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7 08:29: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集锦12篇)由网友“迷花不事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前言】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在汴京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写春夜,直抒胸臆。全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注释】

⑴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长门句:此句是用五代薛昭蕴同调词之成句。长门:西汉时期的宫殿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西汉司马相如有《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春草青:语出《楚辞·招隐士》“春草生兮萋萋”句。

⑶些子:一些,少许。宋蔡士裕《金缕曲》:“著些子,更奇妙。”宋柳永《洞仙歌》:“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酒。”破:绽开、吐艳。

⑷碧云:指茶团、茶饼。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此处以茶叶之颜色指代茶饼,亦可理解为茶笼上雕饰的花纹。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种器皿中碾碎。笼:贮茶之具。《乐府雅词》作“龙”。玉成尘:把茶团碾得细如粉尘。这里“玉”字呼应“碧”字,亦谓茶之名贵。黄庭坚《催公静碾茶诗》:“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尘”,其中的“碾玉尘”与此词“碾玉成尘”意同。宋时崇尚团茶,即将茶叶调和香料压制成团状,用时再碾碎,故称“碾玉”。

⑸留晓梦:还留恋和陶醉在拂晓时分做的好梦中。晓,《乐府雅词》《历代诗余》作“晚”。

⑹惊破:形容一下子清醒过来。一瓯(ōu)春:犹一瓯春茶之省称。指一盂茶。瓯:指饮料容器。李煜《渔父》词:“花满渚,酒满瓯。”春:指茶。黄庭坚《踏莎行》:“碾破春风,香凝午帐”,其中的“春”,即指茶。以春字暗喻茶水,含蕴变得丰富。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这一瓯浓液之中。春,《历代诗余》作“云”;一瓯春,《乐府雅词》作“一溪云”。

⑺花:指上片所言之江梅。压:形容花影层层叠叠。重门:一层一层的门。

⑻疏帘:指有雕饰的帷帘。

⑼二年三度:指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初春,就时间而言是两年或两年多,就逢春次数而言则是三次。东君:原为《楚辞·九歌》篇名,以东君为日神,后演变为春神。词中指美好的春光。

⑽著意:即着意,用心的意思,犹《楚辞·九辨》:“惟著意而得之”之调。

【翻译】

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尚未均匀开遍。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清晨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层层的花影掩映着重重的门户,疏疏的帘幕透进淡淡的月影,多么美好的黄昏啊。已经是两年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年春天的温馨。

【赏析】

这首思春怀人之作与表现同一题材的其他许多作品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写个人独居之苦闷,也没有写良人不归之怨恨,而是热情地呼唤远行在外的丈夫早日归来,一同度过春天的美好时光。小词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起首三句是作者晨起所见,以白描笔法描绘早春景色,但又不同于一般地写景。“春到长门春草青”,直接袭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之首句,暗寓幽闺独居之意。薛词即借“长门”事以写宫怨。作者将自己的居处比作长门,意在表明丈夫离家后的孤独。较之陈皇后,她此时虽然不是被弃,却同是幽居。“春草青”,言下之意是:春草已青而良人未归。《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暗用其意。“江梅些子破,未开匀。”言野梅只有少许嫩蕊初放,尚未遍开,而此时也正是赏梅的好时节。以上三句突出写春色尚早,目的是要引出歇拍呼唤远人归来“著意过今春”之意。如果“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也就不会有“著意过今春”的渴望。惟其“未开匀”,所以特别新鲜可爱,使人感到春天已经来临。这三句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的惊喜、赞美之情。

次三句写晨起品茶。宋人习惯将茶制成茶饼,有月团、凤团等数种,饮用时皆须先碾后煮。“碧云笼碾玉成尘”,写饮茶前的准备。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云:“(韩魏公)不甚喜茶,无精粗,共置一笼,每尽,即取碾。”明冯时可《茶录》:“蔡君谟谓范文正公:《采茶歌》‘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今茶绝品,色甚白,翠绿乃下者,请改为‘玉尘飞’、‘素涛起’,何如?”所叙之事可资参证。“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写晓梦初醒,所梦之事犹残留在心,而香茗一杯,顿使人神志清爽,梦意尽消。晓梦初醒,梦境犹萦绕脑际,喝下一杯春茶,才把它驱除。春草江梅,是可喜之景,小瓯品茗,是可乐之事,春天给作者带来无限欢乐。

过后三句仍是写景,不过时间由清晓移到了黄昏。“花影压重门”,言梅花的姿影投射在重门之上显得很浓重。此句有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疏帘铺淡月”,言春月的清辉铺洒在窗帘上,显得很均匀。这两句词以对偶形式出之,匀齐中富于变化。按照习惯,“花影压重门”本应对以“淡月铺疏帘”,但在这里词人似乎有意将“淡月”和“疏帘”位置互换,一方面为了合于平仄,一方面也避免了雕饰之嫌。词本不同于律诗,是不必追求对仗的严谨工稳的。这两句词生动地创造出初春月夜静谧幽美的境界,为全词精彩之笔;“压”、“铺”二字下得尤为精警,写出了词人对景物的特殊感受,充分显示了李清照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

