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处暑的六大习俗介绍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7 08:29: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盘点处暑的六大习俗介绍范文

盘点处暑的六大习俗介绍范文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盘点处暑的六大习俗介绍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盘点处暑的六大习俗介绍范文

1、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吃盖浇饭

在历史上,处暑是个社日。社日,要有祭品,这就形成了一个民族食俗:盖浇饭。米饭放上代表五行的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的菜,于是在米饭上盖上胡萝卜 、鸡蛋 、柿子 椒、木耳 、藕,上面盖上勾芡的鸡肉 做的菜。

3、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同时,处暑之后也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维生素能促进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尽快排除。蔬菜和水果味碱性食物,其代谢产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盘点处暑节气养生习俗 吃盖浇饭吃鸭子泼水降温

其实大自然早已帮我们安排好,秋天本身就是水果出品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的苹果、梨、西红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要多吃含钾的食品,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他能维持细胞水分,增强其活性,有助于机体恢复生机。

4、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5、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6、泼水降温

第2篇:温州处暑习俗介绍范文

温州处暑习俗介绍范文

由炎热慢慢转凉,早晚开始起风,空气中有丝丝清凉,这就是处暑。明天迎来处暑节气,夏天正在一步步向我们挥手作别。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温州处暑习俗介绍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温州处暑习俗介绍范文

温州处暑习俗1、喝酸梅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每天午餐来一杯酸梅汤,不但有助于促进消化,还能防止下午工作时犯困。酸梅汤不但能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另外,酸梅还是天然的润喉药,可以温和滋润咽喉发炎的部位,缓解疼痛。

温州处暑习俗2、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温州处暑习俗3、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但有专家表示,处暑来临后,暑热尚未褪尽,许多人仍热衷于喝凉茶以达到解渴消暑的目的实为伤身。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温州处暑气候介绍:

“处暑”的“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暑天结束。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差增大,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寓意着离秋天不远了。

温州的秋天是不是也不远了?按照往年惯例,我市一般在10月中上旬入秋,过了处暑还可能会有“秋老虎”。俗话也有云“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看来,想要真正凉快下来,还要再等一个多月,接下来大家还要继续注意防暑、防燥。

处暑后太阳紫外线辐射指数较大,出门在外仍应注意防止皮肤晒伤。而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调整,尽量早睡早起。此外,处暑过后,中午气温较高,早晚变凉,昼夜温差拉大,人们应注意气温变化,防止感冒受凉。

第3篇:老北京处暑的习俗介绍

老北京处暑的习俗介绍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的“处”是含有“躲藏”、“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今天小编就来分享老北京处暑的习俗介绍,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

老北京处暑的习俗介绍

处暑宜吃寒凉食品

处暑又称暑退,它的到来,象征着东南季风退出,北季风开始来临,此后气温逐渐下降,“处暑热不来”就是这个道理。处暑过后,早晚比较凉爽,气温都在20℃以下,最适于人的体温,因此感觉比较很舒适。

此时饮食养生保健的方法对“秋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特别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这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症状。

瓜果润燥有效不发胖

说到吃瓜,秋季正是各类瓜果蔬菜大量成熟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介绍福州处暑的习俗

介绍福州处暑的习俗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与q有关的作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介绍福州处暑的习俗

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处暑象征着东南季风最后退出我国大陆,西北季风开始统治我国大陆。处暑以后的天气真正转入秋季了。

福州有句俗语,叫作“处暑一过脸觑厝”,“厝”指有钱人在城里的大房子,“脸觑厝”就是脸要朝着自己在城里的`家看,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这句话折射出老福州人过去的生活,“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处暑的七大习俗介绍

处暑的七大习俗介绍(锦集18篇)由网友 “天堂角落”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处暑的七大习俗介绍,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处暑的七大习俗介绍

1、处暑习俗: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2、处暑习俗:吃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 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处暑有什么习俗? 处暑各地习俗大盘点

处暑有什么习俗? 处暑各地习俗大盘点(推荐6篇)由网友 “你可长点肉吧”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处暑有什么习俗? 处暑各地习俗大盘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处暑有什么习俗? 处暑各地习俗大盘点

处暑节气各地习俗盘点

1.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苏州处暑民间习俗介绍范文

苏州处暑民间习俗介绍范文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处暑。“处”字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暑天将尽,炎热的日子即将结束,此后气温逐渐下降。苏州民间一直流传着“处暑十八盆”的`说法。意思是过了处暑,还有十八天左右比较炎热,需要洗澡,此后天气渐凉,就无须每天洗澡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苏州处暑民间习俗介绍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苏州处暑民间习俗介绍范文

放盏河灯祈求平安幸福

前天,姑苏区平江新城大观名园社区的工作人员早早精心制作了荷花灯,组织辖区20多个小朋友到小区附近的小河边放河灯。在家长的陪同下,小朋友们带着祝福和希望,亲手点亮荷花灯,缓缓送入河中。

提到处暑,最先想到的便是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借了“河、荷、和”三字同音,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寓祈福纳善保平安及幸福、和谐吉祥之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重阳节六大习俗

重阳节六大习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重阳节六大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盘点处暑的六大习俗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盘点处暑的六大习俗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