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二年级语文《锯是怎样发明的》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锯是怎样发明的》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3·能听写指定的句子。
4·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重点]
1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会用发现造句。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
读通课文,知道锯是鲁班发明的及怎样发明出来的。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是由谁发明的叫锯,鲁班)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分学习小组自学。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字连词,想想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指名自由分节读课文,评议。
(2)开火车读字连词。
(3)交流新词词义。
(4)指导用发现造句。
1说说发现的意思(区别看见)。
2完成课后练习二。
3联系生活,独立造句。
3说说课文哪儿节介绍了锯的发明?
三、巩固字形。
1·分小组交流记字方法,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2·分层要求默写、抄写。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
学习第三、第四小节,知道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初步背诵第三、第四小节。培养质疑问难、评议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写了锯是怎样发明的。这节课我们重点读懂这两小节,争取把它背出来。
2·同学们,你们在读第三、第四节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启发鲁班发明了锯?(出示小草)
二、学习第三、第四小节。
1、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出示,读句)
2·体会仔细一看、发现。
3·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1)分学习小组讨论。
(2)交流,出示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
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他试了试,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
(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
互相评议,指导读。
4·这时鲁班又怎么想?出示:
如果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强得多吗?
(1)这句话很长,谁能读好?指导读。
(2)这句话的意思懂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互助解疑,齐读句子。
5·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1)哪儿个词最能体现鲁班成功了?(果然)
(2指导读句。
6·小结:鲁班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想到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从而发明了锯。这个过程也是鲁班受到启发的。过程。(板书:启发)
7·背第三、四小节。
(1)课文的第三、四节具体写了这一个过程,连起来读读这两节。
(2)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注意背诵之前,不仅要再读读课文,还应理理这部分内容的顺序。
(3)自己准备,分层要求齐背。出示课后练习一
(4)完成填空。
三、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3·总结,听写课后练习五中句子。
板书: 锯是怎样发明的
上山————划破手
鲁班—————发明锯
第2篇:《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锯是怎样发明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2个生字。
3、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4、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发明锯的过程。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生:……)锯有什么用呢?(生:……)是由谁发明的叫锯?他为什么要发明锯?是怎样发明的?(小黑板出示问题)这节课潘老师就要和大家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学习一节新课《锯是怎样发明的》。
2、与教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指名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用疑问的这是一个问句)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正音,通读文句。
(1)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看到这样的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中会冒出不少的小问号。会问的小朋友也一定很会学习。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边读边圈画生字,认读生字。(挑战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朗读展示,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边读边评。(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2、教师范读
四、围绕重点,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集体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并及时交流读书体会。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讨论
(1)谁发明了锯
(2)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体会“仔细一看”、“发现”。指导用“发现”造句。说说“发现”的意思(区别“看见”)。
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互相评议,指导读。
3、这时鲁班又怎么想?
如果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强得多吗?
(1)这句话很长,谁能读好?指导读。
(2)这句话的意思懂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互助解疑,齐读句子。
4、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1)哪儿个词最能体现鲁班成功了?(果然)
(2)指导读句。
五、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古代的鲁班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并勇于实践发明了锯,那现在人那?(最后一自然段)
3、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六、古今中外发明创造信息交流会
展示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锯是怎样发明的一天砍不了几棵
上山
被草划破手
又快又省力 发明锯
第3篇:《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反思
《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反思
《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反思
一段段详实的发明史,一个个闪烁着智慧花的奇思妙想,使我连连为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而啧啧称赞。这堂课,学生参与率达100%,思维活跃,并有强烈的创造意识,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说是一堂既热烈又精彩的课。短短的四十分钟,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低年级语文课探究性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我这堂探究性语文课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向父母,向他人请教,向书刊查阅,更有条件地甚至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资源,上网查寻所需资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显神通,多渠道地尝试解决了灵活的“作业”,让他们成为了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中,学生又真正尝到了主人的滋味,出现了开头一幕令人欣喜
第4篇:《锯是怎样发明的》的教学反思
《锯是怎样发明的》的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与情感的提升。可见,语文教学应充分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首先由课题点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抛出心中所疑:锯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从而走进文本,以一个大的问题统领文本,让学生在读书解疑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这样,文本的学习就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良好的平台。问题源于文本,并将在文本中寻求到答案。文本距离学生不再遥远、陌生。
其次,在理解文本内涵时,是最能展示学生阅读个性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摆脱一切思想的束
第5篇:教科版《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3·能听写指定的句子。
4·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重点]
1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会用发现造句。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
读通课文,知道锯是鲁班发明的`及怎样发明出来的。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是由谁发明的叫锯,鲁班)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第6篇:有关教科版《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有关教科版《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传说、发明、需要、徒弟、陡、厉害、发现、口子、启发、工具、果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发现造句。
3·能听写指定的句子。
4·背诵课文三、四节。
1教学字词,让学生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会用发现造句。
背诵课文三、四节。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2课时。
第一课时
读通课文,知道锯是鲁班发明的及怎样发明出来的。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是由谁发明的叫锯,鲁班)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分学习小组自学。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字连词,想想意思
第7篇:锯是怎样发明的教案(实用20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制定的一种教学组织实施方案。为了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我们需要事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教案是教学活动中用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文字材料,它可以系统地规划课堂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编写教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结构应该清晰合理,包括导入、呈现、练习、巩固和评价等环节。教案要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相一致,符合教学政策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锯是怎样发明的教案篇一
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2、能分辨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会进行正确的分类。
3、对动物感兴趣,乐意关爱动物,有继续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第8篇:锯是怎样发明的教案大全(18篇)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它是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教案的设计应该多样化,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阅读这些优秀的教案范文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方式。
锯是怎样发明的教案篇一
1、萌发幼儿想办法控制噪音的兴趣。
2、通过探索,引导幼儿想办法减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科学、社会、健康
中班幼儿
游戏、讨论
幼儿已具有乐音与噪音的`生活经验,杯子、小铃、手帕、积木、图书、海绵、记录纸、笔
1、引导幼儿玩各种物品,探索声音的大小。
(1)请幼儿找一样物品玩一玩,看看它发出的声音是大或是小?
(2)用记录的方式,用标记记录下来。
(3)你喜欢用哪一种声音去玩?
2、倾听噪音和乐音,组织幼儿讨论。
(2)你听了好听的音乐心里觉得怎么样?不好听的音乐又觉得怎么样?
(3)你在哪里也听到过不好听的噪音?
(4)找找我们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