以上由春草返青写到江梅初绽,由花影压门写到淡月铺帘,中间更穿插以春晨早起,茶香驱梦,如此反反复复描写春天之美好,终于逼出了歇拍三句:“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农历遇闰年,常有一年中首尾有两个立春日的情况。据《金石录后序》可知,李清照婚后,丈夫赵明诚或因负笈远行,或因异地为官,每与妻子分别。丈夫常年在外,如今算来,已有两年三个春天没有在家里度过了。“二年三度”是在加重表现其痛惜之情。“负东君”,这里特就汴京之春而言。京师的春光是这样迷人,即使一年一度辜负了它,也非常可惜,何况两年中竟有三度把它辜负,这是令人无比痛惜的。正因如此,所以这次归来,一定要用心地好好度过汴京这个无比美好的春天。这三句词卒章显志,为一篇结穴。这一结尾,感情的激流直泻而下,心底的情话冲口而出,把惜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把全词的抒情有力地推向了高潮。

这首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其中“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句历来为人称道。“疏帘淡月”后来成为词牌名。清况周颐《〈漱玉词〉笺》:“《问蘧庐随笔》云,荆公《桂枝香》作名世,张东泽用易安“疏帘淡月”语填一阕,即改《桂枝香》为《疏帘淡月》。”这个记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此词对后世的影响。

篇2: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注释及赏析

宋代:李清照

原文: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译文: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晨晓春光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些子:少许。破:绽开、吐艳。

碧云笼碾(niǎn)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ōu)春。

碧云:指茶团。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颜色。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种器皿中碾碎。玉成尘:把茶团碾得细如粉尘。这里“玉”字呼应“碧”字。留晓梦:还留恋和陶醉在拂晓时分做的好梦中。一瓯春:指一盂茶。瓯:盆、盂等盛器。以春字暗喻茶水,含蕴变得丰富。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这一瓯浓液之中。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二年三度:指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初春,就时间而言是两年或两年多,就逢春次数而言则是三次。东君:原指太阳,后演变为春神。词中指美好的春光。

赏析:

这首词,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品的开头描绘出初春好景象:“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词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派新春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开头的几句耐人寻味:第一,首句是借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之一的成句,劈头传出了春的消息。长门,原汉宫名。它是汉武帝陈皇后阿娇失宠后居住的地方,后来多以它代指“冷宫”。李清照以“长门”入词,则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自己有一种难言的幽伤,借用上述薛昭蕴宫怨词的意境,为下文表达这种幽伤作了情绪上的铺垫。二是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特有声息。“春到长门春草青”,一句连用两个“春”字,描摹出春天一到,春草即刻舒展身姿的情态,给人以春风拂面的快感。不仅写出了春的神奇,还借春草在经历了寒冬之后对春天的.渴盼,暗示女词人回到丈夫身边的无限快感。

第二,宛如一幅斑斓的绘画,起拍以下三句有着迷人的色彩和构图。看那江梅花朵和蓓蕾相间,梅枝与新蕊互衬,愈发显得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这些共同组成了一幅娇妍的春意图,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希望。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碧云笼碾,即碾茶。宋人吃茶都是先碾后煮。碧云是形容茶色。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它使女词人为之陶醉。她兴致勃勃地取出名贵的“碧云”茶团,碾碎煎煮。词人本想一边品茗,一边回味早晨的梦境。哪知一经重温“晓梦”,惊破了品尝茶香的雅兴。“惊破一瓯春”的“春”字,语意双关,不仅形容出茶色的纯正,香气的馥郁,更暗示了词人的“晓梦”是与一种春景春情有关。

