手此案,他的助手竭力反对,理由十分生动:宋律师面前的八字豁然开朗,使劲踩油门都不够,怎么能踩刹车呢?宋佑硕答道:“想让我的孩子们不要生活在因这种荒唐的事踩刹车的时代。”这是一个父亲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律师,他坚信朴镇宇无罪,无罪就要收到无罪的判决,为了这一结果,他不惜“把自己安稳的人生一脚踹了”,这是一个法律人的责任与义务。

基于义愤的抗争,也许慷慨激昂;基于义务的抗争,方能坚忍一心。

记得一位智者说过:专制最邪恶的地方,不是剥夺了你的自由,而是豁免了你的责任与务。何谓责任,何谓义务?譬如说:当不义写入法律,反抗就是义务;当独裁成为事实,革命就是义务。丧失了自由,你只能成为奴隶,忘却了责任与义务,你将永远成为奴隶。自由被剥夺已经十分可怕,更可怕的是,我们忘记了什么是自由,忘记了捍卫自由、反抗专制,人人有责。

律师的义务,在于守护法律。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商务律师的宋佑硕不该被苛责,他虽以赚钱为己任,却不曾违法乱纪,不曾勾兑法官,不曾欺诈客户。甚至不能说,代理“釜林事件”的宋律师,一定比代理税务案件的宋律师高尚,单论律师的职业伦理,二者并无高下之分,至少我们不可拿后者批判前者。

只能说,相比商务律师宋佑硕,律师宋佑硕更有资格回答这些问题:律师何以为律师,什么是律师的义务,什么是律师的尊严。成为朴镇宇的辩护律师之后,他才发现他所处身的司法环境之黑暗,法庭之上,他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孑然一身,孤独战斗,法官、检察官,以及坐在他身边的律师搭档,都不是他的同道。问题由此浮现:在一个充满了恶法甚至无法的国度,律师何为,法律人何为?

与恶法的斗争,最能考验一位律师的智慧和勇气。你可以承认“恶法亦法”,更必须指出“恶法亦恶”,直指其恶,这是勇气;依法搏击,这是智慧。譬如你拿《国家安全法》来搪塞,我便以《宪法》、《刑事诉讼法》来反击。假如对方一举撕破了恶法的遮羞布,将政治系统切入无法状态,宋佑硕只能上街了:“当国民无法行使法律权利的时候,作为法律人,我更应该走在最前面,这才是真正的法律人的义务。”

一个宋佑硕,只能是孤胆英雄,无法改写法治的悲剧;一万个宋佑硕,同心协力,才能成就法治的伟业。宋佑硕代理“釜林事件”,有前辈律师的指引,有记者同学的义助,有旁观了暴行的军医中尉弃暗投明,挺身作证,还有他的那位搭档,小丑模样的事务长,我本以为,当宋佑硕的律师事务所遭难,他会选择背叛,这更符合我们亲见的残酷现实;不想他能坚守到底,帮助宋律师收拾一片狼藉的残局。就连那位惯于枉法的李法官,并非天良丧尽,被迫做出冤屈的判决过后,他答应两年内将朴镇宇等青年全部假释出来。

电影最后一幕,当宋佑硕站在被告席上,釜山142名律师,共有99人出庭为他辩护。这构成了《辩护人》的高潮。同为律师,宋佑硕在支撑法治的上限,那99人则在抬高法治的下限。两者都不可或缺。

《辩护人》终结于宋佑硕含泪的微笑。一身白色囚衣的他,输了自由,却赢了正义,输了现在,却赢了未来。只是在我看来,这悲壮一幕的意味不止于此。宋佑硕的原型卢武铉,从律师到总统,最后深陷贿赂门,跳崖自尽,未尝不是以死明志,自证清白。堪比卢武铉的陈x扁,同样被指贪渎,至今坐困囹圄。对于这般惨淡的结局,以及卢、陈之流的功罪,笑与泪,如何评说?

我们原是韩国民主史的局外人,《辩护人》却超越了泾渭分明的国境线,使我们成为与宋佑硕同呼吸共命运的局中人,我们欢悦于宋佑硕的欢悦,我们纠结于宋佑硕的纠结,我们激扬于宋佑硕的激扬,我们无力于宋佑硕的无力。事实上,无论宋佑硕,还是枉法的法官、色厉内荏的检察官、自嘲为“稻草人”的记者,无论“釜林事件”,还是黑牢、刑讯逼供与政治迫害,在今日中国,皆不乏对应,而且我们所承受的苦难,毋宁更为严重、惨厉。基于此,我们落泪,则不仅为电影,更为电影背后相似的历史与现实——我们尚且无法将历史与现实拍成电影。“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第3篇: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第1篇】

