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德民先生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6 08:30: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邵德民先生散文

邵德民先生散文

邵德民何许人也,山间一退休教师也。先生自称是秦岭闲翁,可他的生活却充实得犹如成熟的果子般饱满。退休后,他作务果园、照看孙子,偶尔老友约去喝茶聊天下棋,但他最乐意做的事儿还是写字,就像画家丢不下画笔,裁缝丢不开剪刀,习惯使然。逮空儿就写几笔,否则会一天不自在的。

先生幼时因受启蒙师熏陶,喜欢看蒙师提笔铺纸挥毫的洒脱劲儿,特别羡慕老师的一手好字,在心里播下了写好字的种子。即使生活再艰难,他也要省下钱来买笔买墨拜师练字。后来教书几十年,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越习越精,功夫十分了得。他是我们当地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书法家,没有谁的诗文书法能出其右,身上兼着陕西省民间书画协会研究员和副秘书长的职位,其书法作品获过许多奖项。

先生对孔夫子因材施教的理念甚是推崇。他说学生就像百花生长,各有性情,做园丁的一定得摸透各种花的`脾性,才能修剪得法,让个个成才。爱学生是为师者的灵魂,只有巧用心思把娃们的兴趣习惯培养起来,才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小学阶段识字量大,想让学生把汉字记牢写好又不觉得生厌,就得进行汉字趣味教学,对难掌握的字或易混淆的字,分类编写出活泼有趣的顺口溜让学生识记。再编些活动手腕手指关节的保健操,字写累了就教孩子念口诀做保健,字词积累就成了学生兴味盎然的乐事。每年他接手一批新生,第一节课下来,学生总会自得地夸口说:“我们语文老师的字牛得很,简直亮瞎你等的眼球!”那师道威望,一下子就在学生中竖起来了!

值得称道的是先生教过的每届小学毕业生,个个字写得漂亮精神,当地中学的老师时常以我们村学生写的字当模板,这样口口相传,先生自然成了写字名师。直到现在,每年假期里慕名把孩子送来先生家里练字的家长络绎不绝。字写得再丑再慌的孩子,经过先生耐心细致严格地调教、训练,一个假期坚持下来的孩子,写的字都会脱胎换骨,令人刮目相看。写字的信心一树立起来,孩子自然少了厌学心思,令家长头疼的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好字影响人的一生,先生的功德真是“春风化雨源头水,育得桃李花满蹊”!

因事寻找先生,便来到先生老居拜访,看见他正在为村里要结婚的人家拟写喜联。他写对联不喜翻书用现成的,而愿意根据主家当时的情境现编词儿。只见他凝神静思一会儿,就捉笔在手,先在草纸上写下腹稿,在裁纸调墨的当口再溜几眼对联,略作沉吟修改后,随即就笔走龙蛇,淋漓泼墨,顷刻间,一幅喜联就写成了。

先生是个健谈的性情中人,因和我聊得投机,原本只想请先生写一幅字,可他却写得兴起,一气呵成竟为我写了四幅字。还为条幅“书韵悠长”即兴创作了“书犹古琴,韵高怡情,悠然萦怀,远惠子孙”的藏头诗。墨行中灵动的笔法变化,虚实映衬的气韵,呈现在挥毫点墨间的率真顽皮,以及他敏捷的才思,令我啧啧称奇!

先生说写字是一种很好的健身养气的方式,每日若干张字练下来,筋骨活络,气血畅通,眼不花背不驼蛮精神。他对欧柳颜赵等名家的字均有研习,在博采约取之中自创一体,只求写得随心所欲自在率性。村里红白喜事新居落成的对联,只要乡亲登门,就一定应承下来,也不收取资费。一次乡邻硬把票子塞在他口袋里,他生气佯装收下,送客出门时乘其不备又把钱一把塞进他的胸口,让对方红着脸半天掏不出来。先生说人情永远比钱金贵。

拜别先生出来,忽见路边枝柯遒劲的老梅树上刚开的腊梅,朵朵精神,暗香扑面而来。“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的句子一下子冒上我的心头。眼前这老树著新梅,不就是邵德民先生艺术生命的化身么?

第2篇:路高德先生印象散文

路高德先生印象散文

路高德,山东淄博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临淄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 《临淄的他》、《路高德的作家路》、《临淄富翁》,小小说集《临淄艳阳天》,散文集《临淄美女》,报告文学《走近路英智》,诗集《爱情临淄》、《一路唱回家乡》、《路高德诗歌》、《我在大地震中写诗》等40余部。

与先生相识,已有七八年之久,按理来说,我们应该算是忘年交,也是神交。说起相识先生,那是一段很有意思也很有缘分的小往事。

记得那时我还是个乳臭未干、胎毛未退的文艺小青年,既然自诩文艺小青年,那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还是一直伴随着我过完整个高中的无聊岁月。就在一个像往常一样的读报时间,无意间在《淄博日报》的副刊看到了一首诗,确切点说应该是一组诗,朴实的文风,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小心脏。于是,我就按着报上先生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内容无非就是表达对先生的仰慕之情,渴望得到点拨之类。然后,我就满怀希望地敬候佳音,结果过了好多天,信却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了。于是,我也就释然了,文人总是有那么一股子傲气,何况还是颇有名气的文人呢?

时间大概过了有七八天,一个晴朗的傍晚,知了还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唱着夏天,我吃过晚饭,抽空在宿舍洗洗衣服,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一个人飘了进来,确实是飘进来的,因为脚步很轻,像是恐怕打扰了什么人一样。大约四十岁开外,身材很魁梧,略有些发福,脸很大,笑容可掬,很像神话故事里的弥勒佛,操着一口很浓重的乡音,“同学,请问ㄨㄨㄨ在吗?”

