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麦罢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7 08:25: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瞧麦罢散文

瞧麦罢散文

又到了农历六月,又到了辉县峪河两岸人们瞧麦罢的季节。

每年的六月,收完了小麦,播种了玉米,场光地净,娘家人要去闺女家串亲戚,俗称瞧麦罢。

关于瞧麦罢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了,说法有很多种。有的说,过年时闺女女婿去给父母拜年,父母趁着农闲对闺女家进行回访。也有的说,瞧麦罢是父母亲对闺女家的一次检查,看看夏季打了多少粮食,闺女会不会受罪。林林总总,莫衷一是。

姥姥、姥爷威信很高,对人热情,也会待客,每年过年拜年的亲戚差不多要招待到十五、十六,好多都是多少代的老亲戚了,我都挨不清是什么关系。姥姥非常讲究礼数,凡是过年来拜年的,一律去瞧麦罢。亲戚太多,除了重要的或直系亲戚外,都由我和弟弟、表哥、表妹代替。表哥把该去的亲戚分成两拨,路近的、家里条件好的,我们俩去,其他的让弟弟和表妹去。为此,弟弟和表妹没少向我们提出抗议。

当时,弟弟也就十来岁的样子,因为瞧麦罢还闹出了笑话。那次,弟弟主动给表妹带路到一个亲戚家,结果到了才知道是爸爸的亲戚。弟弟因此被我们取笑了好一阵子。

瞧麦罢待客都是炒鸡蛋捞面条,在当时无异于珍馐佳肴。所以,尽管天热路远,我们仍然乐此不疲。

瞧麦罢一般要选农历六月三、六、九这些吉日。如果不是星期天,我们就向学校请假,不上上午最后一节课,回家洗洗脸(所谓洗脸,就是用湿毛巾把两腮简单擦一下,耳朵后和脖子还是黑乎乎的),换上新的粗布衬衣,按照大人的要求,必须把脖扣和袖口扣上,提着姥姥专门借来的小竹篮子(用小竹篮显得东西多),里面是姥姥前一天晚上炸好的麻烫(按读音写成“麻烫”,因为我实在不知道用哪两个字合适。是一种类似油条的食品,独股,用发面炸成),再盖上新鲜的楝树叶(楝树的味道可以驱蝇),就步行着分头出发了。那时候年纪小,不知道累,而且亲戚家也都不远,都是附近村的,再加上炒鸡蛋捞面条的诱惑,每次瞧麦罢我们都是兴高采烈的。

当然,也有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一次,我和表哥到邻村一个亲戚家,以往他们都是炒鸡蛋捞面条招待我们,但是那一年他们家母鸡因为天热不繁蛋,就做了熬南瓜捞面条。也许是为了弥补没有鸡蛋的歉意,女主人在熬南瓜里特意加了粉条。南瓜、粉条和面条掺在一起,黏糊糊的怎么也搅不开,最终我们也没有把一碗饭吃完。

如果是去几个姨家,就开心多了。自己的亲娘姨,还有表弟们可以玩耍,我们肯定无拘无束。往往一进家门,就脱掉了粗布衬衣,光起了膀子。不会像在其他亲戚家那样,纵然热得满头大汗,也不能脱衣服。这是姥姥教给我们的,是规矩。

闺女出嫁的第一年叫送麦罢,娘家七大姑八大姨要去很多人,礼品也是比较贵重的。原来是麻烫、白面、还有瓜果之类的,后来是落地扇、洗衣机,现在都是空调、冰箱等大件。

辉县县城周围没有瞧麦罢这个习俗,与之比较相似的叫“送羊”。相传,有一对母子,母亲熬寡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却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孩子的舅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一天,舅舅把孩子带到了羊圈,指着跪乳的羊羔给他讲孝敬母亲的道理。听了舅舅一席话,孩子幡然醒悟,决心痛改前非,认真服伺老娘。为了防止孩子不能善终,舅舅在每年的农历六月给孩子送一只羊羔提醒他。消息传出后,乡亲们纷纷效仿这个舅舅给外甥送羊。后来,慢慢变成了用发面捏成羊的样子,蒸熟送给外甥。