看到律师同行的推荐,昨晚上看了韩国电影韩国电影《辩护人》,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太亲切了,太真实了,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辩护人》以1981年韩国第五共和国全斗焕军事独裁政权执政初期的釜山为背景,以当时震惊韩国的“釜林事件”为素材进改编拍摄。“釜林事件”即全斗焕政府对釜山地区的大学生及大学出身的活动家,以传阅危险书籍,进行非法集会,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等理由进行拘留刑讯的事件。当时还是平凡税务律师的已故前韩国总统卢武铉在结实了受害学生后受到震动,并为学生们进行辩护,从此走上“人权辩护”的道路。

故事虽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但却感觉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如此之近。不管是秘密失踪,刑讯逼供,还是变相不公开审判,“形式审判”,舆论定罪,恐吓阻挠辩护律师依法辩护,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翻看以往的历史,青年都是热血的,洒头颅、抛热血,只为赶走外侵,唤醒国人,那是爱国。现在的我们不知为何羞于谈爱国二字,仿佛说出来会惹人耻笑一般。谈谈不痛不痒的风花雪月、心灵鸡汤似乎能得到更多关注。

韩国电影《辩护人》的发生时代是军阀统治年代,用暴力得来的政权只能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原本只懂赚钱的律师,平静安逸的生活被打破、追求平稳的心态被推翻,他用一个法务人员的责任感、希望国家越来越好的爱国心,用鸡蛋碰石头的决心去赢得了悄然影响国家的胜利。

这部电影难以界定是政治片还是励志片,前半部分,高中学历的.男主以“坚决不放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精选5篇)

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精选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1

它讲述了一位努力拼搏的律师遇到一件很荒。唐的国安法律案件,他这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聪明智慧顽强坚持地当了辩护人。虽然最终没能实现无罪辩护但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影片中男主人公经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比较富庶的生活。他没有因为自己没能考上大学而气馁,反而加倍努力学习最终考上法官后又辞职开了律师事务所,生活很美好。电影中这点就十分切合实际,也映射了当代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努力奋斗。这是每个世道永远不边的主题。这也是我一直很向往的。其中男主人公最终成功当上了辩护人与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精彩」

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精彩」

即使岩石再坚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是活着的生命,岩石最终会碎成细沙,而鸡蛋终究会孵化越过岩石。yuwenmi小编整理了电影辩护人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篇一】

高中政治的内容很多我都记不大清楚了,有一句很简单还加了粗体,所以一直记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011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柏林旅游,记得路过一排大玻璃幕墙,上面写了德国的宪法,跟中国的宪法类似,很多都是“废话”。比如“Die Freiheit der Person ist unverletzlich(人身自由不可侵犯)” “Alle Menschen sind vor dem Gesetz gleich(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类的。

那关于宪法的话其实跟平时生活基本没关系,我后来搬来柏林住,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韩国电影婚纱观后感

韩国电影婚纱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韩国电影婚纱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韩国的电影《婚纱》,看完之后我哭得不能自已。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一部讲述亲情的片子。

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的感动,电影中处处都体现着真情,可以说是生活中真实情况的反映,能够抓住每一个观者的心。暖人的亲情,即使是死亡也阻挡不了的永恒。主人公高云是一个婚纱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单身母亲,在工作和女儿之间,她每天忙于工作,似乎忽略了女儿,但是她还是尽力把所有的爱都给女儿。尽量一切都满足女儿,只是和她相处的时间很少。当他知道自己得了重病的时候,她想尽力弥补自己的女儿,带着女儿去做女儿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韩国电影《新世界》观后感

韩国电影《新世界》观后感

《新世界》是继《无间道》之后,最棒的黑社会题材电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韩国电影《新世界》观后感一:

今天看了一部韩国片《新世界》,这片是黑帮卧底题材,整体剧情和很多细节都和无间道很相似,但关键性的不同在于,当卧底发现自己见不得阳光的工作要无限持续下去,而真正掩护自己身份的却是自己已经出卖的大哥时,他做出了和陈永仁相反的决定,这部片子,不错!

韩国电影《新世界》观后感二:

韩国电影人有骨气。

国内这几年上映的影片当中,尺度最大的是《毒战》,小学门口的枪战和直播死刑绝对让人怀疑片方是广电总局的亲戚。但最重要的一条底线还是不能突破:正义一定要得到声张,好人可以牺牲,但坏人都不能有好的下场。

韩国电影没有这个底线,除了直面血腥暴力的场景之外,新世界的故事给了一个全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韩国高分电影《辩护人》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国高分电影《辩护人》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