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7 08:30: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

《池上》是我们小学就学过的一首古诗,大家知道怎么样翻译这首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池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译文

一个儿童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儿童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儿童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儿童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 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诗歌评价

著名诗人白居易以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写成的诗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流传了下来,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于他的诗歌不同的读者给予了不同的评价。梅圣俞平:“状难写景,如在眼前;元微之云,道得人心中事,此固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余蕴,此之所短也。”(张戒《岁寒唐诗话》),“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俟。致长韵大篇,动数千言,而顺当惬意,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捻断吟鬓,悲鸣吻物。吻者所能致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张若虚《滹南诗话》)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我们不能论定谁是谁非,每个人欣赏事物的切入点不同,欣赏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评价也就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的说法有失妥当。

我们知道白居易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即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采入诗歌唱。其全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补察时政“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而白居易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创造了讽喻诗一百七十余首,大体是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对上层达官显宦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的恶行的尖锐批判如《秦中吟》和《新乐府》这些诗用浅切平易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观点鲜明,而这些尖锐的批判使达官门咬牙切齿。“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写这首诗不是为了写一首感天动地的好诗,而是要反映了人民为了满足贵族门的生活所深受的苦难,要教育权贵们,不要为了满足自己无聊的闲乐而把痛苦建立在百姓身上,要多为大众着想,站在民众阶层想想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当。白居易就是这样用他那浅显易懂的语言写出作品,让自己的作品更易被人民接受,让作品的时代主题和内容更易理解。所以他的诗歌的浅近语言是有利于文学发展的,不应该遭到那么多人的质疑。

有人会说因为白居易是伟人,所以他写出的诗歌无论怎样看,怎样评价都是好的。就比如《刘十九》“绿蚁新陪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明明写得毫无情调,一点文学色彩都没有,但是后人们却争着传诵硬说这首诗是一首好诗。说诗意很美,能闻见诗人亲切相问的声音,把与刘十九对饮清谈的那种欢欣与温馨很好地表达了出来。如果这是一首出自平凡人的手的诗,那它所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了。有人会认为这是涂鸦之作,没有一个词是新的`,都是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字眼,语言很艰涩,根本就不是诗歌。但是“寻常之事,人人意中所有,而笔不能达者,得生花江管写之,变成绝唱,此等是诗也。”(俞陛平《诗意浅说续编》)白居易信手拈出一首小诗,用口头语把眼前的景物很自然的写了出来令人读后沁人心脾。一首好的诗歌不一定都是奇异的词,只要用此词,在此境,能够最传神地表达出你的情感就是好词。所以白居易就是运用那些通俗易懂的词语来表达出他的感情,使他易于被人接受,作品的内容易于为大众接受,理解,吸引广大读者。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是雅俗共赏的好文章,才能流传千古。据史料记载说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阳香山,整理自己一生的作品,深入农家田间地头,征求老妪老夫的意见,力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我们今天才能有幸读到白居易这么清新的文章。

白居易最著名的两篇文章《长恨歌》和《琵琶行》就是作者以通俗语言接近时代方式开拓广泛读者的例子。《琵琶行》借琵琶女不幸的身世,表达自己遭受排挤,贬谪无奈的生活。当中两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人民常用警句。《长恨歌》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梦幻而悲凉的色彩。从人性的角度赞美他们无与伦比的爱情,成为古往今来的爱情诗经典作品,这两篇诗歌都是为时为事而作的政治目的,而不是追求形式美。这样就让让文学尽可能地与世俗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思想接近,引起更多俗人欣赏,正如唐宣宗在《吊白居易》所说那样“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所以认为白居易的诗失于太详太露的说法是有失妥当的。

第2篇: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

《池上》是我们小学就学过的一首古诗,大家知道怎么样翻译这首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及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池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译文

一个儿童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儿童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儿童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儿童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第3篇:关于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

关于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池上古诗(白居易)

池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古诗(白居易)及注释

译文一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二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注释

①撑(chēn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池上 唐朝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译文

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池上》注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池上》赏析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池上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二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池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古诗简介

《登池上楼》是晋宋之际诗人谢灵运的作品。此诗抒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可爱,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和进退失据的无奈情绪,最终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为第一层,抒发作者官场失意的牢骚;中八句为第二层,描绘作者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后六句为第三层,表达了作者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显示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