词的下片承“晓梦”而转入对“黄昏”景象的描绘,侧重表现春日黄昏的美好:“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疏帘,有雕饰的帏帘。作者轻轻两笔,勾勒出一幅清幽的黄昏景色。它如一幅水墨写意画,虽无明丽的色彩,但却能在黑白中见精神,在清淡中显神采,愈发给庭院增添了几分恬静与优雅。两句里“压”“铺”二字精策而传神。“压”字,委婉地描绘出了花儿的繁盛。因为花儿稀疏零星,花影就不会重重叠叠,给人以浓重如“压”来之感。同时,它又体现了花儿的蓬勃生机。“铺”字。首先,形象地显示了月光朦胧和清淡。因为此时,夕阳才落,月亮刚刚升起,月是淡月,光是微光,若有若无,像是薄如蝉翼的轻纱一般,铺蒙在疏帘之上,显得是那样轻灵,那样柔美。其次,“铺”字又写出了月亮“多情”的神态。它就像是在含情脉脉地关注着女主人,表现出深深的依恋,类似于“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境界。“铺”又与“压”在用墨的浓淡、轻重、明暗、虚实上相互辉映,使得整个画面体现出朦胧和谐之美。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在李清照的笔下,有许多著名的春景情词,《如梦令》“昨夜雨风骤”、《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等都是熟知的咏春名篇。对每一个春天,她都不肯虚度。此处特意提出“今春”,表明今年一定要特别地经意,这就将惜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统观全词,上下两片,一早一晚,布局精严。虽然每一片都是由景及人,但通篇读来词意层层递进,情感节节发展。上一片如花含苞,味之无穷;下一片如百花竞放,感情浓烈。两相映照,足见她对丈夫的爱之深,思之切。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这首词也很有特点。既有“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归来也,著意过今春”等浅白直露的口语,显示了易安词淡笔点染,自然隽永的风韵;也有“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等精炼的对句,显示了易安词的炼句炼意之功。特别是“压”与“铺”两个字锻炼精妙,感到仿佛那诱人的花影不是映在门上,而是压在作者的心上;那迷人的淡月也不是照在帘上,而是直接铺到了词人的心里。它承上启下,把作者此时此地的心灵感受形象,委婉地传达出来。

篇3:李清照的诗词《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宋•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赏析】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三句,上承“晓梦”而转入对“黄昏”景象的描绘,侧重表现春日黄昏的美好: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上片写春草、江梅,下片一开头便写春花。作者不从正面描写春花的繁盛,只点出“花影”,一则是为照应“黄昏”,二则为画面增添朦胧隐约的美感。“花影压重门”,着一“压”字,委婉地传达出花儿的繁茂,因为若是花儿稀疏就不会有重叠的花影,更不会给人浓重如“压”来之感。“疏帘铺淡月”,之“铺”字,用得亦极其传神。首先,它形象地显示了月光的朦胧和清淡。因为此时是黄昏时分,天还没有完全暗下来,月亮初升,月光十分微弱,若有若无,如纱一般轻薄。月光照在疏帘之上,像是为疏帘铺上一层薄纱,极其轻灵柔美。其次,“铺”字显示出月光的柔情,它宛如一位心思缜密的女子,关照到词人的孤独,便亲手为词人的疏帘装扮,十分体贴。此外,“铺”又与“压”在用墨的浓淡、轻重、明暗、虚实上相互辉映,使得整个画面体现出朦胧和谐之美。这两句以对偶形式出之,匀齐中富于变化。“花影压重门”本应对“淡月铺疏帘”,但词人似乎有意将“淡月”和“疏帘”位置互换,一方面为了合于平仄,一方面也避免了雕饰之嫌。这两句以清淡之笔,勾勒出一幅清幽的黄昏景色。它如一幅水墨写意画,虽无明丽的色彩,却能在黑白中见精神,在清淡中显神采,愈发给庭院增添了几分恬静与优雅。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人物简介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影响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宋·王灼云:“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游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致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殆不可使李戡见也。”(《碧鸡漫志》卷二)

2.宋·胡仔云:“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言甚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3.明·杨慎云:“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争雄,不独争雄于闺阁也。”(《词品》卷二)

4.清·沈谦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填词杂说》)

5.清·陈景云评价《金石录后序》云:“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绛云楼书目》卷四)

篇4: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赏析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

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消晨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

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

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

些子:少许。破:绽开、吐艳。

碧云:指茶团。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颜色。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种器皿中碾碎。玉成尘:把茶团碾得细如粉尘。这里“玉”字呼应“碧”字。

留晓梦:还留恋和陶醉在拂晓时分做的好梦中。

一瓯春:指一盂茶。瓯:盆、盂等盛器。以春字暗喻茶水,含蕴变得丰富。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这一瓯浓液之中。

二年三度:指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初春,就时间而言是两年或两年多,就逢春次数而言则是三次。东君:原指太阳,后演变为春神。词中指美好的春光。

赏析

这首词,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品的开头描绘出初春好景象:“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词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派新春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篇5: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翻译

秋天到了,长门宫的芳草又染上秋黄。画梁间的燕子相伴离去,成双成对飞出宫墙。玉箫已是久久地沉默,无须再吹奏伴舞霓裳。发上的金蝉摇摇欲坠,妆奁镜盒早已关掩上,再不去照那矫美的容妆。

忆往昔,昭阳宫内的美好时光。身着绫罗翩翩起舞,舞衣上绣着七彩的鸳鸯。那鲜艳的红绸飘带,在舞曲中飞旋飘扬,至今还撩起御炉缕缕飘香。如今相思魂消梦断,夜夜愁听更漏声声悠长。

