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认识人民币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说课稿
教学设计的说明
《认识人民币(一)》这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 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 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为达成这4个目标,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购物为主线,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学校在2001年9月28日举办的第三届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的录像片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
又因为这些一年级学生在去年的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中,没有直接参与活动,只当过观众。所以在这里借此机会激发学生想不想在今年的跳蚤市场活动中露一手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序地进行板书:1分、 2分、 5分
1角、 2角、 5角
1元、 2元、 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
老师有序的板书为下面学生按顺序同桌介绍人民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里老师指出本节课先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他们发现1元、1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有新旧两种,图案不同;5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是金色的,最容易区分;2角的人民币只有纸币,没有硬币。他们认为在辨认人民币的时候要能认识大写的1、2、5,认为在辨认人民币时,可以看颜色、图案、大小、数字,但最主要的是要看数字后面的单位。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A. 模拟购物(一)
这里通过录像情境提出问题:跳蚤市场上有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售价是一元,如果我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B.模拟购物(二)
这里通过出示班上邵亦锴同学收到的他爸爸从山东诸城寄来的信提出问题:先猜猜信封上邮票的价钱是多少?猜猜邵亦锴的爸爸在买这张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C.模拟购物(三)
老师逐步出示五种商品,并提问。
付1元钱分别买一块价格是2角的橡皮、一把价格是4角的小刀、一个价格是3角的书签、一把价格是7角的尺子,应找回多少钱?怎么算?
付1元钱买一盒价格是1元4角的铅芯,够不够?还要付多少?如果付1元。
第2篇:学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训练1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11、小明看一本18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8页,第四天他应从第几页看起?
2、一本科技书有200页,小丽第一天看了7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4页,第三天小丽应从第几页看起?
513、一张纸,小明做数学题用去,写英语单词用去,小明一共用去这张纸99的几分之几?还剩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4、小雨、小辉、小杰和小乐4名同学参加接力赛,如果老师确定让小辉来跑最后一棒,那么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比赛方法?
5、新闻袋袋裤节目的播出时间是下午5:00,小明从学校到家要走20分钟,他想回家看新闻袋袋裤,最晚什么时刻从学校出发往家走?新闻袋袋裤节目播出15分钟,什么时刻结束?
6、有一个长方形花坛,周长是20米,宽是4米,这个花坛的长是多少米?
7、一共有31人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人,至少需要几条船?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21、王伯伯在院子里围出了一块菜地,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菜地一面靠墙,篱笆的长可能是多少米?
2、小红家、小丽家与学校正好在一条直线上,小红家离学校480米,小明家离学校345米,小红家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想一想有几种情况)
3、红星小学操场的长是70米,宽比长短5米。亮亮绕着操场跑了3圈,他跑了多少米?
4、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5、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这一天共孵出多少只小鸡?还剩多少个鸡蛋?
26、一根绳子长米,另一根比它短米,两根绳子一共长多少米? 99
第3篇:三年级数上册《捐书活动》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捐书活动》说课稿
北城小学 陈红
一、说教材。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说理念。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和技能训练,比较枯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
第4篇:学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考前训练18
三年级数学考前训练181、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500厘米、10米、30分米、1千米、40毫米
2、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5000克、20千克、1吨、500千克
3、列竖式计算(前3个验算):
517+348=200-83=
÷7=304×7=
4、□÷7=4……△,△可以是(),最大是(),当△最大时,□是()。
57647○ 94 ○ 7
吨 ○ 2千克2千米○ 1999米
6、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可以通多少次话?用线连一连。
小刚小红小丽小明
7、晓华有3件上衣和2条裤子,如果把上衣和裤子搭配起来穿,一共有()
种不同的搭配。
8、填合适的分数:一条公路,一星期修完,3天修了这条公路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周长的()。
9、盒子里有9张红桃,1张梅花。小刚任意抽出一张,他抽到的扑克有()种可能,抽到()的可能性最大。
第5篇: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教学总结
三年级数学期末教学总结
又一个学期在忙碌中过去了。回顾一个学期的工作,想起我和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有几丝忧愁,也有许多的快乐。
工作中有喜也有忧,可喜的是全体学生比二年级懂事许多,有的同学进步很大,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忧的是对一些学生付出了很多,却成绩起伏不定,反反复复,感觉有些无奈。进步较大的学生如:叶文倩、潘蕾丹、蒋坤、柯怡帆等。成绩反复不定的学生有:刘卓尔、叶苏仪、胡若楠、廖浩宇等。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坚持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了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和笔算是学习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在测试卷中占分值较大的部分,有了较强的计算能力即使是学困生也较容易得分,那么对于优秀生来说也大大减少了失分。我的做法是设立口算本,家庭作业平均每天15道口算。笔算测试平均每周10
第6篇: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竹园镇乐乌小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任 课 教 师:尹 石 武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数
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阅读教育报刊杂志,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
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经常检查,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
第7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想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多做题。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认真读题,思考填空。(30分,每空1分.)
1、读作( ),七分之六写作( )。
2、在算式□6÷8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
3、76比( )多18;5的( )倍是95。
4、空杯重120克,1号杯重 320克
①1号杯中的黄豆重( )克。
②估计一下:
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 )克,
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 )克。
5、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重6( ); 一个乒乓球重4( );
小明身高125( ) ,体重28( ),每天喝牛奶300( )。
6、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克 67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