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读后感2021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7 08:30: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党史读后感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简史》

一种先进的思想,一个先进的政党,在许多国家中可以夺取政权,却不能巩固政权,大国中只有中国共产党在华夏大地上既能创业,又能守业,而且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我们身处其中,享受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必须研究和认识其中的道理。

我通过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希望从中寻找出一些线索。《中国共产党简史》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虽然叫简史,但展现的壮阔的历史进程非常厚重和坚实,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通过学习能清晰地了解党的历史的基本脉络。

书中对党所走过的道路、经历的复杂斗争、遇到的艰难曲折、经历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都作了恰当的梳理和反映。尤其是集中叙述了党领导人民所干的三件大事:一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是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雄辩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活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精髓,马列主义的精髓之一就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儒家思想:以民为本。共产党人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基石,没有这一基石,社会主义大厦终会倾覆,巩固这一基石,共产主义理想终将实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为了实现人民要求打倒军阀,实现共和的愿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手,取得胜利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民国政府。当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时,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带领人民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当人民厌倦战争,希望和平生活时,国民党反动派又挑起了三年内战,最终还是紧密依靠人民的共产党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获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久远以来的梦想:挺直腰杆,当家作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当中国人民不满足于基本的生存,而需要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民主的发展进步、与国际的交流往来时,中国共产党英明地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强国富民政策,积极推进中国民主建设进程。现在的中国已不是积弱积贫的国家,而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极大丰富,我国在国际上也获得极大的尊重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民众的就业问题。鉴于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社会成员的就业主要由国家包办,大多在国营或集体单位就业。应该说,这种就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它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稳定社会的发展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有严重的不足,广大农村和农民基本被排斥在就业计划中,我国充裕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非内资经济等各种类型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城镇就业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部门。国家的就业制度开始突破原有的局限,农民非农就业数量迅速增加。无论城乡,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劳动力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开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06年底,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1978 年的40152万人增加至76400万人,增加了36248万人,年均增加近1250万人。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我国就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渠道,重点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据统计,到2007年5月,在我国7.64亿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25亿人,占42.6%;第二产业1.92亿人,占 25.2%;第三产业 2.46 亿人,占 32.2%。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06 年末,城镇国有和集体等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人员7417万人,比2002年减少了 1074 万人。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则从2002年的2379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4068万人,增加了1689万人。尽管我国目前的就业情势仍很严峻,但党和政府已把它作为至要大事来抓,我们应当乐观以待。

应当承认,我国的社会建设诸方面的发展还有许多不足。如教育发展中,城乡间、东西部间的发展还不均衡;尤其是社会不同群体间受教育的公平性还存有问题。在就业中,大学生的就业和一些弱势群体的就业形势还十分严峻;在社会保障方面,住房问题,医疗保健问题、养老问题等,群众还不十分满意。但60年来新中国在社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只要我们在社会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核心,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更快的成就,就会使全体国民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核心原因就是紧紧地与人民心连心、手牵手。这一真理已被实践反复证明,今后它还将会不断地被重复实践。民心,就是党心,党心,就是民心。中国共产党的心要永远和人民的心在一起,中国才有发展前途。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去为人民服务,去做人民的仆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人民就将永远跟党走,一起去实现共产党崇高美好的理想。

第2篇:党史读后感

读书报告

----红色书籍读后感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党课学习,在阅读了及党史等文献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长及壮大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党在革命,建设时期的理论创建加深了我对共产党的认识,也提升了我的政治觉悟.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深受压迫,苦难深重.一些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尽管清廷也做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政治尝试,终由不符合历史的潮流而被湮没.在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废除了2000多年的帝制.结束了中国王朝的统治.然而在帝国主义,封建实力的压迫下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革命始终未改变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的性质.由此,历史证明了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依赖性无法改变中国。就在中国深陷军阀混战的时局之时,1917年的俄国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光明。五四运动也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曙光。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建党初期由于缺乏相应的革命经验,也未充分认识到中国的特殊国情,而是照抄照搬而过的”以城市包围农村的”经验和相应的革命方针,导致了共产党人一系列的斗争失败.尤其是在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共产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加入国民党,致使了后来党人的被屠杀.然而,经过“八七会议”我党清算了党内一些“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转至湘赣边境,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红色政权在中国大地建立起来。