注释

长门:长门宫。此指皇宫。

双燕去:谓秋深。又用燕双去衬人独在。

玉箫:洞箫。古人称精美物常以“玉”比喻,如“玉笛”、“玉容”、“玉楼”、“玉食”等。

理:治,引申为演奏。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金蝉:首饰。韩偓《春闷偶成》:“醉后金蝉重,欢余玉燕歌。”

鸾镜:镜子。

妆:装扮。

昭阳:宫名。汉成帝宠幸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即住在昭阳宫。此代指受宠时所居之所。

绶带:丝带。

漏更:更漏。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宫女失宠后的惨淡生活。其词分为上下阕,上阕写的是宫女失宠后的生活景象,下阕写的则是宫女得宠时的风光生活。作者在这里通过上下阕宫女生活的对比,突出了宫女失宠后生活的惨淡以及宫女的忧愁、寂寞心情。

词的上阕不仅写出了宫女失宠后的惨淡生活,还写出了失宠后宫女所住的宫墙的惨淡景象。词的第一句就写出了宫墙的惨淡,草木枯黄,什么也没有。特别是“秋”字,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气氛。秋在中国古人的诗词当中大多都是扮演着悲凉的角色,因此作者抓住了秋的意象,在词的开头奠定了悲凉的气息,“秋到长门秋草黄”,开头的季节就是在悲凉的秋天,而且在宫墙内除了长满秋黄色的草,就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显得特别萧条。而且,作者还很好地借用了地名,“长门”一词喻示了宫女的生活如同当年陈皇后所居住的长门一样是那样地萧条,自己与陈皇后一样的孤单和寂寞。作者借用这个在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例子,说明了宫女在失宠时的惨淡生活以及宫女寂寞忧愁的心情。双燕飞,出宫墙,是表明自己失宠后宫墙的惨淡景象,就连具有生命的鸟儿也飞走了,只剩下孤单的自己。以上这些都是写的宫墙的惨淡景象,词的第二句开始写宫女的惨淡生活:“霓裳”现在即使穿上了,也没有玉箫来伴音,落到“玉箫无复理霓裳”的地步。这里突出宫女的生活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歌舞升平,就连像金蝉一样的头饰散了,也懒得搭理了,这是因为自己已经失宠了。词的上阕就是通过运用对比,对宫墙的惨淡景象和宫女生活的惨淡进行描写,来说明宫女心情的寂寞与忧愁。

下阕则通过把宫女曾经得宠的`风光生活与现实进行对比,凸显了宫女失宠之后生活的惨淡和宫女的忧愁与寂寞。词的开头就为回忆了宫女在过去得宠时的风光生活。词通过一个“忆”字很好地过渡到了下面所写的宫女得宠时的生活。作者在这里与上阕中的长门一样借用了。昭阳”,当时宫女的生活与杨贵妃一样都是轻歌曼舞、神采飞扬、绣美鸳鸯。在这里,词的感情基调是轻快的,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向往。但是,下句直接转入现实的生活,以上都是自己的回忆,而现实当中自己的生活却是如此落寞,表现出自己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对再次得到宠幸的期望。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强有力的动词“断”,将宫女拉回了现实当中,将现实与过去分开,将梦想与现实分开,“断”字犹如当头棒,将宫女的美梦打醒,将她拉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在现实的生活中,宫女只有整夜怀着孤单的心情,听着漏声到天亮。在这里,作者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宫女的惨淡生活以及忧愁落寞的心情表现出来,这种反面的对比则更凸显了宫女的惨淡生活和寂寞的心情。

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清新朴素的意象,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为人们展现出了宫女生活的惨淡和忧愁寂寞的心情。

创作背景

封建时代,宫女幽禁深苑、葬送青春的痛苦遭遇,是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封建皇帝的后宫,有成千上万的宫女。她们一生多在深院中捱过,绝少有出宫择婚的机会,身世处境令人痛惜。此词细致准确地表现了宫中女子孤寂愁闷的心境,流露出对她们的同情。

篇6: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朝代:唐代

作者:薛昭蕴

原文: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缓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翻译:

⑴玉箫:洞箫。古人称精美之事物常以“玉”为定语,如“玉笛”、“玉容”、“玉楼”、“玉食”等。理:治,这里有演奏之意。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古乐曲名。《乐府诗集》载:《唐逸史》曰:“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帝默记其音调而还,明日召乐工,依其音调作《霓裳羽衣曲》。”一说曰:“开元二十九年中秋夜,帝与叶法善游月宫,听诸仙奏曲,遂以玉笛接之,曲名《霓裳羽衣》,后传于乐部。”《乐苑》曰:“《霓裳羽衣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郑愚曰:“玄宗至月宫,闻仙乐,及归,但记其半,会敬述进《婆罗门曲》,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敬述所进为曲,而名《霓裳羽衣》也。”白居易《长恨歌》:“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其舞以曲相伴,即《霓裳羽衣曲》,今曲已佚亡。⑵金蝉:一种首饰。⑶掩:停、止、闭住。班昭《女诫》:“室人和则谤掩。”休妆:美好的妆束。休:善、美,此处为形容词。⑷昭阳:汉代宫殿名。据《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后宫八区,有昭阳殿。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及其妹昭仪,曾居于昭阳舍,即此殿。⑸绶带:丝带。⑹漏更:指滴漏和打更之声。更(gēng庚):古代计时单位,将一夜分为五更。

