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6 08:25: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清明祭祖

清 明 祭 祖

三(1)班顾倍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清明,我们一家和大伯伯、二伯伯一起去岱西的老家顾家山上祭祖。那座山虽然不高,但很陡,山路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树木和荆棘,胡乱伸展的枝叶不时地挡住我们的去路。为了安全考虑,大伯伯、二伯伯开路,爸爸让我走在他的前面,还对我还开玩笑地说;“你滚下来,我还可以接住你。”

一路上绿树成荫,荆棘密布,衣服不时地被勾住,好像在对我说;“嗨,留下来陪我玩吧!”其中有段路旁边还有个约三四米的大坑,弄得我胆战心惊。走着走着,我感觉每走一步,脚就疼一下。于是我把手伸进鞋子,竟然找出一根刺来。

走了大约二十来分钟终于来到了祖先的墓地,祭拜了祖先,然后又去了大爷爷和亲奶奶安葬的墓地,放上鲜花,点香,三拜二鞠躬。我大爷爷是个和尚,无儿无女,我奶奶则在中年时便上山了,我都没有见到过,但我看到他们的墓地仍然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他们都是我的亲人。祭拜后,我和二伯伯干起了活。我们用黑油漆涂墓碑上被风吹雨打后褪了色的字。我虽然涂得小心翼翼,但油漆还是会滴下来。妈妈说;“你用心在涂,即使油漆不小心滴下来了,你大爷爷也不会责怪你的,看到你长大了能帮他干活了,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下山的路上我们都沉默不语,我也若有所思;“我有一天也会像大爷爷和亲奶奶她们一样老死,我也应该像《和时间赛跑》一文里的主人公一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把握时间,做一个时间的小主人。

第2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记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星期天,我们一家人回老家祭拜去世的各位前辈。

爸爸的老家离城区不远,妈妈的家可就不是了,它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我们决定先去祭拜姥爷。一路上,虽然带着几分忧愁,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很热闹,又是上坟的祭品,又是上坟的炮筒、鞭炮……

踏着路上的荆棘,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先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及其他前辈的坟前,插上花、插上香,祭拜后就来到了姥爷的坟前。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无心看周围的风景。舅舅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们大家在姥爷的坟上插满五颜六色的鲜花、花环,在坟前摆上祭品、插上香,舅舅点燃纸钱及坟两旁的炮筒、鞭炮,我们双膝跪地来祭拜去世两年的姥爷。想想姥爷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临终前被病魔折磨的样子,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妈妈、小姨、大姨都流泪了,我们大家哭成了泪人,好久才站起来。炮声和我们的哭声打破了坟地的沉寂。姥爷,你听见了吗?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您的!

我在回来的路上默默地想:先辈们,你们在天之灵好好安息吧!我们这些做子孙的一定会把家园创造得更加美好!

也许是长大的缘故吧,今年的清明节我感觉过得最有意义。

第3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寻根叙乡情

郑银华 张碧华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也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明,皆清洁而明净。故曰清明。”清明扫墓祭祖是古代中国文化以孝为中心的具体表现,相沿积久,成为中华文明的社会风尚。有诗云:“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徒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流亡途中,介子推曾割股肉给重耳充飢。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晋文公大封功臣,却偏偏把介子推给忘掉了,经人提醒,文公才派人到处寻找。介子推和母亲隐居在绵山上,说什么也不肯下山,晋文公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大家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大家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大家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大家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大家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大家不禁会想起他们曾经和大家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时节,让大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伏以千枝竞秀,抚时切报本之恩,万派众新触目动迢,远之念,天时著于雨露,节届清明,人事宜于宗亲,典隆以祭,聊修粗豆,敢云孝思不遗,读凫鹜之泳,谁其福禄来成,诵昌炽之歌,但翼孝子有庆,士攸宜而克敏,利遂名成,家丕振而族同光,兰香桂馥,念我先人,陟降庭止,惟予小子敢竭,鄙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勿忘防火”安全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火灾难事故的发生,促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活动过程:

清明节来临,我们倡导从“无火不成祭”转变为“无火祭奠”,将“无火祭奠”这一方式变成一种风尚,还清明节以“清明”。因为这种风尚既寄托了哀思,又传播了文明,它不仅仅是一种祭奠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它需要我们的参与和维护,它需要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认同。

1、着火了,怎么办?

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小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之真义

诗曰:

父精母血产斯身,怀抱三年备苦辛,教养劬劳形渐老,无存孝道枉为人。

祭祀乃祀天神、地祇之通称,孝经有云:【能保其禄位,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足见祭祀为族传统之美德。春秋二祭通常择订于清明及重阳二大节日,子孙藉之表达追本溯源、慎终追远之孝思。然则,社会迁异迅速,以及各家族开枝散叶,因此传统美俗逐渐遭到漠视,伴随孝道日益沉沦之效应。

百善孝为先,且人无百年不坏之躯,是以当先人三寸气断,理应发心诚祷,助其出苦,待其修成道果

一般人都说人死为鬼,所以,大部份的人都相信世界上真有地狱。就佛法的观点而言,万法唯心造,所有的万事万法都是由心识所造成的幻相,平常人执迷幻想,以致造成了天堂与地狱的实际存在。

地狱可怕吗?地狱一点也不可怕,佛法告诉世人,地狱是自我执着诸法而存在的幻相;《地藏经》说堕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清明祭祖

时维公元二0一三年四月四日,节在清明,岁在癸巳(二月二十四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山东刘氏后嗣,虔备香楮素果,致告于刘氏列祖列宗神前,祝云:

后嗣子孙,秉承祖上之家训,孝道为先,勤俭营家,兄妹和睦,安居乐业;妻子于氏,相夫教子,温良贤淑;有女蕴慧,乖巧聪慧,学业优良。值此佳节,合家汇聚,缅怀祖德,追思念父母养育之恩情浩荡,特虔敬告慰于先祖,保佑我一家大小,平平安安,和顺吉祥!我祖尚飨!

祭词曰:

维时西元,二○一三。岁次癸巳,序属蛇年。清明祭祀,上应天时。谨备礼仪,刚鬣锦雉。清酌庶馐,爆竹香楮。奉祭祖茔,至孝至笃。恭请祖宗,享我蒸黍。先祖墓前,思绪万千,追念伊始,创业维艰。为谋生计,迁徙辗转。鲁东昆嵛,滞留有年。后迁营村,长居久安。代代世世,发展繁衍。倏尔春秋,旭日灿然。手足同根,一脉相连。相濡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去祖先的坟前扫墓、祭拜,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之情。今年清明节期间,我和爸爸、大伯、三叔、二爷一起去上坟。

由于风很大,我们一直等到下午风小了才去,我们带着纸钱、各种贡品一起先去太太的坟地里。一路上我不停的寻思着太太的坟究竟在什么地方?风水还不错吧?正想着就已经到了坟地里,原来太太的坟在马路旁边的山坳里,坟的周围长了很多的野草,坟堆上光秃秃的。二爷用铁锹铲了一堆土,把挖断的野草在离坟稍远的地方埋了起来,然后到坟堆旁用铁锹拍打着松散的坟土,并在坟的中央和四周压上白色和黄色的纸卦子,干完这一切后,我们跪在坟前开始烧纸。可是风太大了,怎么也点不着,无奈之下,只好拿了一个大纸箱子,把纸钱放在箱子里,用打火机点燃,然后想着再把纸钱赶紧倒出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清明祭祖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明祭祖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