经过大革命,共产党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毛泽东吸取以城市为中心的经验的失败,结合《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及相应的社会革命经验在中国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出路,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中国迅速发展。经过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实践,毛泽东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一些战争理论,比如持久战思想,游击战,军队建设等对现在军队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抗日战争后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为中国的建设指明了 方向。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他创造性的提出中国的建设应分两步走:第一,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他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有机结合了起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以后,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他提出了,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确保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在他合理的提出: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方面的五种关系,即重、轻、农的关系,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有效的避免了苏联当时的片面重视重工业的发展造成的经济发展畸形,农民生活水平仍然低下的经济模式,确保了经济的良好发展.尽管在经济建设中仍然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错误但毛泽东思想在特定的年代里仍然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毛泽东思想经过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创新.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对党的建设级国家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以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开放阶段,国内国外面临深刻的变化,以邓小平为首的领导人审视全局,毅然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然而在当时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对马克思经典的社会主义论述深信不疑,纷纷对社会改革以反对。然而国内的实际必须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予以调整,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来解决人们禁锢的思想,也为改革开放从思想上开辟了一条道路。邓小平随后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对中国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论述。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一系列理论难题,尤其是对市场经济的借鉴,更是对原有马克思理论的巨大飞跃,也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包容性、创新性。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他们在保留马克思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中国革命、建设的经验做了深刻的总结,对党的思想,国家的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21世纪的共产党人,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党的发展是经过深刻的的社会现实造就的,党的理论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在今后的社会实践的工作中,我一定认真贯彻党的理论,锻炼自己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固守现实的本本主义,着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在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党的思想,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为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3篇:党史读后感

党史读后感 39071419 朱作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党带领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压迫,使中华民族复兴,崛起而成为当前具有强大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大国。怀着对党无限的崇敬之情,我翻阅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对此的感受更加深刻。

在军阀割据,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的出现无疑带给了全国人民对和平和幸福安定生活的希望。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带领着全国人民,探索最适合中国社会的革命之路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时时刻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奇迹!建国以后,在黑暗中,又是共产党带领着人民前行,虽说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带给了经济发展以创伤,但毕竟这是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党史读后感_

党史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细致的读了《中共党史读本》,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知道党九十年的征程是一部真正的血与泪的奋斗史,我相信每一个人对于党的历史都会铭记在心。我们更知道,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走向幸福和光明。回眸历史,党一步步走来。

1921年7月23日晚8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家里召开。毛泽东等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参加大会,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党史读后感

>读后感

姓名:于春华 班级:财管1004 学号:20101834 《苦难辉煌》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金一南先生的这部《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它向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读后颇有感触。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样一个不足五十人小团体,小组织,几十个人,渺小的力量,迅猛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以后中国发展的领导力量。在异常艰苦与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就像是一直浴火的凤凰,在履历了苦难与挫折之后走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党史读后感

党史读后感

小时候的红领巾是我最大的向往,再大些,进入共青团成了我青少年时代的奋斗动力,来到大学里,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接触党史党章,这让我这颗原本平静的心澎湃起来。党史的学习更使激动的情景一幕幕地不断在脑海中涌现,团校学习,党校学习,思想汇报,写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一步一步地向着自己心中神圣的名字“党员”靠近„..记得在谈话中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入党时,我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只是将党在我心目中的印象简单的做了表达,我之所以入党是因为我对过去的党无限敬仰;对现在的党高度肯定;对未来的党充满希望。

为了能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由来,我最近研读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再次感受了我党自从1921年成立的革命党到执政全国到如今的光辉历程,重温了我党走过的坎坷而不寻常的90多个岁月。虽然中间充斥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党史读后感

读党史的心得体会

建党90周年已经过去快一年了,我再次详细读了《中共党史读本》,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我党一直把思想文化作战摆在重要的位置。民族魂、民族精神更是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不断强调的问题。没有思想的坚固堡垒,任何作战行动都付诸空流,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不断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确实是其他政党难以做到的一点。今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良好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在党组织下参加这样的活动,更要懂得珍惜,作为一名普通的预备党员,我想,我也是在创造历史,我也是在继往开来。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反动,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党史读后感

党史读后感

大庆朝的太祖皇帝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掌握统治权,党史读后感。从带领几百人的队伍到后来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光复了北魏全境,他始终只掌握着军权。

而在更早些的时候,在北魏和南庆合力驱逐入侵的魔族的时候,那位太祖皇帝更是被后来的开国元勋---周宰相架空。

那是时候整个南庆体系里两权分治,后来的周宰相那时掌握着政事的决策权,而太祖则只负责领兵---只是周宰相的一员大将而已。

后来由于连续地决策失误,军事斗争变得重要,太祖终于从周宰相那里抢得了更多的权力,并且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而到了南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由于长时间的“根据地”政策,许多大将已经变得拥兵自重。“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那一系将领更是觉得自己的功绩足以与太祖抗衡。

再后来南庆统一了整个中原,太祖短暂地手握大权。可是那些将领们开始不满于现状,开始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党史读后感202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史读后感202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