赏析:

这首词在《花间集》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等书均作薛昭蕴词,而《花草粹编》列为韦庄词。全词咏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之事。

上片写陈皇后被遗弃、被幽禁的哀怨。“画梁”句是怨己羡鸟,人不如物;舞衣不理,金蝉坠落、鸾镜懒照,是其失去生活信念的写照。

下片先追忆昭阳受宠,后写现实中魂梦已断,不堪回首。最后写其长夜难度的痛苦。全词表现了对陈皇后的无限同情,其实,也隐含着对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同情。

篇7: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缓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译文

秋天到了,长门宫的芳草又染上秋黄。画梁间的燕子相伴离去,成双成对飞出宫墙。玉箫已是久久地沉默,无须再吹奏伴舞霓裳。发上的金蝉摇摇欲坠,妆奁镜盒早已关掩上,再不去照那矫美的容妆。

忆时光。身往昔,昭阳宫内的美好时光,着绫罗翩翩起舞,舞衣上绣着七彩的鸳鸯。那鲜艳的红绸飘带,在舞曲中飞旋飘扬,至今还撩起御炉缕缕飘香。如今相思魂消梦断,夜夜愁听更漏声声悠长。

注释

长门:长门宫。此指皇宫。

双燕去:谓秋深。又用燕双去衬人独在。

玉箫(xiāo):洞箫。古人称精美物常以“玉”比喻,如“玉笛”、“玉容”、“玉楼”、“玉食”等。李隆基《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凤楼遥可见,仿佛玉箫声。”

理:治,引申为演奏。

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的略称。此曲开元天宝间盛行于宫中,杨玉环曾因善舞此曲而受宠。

金蝉:首饰。

鸾(luán)镜:镜子。

妆:装扮。

昭阳:宫名。汉成帝宠幸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即住在昭阳宫。此代指受宠时所居之所。

绶(shòu)带:丝带。

漏更:更漏。

赏析:

封建时代,宫女幽禁深苑、葬送青春的痛苦遭遇,是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封建皇帝的后宫,有成千上万的宫女。她们一生多在深院中捱过,绝少有出宫择婚的机会,身世处境令人痛惜。此词细致准确地表现了宫中女子孤寂愁闷的心境,流露出对她们的同情。

篇8: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朝代:唐代

作者:薛昭蕴

原文: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缓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翻译:

⑴玉箫:洞箫。古人称精美之事物常以“玉”为定语,如“玉笛”、“玉容”、“玉楼”、“玉食”等。理:治,这里有演奏之意。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古乐曲名。《乐府诗集》载:《唐逸史》曰:“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帝默记其音调而还,明日召乐工,依其音调作《霓裳羽衣曲》。”一说曰:“开元二十九年中秋夜,帝与叶法善游月宫,听诸仙奏曲,遂以玉笛接之,曲名《霓裳羽衣》,后传于乐部。”《乐苑》曰:“《霓裳羽衣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郑愚曰:“玄宗至月宫,闻仙乐,及归,但记其半,会敬述进《婆罗门曲》,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敬述所进为曲,而名《霓裳羽衣》也。”白居易《长恨歌》:“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其舞以曲相伴,即《霓裳羽衣曲》,今曲已佚亡。⑵金蝉:一种首饰。⑶掩:停、止、闭住。班昭《女诫》:“室人和则谤掩。”休妆:美好的妆束。休:善、美,此处为形容词。⑷昭阳:汉代宫殿名。据《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后宫八区,有昭阳殿。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及其妹昭仪,曾居于昭阳舍,即此殿。⑸绶带:丝带。⑹漏更:指滴漏和打更之声。更(gēng庚):古代计时单位,将一夜分为五更。

赏析:

这首词在《花间集》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等书均作薛昭蕴词,而《花草粹编》列为韦庄词。全词咏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之事。

上片写陈皇后被遗弃、被幽禁的哀怨。“画梁”句是怨己羡鸟,人不如物;舞衣不理,金蝉坠落、鸾镜懒照,是其失去生活信念的写照。

下片先追忆昭阳受宠,后写现实中魂梦已断,不堪回首。最后写其长夜难度的痛苦。全词表现了对陈皇后的无限同情,其实,也隐含着对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同情。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篇9: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原文、注释及赏析