送羊讲究在农历六月的前半月,如果过了六月十五,就是“瘸羊”了。

现在,每到六月送羊,舅舅们除了饮料、啤酒、牛奶等礼品外,一定要有一对馒头羊、面包羊,或者蛋糕羊,辉县县城的超市、食品店、蛋糕房等都有出售,不需要在家里蒸了。

第2篇:麦香散文

麦香散文

曾经你说你嗅到梦想的味道

攀爬是睡在麦田里远望未来的晨星

你说你的世界像芒种

远远地望去片片金黄好似金色宫殿

富丽堂皇建筑更芬芳的麦香

慢慢的游走你又是否还依旧记得

麦香田里的蛙声的咕咕对吟歌唱

欢唱麦香芳香与快乐

现在你说对世界你又太多的怨恨

失败让你无力前进

你说你的未来失去了麦香

再也找不到童年奔跑在金黄麦田的欢笑

你说你想逃

像泥鳅躲进淤泥,像青蛙寒冬里选择休眠

再没有麦香,没有憧憬

可还记得新麦的芬芳,童谣的理想

再次回到最初的梦想,你会嗅到麦香的清馨

记得麦香是你的依靠,家就在梦的初想时刻

要记得麦田里你远望的每一颗晨星都是你的启明星

照亮铺向你走去城堡的.每一条道路

珍惜一切,就算你还没有拥有

但你却已经拥有了麦香的清馨

不要失落,想你说的你找到了梦的味道

像你手里的折叠的每一支梦船

它会载着麦香带你回到最初的梦想

第3篇:燕儿麦散文

燕儿麦散文((共12篇))由网友 “一棵大白杨”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燕儿麦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 燕儿麦散文

燕儿麦散文

“燕儿麦”是乡人对野麦子的称呼,因为故乡话语多含儿话音,于是这“野”字便被读成了“燕儿”,那野麦也在乡人口中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燕儿麦。

燕儿麦通常会伴生在麦田里,在冬季及初春时节,因为麦苗尚浅且矮,对于一个并未认真接触过麦田劳作的人来说,要想将燕儿麦从麦田里找出来那倒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倘若到了麦子抽穗时节,你再到麦田里看的话,便会很容易地找到它。此时它的植株要明显地高过麦子一大截儿,通常会四五条细长的茎杆儿顶着稀疏可数的十来粒种子站在麦浪上面随风摇晃,种子外面披着稍泛青白的麦壳,宽宽松松地护着里面的种子,感觉倒象是连环画上所描画的古代美人所穿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秋麦散文

秋麦散文

蒲公英随风而行。

有的人选择了北上,去寻找更好的土地。譬如说,我随着向北的季风来于此,带来的,不只是一颗对美好明天的炽热的心,还有一颗对家人无比思念的心。

无依无靠,但还是将稚嫩的根深入了泥土,他感觉到寒冷,并慢慢的将泥土温暖。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虽然生活的环境不同,每个人却都保持着风度:谦卑,宽容,平和……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升华。

可还是思念家,思念不曾寒冷的土壤,思念母亲的怀抱。我们还都太小,未经历风和雨,不能远离目前的怀抱。母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所有人的'外壳被刺破,坚强的外表破碎。我想你,可是不能拥抱你。

他的根触碰到一块很大的石头,想要退缩,却没有,用尽全身的力气冲破了它,然后土壤变得温暖,他的根也伸展的更加远。我和一个人打了架,是他先动的手,我想我为什么要道歉。

“对不起!”我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麦饼散文

麦饼散文

中秋佳节,家家吃月饼。但上点年纪的老无锡爱怀旧,总是念念不忘昔日的麦饼,八月十五吃麦饼的风俗习惯在江南一带曾广泛流传。

俗话说:八月半,糖馅麦饼锅里烙。说的是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麦饼。麦饼是用面粉做的,里面包上各种馅心,常用的馅心有:芝麻馅,将芝麻炒熟春碎,拌上熟油和糖即成。糖馅,白糖、红糖均可,糖中加入熟油再加少许炒熟的面粉拌匀,加面粉的作用是防止烙麦饼时糖溶化后往外流糖水。猪油馅,将生的板猪油洗净剁碎,提前两天用糖或盐拌一下,用糖拌的叫糖猪油馅,用盐拌的叫咸猪油馅。

做麦饼的工序是:和面,揉面,擀皮,包馅,推麦饼,烙麦饼。所谓推麦饼,就是将包好馅的面团,用擀面棍推成饼。麦饼的另一种做法就是对合,饼皮擀好,铺上馅心,再将另一张饼皮合上去,根据所做麦饼的大小用大小适当的碗,将碗使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瞧我的一家子散文

瞧我的一家子散文

于当今的时代,我家算是个大家庭了。一个充满温暖的大家庭。

一老娘

七十六的老娘,带着刚满四岁的老二,住在乡下老家。一直是我们夫妇的牵挂。

为了方便,08年配了一个我使用过的诺基亚手机。隔三差五就要打个电话回去。由于娘没有读书,对这个新鲜玩意还用不来。只知道接听。经常不经意就关机,或因没有电自然关机。于是只能打电话叫外甥女帮她去弄。

老少两口,一千块的生活费。在老家基本上过得去。老娘自己种点菜,足够自己吃。大米是吃不了多少。老娘还会偷偷的省下钱来。其实,我是知道的。只是不说。省吃俭用成了习惯。衣服鞋子除了我和老婆给她买,(有时候三姐也会买一两件)她自己从来就舍不得买。每次知道我要回去,都会提前去准备好菜--鳝鱼、牛肉、公鸡、新鲜草鱼。平常却舍不得买。我告诉她,什么也不要准备,我现在只喜欢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瞧麦罢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瞧麦罢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