“我就是啊,你是……”我仔细打量来人,心里在飞速扫描我的记忆库,好像真的从来没见过啊。

“啊,你好,你好,我是路高德。”

“啊……”我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堂堂大作家路高德竟然亲自跑来见一个臭小子,当时我就被先生的举动震惊了,一时手足无策。

先生见我窘迫的样子,便开起了我的玩笑,“我是老虎啊,能把你吃了咋的,怕啥子嘛。”见先生没有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我也渐渐放松下来。

和先生聊得还是蛮愉快的。先生和我说,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小的时候,家庭很贫困,不得已早早辍学,当他17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淄博日报》上发表小说和诗歌,而且还参过军,当过老师,会说山东快书,还懂音乐。虽然学历不高,文学基础差,但是他很执着很努力,只因为自己喜爱文字,已经出版了三十多部(当时是三十多部,现在已经四十多部)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各种题材。说起这些,先生难掩他的激动心情。说起出书卖书,他又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沧桑。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因为挚爱文字,钟情文字,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为了销书,饱受世态炎凉,尝尽人间心酸,他说既然自己认准了这条路,就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先生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丝毫鼓励期许,只是一段切身体会,就足以让我心潮澎湃,无法自已。

临走的时候,先生送我他自己的两部作品,长篇小说《路高德的作家路》和散文集《临淄美女》,都是很厚实的作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后来听说先生在老家创办了乡村书屋,里面几千册图书杂志都是先生自己出资购置的。也许是因为先生自己挚爱文字,也想让村民们一起热爱文字的缘故吧。或者是,先生想把“根”扎在自己的老家,扎在广袤的农村吧。

再后来听说先生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奋笔疾书,将自己在大地震期间写的的108首诗歌集书出版,缅怀逝去的同胞,并将所有销书收入全部捐给了灾区的人们。我知道先生生活并不富裕,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女儿都还在上学。先生一直坚守清贫,却没有忘却自己的根,先生的举动让我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先生并不伟大,只是他的真性情罢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先生无疑活得很潇洒,很纯粹。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依然不舍不弃,始终放不下自己的文化情结。对于先生来说,诸多不快、诸多屈辱又算得上什么呢,也许这就是先生所说的“根”吧。

第3篇:我的老师王民善先生散文

我的老师王民善先生散文

很少去写我的老师,究其原因,可能是上学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除了语文,历史,其它学科都让人发愁。我笨,但我一直不敢承认,总认为是老师讲的不好,害我对这个世界的某些领域懵懂无知。

所以我印象中几近完美的老师,大多是教语文的。其中,包括他——我的老师王民善先生。

印象里,老师经常穿一件笔挺的蓝西服,走路也是笔直笔直的,来到讲桌前,总是用事先准备好的抹布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偶有哪天忘了拿抹布,也要用嘴吹个没完,然后把教案工工整整的放在桌子上。上课时,在讲台上来回走,手臂自然挥洒,很有些和别的老师赛跑的架式。记忆里,他从来不会看教案一眼,仿佛那些知识早已像吃饭睡觉一样熟悉。

那时候,我们班几乎聚集了年级里所有调皮捣蛋的学生,无论鼓捣什么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形成小气候。比如那一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于德民教授个人简历

于德民教授,男,59岁(1951.9-17),医学博士,曾留学瑞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天津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带头人。现任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院长,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常委、天津市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任《中国糖尿病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等杂志编委;《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等特约审稿人。主要科研方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研究、胰岛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理的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荣获天津市科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戴先生散文

戴先生散文

初次北上。

北京西站的接站口,远远的就看见了穿着粉红色衬衣的戴先生,傻傻的趴在栏杆上,身子用力的往前倾,眯着眼认真的盯着往外涌的人群。很可惜,最终还是我悄悄地绕到戴先生的身后,“我来啦”!

伴着漫天的柳絮,嗨,北京,我来了!

很不巧,正赶上五一前,戴先生正忙的时候。陪着戴先生一起加班,修改那些小文字,吃外卖,深夜打车去打印。戴先生说,辛苦了!一点都不辛苦,来这里,只是想陪在戴先生的身边,至于戴先生会在哪里,在做什么,都不重要。当然,午夜那碗冰糖雪梨银耳羹,于我而言是最给力的。

在瑟瑟发抖中,迎来了黎明,也迎来了五一假期的重头戏,和几十个老乡一起去百里峡。其实,对于这次三天两夜的游玩,我是很忐忑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戴先生身边的人,这会是一群怎样的人,而我这样的一个远道而来的过客,又该怎样去面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P先生散文

P先生散文((合集10篇))由网友 “怪盗基德”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P先生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P先生散文

P先生散文1200字

从前,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叫做P先生。此人研究科学的那份认真与执着,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佩和崇拜。

P先生从小就想为科学作贡献。于是,他读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传记。P先生最先读到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当他知道爱因斯坦幼时智力发育非常迟缓时,P先生很生气,因为自己的智商似乎很正常,并没有反应迟钝什么的。他想:天啊,为什么我的智力是正常的?那我该怎么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呀!?P先生于是故意不读书,故意不学习,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智力正常。

接着,P先生又读到了爱迪生的`故事。当他知道爱迪生只上了几个月小学时,P先生猛地大彻大悟起来:啊,原来只有不上学才能当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邵德民先生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邵德民先生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