唐代:薛昭蕴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译文: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秋天到了,长门宫的芳草又染上秋黄。画梁间的燕子相伴离去,成双成对飞出宫墙。玉箫已是久久地沉默,无须再吹奏伴舞霓裳。发上的金蝉摇摇欲坠,妆奁镜盒早已关掩上,再不去照那矫美的容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忆往昔,昭阳宫内的美好时光。身着绫罗翩翩起舞,舞衣上绣着七彩的鸳鸯。那鲜艳的红绸飘带,在舞曲中飞旋飘扬,至今还撩起御炉缕缕飘香。如今相思魂消梦断,夜夜愁听更漏声声悠长。

注释: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xiāo)无复理霓(ní)裳(cháng)。金蝉坠,鸾(luán)镜掩休妆。

长门:长门宫。此指皇宫。双燕去:谓秋深。又用燕双去衬人独在。玉箫:洞箫。古人称精美物常以“玉”比喻,如“玉笛”、“玉容”、“玉楼”、“玉食”等。理:治,引申为演奏。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略称。金蝉:首饰。韩偓《春闷偶成》:“醉后金蝉重,欢余玉燕歌。”鸾镜:镜子。妆:装扮。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shòu)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昭阳:宫名。汉成帝宠幸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即住在昭阳宫。此代指受宠时所居之所。绶带:丝带。漏更:更漏。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宫女失宠后的惨淡生活。其词分为上下阕,上阕写的是宫女失宠后的生活景象,下阕写的则是宫女得宠时的风光生活。作者在这里通过上下阕宫女生活的对比,突出了宫女失宠后生活的惨淡以及宫女的忧愁、寂寞心情。

词的上阕不仅写出了宫女失宠后的惨淡生活,还写出了失宠后宫女所住的宫墙的惨淡景象。词的第一句就写出了宫墙的惨淡,草木枯黄,什么也没有。特别是“秋”字,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气氛。秋在中国古人的诗词当中大多都是扮演着悲凉的角色,因此作者抓住了秋的意象,在词的开头奠定了悲凉的气息,“秋到长门秋草黄”,开头的季节就是在悲凉的秋天,而且在宫墙内除了长满秋黄色的草,就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显得特别萧条。而且,作者还很好地借用了地名,“长门”一词喻示了宫女的生活如同当年陈皇后所居住的长门一样是那样地萧条,自己与陈皇后一样的孤单和寂寞。作者借用这个在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例子,说明了宫女在失宠时的惨淡生活以及宫女寂寞忧愁的心情。双燕飞,出宫墙,是表明自己失宠后宫墙的惨淡景象,就连具有生命的鸟儿也飞走了,只剩下孤单的自己。以上这些都是写的宫墙的惨淡景象,词的第二句开始写宫女的惨淡生活:“霓裳”现在即使穿上了,也没有玉箫来伴音,落到“玉箫无复理霓裳”的地步。这里突出宫女的生活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歌舞升平,就连像金蝉一样的头饰散了,也懒得搭理了,这是因为自己已经失宠了。词的上阕就是通过运用对比,对宫墙的惨淡景象和宫女生活的惨淡进行描写,来说明宫女心情的寂寞与忧愁。

下阕则通过把宫女曾经得宠的风光生活与现实进行对比,凸显了宫女失宠之后生活的'惨淡和宫女的忧愁与寂寞。词的开头就为回忆了宫女在过去得宠时的风光生活。词通过一个“忆”字很好地过渡到了下面所写的宫女得宠时的生活。作者在这里与上阕中的长门一样借用了。昭阳”,当时宫女的生活与杨贵妃一样都是轻歌曼舞、神采飞扬、绣美鸳鸯。在这里,词的感情基调是轻快的,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向往。但是,下句直接转入现实的生活,以上都是自己的回忆,而现实当中自己的生活却是如此落寞,表现出自己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对再次得到宠幸的期望。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强有力的动词“断”,将宫女拉回了现实当中,将现实与过去分开,将梦想与现实分开,“断”字犹如当头棒,将宫女的美梦打醒,将她拉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在现实的生活中,宫女只有整夜怀着孤单的心情,听着漏声到天亮。在这里,作者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宫女的惨淡生活以及忧愁落寞的心情表现出来,这种反面的对比则更凸显了宫女的惨淡生活和寂寞的心情。

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清新朴素的意象,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为人们展现出了宫女生活的惨淡和忧愁寂寞的心情。

篇10:小重山端午翻译赏析

小重山端午翻译赏析

《小重山·端午》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舒頔。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前言】

《小重山·端午》是元人舒頔(dí)所作的一首小令。此词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注释】

①《小重山》:词牌名。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②碧艾香蒲(pú):旧时端午节有在门口挂菖蒲、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的习俗。

③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④吊:凭吊,悼念。沅(yuán)湘:二水名,这里指代屈原。沅水发源于贵州,湘水发源于广西,都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为屈原自沉之处。

⑤往事:指屈原投江自尽。论量(liáng):评论,计较。

⑥日星光:屈原《九章·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这句是说屈原的忠义气节永不泯灭,就像太阳和星星的光辉一样。

⑦《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抒发了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翻译】

男男女女们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着,庆祝端午节的到来。用细长的.五色丝带缠绕手臂唱歌跳舞。我徒然惆怅,有谁还会去凭吊屈原。

过去的事就不要评论计较了,屈原的忠义气节千年永存,可与太阳和星星的光辉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鉴赏】

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细缠五色臂丝长”,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阕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就是写追悼屈子之情思了。

“往事莫论量”,确实,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华,终明而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离骚读罢宗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千年已过,便是何等的悲歌大义,又能被几人记得呢?便是记得,又有几人能解?树转午阴凉,端午之时的燥热天气,能得一份的凉意已是不易,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吗?结尾由情归景,景中又似有余情,大有余音不绝之意。

此词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作者的伤感失落,而“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落寞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篇11:青门引·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译文

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着微寒。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对着落花醉酒酣饮,这伤心病痛像去年一般情境。

晚风吹送谯楼画角将我惊醒,入夜后重门紧闭庭院更加宁静。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时,哪里还能再忍受溶溶月光,隔墙送来少女荡秋千的倩影。

注释

乍暖:天气骤然暖和起来。

庭轩:庭院和走廊。

清明:节气名,约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

中酒:喝醉了酒。

去年病:指去年喝醉了酒,即中酒。

楼头画角:指谯楼(城门上的望楼)上的画角。画角,绘有彩画的军中号角,多以竹木或皮革制成。

重门:一道道门户。

赏析:

【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联系到人的思想活动。不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醒,却说是被风吹醒。入夜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隐约点出醉酒的原因。含蓄宛转,丽辞腻声,表现出张词的风格。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梦窗因秋千而忆凝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黄蓼园《蓼园词选》: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见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

赏析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在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在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去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黄蓼园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黄蓼园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重在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在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青门引·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篇12:青门引·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门引·春思 宋朝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第2篇: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前言】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在汴京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写春夜,直抒胸臆。全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注释】

⑴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长门句:此句是用五代薛昭蕴同调词之成句。长门:西汉时期的宫殿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西汉司马相如有《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春草青:语出《楚辞·招隐士》“春草生兮萋萋”句。

⑶些子:一些,少许。宋蔡士裕《金缕曲》:“著些子,更奇妙。”宋柳永《洞仙歌》:“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酒。”破:绽开、吐艳。

⑷碧云:指茶团、茶饼。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此处以茶叶之颜色指代茶饼,亦可理解为茶笼上雕饰的花纹。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种器皿中碾碎。笼:贮茶之具。《乐府雅词》作“龙”。玉成尘:把茶团碾得细如粉尘。这里“玉”字呼应“碧”字,亦谓茶之名贵。黄庭坚《催公静碾茶诗》:“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尘”,其中的“碾玉尘”与此词“碾玉成尘”意同。宋时崇尚团茶,即将茶叶调和香料压制成团状,用时再碾碎,故称“碾玉”。

⑸留晓梦:还留恋和陶醉在拂晓时分做的好梦中。晓,《乐府雅词》《历代诗余》作“晚”。

⑹惊破:形容一下子清醒过来。一瓯(ōu)春:犹一瓯春茶之省称。指一盂茶。瓯:指饮料容器。李煜《渔父》词:“花满渚,酒满瓯。”春:指茶。黄庭坚《踏莎行》:“碾破春风,香凝午帐”,其中的“春”,即指茶。以春字暗喻茶水,含蕴变得丰富。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这一瓯浓液之中。春,《历代诗余》作“云”;一瓯春,《乐府雅词》作“一溪云”。

⑺花:指上片所言之江梅。压:形容花影层层叠叠。重门:一层一层的门。

⑻疏帘:指有雕饰的帷帘。

⑼二年三度:指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初春,就时间而言是两年或两年多,就逢春次数而言则是三次。东君:原为《楚辞·九歌》篇名,以东君为日神,后演变为春神。词中指美好的春光。

⑽著意:即着意,用心的意思,犹《楚辞·九辨》:“惟著意而得之”之调。

【翻译】

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尚未均匀开遍。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清晨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层层的花影掩映着重重的门户,疏疏的帘幕透进淡淡的月影,多么美好的黄昏啊。已经是两年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年春天的温馨。

【赏析】

这首思春怀人之作与表现同一题材的其他许多作品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写个人独居之苦闷,也没有写良人不归之怨恨,而是热情地呼唤远行在外的丈夫早日归来,一同度过春天的美好时光。小词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起首三句是作者晨起所见,以白描笔法描绘早春景色,但又不同于一般地写景。“春到长门春草青”,直接袭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之首句,暗寓幽闺独居之意。薛词即借“长门”事以写宫怨。作者将自己的居处比作长门,意在表明丈夫离家后的孤独。较之陈皇后,她此时虽然不是被弃,却同是幽居。“春草青”,言下之意是:春草已青而良人未归。《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暗用其意。“江梅些子破,未开匀。”言野梅只有少许嫩蕊初放,尚未遍开,而此时也正是赏梅的好时节。以上三句突出写春色尚早,目的`是要引出歇拍呼唤远人归来“著意过今春”之意。如果“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也就不会有“著意过今春”的渴望。惟其“未开匀”,所以特别新鲜可爱,使人感到春天已经来临。这三句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的惊喜、赞美之情。

次三句写晨起品茶。宋人习惯将茶制成茶饼,有月团、凤团等数种,饮用时皆须先碾后煮。“碧云笼碾玉成尘”,写饮茶前的准备。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云:“(韩魏公)不甚喜茶,无精粗,共置一笼,每尽,即取碾。”明冯时可《茶录》:“蔡君谟谓范文正公:《采茶歌》‘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今茶绝品,色甚白,翠绿乃下者,请改为‘玉尘飞’、‘素涛起’,何如?”所叙之事可资参证。“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写晓梦初醒,所梦之事犹残留在心,而香茗一杯,顿使人神志清爽,梦意尽消。晓梦初醒,梦境犹萦绕脑际,喝下一杯春茶,才把它驱除。春草江梅,是可喜之景,小瓯品茗,是可乐之事,春天给作者带来无限欢乐。

过后三句仍是写景,不过时间由清晓移到了黄昏。“花影压重门”,言梅花的姿影投射在重门之上显得很浓重。此句有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疏帘铺淡月”,言春月的清辉铺洒在窗帘上,显得很均匀。这两句词以对偶形式出之,匀齐中富于变化。按照习惯,“花影压重门”本应对以“淡月铺疏帘”,但在这里词人似乎有意将“淡月”和“疏帘”位置互换,一方面为了合于平仄,一方面也避免了雕饰之嫌。词本不同于律诗,是不必追求对仗的严谨工稳的。这两句词生动地创造出初春月夜静谧幽美的境界,为全词精彩之笔;“压”、“铺”二字下得尤为精警,写出了词人对景物的特殊感受,充分显示了李清照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

以上由春草返青写到江梅初绽,由花影压门写到淡月铺帘,中间更穿插以春晨早起,茶香驱梦,如此反反复复描写春天之美好,终于逼出了歇拍三句:“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农历遇闰年,常有一年中首尾有两个立春日的情况。据《金石录后序》可知,李清照婚后,丈夫赵明诚或因负笈远行,或因异地为官,每与妻子分别。丈夫常年在外,如今算来,已有两年三个春天没有在家里度过了。“二年三度”是在加重表现其痛惜之情。“负东君”,这里特就汴京之春而言。京师的春光是这样迷人,即使一年一度辜负了它,也非常可惜,何况两年中竟有三度把它辜负,这是令人无比痛惜的。正因如此,所以这次归来,一定要用心地好好度过汴京这个无比美好的春天。这三句词卒章显志,为一篇结穴。这一结尾,感情的激流直泻而下,心底的情话冲口而出,把惜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把全词的抒情有力地推向了高潮。

这首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其中“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句历来为人称道。“疏帘淡月”后来成为词牌名。清况周颐《〈漱玉词〉笺》:“《问蘧庐随笔》云,荆公《桂枝香》作名世,张东泽用易安“疏帘淡月”语填一阕,即改《桂枝香》为《疏帘淡月》。”这个记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此词对后世的影响。

第3篇: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译文

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

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消晨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

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

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

些子:少许。破:绽开、吐艳。

碧云:指茶团。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颜色。笼碾:两种碾茶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译文

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

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晨晓春光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

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

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

些子:少许。破:绽开、吐艳。

碧云:指茶团。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颜色。笼碾: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及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及赏析

原文: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译文

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

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晨晓春光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

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

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

些子:少许。破:绽开、吐艳。

碧云:指茶团。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颜色。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李清照宋词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首词闲适淡雅,表惜春之情,为作者早期作品。下面一起来赏析看看!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作者:宋·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注释】

①些子:一些。宋·蔡士裕《金缕曲》:“著些子,更奇妙。”宋·柳永《洞仙歌》: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酒“。

②碾玉:即碾茶。黄庭坚《催公静碾茶诗》:”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尘“,其中的”碾玉尘“与此词”碾玉成尘“意同。宋时崇尚团茶,即将茶叶调和香料压制成团状,用时再碾碎,故称”碾玉“

③一瓯春:瓯:饮料容器。李煜《渔父》词:”花满渚,酒满瓯“春:指茶。黄庭坚《踏莎行》:”碾破春风,香凝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